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啟發活動 5.1 甚麼是生態學? 5.2 甚麼是生態系?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5.4 物質怎樣在生態系中循環?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STS 連繫 5.1 STS 連繫 5.2 STS 連繫 5.3 概念總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啟發活動 5.1 甚麼是生態學? 5.2 甚麼是生態系?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5.4 物質怎樣在生態系中循環?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STS 連繫 5.1 STS 連繫 5.2 STS 連繫 5.3 概念總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啟發活動 5.1 甚麼是生態學? 5.2 甚麼是生態系?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5.4 物質怎樣在生態系中循環?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STS 連繫 5.1 STS 連繫 5.2 STS 連繫 5.3 概念總覽

3 你見過生態球嗎? 生態球內有甚麼?

4 為甚麼在生態球內的生物, 不需要補充食物也可以生存一段長時間?
如果把生態球長期放置在黑暗中, 會有甚麼變化?

5 在生態球內, 生物與環境及其他生物互相影響, 形成一個穩定並自給自足的系統。
同樣地,地球上的生物也存在着這種相互關係。

6 5.1 甚麼是生態學?  生態學 (ecology) 是生物學的分科,主要研究生物與其他生物及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
5.1 甚麼是生態學?  生態學 (ecology) 是生物學的分科,主要研究生物與其他生物及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 要有效地學習生態學,必須熟習生態學家常用的專有名詞。

7 5.1 甚麼是生態學? 生境(habitat) 是生物居住的地方 它具有獨特的物理條件,如溫度 可分為自然生境和人工生境兩種

8 5.1 甚麼是生態學? 小生境 (microhabitat) 面積十分小,但卻有獨特的環境條件,如樹幹

9 5.1 甚麼是生態學? 種羣 (population) 是一羣在同一生境中生活的同種生物

10 5.1 甚麼是生態學? 羣落 (Community) 是指在同一生境中自然出現的所有種羣

11 5.1 甚麼是生態學? 水塘 森林 樹幹 魚排 岩岸 市區 這些都是生境!

12 5.2 甚麼是生態系? 每個生境中,生物種羣間會動態地互相影響,同時也會動態地與環境互相影響。 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13 5.2 甚麼是生態系? 每個生境中,生物種羣間會動態地互相影響,同時也會動態地與環境互相影響。 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14 5.2 甚麼是生態系? 這些相互影響最後會形成一個穩定和能繼續自存的單位。 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15 5.2 甚麼是生態系? 這些相互影響最後會形成一個穩定和能繼續自存的單位。
5.2 甚麼是生態系? 這些相互影響最後會形成一個穩定和能繼續自存的單位。 這個由生物和環境在生境中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穩定卻動態的系統,稱為…… 生態系 (ecosystem) 。

16 概念重溫 種 羣 1 __ __ 是一羣在同一生境中生活的__ __ __ __ 。 同 種 生 物
1 __ __ 是一羣在同一生境中生活的__ __ __ __ 。 種 羣 同 種 生 物 2 所有在同一生境中自然出現的種羣稱為 __ __ 。 羣 落

17 非生物因素 (Abiotic factors)
環境 它是指生物周圍的一切事物。 兩種因素: 非生物因素 (Abiotic factors) 生物因素(Biotic factors)

18 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s)
環境 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s) 生物因素(Biotic factors) 這些因素影響生物的以下兩方面: 1) 各種生物的數量、種類、分佈和行為 2) 各種生物的適應性

19 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s)
環境 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s) 生物因素(Biotic factors) 只有能夠適應某個環境的生物,才可生存。

20 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s)
環境 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s)  環境中所有非生物的部分 例子: a) 溫度 b) 光 c) 雨量和濕度 d) 基層的性質 e) 風速 f) 其他因素

21 環境 非生物因素 a) 溫度 它影響生物的行為 因為細胞內的反應是由酶催化的 。 還記得嗎?

