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Rococo Academicism Neo-Classicism The 19th Century Romanticis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Rococo Academicism Neo-Classicism The 19th Century Romanticis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Rococo Academicism Neo-Classicism The 19th Century Romanticism
藝術概論 2010/04/12 林銘祥 人社99

2 洛可可(Rococo),法文原意為石子堆或岩石砌面 是由晚期巴洛克風格發展而來
首見於法國權貴官邸與沙龍中,強調曲線和反曲 線形式的鑲金木刻、繪畫 Rococo 洛可可

3 彼得大帝騎馬像,法可內

4 非常華美的裝飾性藝術風格 輕快、優雅,傾向偷窺式的歡愉主題 改革學院派古典風格的教誨 反抗公式化的堅持
主張藝術家不一定要以普桑的方式作畫 引進嬉戲感、對感覺情緒更多的敏感度、 容許放棄嚴肅性 非線性的形式,常用S型線條 P.49 巴洛克古典主義 對自己作品力求和諧、平衡、道德嚴肅

5 〈希特拉島的巡禮〉,1717,華鐸

6 〈浴女〉, ,福拉哥納爾

7 布雪﹝Francois Boucher﹞﹝l703 ~ 1770﹞
沐浴後的月神黛安娜 ﹝Diana Leaving her Bath﹞ 1742 年 油彩‧畫布, 57 x 73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說明:  布雪的顛峰之作成功地讓我們分享他對女體的膜拜,那種吹彈可破的圓潤感以及與生俱來的天真無邪。他的傑作《沐浴後的月神黛安娜》不僅讚頌圓潤穩重的女神和殷勤的侍女,同時也描繪了優美的林地;這幕風景已經過裁剪潤飾,大自然的野性都已經過馴化。 布雪﹝Francois Boucher﹞﹝l703 ~ 1770﹞

8 梳妝打扮維納斯 ﹝The Toilet of Venus﹞ 1751 年
油彩‧畫布,108 x 85 公分 說明:   這幅畫是龐畢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為最喜愛居住的貝爾維爾宮﹝Bellevue﹞的梳妝房內裝飾,委託布雪所繪製。畫中的邱比特﹝Cupid﹞和鴿子是維納斯作為愛神的象徵,花朵暗示維納斯是花園的守護人,而珍珠是在敘述維納斯從海中誕生的神祕故事。作為裸女畫家,以 17 世紀的布雪和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以及 19 世紀的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最為出色。

9 將藝術編纂成可以在學院教授的規則條文 藝術可以有系統地教授 提倡美的古典理想、確立清楚的階層制度 普桑的作品為代表
主題必須高貴、概念必須內在於作品整體、結構必須盡可能自然… 強調素描的重要 19世紀才接納風景畫為適當的藝術類型 Academicism 學院派

10 強調主題必須高貴 概念必須內在於作品整體 結構必須盡可能自然 描繪細節的重要(風格) 專訪普桑

11 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 ~ 1665﹞
有三人點綴的風景 ﹝Landscape with Three Men﹞ 1645 ~ 1650 年 油畫‧畫布,120 x 187 公分 說明:   普桑應用了有關「體裁」的理論、及根據文學規範而形成的古典「樣式」理論﹝英雄的、悲劇的、牧歌的等等﹞。風景再仿照義大利的先例。普桑的畫面結構早有定評,圖中以近景右邊的殘株到左邊樹幹之弧線為基礎,並在其凹處裝入好幾重的風景、或慢慢走向白雲下的遠景中去的風景。這幅風景誠然充滿靜謐的氣氛,尤以中景右側凹處的水面特別值得注意。 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 ~ 1665﹞

12 〈塔勒頓上校〉,雷諾茲,1782

13 〈惠斯特傑基〉 , 1762年,史塔柏斯

14 起自於對洛可可的否定 對過往古典歷史產生興趣 追求道德嚴肅性(禁慾程度) 認同18世紀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
企圖以藝術創造既現代又有美德的社會 著名畫家:大衛 安格爾 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義

