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引导认真学习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3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增强公德意识,使学生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代虚拟环境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的核心;爱情的本质。

4 第七章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5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6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7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公共生活 社会公德 社会生活 职业生活 职业道德 家庭生活 家庭美德

8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P171 1、概念: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9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 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私密性、封闭性和独特性等特点。从积极的意义上看,这种私人意识的发展有助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它是人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物对社会的客观要求的表达。

10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国家调控规范化、理性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也在迅速拓展。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11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P17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2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P171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P171

13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P171

14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道德: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法律: 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5 (2)道德和法律的联系 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

16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7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 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 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 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18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19 (二)、社会公德的内容 P127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20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21 调查:公众最反感的行为 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19日,人民网共同进行了公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数据显示:

22 北京师范大学“我眼中的师大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评选揭晓
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主办,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系承办的“评选我眼中的大学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活动圆满完成。经过认真统计,在北师大人眼中的大学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依次是: 1. 占座不来(30%) 2. 随地吐痰(15%) 3. 乱丢垃圾(15%) 4. 食堂打饭时插队(10%) 5. 说脏话(8%) 6. 偷窃(7%) 7. 上完厕所不冲(6%) 8. 自习室打电话(4%) 9. 自习室聊天(3.5%) 10. 校园里骑车横冲直撞(1.5%) 此外,还有很多同学认为课堂手机随意发出声响是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不尊重。

23 (2)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 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4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P175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25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P175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社会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26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法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 预测作用    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其行为的法律后果,以便人们可以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 评价作用    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强制作用    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犯罪以保障自己实施的作用。

27 教育作用 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实现的三种方式: 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法的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8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P175 1.《治安管理处罚法》 2.《集会游行示威法》 3.《环境保护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9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75
颁布时间: (1).立法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第二节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   第三节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节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章 处罚程序        第一节 调 查        第二节 决 定        第三节 执 行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31 (2)基本原则P175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32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P175 行为: 扰乱社会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侵犯公私财产
上述情形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33 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罚款:有200元以下、200元到500元、500元到1000元、3000元以下和5000元以下等不同档次。 行政拘留处罚:可区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天,并规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

34 (4)处罚程序 P176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章 处罚程序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章 处罚程序 第七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第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 第七十九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35 (5)执法监督

36 新法有哪些变化? 处罚行为由78种增加到238种 适当提高了治安管理处罚的力度 细化了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程序
  处罚行为由78种增加到238种   适当提高了治安管理处罚的力度   细化了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程序   加强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有三大亮点:与其它相关法律衔接更加紧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定更具理性化;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和注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更具人性化.

37 主要变化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次序的行为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
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 宠物扰民将遭惩处(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 发“黄段子”可拘留(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 强行乞讨将受制裁(以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行为) 强买强卖者要拘留(强迫交易的行为) 噪音也罚款(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 70岁以上的老人及孕妇不予执行行政拘留

38 [案例] 一妇女强行乞讨被拘留 (2006年5月10日讯)枣庄市中区公安分局近日开出全省第一张针对强行乞讨滋扰他人行为的治安罚单。一名从江苏邳州市到枣庄进行乞讨的李姓妇女,因在公共场所强行乞讨滋扰他人,被解放北路派出所治安拘留。   据公安机关查证,1994年以来,李某经常利用农闲季节到枣庄进行乞讨。她每天准时出现在商城和三角花园一带,脸上抹上油彩,头发扎上纸花,向青年男女强行讨要所谓的“幸福钱”,不给钱就缠住不放,严重滋扰他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4月30日,解放北路派出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对李某处以拘留5天的处罚。

39

40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 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P176

41 (1)立法目的: 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 2)基本原则: 政府依法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

42 (3)集会、游行、示威的界定 集会: 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游行: 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示威: 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43 (4)集会、游行、示威的管辖 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是集会、游行、示威举行地的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
  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

44 (5)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
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煽动民族分裂的; 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45 3、《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1年5月1日执行。

46 (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P177
立法目的: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47 道路通行规则 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或靠路边行走

48 交通事故处理规则 对于以下 7 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拘留的处罚: 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暂扣
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机动车的; 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暂扣 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够成犯罪的; 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 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49 4、《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和主要内容 P17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颁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时间:   实施时间:   发文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时效性: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50 资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 “有水皆污”
2006年5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兵分五路,对固体废弃物、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三方面进行全国范围检查。盛华仁的上述判断,正是来自于人大常委检查组,对污染严重的黄河流域的四个支流(渭河、延河、汾河、涑水河)实地考察得出的结果。   考察结果显示,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标排放,已造成“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水环境恶化图景。如在陕西境内的渭河,每年接纳废水达到6亿吨以上,几乎相当于其环境容量的4倍;被称为山西母亲河的汾河,66%已经成为五类水质,而且自太原以下的水体完全失去了生态功能。

