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時間(時刻)、容量、角度 數學本質概念 第九組報告 小組成員: 翁淑華 林怡伶 鄧舒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時間(時刻)、容量、角度 數學本質概念 第九組報告 小組成員: 翁淑華 林怡伶 鄧舒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時間(時刻)、容量、角度 數學本質概念 第九組報告 小組成員: 翁淑華 林怡伶 鄧舒薇

2 本質概念 (一)時間 『時間』這個名詞,有兩種意義,一是「時刻」﹔另一是「時距」。 「時刻」—指某一事件發生的時侯,例如:7點50分升旗、9點開會…。 「時距」—指某一件事件經過了多久,例如:一節課40分鐘、開了2小時的車。 在生活上『時間』的名詞泛指時刻和時距。一般來說,當我們講到「小時」、「分鐘」通常是指時距(如:2時30分、50分鐘);而講到「×點鐘」、「×點×分」指的是時刻(如:2點鐘、3點40分)。

3 (二)容量 一般人所稱的容量,有時是指「液量」,有時是指「容量」。
「液量」是指流體物質在容器中所占據的空間,例如:杯中的水量、瓶裡的牛奶量。 「容量」是指流體物質占滿容器的最大盛載量,例如:杯子裝滿的水量、滿瓶的牛奶量。 容量的估算係指液體而言,並不包括固體物質─有些細微的固體,例如:米、砂、糖、鹽等,雖可利用容器盛裝,但是顆粒之間是有空隙的,敲一敲使空隙減少,還可以多裝一些,所以通常是以重量來敘述固體物質。

4 (三)角度 角的定義:(可分成以下三種情況) 角概念的發展: 角的構成要素: 角是一種圖像的表徵,從某一方向轉至另一方向。
角是自同一端點射出的兩線間的差量。 角是一射線繞其端點旋轉一個程度的量。 角概念的發展: 角概念的啟蒙為透過視覺活動,觀察圖形表徵的改變情形,即從某一方向,經過一折點,轉至另一方向,此時形成一個有尖點又稱頂點的折線,此種圖形表徵稱為圖像角。而此時的圖像角其圖形表徵的意義大於測量角度的意義,故兒童易以二線段的長短,錯誤地判斷其鄰近區域的大小,而非角度量的大小。圖像角源自三角形、四邊形等多邊形的構成要素認識。 角的構成要素: 二射線及一端點。

5 各冊分布情形: (一)時間 第一冊第九單元 觀察事件發生的先後、長短,建立時刻、時間的初步概念。 報讀鐘面上幾點鐘。 第二冊第八單元
能查月曆和日曆。 知道一年有12個月。 第三冊第六單元 能紀錄時刻。 感覺物體運動的快慢。 報讀幾點幾分。 第五冊第二單元 認識一天、一星期 知道年、月、日的意義 認識一年有幾個月、有幾天。 第九冊第六單元 認識「時、分、秒」及其關係。 理解24時制。 報讀時刻及點算時間。 第十二冊第四單元 了解平均速率。 認識速率單位:公尺/秒、公里/時。 理解速率單位之間的關係及化聚。

6 (二)容量 第三冊(二上) 第五單元 我們來裝水 認識各種容器,並經驗容量的概念和直接比較。 第五冊(三上) 第六單元 幾「分公升」
察覺液體的保留性,使用分公升為刻度單位的工具。 第七冊(四上) 第十二單元 容量 容量的間接比較、個別單位比較和容量的估測、實測。 第九冊(五上) 第一單元 容量 使用以公升為刻度單位的工具,進行估測、實測及各單位間的關係和化聚。 第十一冊(六上) 第八單元 立方公尺和公秉 探討容積的求法,及與體積間的關係;認識公秉,以公秉為刻度單位,進行估測、實測。

7 (三)角度 第二冊(一下) 第八單元 做圖形 藉由圖形版與其外框形狀,體認「形狀」的意義。 第三冊(二上) 第七單元 圖形和大小
全等圖形及「面」的認識,拼排圖形並比較大小。 第五冊(三上) 第九單元 三角形和四邊形 了解三角形、四邊形的構成要素:角、邊、頂點。 第十一單元 角 角的初步概念、角的大小比較及認識直角。 第七冊(四上) 第四單元 角度 角度的認識,角的估測、實測,使用量角器及畫角。 第十單元 三角形 認識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 第八冊(四下) 第三單元 四邊形 垂直、平行的認識,四邊形的分類和命名。

