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實驗動物福利政策 授課:吳宗憲博士 課程:動物福利政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實驗動物福利政策 授課:吳宗憲博士 課程:動物福利政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實驗動物福利政策 授課:吳宗憲博士 課程:動物福利政策
實驗動物福利政策 授課:吳宗憲博士 課程:動物福利政策

2 授課大綱 實驗動物使用法 贊成或反對之倫理學論述 -小兒麻痺疫苗的案例 實驗動物之福利議題 -動物來源、-動物舍、-實驗過程、-安樂死
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不用動物做研究 -實驗動物使用原則:取代、減量、精緻 -合法性管理 靈長類:特殊案例?

3 實驗動物之利用(一) 基礎(純)研究:增進知識無立即應用性 —例如生理學 —例如動物行為學 首先列舉實驗動物的各種不同的使用法:
有些實驗動物被用在基礎或純研究:意即目標僅有一個,就是增進某一範疇的知識,如生理學或動物行為學,但沒有任何立即關於為何或如何讓此一知識有助實際價值的構想。 批評實驗動物者深信因為動物受苦,故進行基礎研究是需要更強的理由;至少在知識的獲得上,應該有可預見的最終應用價值。僅僅增進知識的本身並不足以證成(justification)動物可以遭受到如此的「痛或持續受到傷害的痛苦」 。

4 實驗動物之利用(二) 生物醫學研究:有特殊的醫學目的 —例如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式 —例如藥物試驗 基礎與應用研究難區隔 藥物研發
動物可以用在生物醫學之研究或測試,其特定目標是增進醫學實務。例如,一隻動物可以用做某一人類疾病之模式,然後用此模式測試不同試藥之治療效果等。另一個例子是應用猴子在測試小兒麻痺症疫苗之抗病能力。 藥物研發

5 實驗動物之利用(三) 產品測試:從新藥到家庭用品與化妝品 獸醫學研究:動物疾病與生產動物用藥 之探討 化妝品測試 其他實驗動物之應用包括:
測試產品是否對人類安全。這類產品可能是家用化合物、藥品、或化妝品。政府之執法機構要求產品在上市前要完成安全測試。許多這樣的測試按照慣例都是動物試驗,包含以下項目: 急性毒性試驗(產品之大劑量效果)與慢性毒性試驗(長期小劑量效果) 。 致癌性試驗,以了解產品是否會造成癌症。 發育與生產毒性試驗,以確認對胎兒或生產之影響。 眼與皮膚之刺激試驗,如德萊茲試驗(Draize test)是將測試物滴入兔子的眼睛(如幻燈片所示) 。 突變性試驗,評估產品是否會造成基因突變。 動物以被用於獸醫學研究,以探討動物疾病以及獸醫藥品生產。 廣為大家所接受的是,這些試驗不可能做為判定產品是否會影響人類之標準;因此還要用人類志工進行研究,與藥物上市前之臨床試驗。

6 實驗動物之利用(四) 教育訓練:從教室寵物、學校解剖到大學的 研究等課程 生產材料 —如:兔子生產抗體 —如:將動物之基因修
改成可以生產第八因子 在整個教育計畫中動物被使用的相當廣泛。這包括教學用之寵物,或生物解剖課使用之囓齒類。某些國家,學校中行之多年之解剖課連實驗桌都沒有。在大學,學生可以使用實驗動物做研究。在某些國家,動物被用在獸醫與醫學教學,如外科手術。在英國1876~1986年曾禁止使用實驗動物練習外科技術。在1986後才允許用實驗動物練習顯微手術,但曾有一段時間是使用生產後的胎盤等方式取代。此外,英國長久以來都有良好的外科醫生,故在外科史上一直不斷的有創新。在生物工廠,動物可用來生產人類需要之產品,像是用兔子製造抗體。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方法是侵入性且是痛苦的---用小白鼠腹水法生產單株抗體,會造成小白鼠嚴重之痛苦,在英國從1999年起已經禁止。(人道生產單株抗體法首先在1975年被發表,嗣後,各種非動物之培養法被發明,如滾筒培養、細胞膜架構與鑄模培養系統、中空纖維生物反應材料、嗜菌體技術等) 。同時,動物已經被基因改造成生產,如,血液中之第八因子。