22 環境 非生物因素 a) 溫度  酶只能在狹窄的溫度範圍內發揮最佳作用。 還記得嗎? 酶活性 溫度 40 ℃

23 環境 非生物因素 a) 溫度 因此,兩極和熱帶地區的生物物種會較少。  能在較闊的溫度範圍內生活

24 環境 非生物因素 a) 溫度 哺乳動物和鳥能調節體溫 不會因環境溫度變化而有太大的影響 如: 0oC 37oC

25 環境 非生物因素 a) 溫度 哺乳動物和鳥能調節體溫 不會因環境溫度變化而有太大的影響 如: -15oC 37oC

26 環境 非生物因素 a) 溫度 哺乳動物和鳥能調節體溫 不會因環境溫度變化而有太大的影響 如: -20oC 37oC

27 非生物因素 環境 24oC a) 溫度 如: 爬蟲動物、兩棲動物和魚不能調節體溫, 因此在溫差太大的地方,牠們的活動會受到限制。

28 非生物因素 環境 >30oC a) 溫度 如: 太熱 - 死亡!
爬蟲動物、兩棲動物和魚不能調節體溫, 因此在溫差太大的地方,牠們的活動會受到限制。 如: >30oC 太熱 - 死亡!

29 環境 非生物因素 a) 溫度 影響植物的分佈,例如蘋果不適宜在熱帶地區生長

30 環境 非生物因素 b) 光 光強度和日照時間除了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率外,還影響它們開花的時間。

31 環境 非生物因素 b) 光 光也影響一些動物的行為。 咆!! 有些動物是晝行的

32 環境 非生物因素 b) 光 光也影響一些動物的行為。 Zzzz!! 有些動物是夜出的

33 環境 非生物因素 c) 雨量和濕度 濕度  空氣內所含的水分。 它影響生物的水分蒸發 植物  蒸騰作用 動物  流汗

34 環境 非生物因素 c) 雨量和濕度 仙人掌有 針狀葉片以減少水分 散失 長而連綿伸展的根部,以吸收更多水分

35 環境 非生物因素 c) 雨量和濕度 在乾燥生境中的動物,如駱駝,有隔熱的屏障來減少水分流失和熱能吸收。

36 環境 非生物因素 d) 基層的性質 不同性質: 肥沃的泥土 對 貧瘠的泥土 泥灘 對 沙灘 高 pH 值 對 低 pH 值 石地 對 平地

37 環境 非生物因素 d) 基層的性質 海星能夠將自己牢固在石的表面上。

38 非生物因素 環境 e) 風速 對植物的傳粉作用以及散佈種子和果實都很重要。 它會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率。
強風可把生境內的生物吹走,因此只有能牢固在地面上的生物才可生存。

39 環境 非生物因素 f) 其他因素 例如: 溶在水裏的物質,如氧和離子  影響湖泊和溪澗中植物的種類

40 環境 生物因素 它是指在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其他物種。 a) 攝食其他生物或成為被攝食的對象

41 環境 生物因素 它是指在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其他物種。 b) 使其他生物受損或得益

42 環境 生物因素 它是指在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其他物種。 c) 與其他生物競爭食物、居所或陽光等

43 非生物和生物因素概要 非生物因素

44 非生物和生物因素概要 非生物因素 a) 溫度 b) 光 c) 雨量和濕度 d) 風速 e) 基層的性質

45 非生物和生物因素概要 生物因素 a) 攝食其他物種 b) 被其他物種捕殺 c) 爭奪食物 d) 爭奪陽光

46 生物與環境的互相影響 非生物因素 海藻與環境的不同相互關係 環境影響着海藻 海藻影響着環境 太陽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浪把海藻沖走
海藻透過光合作用釋出氧 生物因素 海藻與環境的不同相互關係

47 生物與環境的互相影響 環境影響着海藻 海藻影響着環境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其他動物攝食海藻 生物因素 海藻阻擋着陽光 其他水中生物死亡

48 生態系的特徵 四項基本特徵: 1) 能量傳遞 2) 物質循環 3) 生物間互相依賴 4) 非生物因素與生物間互相影響

49 生態系的特徵 1) 能量傳遞 當生物被其他生物攝食時,能量便以食物的形式由一生物傳遞至另一生物。
 直至能量在生態系中散失,而太陽卻不斷把能量輸進生態系,以維持能量的平衡。

50 生態系的特徵 2) 物質循環 生物體內的有用元素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排泄或死亡不斷在生態系中循環再用。