51 (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和主要内容 立法目的: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52 环境的界定 《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界定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53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P179 环境规划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许可证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54 课堂练习: 某化工厂用专门的排污渠道输送其工业废水进污水处理厂,农民王某为了浇地,私自扒开排污渠道,将废水引进自己承包的农田,结果造成该田地里的庄稼全部死亡,对此,应由谁承担污染损失责任? (单选)   A. 排放废水的企业 B.农民王某   C.环保部门 D.污水处理厂

55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56 网民的人数统计

57 网民的年龄分布

58 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

59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P179
立法目的: 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基本原则: 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60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A、网络的特点 B、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61 关于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 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62 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 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63 ⑥关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 利用互联网损坏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 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64 ⑦关于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65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与道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 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66 问题导入:   何谓职业?你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是怎样的?

67 《希波克拉底誓言》 对知识传授者常怀感激 为客户谋利益 不利用职业做缺德事情 严守职业秘密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 )古希腊医学黄金时代的缔造者,医学之父,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希波克拉底誓言最初是他个人的行医道德准则,接下来成为古希腊所有立志从医的年轻人成为医生时必须宣誓的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言传承了2400多年,成为自古至今医生这个职业的最神圣的道德准则。 作为职业道德圣典,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规范作用又远远超出了医学界,成为适合政府组织、公司企业等一切人类组织抑制人性之恶的道德标准。今天,希波克拉底誓言几乎成为职业道德、事业的代名词。 作为人类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职业道德戒律,希波克拉底誓言告诉身在职场的人们,要遵守四条道德标准: 对知识传授者常怀感激 为客户谋利益 不利用职业做缺德事情 严守职业秘密

68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职业的内涵和本质P180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 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这种新的概括表明,职业对人的意义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既具有工具意义,也具有目的意义。也就是说,职业并非仅仅是养家糊口、谋取生计的手段,还是体现人的社会本质、实践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69 (二)职业道德P180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内容上,是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和 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形式上,具体、灵活、多样; 调节范围上,指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 效果上,使社会道德“职业化”,使个人品质成熟化。

70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71 1、爱岗敬业 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72 2、诚实守信 在职业活动中,缺失了诚信就会 失去人们的信任 失去社会的支持 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遇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在职业活动中,缺失了诚信就会 失去人们的信任 失去社会的支持 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遇

73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办事公道,就要做事讲原则,无论对人对己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不挟私欲,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处事待人。

74 习近平: 让民众在每个司法案件都能感到公平正义
:19:53 中国青年网 【核心提示】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天(7日)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顺应人民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   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

75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职业场所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领域,职业活动使为人民服务获得了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也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就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又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

76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提高廉政素质是我国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77 二、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 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P151 《劳动法》 《公务员法》

78 (一)《劳动法》P183 颁布时间:1994.7.5. 实行时间:1995.1.1.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 劳动者的权利
3. 劳动者的义务 4.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79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P152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80 2.《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81 3.《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82 4.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 协商解决 依法申请调解 依法申请仲裁 依法提起诉讼

83 (二)就业促进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七十 号,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就业促进法》立法目的 促进就业 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4 2、《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就》第2条)。
一面旗帜——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六大责任——县以上人民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承担的6项重要职责 五项制度——将就业工作制度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政府责任制;公共就业服务和援助制;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职业能力开发制;失业保险和预防制 “十大政策”——政府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一些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

85 1)因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不同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3条,第28条) 2)因性别不同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27条)
3、《就业促进法》:5种就业歧视行为 1)因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不同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3条,第28条) 2)因性别不同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27条) 3)因身体残疾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29条) 4)因身患传染性疾病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30条) 5)因出身农村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31条) 《就业促进法》第62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广东乙肝歧视第一案

86 (三)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三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12年12月28日