7 多少實驗動物與被使用在哪方面? 許多情況下之使用量不明,但1992年估計美國約在14至21百萬隻之間 小白鼠與大鼠最普遍
霍科原則:使用實驗動物原則如下 —方便 —可供應 —科學的適當性 —簡單 —便宜 —精緻 某些國家如英國,法律要求記錄必須保留,以便日後使用,且在實驗動物法(laboratory animal law)之下,所有動物均需受到保護,其他國家則無。全世界估計每年實驗動物使用量約為4千萬至1億之間。根據已知數據,最大量使用國家是美國與日本。估計美國(1992年)所使用的動物數目約在14~21百萬隻之間,其中小白鼠與大鼠合佔80%-90%。英國實驗動物總部估計英國約使用3百萬隻。為了能夠有穩定的實驗動物供應,包括要有各種體重、年齡、性別等符合實驗需求條件之實驗動物,實驗動物供應機構經常過度繁殖動物。在英國,數據顯示每使用一隻實驗動物,就有2.5~3隻剩餘之實驗動物,這都是因為要隨時都要有動物備用之故。其他用於解剖或宰殺取器官做組織培養者,尚未列入統計。因此每年用於實驗室的動物約為400百萬隻。按照各物種被使用之遞減次序為:小白鼠>大鼠>鳥類>魚類>兔子>反芻獸>爬蟲/兩生類>狗> 靈長類>貓。研究人員需遵奉的霍科原則(the Krogh Principle),該原則主張每一個科學議題都有最適合用來做研究之動物,例如烏賊有粗神經,適合用於微電極插入神經之研究。一般選用實驗動物之原則大多是取用現在就有的、便宜的、與易於管理的,而不考慮是否在科學上是最適當之動物模型。實驗動物學中所謂的「精緻refinement」概念,是將感覺較不敏銳的動物,取代較敏銳的動物來做實驗,故烏賊在某些狀況下應該要取代狗來做實驗。

8 取代不足: 我們需要用整個動物來做研究,為了已經在持續的進步
動物試驗倫理學(一) 贊成之論述 物種主義在道德上是對的 實驗對人類有利 (增加生命的期待?) 效益主義: 對人的效益超過對動物之成本 取代不足: 我們需要用整個動物來做研究,為了已經在持續的進步 支持使用動物做實驗之論述如下:雖然贊成使用實驗動物的人中,幾乎沒有人會說動物沒有道德價值,但仍有一些人聲稱自己是物種主義,也就是在物種差異的基礎下,他們聲稱用人做實驗是不道德的,而用動物做實驗則是道德的。這些人認為所有的人都有較其他動物更高的道德地位,故使用動物是合理的。物種主義之觀念見模組10。此看法認為用動物做實驗對人類會產生極大之效益,特別是二十世紀醫學的進步,尤其是傳染病方面,有些人說主要是使用實驗動物之直接結果。人類對生命期待之提升,被認為是醫學進步之證據,這樣的論述通常是引用西歐與北美在二十世紀之數據。上述之效益主義通常是贊成動物實驗之部份理由,其中動物實驗對人類效益也高估其超過動物之成本。許多動物實驗之擁護者宣稱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取代動物實驗。人與動物的生物相似性說明動物是最佳之人類模式。進一步說,唯有動物的完整系統才可類比人類真正的有機體。細胞與組織培養,可能對探索簡單獨立的生物學事實是有用的 ,但僅能充當研究的輔助而已。

9 動物試驗倫理學(二) 反對之論述 過度誇張動物研究在醫學進步的角色 —實際上是公共衛生的進步所致 臨床研究顯示不動物實驗仍可有突破發展
動物試驗倫理學(二) 反對之論述 過度誇張動物研究在醫學進步的角色 —實際上是公共衛生的進步所致 臨床研究顯示不動物實驗仍可有突破發展 動物試驗結果誤導,使人不敢使用某些藥 可否將錢用在更好的地方? 物種主義的不道德例 動物權之論述 醫學上有一些未使用動物試驗,卻有突破性發展的例子,如John Charnley著名的拒絕使用實驗動物,但他所發展出的人工髖骨變成骨科矯正治療的黃金標準。反對動物實驗者通常會列舉動物實驗誤導的例子予以批判,如輸血以及角膜移植就是因為動物試驗錯誤使臨床延遲了80年。又如乳癌口服藥tamoxifen原本之目標是口服避孕,本藥對大鼠之避孕有效,但對人類避孕卻是反效果;目前本藥在人類也用於治療乳癌,但在大鼠反而是促進乳癌。還有一例是使用了18,000隻小白鼠研發之兒童急性白血病治療藥teropterin,在臨床上若未徹底治療,用藥之兒童比不用藥組更快死亡。某些目前已上市之人類用藥,若當初動物實驗用錯了動物,可能永遠不能上市。例如若penecillin用天竺鼠測試,或paracetamol用貓測試,則此二藥可能永遠不會上市,因為此二種藥對上述二種動物都是致死性,但對人類卻都有效。這些論述說明對人類方便之動物試驗,在其效益尺度上被過度誇大。進一步說,有些反對動物試驗的人(如彼得辛格)也認為因為物種主義者的偏差(speciesist bias) ,使得人類在衡量效益時較偏袒人而輕忽動物。若曾經有一個沒有偏差,而真正顧及動物道德利益的評估,必將會顯示出動物試驗幾乎沒有任何合理性。動物權擁護者在反對動物試驗之時,將會一併拋棄效益主義,理由是沒有任何試驗結果,可以見到有何種利益,足以證成動物是可擴大使用的資源。

