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題:升學壓力 《輔導原理》 指導老師:黃光明 教授 日期: 學生:699d0015陳宗福、m 余立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題:升學壓力 《輔導原理》 指導老師:黃光明 教授 日期: 學生:699d0015陳宗福、m 余立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題:升學壓力 《輔導原理》 指導老師:黃光明 教授 日期:2012.12 學生:699d0015陳宗福、m9810237余立中
498e0035蕭奕辰、na090009楊昭君 na990003吳靜薇、na090002陳奕齊 m98b0103成威廷、n99U0012吳嘉銘 n99U0011謝國慶 日期:

2 升學壓力是扭曲教育本質的元兇 作者:楊朝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工業職業教育研究博士 曾任:教育部長 考選部長 現任:佛光大學校長 國策顧問 出處:2007/國家政策研究基金

3 背景 ─ 前情題要 台灣現行的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質,致使「全人教育」與「探究事物真理」的理念落空。 目前最具爭議性、急迫性的就是紓解「升學壓力」。

4 紓解升學壓力 高中自願就學方案 廣設高中大學 多元入學方案 問題更大

5 問題關鍵 跟以往相較之下,入學機會增加 ,但升學壓力反增。 一、社會多元價值觀未建立 社會士大夫觀念的存在 二、明星學校迷思尚未根除 菁英的保證

6 解套方法 社會多元價值觀亟待建立 一、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建立 建立學校特色,吸引學生就讀 二、重學力輕學歷的銓敘制度 依個人資質做最佳的生涯規劃

7 升學考試制度產生、問題及改革 報告者:余立中

8 升學考試制度產生、問題及改革 壹.過去歷史中的台灣 貳.現在進行中的台灣

9 壹.過去歷史中的台灣 一.西班牙人、荷蘭人 二.南明鄭家、大清王朝 三.日本人統治 四.中華民國

10 十七世紀初 一.西班牙人、荷蘭人 (一)教育人員 (二)教育目的

11 一.西班牙人、荷蘭人 (一)教育人員 1.西班牙人:天主教 神父 2.荷蘭人 :基督教 傳教士
2.荷蘭人 :基督教 傳教士 西班牙人趕走荷蘭人為1642年 過兩年1644年清兵入關 中原明朝滅亡 而明朝在中國仍有殘存勢力

12 1.宗教教育 2.文字教育 3.醫療衛生教育 (二)教育目的 荷蘭人統治台灣38年

13 十七世紀中葉 二.南明鄭家、大清王朝 (一)孔廟建立 (二)清領時期 明鄭統治台灣23年 台江內海 鄭軍打荷蘭軍

14 (一)孔廟的建立 明鄭:陳永華建議而興建 大清:歷年擴建 日治:屯軍與公學校用途 民國:整修而得現狀 圖片孔廟為清代擴建 民國整修至現今規模

15 (二)清領時期 十七世紀末 1683明鄭統治台灣23年便被大清征服結束其政權。 圖片孔廟為清代擴建 民國整修至現今規模
康熙35年(1696)《臺灣府志》中的「臺灣府總圖」將府城所在的台南地區特別放大。(台灣的古地圖P.36)

16 十九世紀中葉 (二)清領時期 1.國際壓力 2.積極治台 圖片孔廟為清代擴建 民國整修至現今規模

17 (二)清領時期 1.國際壓力 十九世紀中葉 (1)鴉片戰爭 (2)兩次英法聯軍 (3)1874牡丹社事件 (4)1884基隆清法戰爭
明治維新1868 至1872年為止 日本已經有媒動力船 蒸氣鐵路 太平天國之亂

