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登革熱面面觀 製作人:50303.7.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登革熱面面觀 製作人:50303.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革熱面面觀 製作人:

2 登革熱圖片

3 登革熱的介紹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它 是由屬於斑蚊的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先叮咬患者後, 成為「病媒蚊」,這隻病媒蚊再去叮咬其它健康的 人,那麼健康人就被感染登革熱了。病後有可能出 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登革出 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及引至死亡。登革熱 產生的併發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一般來說登 革熱主要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4 什麼是登革熱 1.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由登革熱 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它的傳播媒介是埃及斑蚊 及白線斑蚊。
2.登革病毒依其抗原性分為1、2、3、4型 。

5 登革熱的傳染途徑 1. 登革病毒,只能存於人、猴及病媒蚊體內 。 2. 登革熱之病媒蚊為埃及班蚊和白線斑蚊。
3.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呅才能從人傳給人。 4.病媒蚊叮咬登革熱病患8至15天後,則具有終生傳 染病毒的能力。

6 登革熱的種類 1.典型登革熱(Dengue Fever) 2. 出血型登革熱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3.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

7 登革熱的症狀 1.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有發燒、或惡寒、皮膚出疹併有四肢 痠痛、肌肉痛、前額頭痛及後眼窩痛等。
2.出血型登革熱與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很相似,兩者之最大 不同點乃在於前者有血漿滲出的現象,會出現腹水和助 膜腔積水。當出血性登革熱之血漿滲出量很多時,病人 會呈現休克現象,所謂登革休克症候群。此時病人皮膚 濕冷,四肢冰涼,脈博微弱,脈博壓變窄。出血型登革 熱發生血漿滲出的時間,大約是發燒將要退的時候,或 是燒退了之後24至48小時,所以在這段期間,醫師宜吩咐 家屬留意病人病情之變化,若病人皮膚濕冷、四肢冰涼, 坐立不安時,即要帶病人看醫生,不要誤以為熱退了沒 關係,病人病後比較虛弱而已。

8 登革熱的臨床症狀 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全身倦怠、流鼻血、 胃腸道出血、子官出血、血尿及恢復期出疹。

9 注意事項 罹患登革熱的患者要多休息,補充水份,與醫師充 份合作遵照醫師的指示服藥,大約一個星期後就能 逐漸康復,不會有後遺症。
醫 師 診 治 病 人 發 現 有 疑 似 登 革 熱 症 狀 之 病 例 , 應 儘 速 報 告 衛 生 單 位 , 以 便 採 行 緊 急 防 治 措 施 , 避 免 危 及 家 人 、 鄰 居 之 健 康 。

10 登革熱的預防 1.裝 設 紗 窗 、 紗 門 。 2.登 革 熱 流 行 期 間 , 睡 覺 時 應 掛 蚊 帳 。 3.應 選 購 環 境 保 護 署 登 記 合 格 之 環 境 衛 生 用 藥 , 於 家 庭 陰 暗處 噴 灑 , 非 必 要 時 不 使 用 殺 蟲 劑 。 4.白 天 室 內 陰 暗 處 可 使 用 捕 蚊 燈 滅 蚊 。 5.傳 播 登 革 熱 的 病 媒 蚊 是 埃 及 斑 蚊 及 白 線 斑 蚊 。 這 兩 種 蚊 子 都 是 在 白 天 吸 血 , 吸 血 場 所 大 多 在 屋 內 或 野 外 陰 暗 處 , 如 樹 林 或 竹 林 內,外出使用防蚊藥膏(水) 。

11 登革熱後手腳皮膚脫皮原因 1.有些會出現輕微的非典型症狀:發燒、頭痛、厭食、 肌肉酸痛及皮疹,一般多無淋巴腺病變,且病程短 約2-3天。
2.最典型的症狀是雙峰型發燒及皮疹。在受斑蚊叮咬 後約潛伏8-10天,接著會突然發燒、頭痛、寒顫、 畏光、眼球後部疼痛、全身肌肉關節疼痛、下背痛。 3.發燒呈雙峰型(即發燒幾天後退燒,接著又燒起來) 或間歇型(體溫每天上下起伏),此時肌肉關節疼 痛加劇,全身骨骼彷彿崩解,難以忍受,又稱折骨 熱。