10 病例研究:小兒麻痺症疫苗 動物試驗的偉大成就? 小兒麻痺有時會造成小兒死亡的病毒
疫苗之研究曾使用了一百萬隻恆河獼猴,大部份(96%)來自印度 臨床研究結果可能已經改變了疫苗發展之過程 小兒麻痺症疫苗的發展一直被宣傳成是動物實驗之偉大成就。本病是一個病毒性傳染病,會造成兒童肌肉麻痺萎縮。在沒有疫苗時,美國每年就有二萬人殘疾或死亡。在1960年代,在免費供應疫苗下,每年之感染人數立即降至個位數。在保守之估計下,約有一百萬隻猴子(大部份是恆河獼猴Rhesus macaques)被犧牲用於疫苗生產。病毒用猴之腎臟組織培養,經使用猴子測試為安全。猴子主要是從印度出口,在貿易達到最高點時,印度恆河獼猴之族群降至原來之4%。有些人認為在二十世紀早期因使用恆河獼猴,而阻擋了此一疾病的了解與疫苗發展。研究人員發現猴子可以經鼻感染,故宣稱可能是人類的感染途徑。但證據顯示大量存在於(人類)腸管之病毒被忽略了,其原因或許是因為臨床之研究水準被認為低於使用實驗動物之故。當年之結論是病毒極易感染恆河獼猴脆弱的鼻道。疫苗的發展是在改用人類組織培養病毒之後才快速進步。是否可能因為使用猴子而使疫苗的發展延緩了數十年?有趣且值得一提的是,黑猩猩的研究結果支持若干在人類身上的臨床研究,尤其是在消化道之感染方面。此案顯示平衡效益計量(utilitarian scale)時應考慮以下重點:(1)一個可怕的小兒疾病,與(2)數十萬野外捕捉之靈長類之生命。此案提出使用非人類靈長類做研究,與使用野外捕捉之實驗動物對生態衝擊之議題。此案亦顯示動物模式之誤導風險,讓我們了解要小心解釋歷史案例,無論是要合理化的支持或反對實驗動物。

11 福利議題(一):動物來源 動物為研究而育種 捕捉野生動物 使用收容所動物當實驗動物 我的腦中沒有實驗室
有些國家規定若干實驗動物之物種須要繁殖證照。此對動物有利之處是可以建立動物在出售後之福利標準。但若訂定之標準不當,對動物反而不利。某些實驗動物物種可能是從野外捕獲。捕捉與圈養未馴化的動物會造成動物們極度的緊迫,即使動物舍符合動物福利,仍可能因為在人工環境中而造成未馴化動物之不適;此外,許多情況下我們對動物之需求不明。對成功運送至實驗室的動物,會有一些死亡,原因可能是受傷、緊迫、或為取得動物子代的計畫性宰殺。捕捉瀕臨絕種之動物或大量之其他動物,可能會造成生態之負面衝擊。使用收容所之流浪動物做實驗是有爭議性的。第一:若有大量的流浪動物被安樂死,可能使用這些「超量」的動物是合理的,因為可以減少犧牲育種生產的實驗動物。第二:寵物可能很難適應實驗室的生活,而流浪動物之來源多樣化,可能不能符合科學的一致性(年齡、健康狀況、遺傳組成等資料不明)。也有人認為使用這些動物破壞了我們與寵物應有的倫理關係,且可能鼓勵大家將寵物送交收容所。控制實驗動物之來源亦可降低疾病感染之風險,此乃有利於實驗動物之整體性健康、研究數據、保護工作人員不被感染---如依波拉病毒(Ebola)、綠猴病毒(Marberg)、B型猴泡疹病毒(Herpes Simian B virus)等均已證實可造成工作人員之死亡。