18 十九世紀末 (二)清領時期 2.積極治台 (1)傳教士獲准入台自由傳教 (2)二十年 長榮中學 1885年 英國基督長老教會 長老教中學

19 二十世紀初 三.日本人統治 (一)愚民政策 (二)1919台灣教育令

20 三.日本人統治 (一)愚民政策 1.殖民統治便利 2.怕台灣人知識高漲

21 三.日本人統治 (二)1919台灣教育令 1.三次頒佈 2.最終與日本內地同步 3.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
1919 年朝鮮爆發「三一運動」,讓日本驚覺須改革殖民地體制,以內地延長主義作為殖民地體制,並在當年 10 月明石元二郎總督病逝後,改派文人總督田健治郎接任,並且在 1920 年 7 月實施地方制度改革,實施地方自治。 1922 年 1 月廢除三一法,改行法三號,日本的法律原則上適用於臺灣。同年 2 月,修改〈臺灣教育令〉,讓臺灣與日本的學制相同,自此臺灣各地紛紛開設中學校、高等女學校、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學校。

22 3.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 (1)中等教育機會 (2)高等教育機會
1919 年朝鮮爆發「三一運動」,讓日本驚覺須改革殖民地體制,以內地延長主義作為殖民地體制,並在當年 10 月明石元二郎總督病逝後,改派文人總督田健治郎接任,並且在 1920 年 7 月實施地方制度改革,實施地方自治。 1922 年 1 月廢除三一法,改行法三號,日本的法律原則上適用於臺灣。同年 2 月,修改〈臺灣教育令〉,讓臺灣與日本的學制相同,自此臺灣各地紛紛開設中學校、高等女學校、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學校。

23 (1)中等教育機會 a.都市設有中學或職業學校一兩所; b.每年兩班,每班約40~50位學生;
c. 台北、台中、台南三大都市中學台日生分開; d. 台日生共學當中,日籍學生佔7~8成; e.二戰所需在1940前後大量擴充學校。 1919 年朝鮮爆發「三一運動」,讓日本驚覺須改革殖民地體制,以內地延長主義作為殖民地體制,並在當年 10 月明石元二郎總督病逝後,改派文人總督田健治郎接任,並且在 1920 年 7 月實施地方制度改革,實施地方自治。 1922 年 1 月廢除三一法,改行法三號,日本的法律原則上適用於臺灣。同年 2 月,修改〈臺灣教育令〉,讓臺灣與日本的學制相同,自此臺灣各地紛紛開設中學校、高等女學校、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學校。 23

24 (2)高等教育機會 a.為現今高中至大學階段; b.台北高等學校80學生卻只有7個台灣人的例子; c.考試需以日本文言文體來寫作作文;
d.准許台灣人至日本求學但大多私立大學; e.教師與醫師 。 1919 年朝鮮爆發「三一運動」,讓日本驚覺須改革殖民地體制,以內地延長主義作為殖民地體制,並在當年 10 月明石元二郎總督病逝後,改派文人總督田健治郎接任,並且在 1920 年 7 月實施地方制度改革,實施地方自治。 1922 年 1 月廢除三一法,改行法三號,日本的法律原則上適用於臺灣。同年 2 月,修改〈臺灣教育令〉,讓臺灣與日本的學制相同,自此臺灣各地紛紛開設中學校、高等女學校、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學校。 24

25 四.中華民國 (一)1945台灣歸中華民國 (二)1947中華民國在台灣 二十世紀中葉 Little Boy廣島19450806
中國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20世紀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全面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大陸。 Little Boy廣島 Fat Man長崎

26 四.中華民國 (一)1945台灣歸中華民國 中國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20世紀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全面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大陸。

27 四.中華民國 1954年首次大專聯招,參與的只有現在的台大、成大、師大和中興,就是日據時代所留下最早的高等學校。
(二)1947中華民國在台灣 1954年首次大專聯招,參與的只有現在的台大、成大、師大和中興,就是日據時代所留下最早的高等學校。 砲戰