15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 ~ 1825﹞
何拉第兄弟之誓 ﹝Oath of the Horatii﹞ 1784 年 油彩‧畫布,330 x 427 公分 說明:   這一大幅畫布,包含了大衛和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所有要素:首先,其道德觀念,通過藝術來教育民眾;其次,其意願,通過著力描繪表情和動作來表現「善行美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企圖,即用嚴肅的、富有陽剛之氣的藝術,〔它用力量來對付纖弱的感情,用責任來解脫痛苦〕去反對那種既被「天恩」所檯高,又被情慾的色調所貶低的當時認為的時髦藝術。在這幅畫布上,大衛傳達了荷瑞希文三兄弟的故事,他們在老父面前宣誓捍衛羅馬的前途,反對鄰國阿勒伯的居里亞斯之侵略。在暗色色調的背景之下,襯托出金黃色、紅色和黑色。大衛巧妙地使用了這些顏色,以造成一種強烈的戲劇效果。舞臺上充滿了緊張的氣氛,表現在面部的表情以及堅定的男人和被擱置一旁的女人之間的對比。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 ~ 1825﹞

16 油彩‧畫布,162 x l25 公分 瑪拉之死 ﹝The Death of Marat﹞ 1793 年 說明:   瑪拉被諾曼府的一名貴族夏洛特.科黛所害,國民議會為了讓這位最重要的成員之一永垂不朽,就委託大衛為他作畫作為對朋友的紀念和一種正義感的使命,他於當年 10 月完成了這幅畫。這是一幅著名的作品,由於他寫實主義的表現而令人贊賞,這種寫實主義由於光線的明暗對比和對於作品的深切感情而顯得更為真實。「聖潔的瑪拉一隻手臂垂在浴盆外面,無血的手還握著筆,胸口有褻瀆神明的創傷,他剛剛咽氣。在綠絨布上的另一隻手,正拿著那封信:「公民,你們的慈善導致我最大的不幸」,浴盆裡的水染紅了,肩上是斑斑血跡,地板上有一把沾滿鮮血的廚刀;在一個木板搭的小桌一個記者隨時用來書寫的工作桌上可以看到這樣一行字「獻給瑪拉─大衛」。所有這些細節就像巴爾札克的小說一樣是屬於歷史的、真實的。這畫活似一齣戲,充滿了陰森、恐怖的活生生的戲,這種奇蹟使這幅畫成為大衛的傑出作品,毫無平庸和低俗的味道。」

17 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 ~ 1867﹞
浴女 ﹝The Bather﹞ 1808 年 油彩‧畫布,146 x 97 公分 說明:   畫中的人物背向觀眾,頭稍向旁傾,坐在一堆鬆軟的床被上,我們在幔帳後面瞥見了她,就彷彿我們是無意中看到的,她那姿勢完全令人神往。人物沐浴在自上面往下射入的一道金色光線之下,主要照射在牠的脖頸和左肩上,身體的其餘部分則沈浸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之中。在臂上纏繞的浴巾把裸女的體形和膚色與浴中本身和潔淨衣物的、調子的白色「聯繫」在一起。該畫有引起人們浮想聯翩的非常力量她背向我們,使之具有神祕的氣氛,彷彿是請我們從她身邊轉過去,以便一睹牠的芳容;另一方面則在於形式和光線以及線條和色彩都依照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筆法所實現的美妙之綜合。 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 ~ 1867﹞

18 宮女 ﹝The Grand Odalisque﹞ 1814 年
油彩‧畫布,9l x 162 公分 說明:   從這幅名畫中,人們首先注意到的是人體的比例,人體的背脊、雙臂和大腿都比實際要長。這種人為的誇張手法是有效的,因為觀賞者立即被這個非同一般的宮女的體形和色彩所吸引住了,她斜臥在緩羅被褥當中,右手提起背景上的慢帳,彷彿要使自己的「姿色」浸透整個空間。   安格爾原打算「臨摹」拉斐爾的作品,他打算再現拉斐爾那種「超凡入聖」的完美性;而實際上,他則使比例和傳統服從於他個人的看法和畫法。然而,「宮女」這幅畫卻遭到很大的冷落,學術界的評論一概持否定的態度,這可用克萊特里如下的一句話夾加以概括:「他的宮女多出三塊脊椎骨。」   安格爾為什麼把他的裸體比例弄得這麼長呢?他正是要把這個裸體放到那把她整個包攏起來的長長整體曲線中,引導她作出癱軟放鬆的姿態,以求便裸體具有那種柔弱無力的「東方」性感徙川勾畫出她的特徵,而不需要畫出諸如纏頭巾、驅蠅肩、煙袋等東西。