51 生態系的特徵 能量傳遞和物質循環概要 生物因素 材料 (養分) 循環 熱能 光能 非生物因素 圖例: 能量傳遞

52 生態系的特徵 3) 生物間互相依賴 生態系內的生物可以發展特殊的相互關係。  例如,競爭、寄生

53 生態系的特徵 4) 非生物因素與生物間互相影響 生態系內的非生物因素與生物之間以多種方式互相影響。

54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1) 來自太陽的能量

55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2) 植物吸取光能,進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轉變為草的化學能

56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熱和呼吸作用 死去 3) 能量通過熱、呼吸作用和植物的死亡而散失

57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熱和呼吸作用 死去 4) 草被兔攝食,能量儲存於兔 (動物) 體內

58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熱和呼吸作用 熱和呼吸作用 排泄物和屍體 死去 5) 能量通過熱、呼吸作用和排泄物或兔的屍體而散失

59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熱和呼吸作用 熱和呼吸作用 排泄物和屍體 死去 6) 通過攝食,化學能儲存於狐狸體內

60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熱和呼吸作用 熱和呼吸作用 排泄物和屍體 死去  能量以食物的形式在生態系內傳遞。

61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 在生態系中,能量的傳遞可以利用下列方式來表達: 1) 食物鏈 (food chain)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 在生態系中,能量的傳遞可以利用下列方式來表達: 1) 食物鏈 (food chain) 2) 食物網 (food web) 3) 數目塔 (pyramid of numbers) 4) 生物量塔 (pyramid of biomass)

62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例如: 草  兔  狐狸 ( = 被攝食)

63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草  兔  狐狸 食物鏈表達在一個生態系中,物種以特定的攝食關係作順序排列,也表達能量傳遞的方向。

64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正常情況下,每種生物會進食多於一種生物。  食物網是一個能說明在生態系中,指定的生物間所有可能出現的攝食關係的圖表。

65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正常情況下,每種生物會進食多於一種生物。 草原的食物網 狐狸 吃種子的鳥 兔 草和其他植物 老鼠 鷹 蛇 吃植物的昆蟲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正常情況下,每種生物會進食多於一種生物。 狐狸 吃種子的鳥 草和其他植物 老鼠 吃植物的昆蟲 蜘蛛 吃昆蟲的鳥 吃動物的昆蟲 草原的食物網

66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的特徵 a) 它通常由生產者開始。生產者可能是植物或藻類。 生產者

67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的特徵 b) 下一個成員通常是草食性動物。 生產者 草食性動物

68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的特徵 c) 其他成員是肉食性生物。 生產者 草食性動物 肉食性生物

69 概念重溫 生 產 者 1 食物鏈由 __ __ __ 開始。 草 食 性 動 物 2 攝食生產者的生物是 __ __ __ __ __ 。
1 食物鏈由 __ __ __ 開始。 生 產 者 2 攝食生產者的生物是 __ __ __ __ __ 。 草 食 性 動 物 3 攝食草食性動物的生物是 __ __ __ __ __ 。 肉 食 性 生 物

70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草  兔  狐狸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視乎在能量傳遞中的角色,食物鏈的生物可能是生產者 (producer)、消費者 (consumer) 或分解者 (decomposer)。 草  兔  狐狸 分解者通常不被寫入食物鏈中!

71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a) 生產者  通常是植物和藻類  吸取光能,並把它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食物中

72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 消費者  通常是動物  牠們進食植物或藻類,然後被其他動物攝食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 消費者  通常是動物  牠們進食植物或藻類,然後被其他動物攝食  能量便從一生物傳遞至另一生物  3 種消費者:

73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草  兔  狐狸  獅子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 消費者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 消費者 i) 初級消費者 (primary consumers) 草  兔  狐狸  獅子 1st  以生產者為食物

74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草  兔  狐狸  獅子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 消費者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 消費者 ii) 次級消費者 (secondary consumers ) 草  兔  狐狸  獅子 1st 2nd  以初級消費者為食物

75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草  兔  狐狸  獅子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 消費者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 消費者 iii) 三級消費者 (tertiary consumers) 草  兔  狐狸  獅子 1st 2nd 3rd  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物

76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c) 分解者  真菌和細菌  進食已死的動植物  分解為無機養料