28 貳.現在進行中的台灣 一.現行學制 二.聯考制度 三.多元入學制度

29 一.現行學制 二十一世紀初的現在 Q1:為什麼升學要考試? A1:憎多粥少、國立私立間的差異。
自日據時代累積的窄門升學管道制度,以分數排序錄取考生,社會產生「程度好」的學生都讀這間學校的刻板印象,經年累月亦產生了「程度不好」的學生才考上別間學校的想法,所以非明星學校不可的需求,在這個社會氛圍中再次拱出了明星學校的升學窄門與升學壓力的現象。

30 考試制度自古為華夏民族所獨有,溯自三代,包括漢代鄉舉里選、魏晉九品中正制度、隋唐科舉制度,以迄民國以來考試權創設,綱舉目張,促成國家掄才制度更加成熟,不論取才取士都被譽為是一項保障社會階層流動最公平的機制。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30

31 升學主義的癥結在於文憑主義,認為有了文憑,便可以在職場上打通關。可是受到傳統文憑主義的影響,任何的取才和取士主要由考試產生,升學考試制度因此形成。在義務教育出現之前,升學考試幾乎主宰了入學的機會。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31

32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2014十二年國民教育 2000聯考 2001基測 1968九年義務教育 國民小學

33 二.聯考制度 (一)聯考制度優點 (二)聯考制度缺點

34 (一)聯考制度優點 公平性 公正性 經濟性 簡單性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34

35 (二)聯考制度缺點 一元價值 箝制學生潛能 考試引導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35

36 三.多元入學制度 (一)高中職多元入學 (二)大學多元入學 (三)技專院校多元入學 (四)多元入學缺失 (五)多元入學的導致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36

37 1.免試入學 2.申請入學 3.五專申請抽籤入學 4.甄選入學 5.登記分發
(一)高中職多元入學 1.免試入學 2.申請入學 3.五專申請抽籤入學 4.甄選入學 5.登記分發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37

38 (二)大學多元入學 1.甄選入學制 2.考試分發入學制 (1)學校推薦 (2)個人申請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38

39 1.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2.技優入學 3.繁星計畫 4.高職部分系菁英班 5.高中生申請入學 (三)技專院校多元入學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39

40 (四)多元入學缺失 1.制度不符合多原精神 2.制度不能與課程改革銜接 3.制度設計複雜 4.制度變動頻繁 5.試務缺失頻仍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40

41 (五)多元入學的導致 1.多錢入學 2.多考入學 3.多補入學 4.城鄉差距 5.考試引導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41

42 結論 台灣歷史四百年,近50年來才有積極經營教育的執政態度,截至目前我們仍一直處在實驗教育階段,欲求出一個確切符合教育理念的方針;因此每個年代所做的教育決策顯現其優缺點結果,後人應思考如何走入更佳的經營教育方式。 九年義務教育:1968年9月1日,中華民國修改法律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時在臺灣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 九年一貫課綱是79年次首屆 42

43 教育文化組召集人 楊朝祥 教文(專) 090-019 號March 20, 2007 日語四乙498E0035蕭奕辰
升學壓力的根源是社會價值觀 教育文化組召集人 楊朝祥 教文(專) 號March 20, 2007 日語四乙498E0035蕭奕辰

44 「獨招」到「聯考」 民國四十三年以前,各個大學分別單獨招生,學生必須四處參加大學入學考試 舉辦大學聯考:希望紓解學生的壓力
當初並被喻為「德政」

45 聯考=公平(?) 理論上:「德、智、體、群、美」 實際上:聯考只考「智」育 高中生所學科目達二三十種,但聯考只考六科
具備其它專才的學生,沒有任何表現機會

46 學生=考試機器 考過的不能考、參考書中的題目不能考、補習班教過的題目不能考,題目越來越偏頗,學生沒有學到真知識,反而被訓練成「解題的技術工」
以學科成績作為學生學習成就的唯一標準 抹煞了個人的個別差異

47 多元智慧 哈佛大學教授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語文、邏輯-數學、音樂、空間、肢體-運作、人際、內省、自然觀察』