12 福利議題(二):動物舍 實驗動物大部份時間都在動物舍,而非實驗程序 通常都提供生理需求—食物、飲水、疾病預防
除了研究與試驗過程之諸多爭議,大部份時間實驗動物都是在動物舍內,而非進行試驗。因此動物舍的品質十分重要。試驗動物舍之評估標準與其他動物(如農場動物)類似。舉例說,我們可以利用動物之五項自由(模組2)為標準來討論免除餓、渴、不適、痛、傷、病、恐懼、緊迫等之自由,以及表現自然行為之自由。實驗動物舍應該符合動物之生理需求:充分的食物、飲水、空間、衛生、適當之溫度、與醫療。大部份動物舍之環境可以與農場動物之集約飼養(factory farming)相似,這種飼養法被認為嚴重的限制了動物的需求且不符合動物之五項自由。舉例說,標準鼠籠甚至無法容許鼠完全站立,這是鼠在自然界的正常姿勢。只要稍微了解動物福利的人都知道,只讓動物活著是不夠的。當討論動物之需求時也要注意需求是隨物種而異,舉例說,一個房間對人類似乎是很安靜,但可能在囓齒類超音波(ultrasonic)之聽覺範圍內則極不舒服,這樣會影響試驗結果。試驗結果也可能會因為鼠籠的位置而受影響。例如位於最高層靠近電燈之鼠籠,與位於最底層半暗的鼠籠,此二籠內之鼠,其數據是否有差異?甚至是鐘擺(oscilloscope) ,其持續之擺動也發現會影響試驗結果。

13 福利議題(二):動物舍(續) 空洞的環境? 環境豐富化:提供可增進動物福利之刺激性環境
動物在心理上有表現自然行為的需求,像是玩耍與社會性接觸,對動物來說極為重要。如果沒有得到這樣的供應,慢性的緊迫會導致負面的生理健康與刻板化行為(stereotypies),如一隻米格魯重覆地在籠子內繞圈等。這些異狀,除了因動物福利不好的緣故之外,也會因科學試驗而出現在不幸的實驗動物身上。就此言之,好的動物福利表示好的科學研究。單獨飼養的兔子會因為缺乏運動而發生刻板化行為與神經骨骼之傷害。空洞的環境(barren environment)是用來描述房舍無法符合動物的生理需求。環境的豐富化(environment enrichment)則是指讓圈飼動物之環境更為豐富,通常是提供動物更多的刺激性,容許動物更多樣化的行為表現。如實驗室的兔子,可以藉提供彼此間社會化互動的工具讓環境更豐富,如給他們紙板稻草,讓牠們可以透過玩耍而有互動。但要注意增進環境豐富化應確保動物福利的進步,而不是退步:舉例說,提供籠內性伴侶(cage mates)給公鼠反而會促使強勢公鼠凌虐弱勢公鼠。

14 福利議題(三):試驗過程 有史以來實驗動物的痛人類一直不曾注意與處理 不同的物種有不同的行為—動物不是小孩 止痛與麻醉可降低痛
痛計數可幫助測量痛 有史以來,實驗動物的痛,人類一直不注意也不處理。可能是因為與痛有關之行為,在某些物種與人類的不同。如貓在痛時不叫,只是安靜與退縮。即使是同物種動物,痛之行為也有個體之差異,決定因子包括年齡與過去之經驗。然而,逐漸增強之倫理共識是:科學家有道德責任減低實驗動物之痛;且痛會產生負面的生理變化,影響手術復元,以及改變實驗結果。嘗試將試驗動物的痛予以量化,可以由痛計數(pain scoring)定量。此是藉由多面向之計數,來測量動物之整體表現,其定量參數是:(1)進食量與飲水量;(2)比較未被打擾與被打擾激怒後之行為(如觸摸痛處) ,以及(3)臨床診斷(如致害之特徵)。使用這些痛之計數,鼓勵研究者定時嚴密測量實驗動物狀況,也有助於評估麻醉與鎮靜之效果。現代之麻醉與止痛技術對大部份物種之實驗動物都已建立個別規格,故可有效的降低這些動物之痛苦,尤其是術前止痛(痛發生之前用藥),與多種止痛劑合併使用(如局部止痛劑+類鴉片止痛劑)可以產生特殊效果。

15 福利議題(三):試驗過程(續) 並非所有的過程都痛,例如麻醉研究 然而,某些痛的過程可能被視為不嚴重,只是因為司空見慣或容易操作
並非所有的試驗都痛,某些可能被稱為「不嚴重」的過程,像是採血,只是暫時且輕微。然而,應該要注意的是許多過程被視為不嚴重的原因,只是因為司空見慣,或容易操作。採血若用眼窩穿刺(orbital puncture)或切斷尾尖,對動物是極為緊迫與痛苦的,就如某些例行檢驗的戳耳或切腳趾。或許上述過程動物可以全程麻醉。反對動物試驗的研究也指出:個體越小的物種,環境多樣化越不被重視,甚至對痛之認知與控制也更低。

