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2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并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

3 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  金铸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金铸币本位制的特点是:①以法律规定货币的含金量;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③流通中其他货币和金币之间可以按法定比率自由兑换,也可以兑换与金币等量的黄金;④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或输入本国。

4 2.  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①金币仍作为本位货币,但市场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币,而是流通纸币;②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③不许自由铸造金币,但仍以法律规定纸币的含金量;④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在国际支付或工业用金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用纸币向央行兑换金块(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一次至少兑换400盎司,约值1700英镑)。

5 3.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①国家无需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市场上不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②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这些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成黄金;③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6 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再到金汇兑本位制,可以看出:第一,货币和黄金的联系越来越薄弱。第二,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币不再流通,货币的可兑换性受到限制,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则因大量持有外汇而不仅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所需的黄金,还可以节约国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第三,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制度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7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通常所说的国际金本位制是指世界主要国家均实行金币本位制情况下的国际货币制度。特点: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实行典型的固定汇率制。 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8 三、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国际金本位制的缺点从根本上讲是它过于“刚性”,这表现在:①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②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然而,世界黄金产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就使国际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

9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0 1.凯恩斯计划 主要内容是: (1)设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国际清算同盟,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一种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班柯(Bancor)作为清算单位,“班柯”与黄金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价。“班柯”等同于黄金,各国可以黄金换取“班柯”,但不得以“班柯”换取黄金。 (2)各国货币按一定的比价与“班柯”建立固定汇率,可适当调整,但不能单方面进行竞争性贬值。 (3)各国中央银行在国际清算同盟中开立往来账户,各国间发生的债权债务都通过该账户之间的转账进行清算。国际收支顺差国将盈余存入账户,而国际收支逆差国则可以按照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或提存。

11 2.怀特计划 (1)采取存款原则,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金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基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缴纳,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变化等因素,根据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决定各国的投票权。 (2)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名为“尤尼他”(Unita)的国际货币作为计算单位。 (3)基金组织通过提供短期信贷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稳定汇率,维持国际货币秩序。 (4)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同其缴纳的份额成正比。

12 “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有一些共同点:①都只着重解决经常项目的不平衡问题;②都只着重工业发达国家的资金需要问题,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需要问题;③谋求汇率的稳定,防止汇率的竞争性贬值。

13 两国的出发点不同。美国首先考虑的是要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处于统治地位,其次是避免美国对外负担过重。英国显然考虑到本国黄金缺乏、国际收支将有大量逆差,因而强调透支原则,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资产,“清算同盟”要能提供较大量的清偿能力(约300亿美元)。另一方面,怀特方案建议由“稳定基金”确定各国汇率,而反对“清算同盟”所设想的汇率弹性。

14 3.布雷顿森林会议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宗旨是:①建立一个永久性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汇率稳定,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建立多边支付制度,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生产资源的开发;③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减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15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它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秩序。它通过对成员国进行监督、磋商和融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

16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4.调节国际收支。 5.取消外汇管制。 IMF协定第八条规定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账户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17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不完全相同: ①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度下,英国、法国、美国几种货币均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取决于各国的势力范围。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主导货币仅美元一家; ②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缺乏一个协调机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汇兑本位制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以维持; ③与战前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汇兑本位制中,储备货币(即美元)的作用得到了突出和加强。

18 作用: (1)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多边支付体系、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有利于外汇管制的放松和贸易的自由化,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60年代的国际金融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

20 特里芬两难: 作为一国的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元的供应又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由于规定了“双挂钩”制度,而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于是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需有充足的美元,但这会导致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会影响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21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调节效率不高 。 所谓调节效率,是指调节成本要较低,调节成本的分配要较均匀,调节要有利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储备货币的供应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

22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一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1)稳定黄金价格(君子)协定 (2)黄金总库(Gold Pool)
(3)借款总安排(General Agreement to Borrow, GAB) (4)货币互换协定(Swap Agreement) 又称“互惠信贷协议”(Reciprocal Agreement)。主要内容是:两国中央银行彼此间相互提供对等的短期信贷资金,在规定的期限和规定的金额幅度内利用对方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的稳定。

23 第二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1)黄金双价制(Two-tier Gold Price System) (2)创立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s)

24 第三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新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①在国内冻结工资和物价90天(三个月);②对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③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④削减对外经济援助10%。

25 《史密森协议》(the Smithsonian Agreement)
主要内容包括: ①美元对黄金的官价贬值7.89%,即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这是战后美元第一次正式贬值。 ②美元对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 ③将市场汇率的允许波动幅度从黄金平价上下各1%扩大到黄金平价上下各2.25%。 ④美国取消“新经济政策”中10%进口附加税。

26 第三节 牙买加货币体系 一、《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 黄金非货币化 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27 二、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运行特征 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美元仍是主导货币 美元仍是国际间最重要的计值单位。 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
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贮藏手段。