48 「聯考」到「多元入學」 呼應多元智慧的理念,希望藉由多元入學方案,促使教學正常化
期盼以多元入學方案取代聯考之後,能改正目前教育中的諸多病症,能紓解升學壓力

49 越改越糟糕 一綱一本vs一綱多本(中央與地方之戰) 適性教學 + 超額比序(你說啥?) 以前的補習:國英數物化
現在的補習:作文、美術、音樂、體育

50 文憑至上,學位第一 改名換性、借屍還魂 技職體系vs高教體系(越來越沒差)
一技之長:原本只要一張文憑(畢業證書)就夠了,現在學校和家長要求更多文憑(證照),要考更多試

51 刻板觀念仍深植人心 我知道學歷(文憑)沒有用啊,可是...... 1.要讓小孩保有學習動力啊! 2.找工作還是得看學歷啊!
3.不讀書那要幹嘛? 4.別人家小孩都這樣啊!

52 主題:升學至上 教改一波三折 社會(評) 091-062 號May 09,2008 文化大學社福系教授 王順民
報告者:楊昭君

53 國際奧林匹亞競賽 國際間為促進科學教育的蓬勃發展,自1959年陸續舉辦各種中等學校數理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參加對象為不滿20歲青年),包括數學、物理、化學、資訊、生物、國際地球科學 20年來台灣各科國際排名均為前10名 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成績索賄案爆發,建中以及主辦單位的公正性遭質疑

54 多元入學制度 參加國際比賽在「多元入學」制度下可以作為升學的籌碼 上焉者追求大型競賽名次,下焉者也想辦法在「服務項目」中設法加分
掌握交換資源較多者,自然在升學過程當中就容易勝出。

55 國內 擔任幹部、志工參與、社會服務 國際 奧林匹亞、國際發明比賽
多元入學與多元($)入學 國內 擔任幹部、志工參與、社會服務 國際 奧林匹亞、國際發明比賽

56 結語 多元入學實施至今並非一無是處,但是許多理念在落實過程中受到扭曲。我們不能否定其貢獻,但似乎欠缺了一些反省機制,使得民眾看不到未來的願景而失去信心

57 升學壓力的根源與解決之道 學生:吳靜薇

58 升學壓力產生的原因 一、 社會多元的價值觀尚未建立 二、 中產階級的價值觀主導台灣社會 三、 家庭有能力支應子女高等教育的費用
四、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五、 私校所佔比例過高 六、 技職教育體制吸引力不足 七、 明星學校的迷失未除 八、 學校科系與社會需求脫節 九、 各級學校未建立特色 十、 多元入學方案的不當 十一、 課程一綱多本的結局 十二、 補習班興風作浪 十三、 聯考的陰影尚未消除 十四、 終生學習的體制尚未健全

59 升學壓力之紓解 一、 建立社會多元價值觀 二、 建立「學力本位」敘薪制度 三、 加強學生生涯輔導工作 四、 提供多元學習機會
五、 尊重多元智慧的多元入學 六、 建立公平的學生特殊才能評估制度 七、 提升入學考試出題技巧 八、 實施十二年國教 九、 採認遠距教學學歷 十、 技職教育與專業教育糢糊化 十一、 各級學校建立特色 十二、 學校科系與社會需求配合 十三、 公私立學校均質化 十四、 學校設置地域均衡 十五、 建置終生學習的教育體制

60 結語 國內的教育在升學壓力的沉重負擔下,教育的本質被扭曲,教育的功能被抹煞,學生備受煎熬,但卻無法學到應學的觀念、知識、技能,長此以往,不僅個人的發展前途受到影響,國家的競爭力亦將逐漸減弱 教育行政當局實應在短期內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遏止日漸嚴重的升學壓力,否則,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在哪?個人的前途在哪?可能永遠無法得到答案。