12 登革熱的歷史 至今登革熱的名詞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直到第二 次世界大戰時,登革熱在東南亞地區造成日本軍隊 和盟軍的傷亡人數增加後,日本和美國科學家便積 極投入研究,1943年日本科學家首次發現登革熱病 毒,美國也相繼發現這病毒。其病因學直至1944年 才被了解,1952年登革熱病毒首次被分離了出來, 也依血清學方法定出一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1 virus) 及二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2 virus);1956年在馬尼拉 從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身上分別分離出三型登革 熱病毒(dengue 3 virus)及四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4 virus)。

13 埃及斑蚊 主要生於人工容器,喜歡棲息在室內,如懸掛的衣 物、窗簾、布幔、家具及其他黑暗的地方;在室外 如房子周圍之雜物堆、草叢附近、防火巷、菜園、 樹蔭下、涼亭下等陰涼處所。

14 典型性登革熱 突發性高燒、伴隨著畏寒、頭痛、四肢酸痛、骨關 節酸痛、肌肉痛、背痛、後眼窩痛、畏光、虛弱及 全身倦怠。有些則有臉部潮紅、眼皮水腫、結膜充 血、味覺改變、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及肝腫大, 但脾腫大則不常見。發燒及全身症狀約三至四天後 消失,一部份人會在體溫下降後再度上升,形成像 馬鞍狀的體溫曲線,在發燒後期可能會出現出血斑, 尤其常見於下肢。有些人在第三、四日短暫出現疹 子,有時會引起全身發癢。一些較少見的症狀則包 括喉嚨痛、相對性心搏過緩、腦膜炎等症狀及大腦 病變等。患者的檢驗數據大多呈現白血球、血小板 低下、肝臟發炎指數上升之情形。

15 登革熱的流行範圍 登革熱病毒廣泛分佈在北緯25度與南緯25度間,至 1980年為止,全球亞熱帶地區,有活動性登革熱病 毒傳播的國家多達61個,涵蓋總人口約有15億之多; 1990年Halstead學者於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從1970到 1980年代,每年約有25萬人感染出血性登革熱。

16 登革熱的流程圖 登革熱病毒,只能存於人、猴及病媒蚊體內。 ↓ 登革熱病媒蚊為埃及班蚊和白線斑蚊。 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呅才能傳給人 。 病媒蚊叮咬登革熱病患8至15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 的能力。 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健康人,病毒在病媒蚊體內經過8至 12天的成長後,便可以傳給他人,期間可能長達數個月, 依此循環,直到這隻蚊子死掉

17 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病毒屬於黃病毒科成員之一,按照血清學之 方法可分為如上述四型其染色體RNA為單股正向核 醣核酸,由核小蛋白所包被,外面由膜蛋白、外套 膜蛋白兩個表面蛋白及磷指的外套膜蛋白包圍而成。

18 登革熱疫苗的發行時間 位於1970年代開始研發,諸多實驗與考量因素下, 尚未研發出徹底治療解決登革熱疫苗

19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 1.發燒(39 °C至40 °C)或惡寒 2.皮膚出疹併有四肢痠痛 3.肌肉痛 4.前額頭痛 5.後眼窩痛 6.腹部痛 7.背痛 8.骨頭痛(斷骨熱和登革熱名稱的來源) 9.喉嚨痛 10.可能有嘔吐和昏暈現象

20 治療方法 支援血壓,要有足夠的水 血小板偏低,輸入血小板 病人開始出大量血,必須立刻輸入血漿

21 孳生源(人為的地方) 1.花瓶及花盆底盤。 2.水桶、陶甕及水泥槽。 3.料罐、便當盒、塑膠杯、鐵罐、鍋、碗等。 4.輪胎、傢具、冰箱、洗衣機等電器。 5.鳥籠內飲水皿、塑膠椅、水族箱及手推車等器具。 6.老式電冰箱、飲水機及烘碗機下之水盤。 5.塑膠布或不透水帆布遮雨時所形成的孳生源。 6.各樓之地下室和能容水的空間若積水,則可孳生大。 量病媒蚊,所以需特別注意,尤其是未完工的建築 物。

