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解读:理念与实施策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解读:理念与实施策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解读:理念与实施策略
北京教育学院初教系 陈晓波 2012年7月17日

2

3 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 社会责任感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

4 2001年版 2011年版

5 语文课程改革背景 1997年11月,《北京文学》三篇文章,诱发全社会语文教育大批判。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实施。 2003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 201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6 语文课程改革 学科本位 工具性 双基 传授&训练 以人为本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语文素养 实践&养成

7 信念 行为 改革是一个过程(process),而不是一个事件(event)。

8 理想课程 文件课程 感知课程 执行课程 经验课程
(Goodlad,1979;Goodlad, Klein, & Tye,1979,pp.58-63;李子建、黄显华,1996,p.19)

9 反思 一致? 冲突? 何去何从? 天上What地下how,专家教师各一套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11 内容提要 变? 前言 课程目标与内容 实施建议 不变? 核心概念 基本理念 趋势

12 一、修订中有哪些变化? 课程性质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与内容 实施建议

13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P2】

14 课程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P4-5】

15 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识字与写字 阅读 习作(写话)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 识字与写字

17 识字与写字· 增 附录: 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共300字)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500 字+1000字)
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共300字)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500 字+1000字) 【P42-80】

18 识字与写字 · 降 第一学段: 认识常用汉字1600 (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 (800-1000)个左右会写 。
第一学段: 认识常用汉字1600 ( )个左右,其中800 ( )个左右会写 。 第二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 (2000)个左右会写。 【P7/10】

19 识字与写字·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各学段: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各学段: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P8/10/12/15】

20 P24第6行:“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需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21 识字与写字: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第二学段: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P7/10】

22 识字与写字: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四学段: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 独立识字。 【P7/10/12/14】

23 识字与写字·教学建议 多认少写 先认先写

24 识字与写字·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P21】

25 识字与写字·教学建议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习效果。 【P21】

26 识字与写字·评价建议 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 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 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 字,第二、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三学 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附录5·常用字表一)。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 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P28】

27 识字与写字·评价建议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P28】

2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 阅读

29 “阅读”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P22】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0 ! 阅读·学段目标 学段 行为 内容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阅读 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诵读 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叙事性作品
优秀诗文 第三学段 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

31 阅读·教学建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P22】

32 盘点十年课改的教学误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 防止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P22】

33 阅读·教学建议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P22】

34 阅读·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P23】

35 阅读·课外阅读 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P23】

36 阅读 · 评价建议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P28-29】

37 阅读·评价建议 朗读、诵读、默读 精读、略读 文学作品阅读 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课外阅读

38 评价建议 · 诵读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P29】

39 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6篇(段)(120)。其中1-6年级75篇( 70),7-9年级61篇(50)。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 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P35-41】

40 评价建议 · 精读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 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 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 会其表情达意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的了解领悟; 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在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 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P29】

41 评价建议 · 文学作品阅读 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 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
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 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 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第三、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 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 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P29-30】

42 评价建议 · 古诗文阅读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P30】

43 评价建议 · 课外阅读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P30】

4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 写作

45 写作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P23】

46 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P23】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47 写作教学 起步成篇 先放后收 多作多改

48 写作·教学建议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对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P23】

49 写作·教学建议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P24】

50 写作·评价建议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P30】

51 写作·评价建议 愿意写、有话写 大胆地写 写得好

52 写作·评价建议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P31】

53 读写结合 习作与生活 习作与活动 习作评价改革

5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 口语交际

55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P24】

56 口语交际·评价建议 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 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P31】

57 口语交际·评价建议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态 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态 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 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 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 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 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P31】

5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 综合性学习

59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P3】

60 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的综合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与其他课程 语文与生活

61 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P24-25】

62 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P25】

63 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P25】

64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P31-32】

65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 第一、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
第三、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P32】

66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 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P32】

6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知识

68 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建议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有助于识字写字,有助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P25】

69 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建议 本标准通过所附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对这方面相关的内容略加展开,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这一部分提到有关的名称,则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 【P25】

70 二、修订中“不变”的是什么? 基本理念 核心概念

71 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2 核心概念·语文素养 耳熟能详的课改理念 十年课改实践的误区 窄化:语文素养=语文双基 扩大:语文素养=泛语文 基于实践的反思与重新认识

73 核心概念·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P2】

74 核心概念·语文素养 第一,对“语文素养”的理解必须超越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双基” 理念。 学科视角 VS. 学生视角
着眼于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75 核心概念·语文素养 第二,对“语文素养”的理解要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为前提。

76 核心概念·语文素养 第三,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77 核心概念·积累 积累什么? 语言材料、语文知识; 情感体验、思想观念; 个人主观感受、体验、言语活动经验; 内容之间彼此联系; ……