19 藝術家愈來愈排斥學院權威 法國在這個過程中扮演核心的角色 起初以新古典主義為主 寫實主義也挑戰學院派的理想與輿論 浪漫主義開啟一個解放的過程 The 19th Century 十九世紀

20 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白馬 ﹝The White Horse﹞ 1898 年
油彩‧帆布,140 x 91 公分 說明:   高更創作的《白馬》是一幅優美、光影交織得當的作品。 這幅作品有別於印象派藝術家表現馬的方式,高更所畫的的白馬, 以如傳說中的美麗形象出現,帶給人們無限的浪漫等更多的想像空間。 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

21 兩項突破 把畫商畫入畫裡 把畫家覺得不重 要的模糊 〈陽台〉, 年,馬奈

22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1814 ~ 1875﹞
晚鐘 ﹝The Angelus﹞ 1857 ~ 1859 年 油彩‧畫布,55.5 x 66 公分 說明:   本圖描寫兩位年輕夫婦聽到向晚的鐘聲,虔誠的向神禱告的情景。在遠遠地可以看到教會尖塔的黃昏田地上,兩人如剪影般凸顯出來的姿勢令人感動俄國大文豪托爾斯太極力稱讚這幅畫,米勒也因此畫而聞名世界。   米勒在這幅小品中畫上廣漠的空間,並且加入浩瀚無際的感懷。據他說,他想起了幼年時和祖母在田裡祈禱,而畫此畫他的祖母和母親早已去世,對遠離的時間、空間的回憶,都凝聚在畫中。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1814 ~ 1875﹞

23 對僵化的道德感到失望,而接受自然中狂放、野性、個別異常本質的存在
浪漫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同時出現 對僵化的道德感到失望,而接受自然中狂放、野性、個別異常本質的存在 藝術表現上側重於愛、力量、恐懼、憂慮 浪漫主義否定新古典主義認為人可以透過理性達到完美的信念 Romanticism 浪漫主義

24 〈有烏鴉棲息的樹〉 ,1822年,佛烈得利赫

25 傑利柯﹝Theodore Gericault﹞﹝1791 ~ 1824﹞
梅杜薩之筏 ﹝The Raft of the Medusa﹞ 1819 年 油彩‧畫布,491 x 716 公分 說明:   1819 年,這幅畫以《海上失事》為標題,參加了沙龍展,但卻遭到強烈的攻擊。這些攻擊不僅出於政治因素﹝政府當局竭力隱瞞這一醜聞,因而為此畫感到極度的緊張﹞,而且也出於當時的美學觀點爭議的原因。因為這幅作品遠離當時非常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規則,其技法與當代那些無可爭議的大師相左,例如,傑利訶使用了強烈的明暗對比,以及光線的猛烈閃現,與大衛﹝Jacques-Louis David﹞那明亮而生動的色調相反。畫面幾乎是單色的,深深的棕褐色色調,均是通過瀝青來實現的。畫面表面上看來是建立在一個錯綜複雜的結構之上,但實際上則勾勒出一個精確的上升結構──最終結束於右邊倖存者高高舉起、拼命搖動的緞布上。一種高度的緊張感,一種朝著地平線的光線向前移動,期望得救的焦慮感,使這幅作品具有特殊的暗示力量。   這幅作品有力地證了傑利訶渴望蛻變為屬於自己的新時代,可是卻又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教條的影響,而矛盾不已的心態。 傑利柯﹝Theodore Gericault﹞﹝1791 ~ 1824﹞

