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國的宗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國的宗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的宗教

2 (甲)中國宗教的特質 一 宗教的涵義 宗教一詞,英語為religion,其字源意義有二說:
(甲)中國宗教的特質 一 宗教的涵義 宗教一詞,英語為religion,其字源意義有二說:   /拉丁語中的religare,意為聯結或再結,意指「人與神的再結合」   \……………religio,意為敬神 在漢語中,「宗」從「 」從「示」,意為意為「宇宙神祇(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明)所居」,宗教指「奉祀神祇的活動」   →religion/宗教:有關神或神示的活動 依當代新儒家,宗教的思想大體指「相信有超越的實體,作為宇宙的起源及人生價值的基礎」的看法。依此,不單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及佛教是宗教,甚至中國的儒家及道家思想也可說是宗教。

3 ∵儒家講天或天道,這是儒家典籍《中庸》、《易傳》及宋明儒者著作的中心觀念。
  《中庸》:「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又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孔子:「踐仁知天。」(牟宗三先生語)   孟子:「盡心知性知天。」 ∵道家講道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說:「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 二 中國宗教的特質 I 方法方面 西方(以基督教為代表)了解上帝的方法 可稱為「隔離的方法」 一方面是神與人隔離
二 中國宗教的特質 I 方法方面 西方(以基督教為代表)了解上帝的方法 可稱為「隔離的方法」 一方面是神與人隔離   ∴講神對人的啟示,這可說是超越的方法(i.e.上帝超越於人)   ∴講人對神的論證,這可說是外在的方法(i.e.上帝外在於人) 另一方面是人與現實生活的隔離   ∴講退修、清修等出世的方法   ∴講通過教主或先知把握上帝的間接方法

5 中國(以儒家為代表)了解天道的方法 可稱為圓融(非隔離)的方法 一方面是天人相通(相即圓融)   ∴講人自己對天道的體證,這可說是超越而內在的方法 另一方面是人與現實生活的圓融   ∴講從日常生活中作體證,這可說是入世而直接的方法

6 II 內容方面 西方─特重上帝之超越性而較忽略其內在性,此可從神、人關係上看。在這關係上,基督教觀點可稱為「神人合一」說。
  /神-創造者,圓滿  \(創造說   -人-被造物,不圓滿 /與原罪說)   \合一-由上而下的方式結合,i.e.上帝道成肉身,為世人贖罪(救贖說)   →人有待於上帝的救贖,∴基督教可稱為「他力的宗教」 

7 中國宗教─超越性與內在性並重。此可從天、人關係上看。在這關係上,儒家可稱為「天人合一」說。
  /天-天道與聖人,圓滿   \(性善說,包含凡聖相通說)   -人-凡人,不圓滿,但可轉化/   \合一-由下而上的結合方式可通過工夫修養而達致圓滿(工夫論)   →人可以通過自己的道德修養與天合一,∴中國宗教可稱為「自力的宗教」   e.g.《易傳》:「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8 中國宗教可以以下兩點來說明:  1/特別尊重人格世界、人文世界的地位。   在敬祀天地以外,兼敬祀祖宗與各種之聖賢人物與君、師。(儒家有「天地君親師」之說)   ∴唐君毅先生稱中國宗教為一人格教或人文教。  2/重視現世的人生  /基督教─講來生(依牟宗三先生語,講怖慄意識)  ─印度佛教、印度教─講捨離(依牟宗三先生語,講苦業意識)  \儒家─強調現世人生,i.e.成聖成賢是現世可達到之事,不須寄望來生。(依牟宗三先生語,講憂患意識)   此詞先由徐復觀先生提出,牟先生繼之。此詞出於《論語》:「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9 (乙) 中國佛教的思想 釋迦牟尼與《阿含經》

10 一 「緣起性空」的觀念 「緣起性空」此觀念是佛教各宗所共同承認的基本觀念,它表示中印佛教各派的一個普遍的原則(佛教稱「共法」)。
一 「緣起性空」的觀念 「緣起性空」此觀念是佛教各宗所共同承認的基本觀念,它表示中印佛教各派的一個普遍的原則(佛教稱「共法」)。 此原則包念了兩個同一命題(identical proposition):   /緣起(又稱「緣生」)-指一切事物都是由條件所組成的。    /緣-因緣,即因果或條件    ╲起-生起,產生   ╲性空-指一切事物都是無獨立實在性的。    /性-自性,即獨立實在性    ╲空-副詞,表示否定之義

11 兩個命題的意義其實是相通的,意思是說現實的人象宇宙其他一切事物那樣,偶然的、變化不居的、被決定的、不能自我主宰的,整個世界如幻如化。於此,可說人生的本質是痛苦的。
「緣起性空」的觀念,亦可以通過原始佛教所說的「三法印」(三個體證佛法的道理)來說明:「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眾生皆苦」。 佛教所說的人生的痛苦,可以通過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生、老、病、死,以及種種不幸和苦難等現象來體會。 ∵佛教以為人生的本質是痛苦的,∴人生的目的在於使人的精神超越痛苦而得以安頓,這就是佛教常說的「覺悟」。→佛教各派的基本的共同精神可說是一種捨離/離苦的精神,是一種出世意識濃厚的思想。

12 二 「般若」與「佛性」的觀念 佛教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在世界上形成了好幾個大的系統,當中以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最為重要。根據牟宗三先生的說法,此兩大系統可以「般若」和「佛性」兩觀念來加以區分,前者可說是佛教的「共法」,即大各宗派的共同原則,後者則是「不共法」:   /般若-印度佛教所重   ╲佛性-中國佛教所重

13  /般若-可稱為消極的覺悟主體     -指主體消極地體會到現實的緣起性空的一面,並且在精神上超越痛苦的機能。  ╲佛性-可稱為積極的覺悟主體     -指主體積極地開展其本性中常、樂、我、淨等價值的機能。 →中國佛教與印度佛教並無根本的矛盾,前者只是在後者的離苦的精神之上,更進一步地肯定價值的人性,開展出有類於儒家的化成精神,故其明顯是受到前者所影響的。

14 觀音菩薩 濟公活佛 中國佛教的兩個位奇人物


Download ppt "中國的宗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