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诗歌鉴赏 第五讲 内容情感主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诗歌鉴赏 第五讲 内容情感主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诗歌鉴赏 第五讲 内容情感主旨

2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1、写景抒情诗 、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山水田园诗

3 写景抒情诗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白描, 衬托手法;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清丽洗练
※景物的作用:借景抒情;营造氛围;塑 造背景或环境;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 操;以景衬境、以景衬情;奠定情感基调。 ※基本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 山川美景,热爱山河自然;厌弃官场黑暗, 抒发闲适情调,表达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 品格。

4 写景抒情诗 (1)留意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和写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把握景物的特征 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领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留意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和写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

5 写景抒情诗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写景抒情诗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6 2、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7 即事感怀诗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互交织的情绪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即事感怀诗 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什么心情? 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加以说明。 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互交织的情绪 由对客人的等待让读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闲敲棋子”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失望交织的情感。

8 咏物言志诗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咏物言志诗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等)

9 例如: [双调]清江引 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参考答案: (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10 4、怀古咏史诗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正反对比、侧面烘托、借古讽今),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A、称颂、仰慕英雄,对古人的缅怀,建立功业的志向 B、借古讽今,讽谕现实;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批判,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等 D 、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11 例题: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解说]:《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12 5、边塞征战诗 赏析边塞诗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 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③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山河沦丧的痛苦。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

13 边塞征战诗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边塞征战诗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怨气候酷寒,第四句怨景色单调环境艰苦。

14 6、惜别送别诗 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A、依依不舍的留恋。无尽的离愁别恨 B、情深意长的勉励与安慰。 C、坦陈心志的告白。 D、别后情境的想象, 担忧友人及对友人的思念 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15 惜别送别诗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谢亭送别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惜别送别诗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16 7、思乡怀远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望月伤怀、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角声、鸦鸣、柳、亭),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17 8、山水田园诗 把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以此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
特征(意象)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18 常见主题 ⑨其它题材—— 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

19 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情感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陆游《示儿》白居易《卖炭翁》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情感 杜甫《月夜忆舍弟》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屈原《涉江》岳飞的《满江红》,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闲适 黑暗官场之厌恶 贬官谪居之遗恨 离别惜别之相思 时光易逝之感慨 察物观象之哲理 曹操《龟虽寿》曹植《白马篇》 王维《山居秋暝》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题西林壁》 北朝民歌《敕勒歌》 陶渊明《归园田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李白《蜀道难》 白居易《琵琶行》 柳永《雨霖铃》

20 解答指导

21 读解诗歌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1、了解诗歌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
2、利用试题所给信息,寻找有效切入点:题目、题干、作者、背景、注释等; 3、诗句中表达情感的词; 4、抓住语言,借助意象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5、学会审题,注意答题的规范——怎么问,答什么 。 读解诗歌

22 题目类型 a“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c“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d“主旨是什么” e结合意境提问,
f就某句某联发问 题目类型

23 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解题格式

24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题实践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2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例2、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思考作者是如何坦陈心志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全诗构思新颖,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26 实践三(问什么答什么)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参考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27 例4、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参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28 课堂训练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今昔对比直抒胸臆 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 登科后 孟 郊
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开头两句采用了________ _ 抒情方式,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今昔对比直抒胸臆 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

29 课堂训练 边塞的艰苦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边塞的艰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 3.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30 再见 再见 再见 再见


Download ppt "诗歌鉴赏 第五讲 内容情感主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