87 1、《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区别及联系?
---《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是整个劳动关系的核心。劳动合同法是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立法宗旨】: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用于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可能发生的以下纠纷:劳动合同纠纷、事实劳动关系纠纷、劳动报酬纠纷、劳动福利纠纷、集团合同纠纷、休息休假纠纷、离职退休纠纷、除名辞退纠纷、社会保险纠纷、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权益接分等。 【立法宗旨】: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88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促进就业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促进就业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 工  资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一节 集体合同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89 2、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款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90 3、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大会可定立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履行法定程序。流程为: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因此,考虑组建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并保留其讨论、协商的书证。 《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工会”职责与权利多达9条。 协商权: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 备案权: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监督权: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 代表权:如因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不成的,工会可依法申请仲裁、 提起诉讼 故用人单位应当正确对待、巧妙运用工会作用,如用人单位不当对待工会,轻则会受到行政的调查或处罚,重则会额外支付巨额的违法成本。但是如果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不仅可以理顺劳动关系,甚至可以利用工会的调节智能而化解用工矛盾,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

91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92 《劳动法》第84条第2款: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 。《工会法》第20条、《劳动合同法》第56条:工会可申请。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如下争议: 《劳动法》第84条第2款: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 。《工会法》第20条、《劳动合同法》第56条:工会可申请。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 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 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 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 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法》第50条第1款:用人单位应当在十五日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法释(二)第5条:办理人事档案等移转手续,经仲裁后依法起诉的,应予受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非法经营单位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以及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劳动争议规定处理。

93 劳动争议当事人 协商 一裁两审定终身 调解 仲 裁(决定不予受理或裁决后) 诉 讼

94 二、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95 思考: 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你有何认识?

96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的三大特点: 把握就业形势的两个角度: 就业压力大 持续时间长 前景不悲观 劳动力供需情况
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情况

97 1. 就业压力大,持续时间长 劳动力供给情况 劳动力需求情况

98 劳动力供给情况

99 劳动力需求情况 根据全国的调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仅占新增岗位的22%,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增加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三个22%”,凸显出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而这种形势,还将影响到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

100 资料:2012实际就业情况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101 2. 前景不悲观 国家的积极措施 正确认识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

102 国务院成立了由教育部牵头有相关部委参加的联席会议
第一是要不断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此满足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就今年来说,原定新增就业目标是900万人,但到今年10月,全国已实现了新增就业1021万人,估计到年底可以实现新增就业1200万人。 第二,我们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去不发达地区,去最需要人才的地区就业。这里面也有大学生本身就业期望和就业观点的问题。 第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大学生当期未实现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当期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可以到劳动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劳动部门可以对他们像对其他失业人员一样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其他就业服务。

103 漫画:求职无门 2010年11月22日15:06:32 来 源: 新闻晚报

104 找了一年工作未果,22岁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的毕业生高健决定摆摊当“陪聊男”。昨天上午10点,高健首先把摊子摆到北大三角地中。对于高健摆摊陪聊的行为,一些人认为北大学生做陪聊太掉价,大部分人表示,找工作的确很困难,支持他用这种方式创业…… (2006年11月22日 15:06:32   来源:新闻晚报 )

105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 我国人口基数大 就业机制不够完善 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能力有问题

106  据了解,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达699万,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5月,人社部推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提出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107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4、要有积极创业思想准备 5、要有敢于船业的勇气 6、要体改船业的能力 M6G199_道德观察——一鸣论道:就业.MPG

108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109 当前大学生对职业前景 普遍缺乏清晰的认识:
33% 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前景如何 43% 的大学生对此甚至没有思考过 24% 的学生对自己职业前景“略知一二” 67% 的大学生没能掌握职业发展信息 30% 的人甚至没有注意过 3% 的人了解职业发展信息

110 大学生应树立自主多元的就业观 就业目标观 就业渠道观 就业形式观 就业地域观 就业主体条件观

111 大学生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12 就业难题的破解之策 机不可失、早作决断 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高也成、低也就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113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114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中的有关法律
第三节 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中的有关法律

115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思考: 爱情是什么?

116 课堂调查 1、谈过一次恋爱的? 2、谈过两次恋爱的? 3、谈过三次恋爱的? 4、没有谈过恋爱的? 5、恋爱幸福? 6、恋爱痛苦?
7、无所谓? 8、终身不嫁不娶的观点的?

117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的本质P192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118 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性爱 理想 责任

119 (二)恋爱中的道德 与大学生谈情说爱 尊重平等人格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没有道德的护佑,爱情是不会长久的

120 恋爱就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21 1、尊重人格平等 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束缚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122 2、自觉承担责任 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无论对方处在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责任常常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爱情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是寒夜灯影下温暖的一杯茶……

123 3、文明相亲相爱 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
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 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

124 4、大学生的恋爱把握好五个不能P193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情感定位不清晰)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人生目标不明确)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恋爱动机不端正)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恋爱态度不严肃)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125 5、大学生恋爱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爱情与友谊的关系 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126 西方婚礼誓言 教堂的婚姻仪式里,主教庄严地宣读结婚誓言: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或任何其他理由,都爱他(她),照顾他(她),尊重他(她),接纳他(她),永远对他(她)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  简单的几句话重复了千年万年,却传承着永久的经典, 无论任何**,婚姻面对的问题和承担的责任都是一样的。 在回答“愿意”之前,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人生中定下的  最重要的誓言!又有多少人会用坚强的意志去坚守呢?

