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1.2 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 1.3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1.2 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 1.3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1.2 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 1.3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1 早期国际投资理论 1.2 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 1.3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1.4 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 1.5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进展 2.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2.1 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 2.2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CAPM模型) 2.3 资产套价理论(APT) 2.4 国际证券组合理论 2.5 期权定价理论(Black-Scholes模型) 2.6 投资行为金融理论

2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1 早期国际投资理论 1.1.1 最早的理论研究——纳克斯的《资本流动的原因和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早期国际投资理论 最早的理论研究——纳克斯的《资本流动的原因和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利息率(或利润率)差别 资本供求关系 产业变动 纳克斯分析的实际对象: 国际直接投资:产业活动、利润机会、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 麦克道格尔、肯普的理论 采用几何图,根据资本收益率差别引起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发生及其福利效果 是资本流动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世纪60年代,学派纷起

3 1.2 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 1.2.1 厂商垄断优势理论——海默1960年提出
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 厂商垄断优势理论——海默1960年提出 以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市场不完全性: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规模经济引起、政府介入以及关税引起) 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条件:厂商具有垄断或寡占优势(即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或厂商特有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基础:跨国企业拥有的优势大于东道国厂商优势和补偿经营风险 厂商特有优势:大规模资本(有形资产)、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4 1.2.2 内部化理论 理论背景 理论内容 1937年提出,核心是市场成本的构成
内部化理论 理论背景 科斯定理 1937年提出,核心是市场成本的构成 (1)外部交易:市场成本等于寻求成本、责任成本、风险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 (2)内部交易:可以降低成本。 交易成本学说 1977年钱德勒提出。管理协调比市场机制协调更有效,外部市场交易活动可以内部化 理论内容 理论基础:交易成本学说。国内形成的厂商优势其转移成本的降低(国际直接投资),可通过构造内部化市场代替外部化市场,以降低交易成本。 理论内容:知识产品市场机制失效,产权知识产品价格和传播价格不能有效确定,模仿成本低。

5 1.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弗农提出 产品生命周期 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的转移 销售额 (Q) 时间(t) 1-发达国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弗农提出 导入期 增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销售额 (Q) 时间(t) 产品生命周期 1 2 3 1-发达国家 2-较发达国家 3-发展中国家 销售额 (Q) 时间 (t) 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的转移

6 1.2.3.1 产品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一般特点: 1.2.3.2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
产品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一般特点: 导入期:技术新、成本高、价格高、垄断利润——技术垄断 成长期:技术逐步成熟、成本降低、 模仿技术出现、利润增加 ——垄断竞争 成熟期:技术成熟、成本降低、价格降低、竞争激烈、利润平均化——产品竞争 衰退期:标准化生产、技术重要性降低、利润下降——成本竞争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 导入期:发达国家产生新产品并逐渐大规模生产,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及出口发达国家——国际投资未产生 成长期:较发达国家仿制新技术,限制进口,设置贸易壁垒;向发展中国家出口 ——对外直接投资产生 成熟期:发展中国家仿制新技术,限制进口,设置贸易壁垒——发达和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 衰退期:发展中国家生产(资源和劳动力以及市场优势),转向发达及次发达国家出口——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7 厂商增长理论 理论背景 理论依据:一般化厂商理论(非垄断竞争理论),从厂商行为角度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起源:1956年彭罗斯提出。厂商经营规模扩张可以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前提是厂商内部资源(即厂商特有优势) 理论内容 假设前提:两权分离,厂商经理相对独立决策,报酬与规模增长的关系度高于与利润增长的关系度。 理论内容:(1)厂商经理偏好扩大规模(以销售量或资产额衡量)而不是偏好增加净利润;(2)对外直接投资是厂商追求增长最大化的自然结果,因为扩大国外市场销售额可以赚取超额利润。 厂商股票现值与长期增长率相关图 增长和利润最大化厂商的对外直接投资

8 1.3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1.3.1 资本化率理论——1970年阿利伯提出
1.3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不是根据厂商优势,而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或生产环境差别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起因 资本化率理论——1970年阿利伯提出 理论依据:用不同国家的资本化率差异来解释国际投资活动 资本化率: K=C/I 假设前提:资本化率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国家存在货币差别,即强币国和弱币国。 理论内容 (1)强币国的资本化率要高于弱币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从强币国流向弱币国 (2)国外子公司获得的收益应根据母国的资本化率确定

9 比较优势理论——20世纪70年代小岛清提出 理论背景:(1)以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背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属于贸易替代型,高利润率由垄断优势带来,从而减少贸易。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属于贸易创造型,增加双方贸易和福利;(2) 采用二个国家二种以上商品的分析模式 理论内容: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些边际产业在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 理论应用:特别适合解释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10 1.4 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 1.4.1 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理论的进展 1.4.2 折衷理论(OIL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理论的进展 国际直接投资的二种流派:产业组织理论和国家贸易理论,前者强调微观层次的厂商优势和市场结构;后者强调宏观的国家要素禀赋。 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内部化和国家区位三方面综合 折衷理论(OIL理论) 理论内容:当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国家区位优势都满足的情况下,厂商才 愿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内容:(1)忽视三种因素的分立和矛盾关系对直接投资的作用;(2) 侧重于内部化优势,只适合解释大规模跨国企业。 可选择的国际经济活动方式 经济活动方式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国家区位优势 直接投资 出口销售 × 许可合同

11 1.5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进展 1.5.1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 技术地方化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市场控制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进展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 技术地方化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市场控制理论 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 中小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防御性理论 依附理论 信息技术理论 国家支持理论

12 2.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2.1 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 2.1.1 证券分析——对单一证券的风险、收益及证券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2.1 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 证券分析——对单一证券的风险、收益及证券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收益的期望值: 证券风险的大小: 证券间的相关性: 证券组合分析

13 2.2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CAPM模型) 最优证券组合 I1 I2 I3 E(r) O(r) A O2 O O1
O(r) A O2 O O1 阴影-可行集 I1、I2、I3-无差异曲线 O2OO1-有效边界 O点-最优证券组合点

14 2.3 资产套价理论(APT)——证券价格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2.3.1 因素模型
证券i的收益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若构建一个包括几种证券的市场证券组合,则其收益率可表示为:

15 2.3.2 套期定价模型 假设条件: 市场上存在无穷多种证券 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市场因素F的数量是有限的,证券组合高度多样化
套期定价模型 假设条件: 市场上存在无穷多种证券 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市场因素F的数量是有限的,证券组合高度多样化 市场抛空交易不受限制 投资者为风险厌恶型,预期收益率不一定均匀

16 2.5 期权定价理论(Black-Scholes模型)
假设: 在期权有效期内,相关资产(股票)不支付股息 没有交易费用 在期权有效期内,短期无风险利率是固定的 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按照无风险利率借入资本 允许抛空,且没有罚金 期权只有在到期日才被执行 所有有价证券交易是在连续期间内发生的,股价在连续期内是随机的

17 2.6 投资行为金融理论 2.6.1 理论演进的三个阶段 2.6.2 理论基石 2.6.3 行为模型 2.6.4 投资策略 早期阶段
投资行为金融理论 理论演进的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 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金融学行为金融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理论基石 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行为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 行为模型 正反馈投机模型 BSV模型 DHS模型 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Download ppt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1.2 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 1.3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