77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性層次  它是生物的攝食層次 能量從較低的食性層次傳遞至較高的食性層次 食物鏈中的生物 種 類 食性層次 鷹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性層次  它是生物的攝食層次 食物鏈中的生物 種 類 食性層次 三級消費者 第四層 能量從較低的食性層次傳遞至較高的食性層次 次級消費者 第三層 第二層 蚱 蜢 初級消費者 生產者 第一層

78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性層次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只有極少能量﹙通常少於10%﹚可以從一個食性層次,傳遞至下一個食性層次。
1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性層次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只有極少能量﹙通常少於10%﹚可以從一個食性層次,傳遞至下一個食性層次。  因此,食性層次越高,生物可以獲取的能量便越少。

79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未被攝取 1 只有小部分被攝取。

80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未被攝取 2 約60%未被消化或吸收,排出體外成為糞便。 1 只有小部分被攝取。

81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未被攝取 3 透過活動和呼吸作用, 約30%以熱的形式散失 。 2 約60%未被消化或吸收,排出體外成為糞便。
3 透過活動和呼吸作用, 約30%以熱的形式散失 。 未被攝取 2 約60%未被消化或吸收,排出體外成為糞便。 1 只有小部分被攝取。

82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未被攝取 3 透過活動和呼吸作用, 約30%以熱的形式散失 。 <10%能量可用來製造身體的物質。
3 透過活動和呼吸作用, 約30%以熱的形式散失 。 <10%能量可用來製造身體的物質。 未被攝取 2 約60%未被消化或吸收,排出體外成為糞便。 1 只有小部分被攝取。

83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能量在下列的情況下散失: 1) 未被攝食的生物 2) 未被吸收的物質 3) 呼吸作用 4) 排泄物

84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能量在下列的情況下散失: 1) 未被攝食的生物  並非所有生物都會被攝食 2) 未被吸收的物質
 未被攝食的生物的化學能不會傳遞至更高的食性層次 3) 呼吸作用 4) 排泄物

85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能量在下列的情況下散失: 1) 未被攝食的生物  未被攝食的生物最終會死去。 2) 未被吸收的物質
 然後被分解者分解。 3) 呼吸作用 4) 排泄物

86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能量在下列的情況下散失: 1) 未被攝食的生物  被攝食的物質並非全部都會被消化和吸收。 2) 未被吸收的物質
 未被吸收的物質的能量從食物鏈中散失。 3) 呼吸作用 4) 排泄物

87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能量在下列的情況下散失: 1) 未被攝食的生物  所有生物都要藉呼吸作用獲取能量。 2) 未被吸收的物質
 被攝食的食物中,大部分的化學能以熱的形式散失。 3) 呼吸作用 4) 排泄物

88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能量在下列的情況下散失: 1) 未被攝食的生物  能量會在各個食性層次,以生物的排泄物的形式,從食物鏈中散失。
2) 未被吸收的物質 3) 呼吸作用 4) 排泄物

89 能量在食性層次間散失  能量在下列的情況下散失: 1) 未被攝食的生物  當這些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時,能量會隨之散失。
2) 未被吸收的物質 3) 呼吸作用 4) 排泄物

90 2 數目塔 它代表每個食性層次的生物數目。 蚱蜢 草 蟾蜍  在正常情況下,數目塔的底部很大。 肉食性生物 草食性動物 生產者 1 隻蟾蜍
2 數目塔 它代表每個食性層次的生物數目。 蚱蜢 蟾蜍 10 隻蚱蜢 1 隻蟾蜍 生產者 草食性動物 肉食性生物 500 棵草  在正常情況下,數目塔的底部很大。

91 2 數目塔  每層的面積代表每個食性層次的生物數目。 10 隻蚱蜢 1 隻蟾蜍 生產者 草食性動物 肉食性生物 500 棵草

92 2 數目塔  一個直立的數目塔!  由於每個食性層次中都有能量散失,因此每個食性層次能養活的生物的實際數目都比上一層少。 肉食性生物
2 數目塔  由於每個食性層次中都有能量散失,因此每個食性層次能養活的生物的實際數目都比上一層少。 10 隻蚱蜢 1 隻蟾蜍 生產者 草食性動物 肉食性生物 500 棵草  一個直立的數目塔!