127 结婚誓言 结婚誓言 从今以后 无论贫穷还是疾病 我将一直紧紧牵着你的手,作为今生最爱,最重要的人. 用我的宽容接纳你的全部 一起迎接幸福或者灾难 一起度过今时还有余生 没有什么困难和空间可以阻隔我们的距离 我们将合为一体,永不分离   这就是结婚对于人生的意义吧,能够去包容一个与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无私地给他爱和关怀,信任和支持.这种伟大的情感只有人类实行稳固的婚姻制度才使得男女关系变得不单纯以繁殖后代为目的变得崇高起来.  

128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94 婚姻 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它是家庭形成的必要条件。
家庭 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它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9 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
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婚姻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130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

131 (三)、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132 1、尊老爱幼 老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又为抚养和教育晚辈付出了心血。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和家庭的希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成为世代相传的道德格言。

133 2、 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表现为: 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
夫妻人格地位上的平等 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

134 3 、夫妻和睦 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忠于爱情、互敬互爱,是夫妻和睦、婚姻美满的基础。
今天所强调的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互助互让。

135 4 、勤俭持家 勤俭是家庭兴旺的保证,也是社会富足的保证。 勤是摇钱树 俭是聚宝盆 奢懒败家门

136 5 、邻里团结 邻里之间既无血缘关系又无法定关系,而是一种地缘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 与“恶邻相向”
搞好邻里团结重要的是相互尊重。要尊重邻里的人格、民族习惯、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37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一)婚姻法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38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 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
互相帮助。

139 婚姻自由 婚姻当事人依法决定自己婚姻的自由。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严禁包办婚姻、强迫婚姻、买卖婚姻。同时反对借婚姻自由索取财物、玩弄异性和对婚姻轻率(不负责任)的态度。

140 我国《婚姻法》的主要内容 结婚:男女双方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
家庭成员关系 离婚: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141 结婚 1. 结婚的法定条件 必备条件: 禁止条件: 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142 2. 结婚的法定程序 结婚登记: 是确立合法、有效婚姻关系的必要法定程序,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结婚登记: 是确立合法、有效婚姻关系的必要法定程序,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婚姻登记机关: 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

143 3. 无效婚姻与被撤消的婚姻 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
被撤销的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144 婚姻无效包括: 重婚的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未到法定婚龄的

145 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46 离婚 离婚原则: 保障离婚自由 反对轻率离婚 2. 离婚程序: 协议离婚 诉讼离婚

147 3. 保护现役军人和妇女的特殊利益 军婚的特殊保护: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妇女的特殊权益保护: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 1 年内或者终止妊娠 6 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4. 离婚只是从法律上解除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 血亲关系并不因此而消除

148 5.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 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重婚的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的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149 重庆市男子任昭树的老婆疑遭人拐卖失踪5年后,村里给他开了一份“丧偶”证明,他于是拿着它来到镇民政办与另一名女子领取了结婚证。今年3月底,失踪13年的老婆却回到家中。
重婚谁举证

150 继承法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继承法 继承法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 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根据我国继承法第3条的规定,遗产的范围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债权和有价证券等。

151 继承权 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或依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的指定而取得遗产的权利
1、继承法的概念 继承 公民死亡后依法或依其生前所立的合法遗嘱,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 1985年10月1日施行 继承权 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或依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的指定而取得遗产的权利

152 案例:家庭共有财产与遗产  王老汉有三个女儿,女儿先后出嫁后感到寂寞,于是将侄子甲收养为子。父子俩开了一个铁匠作坊,收入可观,于是将原茅草房推倒,新建了8间瓦房。王老汉去世后,三个姐姐要求分割8间瓦房。甲提出他要3间,理由是他是父亲的儿子,且目前已有妻室,少了住不下。但三个姐姐认为,应均分,即每人2间。问:此案如何处理?