16 福利議題(四):安樂死 安樂死是人道、測試、或實驗整體的結束 理想的條件是: 沒有痛 快速完成 方法要正確, 且非可逆性 最低的心理壓力
操作者必須安全 要確認已經死亡 注射,吸入,物理三法 當動物面臨人道終點時必須要安樂死。安樂死之意義是動物遭受到超過忍受範圍之痛苦,必須停止受苦。安樂死的原則是要確實執行。常有的情形是研究員預期動物會受苦,或已確認非預期性痛苦,但因離開實驗室數天或數週,實驗室只有初級工作人員時,會造成動物之非必要受苦。此外,當動物已經完成實驗且不再使用時,也是安樂死之時機。通常一隻動物若被重覆進行多次受苦之試驗,是不人道的作法。或許死亡應該包含於實驗程序之內。例如,許多毒性試驗必須犧牲動物,採集不同組織檢測毒物量之分佈。理想的安樂死程序是:動物需失去意識、過程快、無痛苦、藥劑需可信賴、不可逆反應之藥理作用、給動物最低之保定壓力。作法要兼顧操作員之安全與試驗目標。安樂死後無論是要繼續解剖或焚化,均須確認死亡。最常使用之方法是靜脈注射巴比妥酸鹽。氣體麻醉劑如害洛芬(halothane)可使動物無意識,故可在安樂死前使用;但本藥亦可擔任安樂死藥劑。據了解二氧化碳在若干物種有負面反應,主要是使動物緊迫。物理宰殺方式如折頸可能很快,但執行者厭惡,故執行時要果決以減低動物痛苦(譯註:本法因腦會殘留血液故仍痛苦)。如果工作人員經常擔任大量宰殺工作,會有緊迫、辭職、或麻木之反應。此外,人道安樂死執行設備,可能會因過度使用而發生不當充氣與死亡檢視不足等情況,使動物受苦。故應避免過度繁殖,此可透過實驗設計與設備分享來減低。囓齒類繁殖週期短,較容易做到。

17 不用動物做研究(一) 不用動物做研究幾乎遍佈所有之科學學門 取代動物實驗:通常是指特異性之動物過程,如教學或安全試驗 柯肯鼠
通常任何不使用動物之研究都是指使用動物替代物。其實這是一個誤詞(misnomer),因為某些研究技術,像是基礎病患研究,將人類疾病感染動物以預估可能對人之致害等並非取代之意。所謂「取代」一詞,更正確的說是指一種傳統的動物試驗之程序規定,如在產品上市前依法需要標準安全試驗等。教學時使用之動物亦被許多電腦模擬程式所取代。例如,模擬正常器官之生理學像是心臟、呼吸之控制與腎功能。神經細胞與其對受傷或疾病之反應可用數學模擬。有若干種「虛擬人virtual human」之程式,用於探索人之大體解剖與組織,也有替代動物解剖之程式。從小學到醫學院以上,教學補助工具一直在擴充,包括模型、錄影帶、幻燈片、光碟片。科肯鼠模型(Koken Rat model) ,用於獸醫教育類,具有跟真實大鼠一樣的外形與感覺,其用於外科模擬時,可用來訓練流血時之止血訓練等。發展技術表示擴展科學家不用動物之研究方法之廣度。極有意義的是,許多技術都確認其數據可用於人類。不用動物之研究方法包括細胞組織與器官培養、流行病學研究、生物技術研究、臨床研究、用人類志工為材料之研究、電腦與數學模型。 柯肯鼠

18 不用動物做研究(二) 細胞培養、組織培養、或器官培養 流行病學研究 用人類來源的基因做生物技術
細胞、組織、與器官培養:在今天,人類之細胞、組織、與器官體外培養之成長技術,已經大幅增進。人類之材料從過逝者或外科手術後捐贈的很多。人類之組織銀行已經設立。體外培養技術是用於研究疾病,包括癌症、病毒、酵素與荷爾蒙活性、組織生理學如肌肉與神經、以及毒性測試。新的組織工程技術(tissue engineering technique)可以證明較異種移植更安全有效。從人類未成熟之胚胎、血液、脂肪、或骨髓取出之幹細胞可以培養成任何形式之組織。此外,病患自己之組織可以在一個「支架」上成長,然後移植回病患體內,這樣可以避免與移植物有關之排斥作用。流行病學與生活形態:流行病學是研究疾病與其傳播之科學。舉例說,愛滋病之傳播與預防方法之發現,要感激流行病學的每一項研究。流行病學已經顯示某些化合物、抽煙、放射性、高脂高糖食譜、與不同癌症之可能相關性。高脂與高鹽、緊迫、缺乏運動都是造成冠狀動脈的因子。生物技術:生物技術之研究(從人類基因計畫發展),提供了取代動物實驗之化合物安全測試技術。其原理是當人類細胞(在生體外)暴露在有毒物上時,基因會受損。DNA碎片(短鍊之DNA)可以用來鑑定受傷基因,故給了有毒物質之定量指標。此技術稱為毒理基因學(toxicogenomics),不但解救動物的生命,也提供了使用人類材料之良好測試方法,這樣避免了物種差異之問題。仿此,DNA碎片也應用在適當治療藥物之發現,藥可發展成與疾病有關之特異性基因指標。