93 2 數目塔  因為橡樹特別大,一棵樹已足以養活食物網內的所有生物。 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倒置的數目塔也會出現。 寄生蟲 100 隻蚤
2 數目塔 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倒置的數目塔也會出現。 條毛蟲 6 隻鳥 生產者 草食性動物 肉食性生物 1 棵橡樹 100 隻蚤 寄生蟲  因為橡樹特別大,一棵樹已足以養活食物網內的所有生物。

94 3 生物量塔 生物量是在同一個食性層次中生物的總質量 。  即當生物除去體內所有水分後的重量。 質量 = 10 千克 除去所有水分後……
3 生物量塔 生物量是在同一個食性層次中生物的總質量 。  即當生物除去體內所有水分後的重量。 質量 = 10 千克 除去所有水分後…… 10 千克

95 3 生物量塔 生物量 = 2 千克 生物量是在同一個食性層次中生物的總質量 。  即當生物除去體內所有水分後的重量。 質量 = 10 千克
3 生物量塔 生物量是在同一個食性層次中生物的總質量 。  即當生物除去體內所有水分後的重量。 質量 = 10 千克 除去所有水分後…… 2 千克 生物量 = 2 千克

96 3 生物量塔 它把食物鏈或食物網中各食性層次的生物量以圖來表示 毛蟲 橡樹 在橡樹上生活的生物的生物量塔

97 3 生物量塔 它以生物量的變化顯示能量沿食性層次的變化 毛蟲 橡樹 在橡樹上生活的生物的生物量塔

98 3 生物量塔 同時亦顯示生產者具有最多能量 毛蟲 橡樹 在橡樹上生活的生物的生物量塔

99 有毒物質於食物鏈中的積累 一些生物攝取的化學物不能被排泄或分解  卻會在食物鏈中累積 例子:殺蟲劑 (DDT) 噴射殺蟲劑 一些流入水中
延展部分 有毒物質於食物鏈中的積累 一些生物攝取的化學物不能被排泄或分解  卻會在食物鏈中累積 例子:殺蟲劑 (DDT) 噴射殺蟲劑 一些流入水中 農作物 水中的DDT: ppm 而進入食物鏈

100 由生產者到頂級消費者,DDT濃度的增幅竟高達10萬倍!
延展部分 微細植物 (0.015 ppm) 生產者 由生產者到頂級消費者,DDT濃度的增幅竟高達10萬倍! 小甲殼類(5.0 ppm)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小魚 (10.0 ppm) 大魚 (25.0 ppm) 三級消費者 頂級消費者 鷺 (1600 ppm)

101 這叫做濃度效應 微細植物(0.015 ppm) 生產者 小甲殼類(5.0 ppm) 初級消費者 小魚 (10.0 ppm) 次級消費者
延展部分 微細植物(0.015 ppm) 生產者 這叫做濃度效應 小甲殼類(5.0 ppm) 初級消費者 小魚 (10.0 ppm) 次級消費者 大魚 (25.0 ppm) 三級消費者 鷺 (1600 ppm) 頂級消費者

102 5.1 殺蟲劑中毒和雪卡毒素中毒  以雪卡毒素或殺蟲劑為題,進行專題研習,從中找出化學物於食物鏈中積聚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延展部分 5.1 殺蟲劑中毒和雪卡毒素中毒  以雪卡毒素或殺蟲劑為題,進行專題研習,從中找出化學物於食物鏈中積聚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參考活動冊第一冊第73頁

103 概念重溫 草  兔  狐狸  獅子 生 產 者 1 在上述的食物鏈,草的角色是 __ __ __。
1 在上述的食物鏈,草的角色是 __ __ __。 2 兔、狐狸和獅子在上述食物鏈所扮演的角色稱為 __ __ __ 。 消 費 者

104 概念重溫 草  兔  狐狸  獅子 3 在上述食物鏈中,哪種生物被視為次級消費者? 狐狸 濃 度 效 應
3 在上述食物鏈中,哪種生物被視為次級消費者? 狐狸 濃 度 效 應 4 __ __ __ __ 是形容有毒化學物於食物鏈中積累的現象。

105 5.4 物質怎樣在生態系中循環? 看看它們怎樣被循環。 一些重要的元素 (如碳和氮),並不會從生態系中散失。
5.4 物質怎樣在生態系中循環? 一些重要的元素 (如碳和氮),並不會從生態系中散失。  轉變成另一種形式,進入其他生物體內。 看看它們怎樣被循環。

