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摧毁了文明成果 毁灭了人性 可当生命都不再拥有时,战争的意义何在? 摧残了人的肉体 摧残了人的心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摧毁了文明成果 毁灭了人性 可当生命都不再拥有时,战争的意义何在? 摧残了人的肉体 摧残了人的心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摧毁了文明成果 毁灭了人性 可当生命都不再拥有时,战争的意义何在? 摧残了人的肉体 摧残了人的心灵

2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3 肖洛霍夫( ),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4 邂逅(xièhòu) 狙击(jū) 送丧(sāng) 雏(chú) 喃喃(nán )胳肢窝(gā)窒闷(zhì) 着想(zhuó)
模样(mú) 唧唧喳喳(jījīzhāzhā) 胡诌(zhōu)吝啬(lìnsè) 如鲠在喉(gěng) 哽咽(gěngyè)

5 浏览课文 1、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请找出显示索科洛夫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的语句。

6 家庭的毁灭 一个人的遭遇 领养儿子 我与父子分手情境 激动极了 发愁,晚上睡不着觉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穿心的悲痛 喜气洋洋
心里好像有样东西断裂了 逃出战俘营:____________ 家里没有回信:___________ 邻居来信:_____________ 探望老家:_____________ 找到儿子:_____________ 儿子牺牲:_____________ 家庭的毁灭 一个人的遭遇 邻养凡尼亚:____________ 看凡尼亚睡觉:___________ 梦见死去的亲人:__________ 轻松光明、热泪 愉乐极了 心收缩和绞痛、流泪 领养儿子 我与父子分手情境

7 赏析课文: 品读最震撼你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为何能够感动你。

8 片段分析 1、作者为什么要将这一遭遇写得如此详细呢?(索科洛夫为什么要领养凡尼亚?)
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 通过详写父子两个人对家和爱的珍惜与向往更能体现出战争给人类心灵带来的创伤。 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寄托与慰藉。

9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苏联】德·勃拉果依

10 片段分析 结尾的艺术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我”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人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

11 身体上的伤痛 可以痊愈 心理上的创伤------ 难以愈合

12 一个人的遭遇 探讨题目带给我们的思考?

13 关于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

14 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战士

15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兵临列宁格勒城下,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城内饿死近70万人。

16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7 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 人口损失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

18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
二战各国死亡人数约5265万,其中军队1473万。 一战累计死亡847万人,伤残2120万人。 据外国学者统计,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O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腰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7年里,世界接连爆发了470余起局部战争,至少有1000万人死于兵火,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平均要过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

19 战争 战争是可怕的,它能摧毁一切,但他不能毁灭的是人性的尊严,不能消灭的是对于幸福的永远的期待。正如索科洛夫那样,他的遭遇是悲剧性的,但他的行动并不使人绝望,我们从他身上听到了积极、温情的旋律,这就是主人公在苦难中寻找的光亮,就如小说开始说的,故事发生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春天啊!

20 战争 整个20世纪,战争冲突等共造成 人死亡。如果把这些人从头到脚连起来的话,可以绕地球4圈!

21 这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主题探究
通过二战家庭的悲剧,揭露了战争给人的生活、心灵造成的巨大伤痛,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这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22 主题延伸 …… 1. 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 2.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3. 索科洛夫战胜苦难、坚忍不拔的精神
4. 索科洛夫和凡尼亚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体现了俄罗斯人的命运,更体现了战争中人的命运 5. 保护孩子,不让战争的阴影笼罩 ……

23 拓展联系 这篇小说在完成的时候,在1956年12月31日到1957年1月1日期间,《真理报》曾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结果市民们驻足街头,不顾寒风扑面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泪。小说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 A、用平实的语言勾起人们的回忆,让人更关注战争剩余下来的人,更关注普通人,更关注失去生活能力的人 B、赞扬了人类的伟大与坚强,弘扬了爱的主题 C、在平实的语言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展现出了对战争的憎恶

24 比较阅读 1、试比较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   (1)索为保卫祖国而战,他知道自己为 什么去打仗;“我”为法西斯卖命,并不知道自己离 开学校去参加战斗的原因。 (2)索失去了家庭,“我”失去了四肢中的三肢,心灵所遭受的伤痛是一样的。 (3)面对遭遇的不幸,索是悲伤的,而“我”则比较麻木。这中间有年龄阅历方面的因素,也有外来的作用,索知道自己在为保卫祖国而战,“我”受了欺骗,没有认识到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4)虽都用自白,索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25 比较阅读 2、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26 拓展联系   查资料,做卡片,了解二战历史,并和同学交流。   思考:德国是个人文传统深厚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成为反人类的战争的策源地?


Download ppt "摧毁了文明成果 毁灭了人性 可当生命都不再拥有时,战争的意义何在? 摧残了人的肉体 摧残了人的心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