19 不用動物做研究(三) 臨床研究 用人類志工做研究 電腦與數學模型
臨床研究:臨床研究是研究病患之疾病以確認其特徵、症狀與可能之原因,以及可發展之新的治療。白血病之臨床研究已經帶領至了解抗腫瘤機轉。這樣之研究常常導致發現藥物之新用途。不必驚訝,因為一旦使用就能得知藥物的作用。例如,阿斯匹靈有許多超過止痛之藥效被開發出來。用人類志工做研究:研究人類是醫學進步與了解人類狀況所必須。人類志工可用來研究藥劑;彼等在精神科與心理學方面擔任了極重要之角色;他們被用來做化妝品成份對皮膚之刺激,以及暴露在有毒物質氣體下之評估。最近之進步是有關腦想像力功能之研究設計,像是正子斷層掃瞄(Positron Emission Topography, 簡稱PET)、功能性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y, fMRI) 、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以及腦磁圖(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 ,這些進展可以研究人類之腦,且對志工毫無不適。腦之不同部位可被區分並確認其功能。這些新技術所研究之內容,過去曾被認為對志工有過強之侵入性。電腦與數學模型:目前已經有一個有完整規模之程式(數學、資料庫、模型系統) ,容許藥物機轉之研究,以及可能有潛力藥物之效果預測。有些程式是人類系統之模型,甚至到達分子層次,用以探討可能之有利產品。其他尚有已知化合物及其藥效之資料庫,此資料庫亦容許加入新的化合物,用此系統程式與既有化合物數據做比較分析。

20 取代一:3Rs 動物試驗是不可避免的惡 「人道實驗動物技術原則」這是一本世界名著(拉塞爾、伯奇,1959) 取代、減量、精緻
在使用實驗動物時,一個經常被引用之倫理立場是:應用實驗動物是「必須之惡」 。雖然此話暗示事情之本質是錯誤的,但實驗動物界大部份對動物之研究均屬應用性而非基礎性。不會令人驚訝的是有許多人積極的尋找取代方法,那是因為「做較少之惡乃屬應為之事」。 William Russell與Rex Burch受到動物福利大學聯盟(The Universities Federation for Animal Welfare, UFAW)之委託,撰寫一本有關接受動物實驗之書籍,動物福利大學聯盟是一個英國之非營利組織,名聞世界。結果完成了「人道實驗動物技術原則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一本世界名著。本書介紹三R原則,並將此觀念當做一個體制,用來反對原本科學家認為可以用動物審定一個科學家之工作的看法。此一體制在某些國家已經列入國內法律,另歐盟等國際組織亦列入其法律。三R原則即:取代、減量、精緻。

21 取代二:取代 用沒有生命或沒有感覺的來取代有感覺的 使用沒有感覺的生物 生體外培養技術 非生物性取代物 人體研究
科學的取代應該努力的方向是:用無生命或無感知的取代有感知的。科學家不能為了方便而不顧取代,其意義是將試驗轉移至有適當設備之實驗室。大部份傳統之生理學、解剖學、與藥學(如青蛙之神經研究) ,目前均可運用電腦模擬或其他非動物模型。有若干不同之取代方式,有些是我們早先介紹不用動物之研究:(1)使用無感知(non sentient)生物:例如,當水螅在「會造成脊椎動物胎兒不正常之化合物(=畸胎原teratogens)之環境中」時,會發育不良,故可用來篩除畸胎原。(2)生體外技術:這種技術(字義是”在玻璃管內in vitro”)是細胞與器官在動物體外之研究。此組織可能來自人類,讓此類研究在某些案例中更具應用性。例如心臟細胞之培養可以用來測試心臟藥之藥效,而不需要用整隻動物。(3)非生物性取代:例如電腦模型或視聽輔助在某些情況亦可取代動物。錄影帶,或解剖與藥學試驗之電腦模擬,可以幫助取代大學使用動物之教學輔助工具。如「復甦狗Resusci-Dog」是電腦狗模型,用來訓練獸醫系學生做心臟復甦術訓練教學用。(4)雖然有歷史上之虐待案例,但利用人而不利用動物或許應該考慮。方式可包括利用來自人類之組織像是胎盤,或利用大學課程中之修課學生進行非侵入性實驗(看前一張幻燈片有關不用動物之研究) 。就取代而言,英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聯盟推動無動物技術,做了一個「決策策略」海報,可幫助研究員在設計實驗時,如何考慮不用動物之試驗方式。此海報可從「皇家道氏人道研究基金會the Lord Dowding Fund for Humane Research」網站