78 核心概念·积累 如何积累? 积累包括知识、记忆,但不仅仅是这些; 通过获得、存储、整合来建构自身言语经验; 积累=存储+整合+运用
通过运用来丰富积累

79 核心概念·积累 积累的表现是什么? 量的增加:知识 质的提升:语言不断丰富 思想日趋深刻 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80 三、从修订看趋势 整合·综合·融合 情境中的实践 组织者与引导者

81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趋势一:整合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P3】

82 趋势一:整合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P20】

83 趋势一:融合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P20】

84 趋势一:综合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P20】

85 趋势一:交融&整合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P26】

86 整合的途径:实践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P20】

87 趋势二:情境中的实践 单一知识技能要点 情境设计

88 趋势二:情境中的实践 国外母语教材的设计 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89 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积累与运用 词语 名句、精彩段落 古诗诵读 阅读 写作

90 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写作 情境、活动类写作 提供学习、生活情境或活动目标,设计行动计划、活动方案,介绍事物 主题班会设计 体育活动
情境、活动类写作 提供学习、生活情境或活动目标,设计行动计划、活动方案,介绍事物 主题班会设计 体育活动 请你写一段话,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动物

91 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写作 一只小熊学会了魔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小故事。
想象作文: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想象,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一只小熊学会了魔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小故事。

92 趋势三:组织者与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3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94 教师 学生 学生的学习

95 途径一: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96 途径二:课堂提问 从一项研究说起 多少个问题? 谁在提问? 问题的质量?

97 几点建议

98 建议1 课外阅读 写作的起点是思维! 观察的起点是思维! 兴趣 习惯 读懂文字 品位 情感体验 方法 如何表达 能力 这样表达好在哪里 精读
习作 写作的起点是思维! 观察的起点是思维! 兴趣 习惯 品位 方法 能力 读懂文字 情感体验 如何表达 这样表达好在哪里

99 建议2 文本解读:原生价值 教材解读:教学价值 基于具体文本、面向我的学生的学情调研 目标清晰、内容合宜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100 建议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解 决生字生词(交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解 决生字生词(交流); 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应该积累的词语、 句子或段落(交流分享),写一写,背一背; 读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 题中,选出二、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再次读课文,新的认识、感受。说一说,写 一写。

101 建议4 关注中段 错别字高峰 创造新思维(想象作文) 男生思维与语言发展不平衡 学会阅读→从阅读中学习

102 建议5 熟读课程标准,明晰阶段目标和内容 用实践解读课程标准 质疑、批判、修正课程标准

103 参考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04 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陈 铮:语文新课程百问.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5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 ——【美】弗格森

106 抬头望星 脚踏实地 从心开始

107 感谢信任!感谢交流!

108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实用的 语文运用 审美的

109 “运用”指有实际意义的、有活力的语文学习。
“运用”体现语文课程以人为本,不是学科本位。 “运用”与综合性、实践性密不可分。

110 不是 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要使学生个个成为 精通“语言”“文字”性质、要素、结构、特点、 规律之类专门学问的学者。
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要使学生个个成为 精通“语言”“文字”性质、要素、结构、特点、 规律之类专门学问的学者。 课程的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 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 课程内容不是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 用学、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的知识拼盘。

111 而是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 文字这种工具。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 文字这种工具。 要通过语言文字运用的范例和实践, 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 课程的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各种不 同的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112 语文课程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多种因素,语言材料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多方面的内容,也应当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113 活动与练习的区别 活动 练习 被训练的对象 自主实践的主体 针对单一的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 相对完整的、复杂的情境中的语言运用
机械的、被动训练的过程 强化记忆,或使技能自动化 自主实践的主体 相对完整的、复杂的情境中的语言运用 有意义的、主动探究的过程 始终在探究、创造

114 行为学派 : 技能导向教学 认知学派: 策略教学 社会建构学派 全语文教学 文学导向教学 平衡/综合取向 20C50-70 年代

115 阅读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会阅读(learn to read) 从阅读中学习(read to learn) 功能性阅读

116 词语学习 第一学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117 词语学习 第二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18 词语学习 第三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119 诵读? 这些成为经典的优秀诗文,不仅蕴涵着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智慧,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是经过大浪淘沙的过程而显示其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典型性认识,这种典型性认识实际上是具有普适性意义的。

120 诵读 诵读经典,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一味地、单纯地靠教师宣讲、分析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其实是永无止境的,会随着社会生活体验和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发展。常读常新正是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品质。

121 诵读 汉语言文字的感受性很强,是一种“人治”而非“法治”的语言。适合诵读。
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表明,诵读、涵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汉语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对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122 理想课程 文件课程 感知课程 执行课程 经验课程
(Goodlad,1979;Goodlad, Klein, & Tye,1979,pp.58-63;李子建、黄显华,1996,p.19)


Download ppt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解读:理念与实施策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