22 孳生源(自然的地方) 1.樹洞、竹筒、大型樹葉等 停滯不流的水

23 登革熱的病例 由於1988年台灣登革熱大流行造成確定病例4,389名, 行政院衛生署遂與環保署於該年底聯合成立「登革 熱防治中心」,並訂定防治計畫,督導各級政府積 極辦理各項防治工作。此外,為落實登革熱防治成 果,避免出血性或休克型病例發生,衛生署訂定 「登革熱防治中程計畫」,並於1990年4月實施。 並於1994年研訂「登革熱防治第二期中程計畫」, 以保持防治成果。

24 登革熱發生國家往北移動 全球氣候暖化加劇,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組主任蘇 益仁今天表示,溫度不斷上升,使登革熱發生國家 持續往北移動,東南亞國家之外,台灣、海南島和 琉球都跟著緊張,連日本也著手準備防疫工作。登 革熱傳染媒介是埃及斑蚊,十五度以下低溫很難存 活,台灣很幸運,每年冬天都有杜絕的機會,但因 國際間往來興盛,台灣很難達到零病例,尤其是和 越南互動頻繁,越南境外移入病例偏高。 根據統計,台灣2003三年至2005年間,每年都發生一 百多個登革熱病例,多是境外移入個案,這些個案 多起源於菲律賓、印尼、泰國及越南

25 登革熱潛伏期 登革熱係經由帶病毒之病媒蚊叮咬而傳播,被叮咬 後經3-14天潛伏期後發病,發病初期病毒於血液內 活動期間如再遭病媒蚊叮咬,便可能將病毒傳至蚊 體,登革病毒在蚊體內繁殖8-12天之後,便又具有 傳播登革熱之能力,叮咬可使人致病。

26 流行病學 1.全球登革熱發生的地區,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有埃 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特別是埃及斑蚊較 多之地區,包括亞洲、中南美洲、非洲及澳洲北部, 以及部分太平洋地區島嶼。 2.但自1980年代後,似有向全球各地蔓延的趨勢,並 在部分地區如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緬甸、泰 國、寮國、高棉、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 新幾內亞、菲律賓、密克羅西亞、大溪地、加勒比 海群島,以及若干中南美洲國家,已生根成為地方 性傳染病。

27 傳染窩 1.一般認為人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為唯一的傳染途 徑,但在馬來西亞西部與西非,另有猴子與病媒蚊 間的傳播循環報告,亦即是森林傳播循環。 2.近年分別在千里達及緬甸的仰光發現埃及斑蚊可在 自然狀況下將登革熱病毒經卵傳至下一代,只是陽 性率較低。在西非也從森林中之雄蚊分離出登革病 毒,顯示登革病毒在自然界可以經卵傳遞。但是這 種垂直傳播循環在登革病毒的自然生態循環上到底 占有多大份量則尚待評估。

28 登革熱叮咬動物 登 革 病 毒 , 只 能 存 於 人 、 猴 及 病 媒 蚊 體 內 。
2.登 革 熱 之 病 媒 蚊 為 埃 及 班 蚊 和 白 線 斑 蚊 。 3.病 毒 必 須 藉 由 病 媒 蚊 叮 呅 才 能 從 人 傳 給 人 。 4.病 媒 蚊 叮 咬 登 革 熱 病 患 8 至 1 5 天 後 , 則 具 有 終 生 傳 染 病 毒 的 能 力 。

29 治 療 關 鍵 時 刻 出 血 性 登 革 熱 之 治 療 關 鍵 時 刻 , 大 約 是 發 燒 將 要 退 的 時 候 , 或 是 燒 退 了 之 後 24 至 48 小 時 , 可 能 發 生 血 漿 滲 出 。

30 登 革 熱 的 死 亡 率 1.典 型 登 革 熱 : 小 孩 子 與 老 人 罹 患 率 較 成 年 人 低 ; 致 死 率 低 於 1 % 。 2.出 血 型 登 革 熱 : 罹 患 率 以 未 滿 一 歲 的 嬰 兒 及 二 至 八 歲 的 小 孩 最 高 ; 若 無 適 當 治 療 , 死 亡 率 可 達 15 ~ 50 % 以 上 。

31 登革熱的處置 1.以症狀治療及支持性療法為主 2.阿司匹靈因可能導致胃炎、出血及酸中 毒,應避免使用 3.在登革出血熱流行地區,應監測病人直 4.到其完全退燒、血小板計數及血比容恢 復正常。


Download ppt "登革熱面面觀 製作人:50303.7."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