28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关于SDR的作用 SDR是IMF发行的篮子货币,作为国际储备的功能目前还不健全,但是在国际储备资产中也占有一席之地。SDR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资产,它要成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IMF的权威要进一步加强。②美元的作用要进一步下降。 ③世界性通货膨胀要得到控制。 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

29 2.多种形式的汇率制度安排 1973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和需要,选择了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根据1978年IMF协议修正案,IMF会员国可以自行安排其汇率制度。 当今汇率制度的趋势是实行较为固定的汇率制度的国家越来越少、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的国家不断增多。

30 3.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1)强调利用国内经济政策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 (2)充分利用汇率机制,通过汇率的适度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
(3)通过融资来调节国际收支 (4)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31 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牙买加体系)在克服各种危机、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牙买加体系)在克服各种危机、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牙买加体系仍存在不少弊端。 汇率体系不稳定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重重 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32 第四节 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这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端。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该条约的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魏尔纳报告”于1971年2月9日经欧共体部长会议通过,从而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欧洲货币体系(EMS)于1979年3月13日正式启动。

33 二、 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1. 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也称“埃居”)
  二、 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1. 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也称“埃居”) 2.    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 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 EMF)

34 第五节 区域货币一体化 一、 区域货币一体化概述 1.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特征
第五节 区域货币一体化 一、 区域货币一体化概述 1.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特征 ①统一的汇率,即成员国国家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②统一的货币,即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这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最高表现形式;③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和货币政策,即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并由这个机构保存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发行共同货币、决定统一的货币政策等。

35 2.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演进 3.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意义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增强了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改变了世界范围内各经济力量的对比,从而改变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格局,对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它将是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方面。

36 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典范:欧盟及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1. 德洛尔报告(Delor’s Report) 2.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 3. 欧元的诞生 4. 欧元启动的影响

37 第六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1.关于本位货币和储备货币(即国际货币)问题的改革建议 世界中央银行建议
第六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1.关于本位货币和储备货币(即国际货币)问题的改革建议 世界中央银行建议 主张恢复金本位制度 建议实行美元本位制 建议改进金汇兑本位制 建议实行商品性储备通货本位制

38 2.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建议 (1)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 Friedman)、索门(Sohmen)和约翰逊(H. Johnson)认为固定汇率制度具有调节刚性的缺点,它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缺少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段——汇率变动。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不仅一国会产生内外均衡矛盾,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固定汇率制也倾向于使国际储备需求过度增长。因此,他们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汇率浮动来代替储备运用,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美元的输出,还有利于自由竞争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39 (2)英国学者威廉姆逊(J. H. Williamson)建议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度(Crawling Peg)。爬行钉住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稳定、长期灵活的汇率制度,由此延伸出来的滑动钉住汇率制度(Sliding Peg)和微调的汇率制度,都属于这一制度的范畴。

40 (3)美国学者马克卢普(F. Machlup)和哈伯勒(G
(3)美国学者马克卢普(F. Machlup)和哈伯勒(G. Harberler)提议实行复合汇率制。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汇率制度,对世界而言,就有多种多样的汇率制度。与这一建议有关的是采用固定汇率制条件的讨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Optimal Currency Area Theory),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蒙代尔(R. Mundell)、凯南(P. Kenen)和麦金农(Mckinnon)。

41 (4)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还提出了两个介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的汇率制度改革建议:①一是汇率目标区方案,即汇率目标区是指通过协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10%),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时就实行干预;②二是宽幅波动方案,即允许各国将汇率波动的幅度从原来的平价上下各1%扩大到更大的幅度(比如10%)。这两种建议都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增加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和储备需求方面的作用,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汇率对各国国际收支和财政货币政策的约束力,以保证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稳定。

42 3.“替代账户”方案(Substitution Account)和“联系制”方案(Aid-Link)
(1)    “替代账户”方案 替代(或替换)账户是指基金组织开设一个特别提款权存款账户,各国将其“过剩”的美元按特别提款权与美元的比价折成特别提款权后存入该账户,它们的美元储备变成了特别提款权储备,基金组织则将所得到的美元投资于美国——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或国库券,使这部分美元重新回流到美国。

43 (2)    “联系制”方案 它的全称为“特别提款权分配与发展援助相联系”方案,指基金组织把新创造的特别提款权通过下列某一种方法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援助:①把新创造的特别提款权直接分配给需要援助的发展中国家;②把新创造的特别提款权转拨给多边开发机构,然后再由多边开发机构援助给发展中国家;③仍按各国在基金组织的份额进行分配,然后发达国家把分到的特别提款权以“自愿”的形式转赠给发展中国家。

44 优点:①“联系制”有利于收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均等分配,有利于国际收支调节的对称性;②从经济依存度角度讲,发展中国家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发达国家实现其国际收支目标。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充分就业,一贯追求贸易收支的盈余,而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支付能力,有利于发达国家实现这一目标,从而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内部经济和外部收支的平衡。

