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星空觀測 6-1 地面天文觀測 6-2 太空觀測 6-3 測量天體的性質 6-4 交疊的時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星空觀測 6-1 地面天文觀測 6-2 太空觀測 6-3 測量天體的性質 6-4 交疊的時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星空觀測 6-1 地面天文觀測 6-2 太空觀測 6-3 測量天體的性質 6-4 交疊的時空

2 蟹狀星雲(M1) 距地球6300光年的超新星爆炸遺骸。西元1054年,中國宋朝曾有觀測紀錄,當時稱為「天關客星」,亮度最亮時(-6等),甚至白天都能觀測到。現在看到的是爆炸後的星雲殘骸,中心有波霎。

3 電磁波譜 地面只能接收無線電波及可見光波段(大氣視窗)。 將望遠鏡設置在高山上。 其他波段觀測需利用: 飛機 高空氣球 軌道衛星

4 電磁波的選擇性吸收

5 夏威夷基亞峰上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海拔4200公尺。

6 鹿林山天文臺 海拔2900公尺,位於南投與嘉義交界的山區。

7 光學望遠鏡—折射式 原理:透鏡折射以聚光成像。 缺點: 色差現象。
大口徑的透鏡,玻璃的製造及磨製均不容易。即使做成,透鏡本身太重,鏡筒太長,架設困難,支架往往比望遠鏡還貴,且鏡筒易因重力彎曲而變形,整體造價昂貴。

8 色差現象 光線穿過凸透鏡時,由於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造成各種波長的光穿過透鏡時,會發生色散而不能聚焦在同一焦點上,而使影像模糊不清,稱之為色差。 色差可用消色差透鏡組修正,但在大型折射式天文望遠鏡中,不能完全消除的色像差,對觀測仍有妨礙。

9 伽利略式望遠鏡 伽利略於西元1609年做成口徑4.2公分,鏡筒長約120公分的望遠鏡,可以將物體放大約21倍。 伽利略使用望遠鏡的發現: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較暗部分是水面而稱之為「海」。 發現木星的4個較大衛星。 金星如月球一樣有圓缺。 太陽有黑子。 觀測了土星環。

10 葉凱士望遠鏡 世界最大的折射式天文望遠鏡,建造於1897年,口徑102公分(40吋) 。

11 光學望遠鏡—反射式 原理:面鏡反射以聚光成像。 優點: 沒有色差的問題,能接收全部可見光波段。 比折射式望遠鏡容易製造。 缺點:
金屬鍍膜每隔若干時間便要更新。

12 牛頓式反射望遠鏡的19世紀複製品 最早的反射式望遠鏡,乃牛頓於1668年製成。

13 不同聚焦方式的反射式望遠鏡 (A)主焦式; (B)牛頓式;(C)蓋賽革林式。
蓋賽革林式:焦距長、鏡身短、倍率高及成像清晰等優點,廣為人們所愛用。 (A) (B) (C)

14 組合式鏡片反射式望遠鏡 目的:克服支撐龐大重量的困難,得以製造出大口徑望遠鏡。 著名的組合式鏡片反射式望遠鏡:
夏威夷基亞峰上之凱克I與凱克II望遠鏡 智利境內的的超大望遠鏡(VLT)

15 凱克I與凱克II望遠鏡 1993和1996年落成 。 其反射鏡面由36片直徑1.8公尺的六角形鏡片拼接而成,相當於直徑10公尺,是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16 36片直徑1.8公尺的六角形反射鏡片 各鏡片藉電腦調整支撐系統,以保持鏡面最高精確度。

17 超大望遠鏡(VLT) 位於智利境內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於1999年完工,由4架8公尺口徑望遠鏡組成,集光力相當於16公尺口徑。

18 電波望遠鏡 簡稱為電波望遠鏡或射電望遠鏡,由巨大的金屬碟形天線,能將收集到的無線電波,集中反射到中心上方的小反射鏡而傳到高敏度的接收器。
優點: 不受天氣影響 晝夜都可觀測 無線電波可穿透太空中的塵雲 著名的電波望遠鏡: 阿雷西波天文臺的305公尺固定球面電波望遠鏡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巨大陣列(VLA)

19 阿雷西波電波望遠鏡 屬於美國,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波天文臺的電波望遠鏡碟形天線,其直徑達305公尺。
直徑愈大,愈能蒐集極微弱的電波,也用以探索外星文明。

20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巨大陣列(VLA) 將許多電波望遠鏡排成陣列對同一目標進行觀測時,由電腦綜合其資料,可得更清晰的影像。
VLA是由27座直徑25公尺的碟形天線,排列成Y字形,其解析力相當於直徑36公里的電波望遠鏡。

21 巨大陣列(VLA)拍攝成果 巨大陣列能清晰拍攝星系核心噴發出來的氣體,這張影像的視野為0.01度×0.02度,解析力為0.35角秒。

22 望遠鏡的功能 聚光力:口徑愈大,聚光面積增加,聚光力愈強,便能看到較暗的星體。
解析力:分辨位置非常接近的兩顆星的能力。能分辨角度愈小,表示望遠鏡的解析力愈高。口徑愈大的望遠鏡,解析力也愈高。

23 解析度描述 手臂伸直置於眼睛前方,一根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度,拳頭的寬度大約是10度,而手掌完全張開由拇指尖到小指尖的張角則約20度。滿月和太陽的張角差不多是0.5度。 1度相當於3600角秒。1角秒非常小,相當於從臺灣最南端看站在臺灣最北端的一個人,兩手平伸所張的角度。