8 時 間 教學重點 『時間』— 有多長 ﹖(能點算時間。) 學生先備知識 能報讀鐘面上幾點鐘。 能報讀鐘面上幾點幾分。 能記錄時刻。
時 間 教學重點 『時間』— 有多長 ﹖(能點算時間。) 學生先備知識 能報讀鐘面上幾點鐘。 能報讀鐘面上幾點幾分。 能記錄時刻。 能了解『時、分、刻』及其關係

9 注意事項 『時間』雖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但它卻看不到、摸不著,因此學生對時間概念、時間的量感及實測能力時,不能直接從實物上引入。宜先從鐘錶、月曆來認識時間,再配合生活事件進行時間之實測活動、培養時間量感。 本節之教學重點在學生能點算出時間,特將學生在二上已習過之『數線』概念引入,以使學生能更易了解時距與時刻之不同,亦能正確點算出時間。

10 形成性評量試題 大雄、小叮噹和爸媽星期天一起到動物園玩,從上午10點出發,到了下午2點才到達目的地,請問中間經過了多少時間?
大雄說:「因為10-2=8,所以一共花了8個小時。」 小叮噹說:「車程一共花了4個小時。」 小朋友你覺得誰說的對呢? □ 大雄對 □ 小叮噹對 理由是:  請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其他的同學聽。

11 容 量 教學重點 透過倒水活動,察覺液量的保留性(液量不因容器的大小、形狀而改變,或分割後其液量的總和不 改變),及透過倒水活動,測定液量的個別單位。

12 學生先備知識 認知發展─容積的保留概念,在三年級兒童(8-9歲)已漸漸發展穩定(初等的空間體積守恆) 。學童知道同一液量不受容器外型影響,也就是說學童在同一時間能處理的向度,例如:高度、寬度、底面積大小等,可超過一個以上,譬如能同時看到容器的高度和底面積。 已習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 「我們來裝水」,已認識各種容器,並經驗容量的概念和直接比較。

13 注意事項 容器所盛裝液量的最大限度,以平容器口為準,並不函蓋表面張力所凸出來的部分。
避免出現「液量」、 「容量」等專有名詞,而應改採適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語意。例如用「瓶中的水量」代替容器中的液量、用「杯子可以裝滿多少水」代替容器的容量。

14 形成性評量試題  小丸子和姊姊合買一瓶牛奶,桌上有兩個杯子,小丸子說為了公平起見,兩杯牛奶應倒一樣高(如圖示),這樣一來她跟姊姊才算是一人喝一半。 請問小丸子說得對嗎? □ 對 □ 不對 理由是:  請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同組其他的同學聽。

15 容積單位的關係 1公秉= 1000公升 1公升= 10分公升= 1000毫升 1分公升= 100毫升 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的關係 1立方公分=1毫升 = 1CC 1公升= 1000立方公分= 1000毫升 1公秉=1立方公尺 =1000公升 = 毫升

16 角 度 學生先備知識 已認識角的初步概念,並了解角的構成要素,且有透過扇子張開活動來認識角的大小。 教學重點
角 度 學生先備知識 已認識角的初步概念,並了解角的構成要素,且有透過扇子張開活動來認識角的大小。 教學重點 透過直觀、描繪、複製及疊合活動,比較角的大小。目的是讓學生經驗角的大小與邊無關,只看其旋轉所成角的大小。

17 注意事項 當透過複製角形建立圖象角概念,再由複製的結果比較角量的大小,此時應進行比較方式的探討,已確定「角」的意義。
學生將兩個角合成一個角時,其操作方式可能會有頂點或邊未靠在一起,或有部分內部重疊的情況,教師宜提出來討論其合理性。 教師宜注意學生是否已強調到頂點及邊疊合的要點。

18 形成性評量試題 小明和小華一起去參觀水族館,兩人為了到底是紅魚的嘴巴大,還是藍魚的嘴巴大,而爭吵不休。

19 小明說:「是紅魚的嘴巴比較大。」 小華說:「是藍魚的嘴巴比較大。」 小朋友你覺得誰說的對呢? □ 小明對 □ 小華對 理由是:  請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同組其他的同學聽。


Download ppt "時間(時刻)、容量、角度 數學本質概念 第九組報告 小組成員: 翁淑華 林怡伶 鄧舒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