153 此案涉及家庭共有财产与遗产问题。 此案中的8间房子,是在三个姐姐出嫁后,甲与王老汉靠经营铁匠作坊的收入而盖的,应认定为甲与王老汉的共有财产。在分割共有财产时,甲有4间,王老汉有4间。王老汉4间作为遗产由三个姐姐和甲共同继承。甲与三个姐姐都是王老汉的子女,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在无特殊情况时,继承的份额相等,即每人1间房子。甲最后将拥有5间房子。

154 2、继承的方式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 遗赠扶养协议 遗 赠

155 第一顺序 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3、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第一顺序 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第二顺序 继承人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56 4、遗嘱继承 遗嘱是公民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个人财产和其他事务预先作出处分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法律行为
遗嘱继承是公民死亡后,按其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内容将其遗产指定由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方式

157 5、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1)、遗赠 公民以遗嘱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并于遗嘱人死亡后生效的法律行为。 (2)、遗赠扶养协议是公民与扶养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集体组织)之间签订的关于扶养和遗赠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高于遗嘱

158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159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稳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稳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于今年4月12日启动,历时半年,经过群众推荐、组织审核、全国公示和公众投票、评委会投票等环节,共评出54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 全国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前三届共评选出1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776名提名奖获得者,90%以上是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医生、教师、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等普通劳动者,充分体现了群众评、评群众的特点,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2、个人品德的特点: 实践性 综合性 稳定性

160 3、个人品德的作用 第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第三、个人品德是经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161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P201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三)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162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P204 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163 1、讲法律。 在法律思维中,所考虑的最核心因素是合法性。所谓法律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合法性思维。即使某一决策在政治上是很有利的,在经济上很有效益,在道德上也很高尚,但如果属于违法,就不允许。法治社会要求以法律思维来思考问题,以合法性为考虑问题的前提。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实行三个代表也得合法,但现在有些地方的领导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提出逼民致富,将老百姓种的庄稼给拔掉,换成别的作物。这样做尽管出于好意,但却是违法的,我们不能用违法的方式来搞三个代表。当然我们国家正在从人治向法治过渡,很多人的观念没转变,经常以违法的方式来做好事,但这在法治国家是不允许的,否则须追究法律责任。

164 2、讲证据 查清案件事实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合法性 客观性 关联性 正确运用法律

165 3、讲程序。法律思维强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冲突时,程序公正要优先实现。
司法程序公正的含义 “公正”,即公正、正义,正当、公平等意思。汉语大词典中,公正有不偏不倚,合理之意,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正义有正当的道理,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之意;正直有公正刚直之意。对公正的理解,角度不同,则效果不同。

166 分粥的故事: 寓意:程序的重要性。

167 案例 《深圳一民警涉造假案枪杀一男子》追踪 2012年7月1日晚,深圳市龙新派出所民警李才坤涉嫌设套制造假抢劫案现场,开枪将一男子射杀。今年2月1日,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李才坤提起公诉。 检方指控,2012年7月1日,李才坤审查涉嫌报假警男子堂兄班统陆时,认为其气焰嚣张侮辱谩骂民警,产生制造假抢劫案件将其开枪击毙的想法,并希望通过此事得到上级奖励。当晚,李才坤找到一名做假证的女子,让其配合报假警,随后按计划将班统陆开枪杀害,并报警向上级部门反映“击毙抢劫嫌犯”。近日,南都记者走访多方知情人并获得案件相关细节,试图还原案情始末和疑点。

168 李才坤说:“我想陷害他抢劫,打算制造一起虚假抢劫案在现场击毙班统陆,以达到受市局或分局表彰、得到家人及同事的认可并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的目的,还可以达到弘扬警威、震慑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目的。他对于社会来说是治安隐患,将他击毙能对其他违法犯罪人员保持震慑力,最主要是提升深圳警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今年1月7日深圳市康宁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李才坤的总智商为111,属于较高水平。但去年7月1日案发期间李才坤无精神病;7月1日实施的作案行为无精神病症影响,辨认和控制能力在正常范围;李才坤目前具有受审能力

169 2013年10月29日,深圳故意杀人警察李才坤一审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法院认为,李才坤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情节和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罪行极其严重,依法应当判处死刑,但鉴于李才坤对被害人家属作出赔偿并获得谅解,故可对李才坤判处死刑不必立即执行。李才坤不服判决,当庭表示将上诉。李才坤在押进法庭前面对媒体记者掀起外层囚衣,露出里面写有字迹的背心“喊冤”

170 学习思考: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2、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4、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5、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与作用? 6、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7、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71 阅读文献: 1.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6.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172

173

174

175

176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 轮流分粥,但分粥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拿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177


Download ppt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