24 望遠鏡觀測的限制 光害。 氣候:晴夜數較多、大氣中水氣較少的地點,也是天文觀測的考慮因素。 大氣穩定度:優良的觀測地點必須氣流穩定。
望遠鏡設置優良地點:夏威夷高山海拔高,四周環海,以及智利北部沙漠。

25 太空觀測:太空望遠鏡 優點: 可避免地球大氣擾動而取得清晰的影像 接收地面觀測不到的電磁波段。 缺點: 易受流星體撞擊而損壞 日夜溫差太大
維修不易、花費太大 壽命不長 最著名太空望遠鏡:哈伯太空望遠鏡。

26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成果 編號為NGC4038與NGC4039的兩個星系,距離地球約6千萬光年,彼此正在相撞 。

27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成果 愛斯基摩星雲是距地球5千光年的行星狀星雲,其中央原有顆類似太陽的恆星,於約1萬年前爆發,其外層氣體目前以每小時150萬公里向外擴散 。

28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成果 超新星1987A爆炸所形成的環狀雲氣。距離地球約16萬8千光年,其中央(紅色部分)原有顆大質量恆星,於演化晚期爆發,圖中左右的兩藍白色天體與超新星無關 。

29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成果 冥王星,這是經電腦處理,強化了表面明暗度的影像。南北極有極冠的存在,成分主要是固態氮,也有些許的甲烷與固態一氧化碳。

30 史匹哲紅外線太空望遠鏡 該望遠鏡在地球軌道上的假想圖。 史匹哲望遠鏡所觀測的獵戶座星雲(左)與可見光影像(右)的對比。

31 太空觀測:太空船 著名任務: 1960、70年代登陸月球的阿波羅系列任務 1970年代末發射前往類木行星的航海家一號、二號
1990年代初由太空梭發射繞著太陽兩極運行的烏利西斯號太空船 1990年代末發射,於2005年抵達土星及其衛星泰坦的卡西尼-惠更斯號太空任務

32 烏利西斯號太空船 在軌道上研究太陽的假想圖。

33 卡西尼-惠更斯號 飛臨土星的假想圖。(左圖)
卡西尼-惠更斯號太空船從土星的距離拍攝到土星環與地球的影像。拍攝這張照片時,太空船距離土星大約220萬公里。(右圖)

34 星體的距離 近距離恆星的測距法:視差法。 利用三角測量法,測量出基線(圖中AB)的長度,以及∠A與∠B的大小,便能估計出河流的寬度d。圖中∠C稱為視差角 。

35 視差角的變化 因為觀測者位置改變,遠近不同物體會呈現相對位置不同程度的改變,此稱為視差現象。
對於相同的基線AB,距離愈遠的物體,視差角愈小。

36 視差法 恆星因為距離遙遠,視差角很小,通常以角秒表示。以1 AU為基線長度,相隔半年所測得視差角的一半,稱為周年視差角。
距離遙遠的恆星視差角太小,測量困難。從太空觀測,減少大氣干擾,可以測量約數千光年之內恆星的距離。

37 1秒差距 周年視差角為1角秒時,該距離定義為1秒差距(1 pc)。1秒差距相當於3.09 × 1016 m,約等於3.259光年。秒差距適合作為描述恆星距離的單位。

38 距離對亮度的影響 天體的光線向四面八方傳播,若傳播愈遠,則分布的球面積愈大,因此,天體看起來的亮度(視星等),隨著距離的平方而變暗。

39 天體的表面溫度 輻射體的溫度愈高,所發出的輻射愈強,且愈集中在短波長的波段。
12000 K的恆星所發出的可見光,由於短波長的藍光強度大於長波長的紅光,因此成藍白色。相對而言,3000 K的輻射體則呈現偏紅的顏色。

40 利用恆星的顏色判斷溫度 天蝎座α星呈橙紅色,表示其表面溫度低(左圖);織女星呈藍白色,表示其表面溫度高(右圖)。

41 X光波段的太陽 同一天體,在不同波段觀測,也因為看到來自不同狀態的物質,以不同機制所產生的輻射,而看到迥然不同的影像。
高溫的日冕顯得比光球明亮得多。

42 恆星光譜的原理 原子中的電子只在特定的軌域中繞行原子核 ,愈接近原子核的軌域能階愈低。 電子吸收了光線而從低能階躍遷到高能階。
電子從高能階跳至低能階而放出光線。

43 連續、吸收與發射光譜

44 光譜提供的訊息 恆星的能源來自中心的核反應,愈往外,氣體溫度愈低,因此,恆星光譜一般屬於吸收光譜。
連續光譜接近黑體輻射光譜,反映了光球的溫度。 吸收譜線顯示光球外層氣體的成分與狀態。

45 光譜分析 譜線位置-特定元素。 譜線強弱-不同的溫度、密度、化學組成等環境條件。
太陽光譜分析結果:太陽的組成中氫元素約為總質量的74%,氦是25% 。

46 空間與時間 夏天的夜晚能夠看到頭頂三顆明亮的星構成夏季大三角,分別是位於天琴座方向的織女星,位於天鷹座方向的牛郎星,以及位於天鵝座方向的天津四。 現在所看到的這三顆星距離不同且時間不同。

47 北斗七星 投影效果造成距離不同的恆星構成北斗七星的圖樣 。

48 天體的運動 星球在太空裡以非常快的速度運行。 距離近的天體,例如行星,可以明顯察覺到它們的運動。
遙遠的恆星,只有利用精密儀器才能偵測其位置的微小改變。

49 北斗七星的運動 北斗七星的各顆恆星在太空中各自運動,使得斗杓圖樣隨時間緩慢改變。


Download ppt "第六章 星空觀測 6-1 地面天文觀測 6-2 太空觀測 6-3 測量天體的性質 6-4 交疊的時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