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行政院第二十五次科技顧問會議暨第七次全國科技會議會前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行政院第二十五次科技顧問會議暨第七次全國科技會議會前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行政院第二十五次科技顧問會議暨第七次全國科技會議會前會
分項三:科技人才議題 加強人才規劃運用,堅實科技人力資源 引言人:汪執行秘書庭安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2004年12月08日

2 報告綱要 第七次全國科技會議背景說明 兩項新政策工具議題 討論與Q&A 科技人才質量提升的整體策略
之一:策略性全球佈點,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之二:滾動式調節供需失衡,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 機制 討論與Q&A

3 政府在科技人才政策的歷程 培育、羅致、運用
民國67年 民國71年 民國75年 民國81年 民國86年 民國90年 民國94年 經濟/工業結構轉型 1.GDP:23567億元(74年)—60184億元(89年) 2.農業人力外移、工業結構以自動化取代勞力 ,技術人力、行政人力擴增 亞太營運中心發展 國家十項建設 科技及產業發展 挑戰2008發展 科學園區發展 產業創新研發 知識型產業 前瞻科技發展 健全科技人力資料系統 強化民間研發工作 延攬海外產業技術人才到民間企業 工研院增加資深專才移轉到民間 業界科專 推動產學研合作機制 先導功能 科技人才策略 擴增大學院校, 延攬國外學人與留學生返國服務 加強專科技術教育 加強大學、研究所科技教育 加強技術人員在職進修 加強研究所之科技教育 減緩人才外流,加強人才回流 鼓勵碩博士參與國防役制度 推動方案 84年「加強運用高級科技人才方案」-- 92年修訂「科技人才培訓及運用方案」 -加強大學科技人才培育 -強化產業科技人才培訓 -積極延攬海外科技人才 -推動人才交流與運用 -建構優質環境 72年「加強培育級延攬高級科技人才方案」 -擴大理工醫農研究所規模 -推動國防訓儲制度

4 待突破的問題 1.科技人才定義超越 單一領域 -不再是單一學門的特性 科技發展/產業政策 2.科技人才決策支援資訊系統
1.科技人才定義超越 單一領域 -不再是單一學門的特性 -強調跨領域特性 -需要創新、整合人才 -高階人才(成長的極限) 科技發展/產業政策 2.科技人才決策支援資訊系統 -科技人才投入產出競爭力觀察指標 -長短期科技人才供需調查 (質的需求) -專長職能目錄 -國科技人才競爭力指標比較 科技人才質量滿足 7.白領階級的科技人才流動已成為國際競爭要素,我國尚缺宏觀思維,推動本土與國際科技人才互補的長期策略。 8.菁英役男 9.中高齡專業人力 10.人才流動 -產官學研 3. 高等教育素質競爭力要提升 4.高等教育本土化與國際人才培養落差的困境 訓練為輔 5.培訓計畫是「消耗性」投資,無法滿足「質的補足」以及「質的失衡」 6.政府與企業要釐清分工 延攬補強 運用效益

5 科技人才質量提升的整體策略 1 4 5 2 3 科技發展/產業政策 科技人才質量滿足 教 育 為 本 訓練為輔 延攬補強 運用效益
1.長期重點: 高等教育宏觀規劃 科技素質養成 國際人才比例 2.短期重點 產學研建教合作跨領域學程 回流教育 終身學習 1.培訓重點: 跨領域/創新人才養成(核心職能培訓) 健全學習市場機制 2.職訓重點: 核心技能鑑定機制 強化企業人才發展工作 築巢引鳳、楚材晉用 1.海外招才 2.法規鬆綁 3.國際化環境 產業科技人才 -挑戰2008:國家發展點計畫 -知識服務業發展 -傳統產業創新研發發展 科技人才決策支援系統 -長/短期人才供需量與質調查分析 -人才素質指標國際比較監測 -各國科技人才政策標竿 專科以上科技人才 學術研究機構人才 運用效益 1 4 5 2 3 菁英役男人力資源運用 中高齡專業人力資源再利用

6 會前會重點討論議題 科技發展/產業政策 1.策略性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科技人才質量滿足 教 育 為 本 訓練為輔 延攬補強 運用效益
挑戰2008:國家發展點計畫 重點服務業發展 傳統產業創新研發發展 專科以上科技人才 學術研究機構人才 科技發展/產業政策 1.策略性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科技人才決策支援系統: -長/短期人才供需量與質調查分析 -人才素質指標國際比較監測 -各國科技人才政策標竿 科技人才質量滿足 1.長期重點: 科技素質養成 國際人才比例 2.短期重點 產學研建教合作跨領域學程 回流教育 訓練為輔 1.培訓重點: 跨領域/創新人才養成 核心職能培訓 2.職訓重點: 核心技能鑑定機制 帶動企業重視人才發展工作 延攬補強 運用效益 築巢引鳳、楚材晉用 1.海外招才 2.法規鬆綁 3.國際化環境 菁英役男人力資源運用 中高齡專業人力資源再利用 2.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機制