45 缺点:①特别提款权属国际清偿力的范畴,与开发援助是两码事,它的创造与分配必须遵循中性的原则,否则,以开发援助来决定清偿力的创造必然导致特别提款权的过度发行,由此会破坏特别提款权的稳定和引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②“联系制”会造成实际资源在国与国之间的永久性转移,不但破坏了国际清偿力创造的中性原则,而且会改变援助负担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分配,使援助负担的分配超过一国政府的控制能力,导致负担的不公平;③“联系制”不利于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效率,助长了调节惰性。

46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过程 国际货币改革的第一阶段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特别提款权的产生过程。
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是从1971年底的“史密森协议”开始直到IMF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和“牙买加协议”签订为止,历时约4年。

47 “史密森协议”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①协议表现了维护美元关键货币地位的意图,但却未能、也没有解决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②协议表现了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意图,却未能在要建立什么样的货币体系上达成共识。

48 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 ①汇率的变动应具有对称性,汇率制度仍采用固定汇率制,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波动,而在个别国家被迫实行浮动汇率时,基金组织将实行监督;②货币的可兑换性,即美元将同其他货币处于同等地位,并提出资产清算制度,用资产的转移而不用增减债务的办法来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③关于储备资产问题,以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上接受并受到控制的储备资产,黄金和关键货币的作用减少;④资本移动必须加以管制;⑤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是特别提款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问题,即把特别提款权的发行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联系在一起。

49 在国际货币改革的问题上,讨论和争论的焦点是国际清偿力和本位币问题、汇率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问题以及特别提款权与发展援助的联系问题。具体来讲:
(1)在国际清偿力和本位货币的分歧上,矛盾主要集中在黄金的非货币化、取消储备货币以及采用特别提款权这些问题上。 (2)在汇率和调节机制问题上,美国和西欧国家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50 (3)在特别提款权分配与发展援助相联系的问题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张把创造出来的特别提款权直接分配给发展中国家;②某些发达国家主张把特别提款权先分配给一些国际性的多边开发机构(如世界银行),然后再由这些机构依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确定接受特别提款权的国家及援助数额;③美国和西德坚决反对把开发经济的目的同货币目的混为一谈,主张坚持国际清偿力和世界货币创造的资源中性原则,并且宣称“联系制”若付诸实现必将导致其他形式官方援助的减少。

51 “二十国委员会”向IMF递交的报告被称为《第一次改革大纲》,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反映了委员会有关国际货币体系今后发展方向的一致建议和看法;第二部分列出了委员会一致同意应立即采取的步骤;第三部分列出了委员会讨论中尚有分歧的十个方面的问题。

52 《第一次改革大纲》认为今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方向的总原则应当是:①实行稳定但可调整的汇率制度,在特殊情况下也允许采用并承认浮动汇率制度;②加强国际合作,以应付扰乱性资本流动和维持汇率的稳定;③国际收支的调节具有对称原则,逆差国有责任限制逆差,顺差国有责任限制储备的增长;④逐步使特别提款权成为主要储备资产,逐步削弱黄金和储备货币的作用;⑤货币体系改革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促进实际资源向发展中国家流动。

53 《第一次改革大纲》建议应立即采取的步骤如下:①建立石油贷款,以帮助石油进口国度过眼前的国际收支困难;②鉴于已有许多国家采用了浮动汇率,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浮动汇率的监督,确立一套监督指导方针;③使特别提款权币值与美元和黄金脱钩,采用货币篮子的办法来确定它的币值;④设立延伸贷款(Extended Facility),向发展中国家中期国际收支融资,并考虑特别提款权与发展援助相联系的问题;⑤在国际收支、多边贸易和支付、世界清偿力的管理和黄金问题,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研究;⑥设立一个临时委员会,来继续研究落实国际货币改革的各项问题。

54 三、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态度 (1)加强IMF的作用和权威,但这必须同基金组织的公正性和广泛代表性相联系。
(2)建立比较稳定的有一定灵活性的汇率制度。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要公平、对称。 (4)削弱美元的作用,逐步加强和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使今后国际清偿力的增长能逐步摆脱一国的影响,这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5)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基金的份额,重新安排和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55 四、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多元国际储备体系下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多元化、分散化以及各国有相对灵活的国内宏观政策选择。 然而,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绝对不是简单的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交替轮回。

56 目前的制度同以往的相比,一个很重要的优越性是使各国在克服经济周期和提高收入水平方面有了相对更大的政策自由度,这是因为各国没有切实的义务来维持汇率的固定。

57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从长期来看也存在很多缺陷:①实际汇率的波动会对各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用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时难以有效控制; ②一些国家(尤其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倾向于为了国内的政策目标而操纵汇率,将其维持在国内政策目标所需要的水平,而不管其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③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仍然对国际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由美国的(国际)货币政策变化所形成的国际清偿力的收缩和扩张不一定符合其他国家或世界整体范围的利益。


Download ppt "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