106 1 碳循環 大氣和海洋的 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的碳 (如煤、石油) 消費者的碳 屍體 生產者的碳 代表二氧化碳進 入大氣和海洋
1 碳循環 代表二氧化碳進 入大氣和海洋 海床內的 碳酸鹽 (如石灰石) 大氣和海洋的 二氧化碳 燃燒 分解者的 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碳 (如煤、石油) 呼吸作用 消費者的碳 三級消費者的碳 屍體 死亡 攝食 呼吸作用 次級消費者的碳 死亡 攝食 初級消費者的碳 呼吸作用 攝食 生產者的碳

107 1 碳循環 大氣和海洋的 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的碳 (如煤、石油) 消費者的碳 屍體 生產者的碳 代表二氧化碳從 大氣和海洋釋出
1 碳循環 代表二氧化碳從 大氣和海洋釋出 海床內的 碳酸鹽 (如石灰石) 大氣和海洋的 二氧化碳 燃燒 分解者的 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碳 (如煤、石油) 呼吸作用 消費者的碳 三級消費者的碳 屍體 死亡 攝食 呼吸作用 次級消費者的碳 死亡 攝食 光合作用 初級消費者的碳 呼吸作用 攝食 生產者的碳

108 1 碳循環 碳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a 碳在食性層次間的轉移 生產者的碳會藉攝食轉移到各層次的消費者。

109 1 碳循環 碳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和海洋 i) 碳在呼吸作用中轉變成二氧化碳,並散失到大氣中。

110 1 碳循環 碳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和海洋 ii) 生物死亡後,分解者把屍體分解。

111 1 碳循環 碳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和海洋 iii) 海洋生物的屍體轉變為化石燃料再被燃燒。

112 1 碳循環 碳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和海洋 iv) 從石灰石中的可溶碳酸鹽釋放出來。

113 1 碳循環 碳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c 二氧化碳離開大氣和海洋 透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進入食物鏈。

114 1 碳循環 生產者、 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CO2 生產者 生產者吸取二氧化碳

115 1 碳循環 生產者、 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CO2 糖或澱粉 生產者 轉變成糖或澱粉

116 1 碳循環 生產者、 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CO2 糖或澱粉 身體物質 生產者 消費者 被消費者攝取,並以身體物質的形式儲存於體內

117 1 碳循環 生產者、 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CO2 CO2 CO2 死亡! 分解者把屍體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出

118 1 碳循環 生產者、 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穩定,卻動態的環境! 如果碳循環處於平衡的狀態,
1 碳循環 生產者、 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如果碳循環處於平衡的狀態, 二氧化碳進入大氣的速率 = 二氧化碳離開大氣的速率 穩定,卻動態的環境!

119 2 氮循環 大氣的氮 泥土中的氮 消費者的氮 生產者的氮 延展部分 固氮作用 (固氮細菌) 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細菌) 閃電 (亞硝酸細菌)
2 氮循環 延展部分 固氮作用 (固氮細菌) 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細菌) 大氣的氮 閃電 泥土中的氮 (亞硝酸細菌) (硝酸細菌) 氨化合物 亞硝酸鹽 硝酸鹽 消費者的氮 分解作用 (細菌:分解者) 三級消費者的氮 排泄物 排泄作用 攝食 吸收作用和 同化作用 二級消費者的氮 屍體 死亡 攝食 初級消費者的氮 攝食 死亡 生產者的氮

120 延展部分 2 氮循環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a 氮在食性層次間的轉移 生產者的氮會藉攝食轉移到各層次的消費者。

121 延展部分 2 氮循環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氮進入泥土 i) 藉分解作用,排泄物和屍體中的氮轉變成尿素和尿酸。

122 延展部分 2 氮循環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氮進入泥土 i) 再由亞硝酸細菌轉變成亞硝酸鹽離子。

123 延展部分 2 氮循環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氮進入泥土 i) 亞硝酸鹽離子又由硝酸細菌轉變成硝酸鹽離子。這些離子隨後溶入泥土。

124 延展部分 2 氮循環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氮進入泥土 ii) 閃電使泥土有更多硝酸鹽離子。