7 兩項新政策工具 討論議題 一、策略性全球佈點,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二、滾動式調節供需失衡,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 機制

8 議題一:策略性全球佈點,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背景說明
過去 現在 優勢 台灣實力在國際舞台活躍 威脅 延攬國際人才困難 海外華人結構變化 台灣高教發展 留學 國際視野? 國際互動? 台灣國際競爭力 減縮 一定比例留學後 回國服務的就業人口 台灣科技人才資源 國際 人才 生活條件優渥 就業條件吸引 出國意願降低 台灣科技人才資源 正向 台灣高教發展 留學

9 議題一:策略性全球佈點,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建議可行方案
國家重點領域科技發展平台 國際合作 長期研發計畫 責成科技計畫 「研發與培訓」雙任務 機會 海外菁英networking 台灣在國際舞台實力 重點領域國際科技 人才養成計畫 建構延續與拓展 海外科技視野機制 威脅 延攬國際人才困難 海外華人結構變化 國際科技人才養成 博士生養成 台灣科技人才資源 與國外頂尖學府策略性合作/雙聯學制 台灣高等教育平台

10 議題一:策略性全球佈點,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研發與培訓雙任務
國際人才資源擴增 博士生擴增 依計畫分類 國家型計畫 計畫1-N 130億 科技計畫 非國家型計畫 海外研發佈點 LAB LAB 確立領域 篩選計畫 研發機構 學府 學府 經濟部 247億 技術處 工業局 國科會 253億 其他部會 依單位分類 600 多億 研發機構 研發 單位

11 兩項新政策工具 討論議題 一、策略性全球佈點,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二、滾動式調節供需失衡,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 機制

12 議題二:滾動式調節供需失衡,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機制 背景說明
教育科系調整週期長 產業變動週期短 量足質不精 供需失衡 跨領域職能缺乏 教育機制 訓練機制 教育階段 職前階段 在職階段 高等教育 基礎品質提升 核心職能 人才競爭力精進 高等教育宏觀規劃 創新的訓練機制 完善的教育制度

13 台灣需要創新 產業科技人才訓練機制 現行培訓與職訓措施 未來努力方向 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機制 經濟部 培訓 勞委會 職訓 政府
政府資源﹁蓄積性﹂取代﹁消耗性﹂ 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機制 台灣經濟體系 已開發國家 經濟部 A. 短期技術新知講座 培訓 A.持續維持 B. C. 轉型發展 B. 「就業媒合」培訓專案 健全學習市場長程發展 職能調查 專業認證 勞委會 C. 公共訓練/就業提升 職訓 D.培植企業內訓能量 能力發展師養成 CLO學習長 政府 訓練資源基盤建置 民間 訓練機制逐漸蓬勃 D.企業內訓/政府輔導 政府資源運用方式: --補助經費(學費、開班費) --消耗性 --假設中小企業沒有能力負擔學習費用(開發中國家思維) 檢視現況 1.缺乏培訓專業發展與專業執行單位 2.國內人才發展相關專業太薄弱 3.缺乏累積產業知識化及學習資源開發能量

14 議題二: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機制 建議可行方案
C D 發揮知識專業工作「就業提升」的目標 強化推動企業人才發展機制 健全企業「能力發展部門」 公部門 訓練體系 提升職業訓練體系效能 私部門 訓練體系 健全學習市場 B 成立產業科技人才訓練發展四年計畫 政府資源 「產業科技人才培訓發展推動辦公室」 科專成果回饋比例 專業人才認證機制發展 科技人才核心職能目錄建立 專業學習地圖開發累積 專業學習環境建置 專業認證機制建置 國際培訓資源引進,本土化開發 發展授權民間服務機制 培養能力發展師 以及CLO人才 科技人才專業培訓中心網絡 工研院 資策會 其他財團 法人 中經院 台經院 …….. 產業科技人才訓練服務(價格市場機制)

15 討論與Q&A 議題一、策略性全球佈點,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如何策略性建構國際科技人才發展機制 1.賦予科技計畫「研發與培訓」雙任務
2.系統化傳承與拓展國外研發資源 3.其他意見 議題二、滾動式調節供需失衡,創新產業科技人才訓練機制 成立專責辦公室推動「產業科技人才訓練發展四年計畫」相關議題討論 資源需求/任務工作/民間學習機制建置/其他 提升產業科技人才職業訓練體系效能相關議題 高級人才技能鑑定機制/健全企業人才發展機制/其他


Download ppt "行政院第二十五次科技顧問會議暨第七次全國科技會議會前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