61 主題:追趕升學主義的歲月 學生:陳奕齊

62 追趕升學主義的歲月 選校不選系 文憑主義 升學 志趣

63 影響 廣設大學 學生平均 程度降低 空有文憑 無競爭力

64 解決方法 大學 各科均衡、成績優異 提供學習環境、開發潛能 擁有特殊專長 協助開發專業志趣 成績表現落後 輔導或提供先修服務

65 大學 學制 轉型 增加職業學程 補充教育 學術中繼站 社區教育 職業能力加油站

66 結語 為了迎合升學主義,可能會造成錯置人才,也讓孩子生活在無止境的煎熬中,我們必須要重視個人需求導向的生涯發展!

67 紓解升學壓力 消除教育禍源 作者:楊朝祥 報告:成威廷

68 文章介紹 升學壓力並非只造成自身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道德敗壞、倫理淪喪、青少年犯罪,都與其有相關性。
升學壓力也造成了校園的「標籤作用」和學生的生活壓力,不僅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傷害了教育的本質。 重視多元智慧的發展。 1.2007年教育部公佈「中等學校以下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調查時間為八十八學年度下學期 對象為台灣地區二萬八千一百八十五名國小四年級以上的中小學生。結果發現全國中小學生中,七成四希望唸到大學以上的學歷,其中一成三希望擁有碩士學位,二成二則希望完成博士學位。 2.而為了追求高學歷,不要輸在起跑點、甚至於要比別人提早起跑,補習班變成了學生最佳的課外活動去處。根據調查的結果,每一百名中小學學生就有四十四人補習 。 3. 第1點之前 在一連串的升學壓力,有些學生被迫中輟,許多不良團體藉機吸收這些學生,進行不良的活動,如:討債、詐騙等。 4.而在校園內,升學壓力也造成了標籤作用,以成績為依據分成所謂的「前段班、後段班」,這樣不僅加深學生生活的壓力,也傷害了學生身心健康 5.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多元智慧的理念,人的智慧因遺傳及環境的差異。因此面對個別差異的學生,學校應尊重學生不同的智慧,設計不同的課程,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多元入學方案的原始構想就是依據多元智慧的理念而設計,讓不同智慧的學生有不同的升學管道,而進入的學校都是最有利其智慧發展的場所

69 看法 升學壓力確實會造成許多問題,但這已經不是教育體制的問題,而是所有人民的價值觀的問題。
未來的十二年的國教,也是朝著改善學生的升學壓力、打破大家對明星高中的迷思、公私立學校對學生有相同的吸引力,是否會有所改變,值得觀察。 1.其實升學壓力已經不是1天2天的問題,也不單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會造成這樣的問題應該是觀念上的問題 長時間的認為一定要多唸書才能出人頭地,甚至學歷越念越高,直到這幾年才發現,高學歷未必在任何行業都吃香,才開始有了反思。

70 十二年國教是紓解升學主義的良機 報告者:吳嘉銘 碩專工管三甲 N99U0012

71 十二年國教是紓解升學主義的良機 在「少子化」的今天,「十二年國教」即將施行,孩子們來自父母的課業壓力卻不減反增,究其原因乃是「升學主義」的觀念所致。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唯有父母澄清了「升學教育」的迷失,才能協助孩子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72 報告內容:分為三大部份 一、論述升學主義觀念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構想與設計 三、特色教育

73 一、論述升學主義觀念 升學主義觀念: 所謂「升學」,意即低級學校畢業生,進入高級的學校就讀;而所謂「主義」,意即對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張,是一種觀念和信仰的型態,可形成一股思潮或學說。故,教學活動以升學為唯一目的,不重視個人的性向、志趣、能力以及國家、社會的需要,即稱為「升學主義」。