125 延展部分 2 氮循環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b 氮進入泥土 iii) 豆科植物的根瘤內有固氮細菌,它們能把空氣中的氮轉變成含氮的化合物 。

126 2 氮循環 i) 生產者和消費者被分解後所得的硝酸鹽離子,以及來自大氣氮的硝酸鹽離子,最後會被生產者再次吸收。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延展部分 2 氮循環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c 氮離開泥土 i) 生產者和消費者被分解後所得的硝酸鹽離子,以及來自大氣氮的硝酸鹽離子,最後會被生產者再次吸收。

127 延展部分 2 氮循環 氮循環不同部份的解說 c 氮離開泥土 ii) 一些細菌把泥土中含氮的化合物轉化為氮氣。

128 延展部分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生物種羣間通過各種方式互相影響,可能形成以下的結果 得益 不受影響 受損

129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1 捕食 (predation) (+,–)  一個物種攝食另一個物種 捕食者 (+) 獵物 (–)
延展部分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1 捕食 (predation) (+,–)  一個物種攝食另一個物種 捕食者 (+) 獵物 (–) (predator) (prey)

130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2 競爭 (competition) (–,–) 為共同的需要,如食物、庇護所、配偶等而爭奪
延展部分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2 競爭 (competition) (–,–) 為共同的需要,如食物、庇護所、配偶等而爭奪  種內競爭:同種生物間的競爭  種間競爭:不同種生物間的競爭 企鵝間為食物競爭 企鵝與海牛為空間競爭

131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3 片利共生 (commensalism) (+,o)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得益而另一方不受影響
延展部分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3 片利共生 (commensalism) (+,o)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得益而另一方不受影響 細小藤壺 不會影響 提供食物給 寄主 (不受影響) 共生者 (得益)

132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4 互利共生 (mutualism) (+,+) 兩種生物在同時得益的情況下共同生活 藻 真菌
延展部分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4 互利共生 (mutualism) (+,+) 兩種生物在同時得益的情況下共同生活 製造食物給 保障, 固定身體和保存水分 真菌 地衣由藻和真菌長在一起而形成

133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5 寄生 (parasitism) (+,–)
延展部分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5 寄生 (parasitism) (+,–) 某些生物會因生活在其他生物體內或體外而得益,卻同時損害這個生物。 寄主 (–): 寄生物 (+): 絛蟲寄生在我們體內

134 延展部分 5.2 生物性害蟲防治方法  試從圖書館或互聯網,找出更多有關生物性害蟲防治方法的例子,和它們的好處。 參考活動冊第一冊第74頁

135 5.3 參觀本地野外考察地點  試找出本章提到的生態學概念。 參考活動冊第一冊第77頁

136 概念總覽 生態學 環 境 生 物 生 境 生物因素 非生物 因素 種 羣 生態系 小生境 羣 落 是研究以下兩項關係的科學 同種生物組成
環 境 生 物 同種生物組成 包括 生 境 生物因素 非生物 因素 互相影響, 形成 種 羣 由以下組成 形成 生態系 小生境 羣 落

137 概念總覽 生態系 有以下特徵 能量傳遞 物質循環 生物間互相依賴 非生物因素與 生物間互相影響 例如 E 碳循環 氮循環 返回概念總覽

138 概念總覽 生 物 E E E 捕 食 競 爭 片利共生 E E 互利共生 寄 生 E E 種內競爭 種間競爭 返回概念總覽
生 物 以下列方式互相影響 E E E 捕 食 競 爭 片利共生 E E 互利共生 寄 生 可能是 E E 種內競爭 種間競爭 返回概念總覽

139 概念總覽 能量傳遞 攝食關係 食物鏈 食物網 數目塔 生物量塔 食性層次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返回概念總覽 和 由以下表示 組成 包括
以下列方式排列 食性層次 包括 被以下攝食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返回概念總覽


Download ppt "啟發活動 5.1 甚麼是生態學? 5.2 甚麼是生態系? 5.3 能量怎樣在生態系中傳遞? 5.4 物質怎樣在生態系中循環? 5.5 生物在生態上怎樣互相依賴? STS 連繫 5.1 STS 連繫 5.2 STS 連繫 5.3 概念總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