22 取代三:減量 動物數目降至最低 收集各項資源 應符合統計原則 避免重複試驗 在動物計畫進行前先問問題(史密斯、博伊德 ,1991)
降低使用動物之數目至最低需求是第二個R。這需仰賴好的機構,就跟仰賴進步的技術一樣重要。研究人員要彼此連絡,將採購動物數目之需求資源整合,以避免不必要之重覆。運用類似文獻搜尋之方法整合,並且要快速發佈,就可避免重覆採購,這樣的作法有如在試驗設計時善於利用統計學一樣。另外也很重要的是避免使用太少數之動物,以免日後會因為結論不確定而需要重做。各研究機構之競爭與商業機密可能會阻礙上述整合採購之執行。研究員應該查考文獻,是否所提出之研究已經有相似之報告在他處被受理(雖然此舉或許並非個人之利益)。過度繁殖與宰殺大量過剩動物之數目應該降低,以推動廣義的減量哲學。降低動物之使用數目,可提升工作人員更專心照顧動物之品質(如:標幟生病或緊迫的動物) ,以及騰出用來做環境豐富化之空間。因此,基於科學與動物福利之理由,應努力降低使用動物之數目,以及因需求過量而宰殺之數目。提升實驗室內尊重生命之水準亦可降低工作人員之麻木(desensitization)狀態,並且有助於鼓勵更多職場的同事。Smith與Boyd (1991)已經提出若干問題,要求研究人員在計畫開始前必須回答。 (1)與科學問題有關之試驗方法是否被問過?(2)動物是否真的需要?(3)每個動物之物種與數目是否適當?(4)是否必須使用試驗設計所推薦的嚴苛步驟?(5)從動物得到的資訊是否已達最大量?(6)研究設備的品質是否適當,使試驗能成功完成?

23 取代四:精緻 降低實驗動物受苦 動物受苦包括痛,也有其他負面經驗 動物舍條件的重要性 好的福利=好的科學 使用麻醉劑與止痛劑 人道終點
或許「精緻」是獸醫師最能發揮影響力的部份,其精神是所有科學實驗都要盡量降低實驗動物之苦。精緻不但是指動物要面對之實驗過程,且包括動物舍之條件。受苦也並非僅指實驗過程,也包括動物在動物舍內負面的精神狀況,如嚴重的焦慮與單調。使用適當的麻醉劑或止痛劑,以降低實驗過程與實驗後的痛,也是精緻的必要部份。有許多已發表之指導方針有許多建議,像是適當的光線、溫度、濕度、與不同物種所需之空間。降低動物舍與實驗過程之壓力,可幫助提升實驗之科學水準,因為可降低環境對動物生理學之影響,而這些影響會改變實驗結果。例如,單純的移動實驗室大鼠之鼠籠,將足以改變許多血液參數(Gartner等, 1980) 。健康與快樂的動物可以建立更好的實驗受試者。替實驗動物預先設計的人道終點,也是一項重要的精緻化觀念。舉例說在試驗鼠未被安樂死前,要規定限制牠身上生長的腫瘤尺寸。毒物學試驗之人道終點,或許也有助於讓研究員能觀察更微妙的病理變化,這樣的作法勝過讓動物試驗進行到死亡為止(譯註:指可視需要提前安樂死收集樣本)。另一個精緻的例子是德萊茲眼測試(Draize eye test) ,這是將待測物置入兔子眼中,以測驗其刺激性。精緻的作法是僅用一隻兔子做一次測試,而不是用大量兔子測試大量產品。如果第一隻兔子出現刺激反應,將立即停止所有的其他試驗。

24 合法實驗管理(一):中央監督 例如在英國動物事務(科學程序法) 由內政部主管 掌管所有脊椎動物與八足類 研究員證照,計畫與機構
督察員要察考執照申請、監督機構確實執法並提供建議 近來已成立地區性倫理審查委員會 在英國有實驗動物之中央監察體制,主要保護目標是督察個人、研究計畫、與研究機構執照,由內政部之督察員督導。所有之脊椎動物與八足類動物(章魚Octopus vulgaris)均有法律保護。督察員可以不必預警不必約定逕行訪視機構。有刑事法規可以處分違法者,但幾乎未曾被引用。 近來,政府已經要求各機構設立地區倫理審查委員會,由機構外的專家與相關人士擔任。 不幸的是,本法未執行動物之五項自由,尤其是表現自然行為之自由。 在英國,一所「國家實驗動物取代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the Replacement of Animals in Research 」已經提案,詳見