74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構想與設計 我們面對臺灣未來的挑戰,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人才的培育非常關鍵,過去的這個考試的制度讓學生,譬如說國中這一端,老師教學生怎麼樣考基測,這些(考試以外)能力的培養,­其實都看不到,所以說其實是不足的,即便是說這個學生,他經過了考試的制度,有考試的能力的話,他其它多元的軟實力不足的話,其實是不足以支撐臺灣,這整個未來社會的發展­。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在9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採取5大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和優質銜接,因此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除了從制度面,也要­從入學面有所作為。

75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構想與設計 推動十二年國教,非常關鍵的三大願景: 1、是希望能夠全面提升中小學教育的品質。 2、是希望成就每個小孩。 3、就是希望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76 三、特色教育 何謂特色教育: 學校特色,顧名思義,就是學校植基於本身以及地區環境特性,所創造出來具有獨特優異的教育環境或教育表現,因為獨特優異,所以校內以及社區人士都會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又因特色是建立在學校本身與環境條件之上,所以校內與社區人士容易有產生與學校融入一體的感受。 只要有助於學校教育目標達成的項目,都可以成為學校特色,如語文教育、科學教育、資訊教育、閱讀教育、品德教育、環境教育、社團活動、民主法治、學生自治、人權教育、性別平等、中輟輔導、認輔制度、生涯發展、技藝教育、健康促進、五育均衡等,可以配合學校條件發展一項以上的特色。

77 三、特色教育 不論是靜態、動態、輸入、過程、產出,學校特色發展的最終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建立學校品牌以及有效實施學校行銷。首先,學校特色的發展在於總體提升行政管理、課程教學、環境設備、社區關係的效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建立學生的核心能力,這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其次,透過特色的建立,學校也可以獲得家長、學生的認同,有利於學校永續發展。

78 輔導原理與實務- 如何辦不複製的教育? 教育文化組政策委員 漢寶德 碩專工管三甲 N99U0011 謝國慶

79 教改 教改的基本精神,讓下一代自由發展的觀念 主張解除學生的升學壓力,但升學壓力不能推演為一切壓力
紓解了升學壓力,使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啟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探索熱誠 未必能使他們做一個文明社會的公民 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把孩子們的動物本能改變為知道何為善良行為的人。自此看,教育而沒有規範是值得懷疑的

80 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 不是教育上競爭的壓力,而是充斥了社會每一個角落的遊樂性設施
許多孩子們的好奇心被電視中的誇張節目,電動玩具,遊樂園的高刺激性的設備所吸引。 失去了對天地萬物觀察、體驗的興趣 放縱孩子們遊樂的結果,會教育出有競爭力的下一代嗎?

81 丹麥VS台灣 丹麥駐台的官員比較丹麥與台灣人的行為模式 丹麥人有所約定,握手即可,台灣人則要立合約為憑 差在那裏?就是人間的互信

82 丹麥VS台灣 在成熟的西方社會,人是有信用的,因此可以互相尊重。
誠信是文明社會的重要價值,這種價值有沒有必要隨時代的改變而檢討呢?這也真是「主流菁英」的價值之一吧!要不要通過教育的方法複製到下一代呢?

83 品德教育與藝術教育 要怎樣才能避免回到傳統的教育方法,達到既革新又收效的成果呢? 教育是千難萬難的
管教不對,不管教也不對,所以不約而同的把他們推到學校裏,把責任交給老師。老師真有辦法嗎? 愛的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多難!愛的教育就只能是放任的教育了!對於一個桀驁不馴的聰明孩子,不給他壓力,不加管教行嗎? 沒有升學考試,他們會變好嗎?解除了升學壓力,目前在街上做流氓的學生是否會消失呢?

84 結論 最重要的要教他們學著怎麼處世,怎麼做一個正當的人
孩子們要學習努力奮鬥,然後坦然的接受失敗,不會因而憤世嫉俗,甚至淪落為社會的敗類,才是最重要的。

85 謝謝指教 END


Download ppt "主題:升學壓力 《輔導原理》 指導老師:黃光明 教授 日期: 學生:699d0015陳宗福、m 余立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