25 合法實驗管理(二):強制自我規範 例如澳洲沒有聯邦立法, 指有防虐之州法 「動物科學應用之照顧與使用法」 包含3R之法規
地區性委員會包含合格與執法義工 在澳洲與紐西蘭,沒有中央機關管理,而是由地區委員會執行自我規範。作法是在機構內設立委員會,委員由機構內與機構外熱心推動動物福利之人士組成。在澳洲,這類委員會是依據州法而非中央法執行。在照顧與使用實驗動物方面,這些法規通常會引用國家法律之條文。這些法律含有3Rs之內容。 有關動物實驗之核心,像是避免重覆,對所有之試驗都建立清楚之必要條件,或認知的推動3Rs,只有在真正的透明文化國家,且要由中央下令方能確實執行。 正如美國與英國,其所代表之法律系統未能執行五項自由,主要是表現自然行為的自由。

26 合法實驗管理(三):自我規範 美國例 聯邦動物福利法剔除鳥、 鼠、小白鼠、農場動物 各機構之動物照顧與使用委員會是地區性運作
動物研究之大型財團有自己之規定 非營利認證給私立機構 美國之聯邦動物福利法,是由美國農業部執行,但該法剔除了實驗室使用之鳥、 鼠、小白鼠、農場動物之動物福利規定。故這些動物必須倚賴其他之法規保護。聯邦動物福利法設有地區性委員會,稱為「機構性動物照顧與使用委員會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s, 簡稱IACUCs」以執行聯邦法規。這些法規在各委員會可以確保動物照顧之指導方針得以遵行。這些委員會有權下令實驗暫緩執行。然而,機構性動物照顧與使用委員會進行的一項單盲測驗發現,委員會間之互信度甚低,各委員會無法一致同意什麼是優質動物模範操作步驟。同時也發現同仁在報告計畫時,其對計畫之熟悉度也對評審委員會有影響(ref: PLOUS & HERZOG, July 27, 2001: Animal Research, Reliability of Protocol Reviews for Animal Research, Science)。動物研究之大型資助單位,如國家衛生院(NIH) ,有其自己之規定,如果要延續計畫則必須遵守該院之規定。國家衛生院資助美國大部份公立機關。某些實驗室轉向尋求更嚴格的私立認證機構,如國際實驗室動物照顧評估與認證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 Animal Care International, 簡稱AAALAC Int.)。批判指出貿易協會標準均是針對貿易主體(trading bodies)之利益而設計。

27 靈長類是特例嗎? 用於研究之非人猿靈長類主要是狷猴與獼猴 牠們享有豐富的社會生活與複雜的心智能力—是否在試驗時更會受苦?
大猿類有更強的心智能力 大猿類在英國已禁止使用 靈長類有豐富的社會生活與複雜的心智能力。故實驗室之靈長類,如獼猴與狷猴,會有比其他物種嚴重的社會性與心智之苦。為求避免,除了要提供適當的養育與環境條件外,在運輸與資源供應上必須要更充裕。此外,雖然各物種之壽命不同,但通常靈長類在實驗室的壽命都超過十年,這樣會使動物福利更為惡化。大猿類(註:大猿類=Hominidae科,包括人、黑猩猩chimpanzee、金剛猩猩gorilla、紅毛猩猩orangutan)已被視為極嚴重問題。其中黑猩猩在演化史中是最後與人類分化者,與人類基因有99%之相似度,在生理學上最為相似,或許是最適合擔任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式。然而,若黑猩猩如此接近人類,那為何可以用牠們而不能用人類做實驗?證據強烈顯示牠們具有自我、一種已開發之時間觀念、與對同物種有同理心的能力。許多人認為這些能力以及其瀕臨絕種之狀況,是最佳禁止用於實驗之理由。英國在1997年已禁止使用大猿類做實驗。全世界科學家共同推動之「大猿計畫The Great Ape Project」,要求將人類社會內的平等擴充到所有大猿類動物。科學家們所提出之「大猿宣言Declaration of Great Apes」將賦予牠們生命權,保護個體自由與禁止對其酷刑,這樣將會造成終止大猿做為實驗動物的結果。目前全世界均強化靈長類飼養條件,在這樣的啟示下,我們亦應重新評估其他實驗動物之飼養條件。

28 動物保護政策亟需您的共同參與 -- 世界上所有的悲傷和痛苦,完全來自於希望自己幸福。 世界上所有的快樂和喜悅,完全來自於希望別人幸福。 吳宗憲(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助理教授)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700樹林街二段33號 電話: (研究室) 510(辦公室) 手機: 部落格:


Download ppt "實驗動物福利政策 授課:吳宗憲博士 課程:動物福利政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