26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 ~ 1863﹞
自由領導人民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1830 年 油彩‧畫布,260 x 325 公分 說明:   這幅畫有著鮮艷的色彩、強烈的明暗對比,和生動細膩的表現力,畫面傳達出的訊息發人深省,使觀眾彷彿身歷其境。  德拉克洛瓦並沒有參加 1830 年的革命運動,但他是國民衛隊的成員。因此他把自已畫成在自由女神右側的人物,一個頭帶高帽、手持長槍的青年知識份子。   這幅畫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政治意義,除了作為政治宣傳之外,這幅畫是繼哥雅之後的第一幅關於近代政治的畫作。畫中旗幟上的紅、白、藍三色,和匍匐在自由女神腳下、仰臉、受傷的青年身上所穿的藍色長衫,以及頭上的紅巾,襯托著畫中的灰色和赭色的色調。整幅圖看起來構圖嚴謹,色彩協調,主要形體具有精確性和動態感,產生一種激情和真實感,使它成為近代政治畫的代表。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 ~ 1863﹞

27 薩達那培拉斯之死 ﹝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 1827 年
油彩‧畫布,392 x 496 公分 說明:   《薩達那培拉斯之死》是一幅激昂、無法、充滿情緒的畫,其中表現出人類在暴亂時的野蠻、淫蕩和病態的殘忍,它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時期最浪漫的一幅畫。 這幅畫在描述亞述國王被圍困在尼尼微宮中,為了不讓他擁有的一切財產落入敵人之手,於是命令宮中的官吏屠殺他的馬匹、妻妾。圖中左上方坐躺在床上的沙爾丹納帕勒親眼目睹這個場面,各種扭曲人體以對角線的安排以及金子和鮮血的顏色,突顯這場東方屠殺的猛烈。

28 哥雅﹝Francisco Goya﹞﹝1764 ~ 1828﹞
巨人 ﹝The Colossus﹞ 1808 ~ 1812 年 油彩‧畫布,116 x 105 公分 說明:   1807 年底,拿破崙的車隊通過西班牙,他們受到一般老百姓的歡迎,因為老百姓根本沒有想到拿破崙竟會把西班牙的波旁王朝家族趕下臺,並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當西班牙人民發現自己受騙時,即起來反抗法國軍隊,使西班牙進入了歷史上最痛苦和最混亂的一個黑暗時期。法國士兵用暴行來對付西班牙的反抗者;於是這場戰爭成為一場殘暴的屠殺,而拿破崙的巨大陰影就往那一片災難深重的土地上空回旋著。於是哥雅創作了《巨人》這幅畫以表達這場大悲劇。   畫面中央挺立著一位咄咄逼人赤裸的巨人,他也許意味著戰爭或戰神,也許是在表現人們被巨大陰影籠罩著的不安所引起的未知危險的恐怖狀。無論如何,這幅畫始終縈繞在人們心頭,它象徵著西班牙被拿破崙軍隊占領初期驚慌、混亂和衝突的可怕狀態。在地上有一些人在奔跑,而雲層則在巨人同圍的天空中翻騰,這種動的感覺更加深了畫中的悲劇性的。 哥雅﹝Francisco Goya﹞﹝1764 ~ 1828﹞

29 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 ~ 1851﹞
暴風雪中駛離港口的汽船 ﹝Snow Storm, Steam-Boat off a Harbour's Mouth﹞ 1842 年 油彩‧畫布,91.5 x 122 公分 泰納熱中於以浪漫派的手法,呈現自然界的各種力量,為了忠實呈現如狂風、洪水、暴雨等驚人且無法掌控的狀況,他發展出一種漩渦型的構圖手法,利用渦漩似的旋轉效果,企圖引導觀者進入畫面的核心。他認為如此一來,觀賞者將不只是在一旁觀看暴風雨,而是在某種程度上還能實際體驗到被捲入暴風中的感覺。《暴風雪中駛離港口的汽船》這幅畫是這類畫的極緻。   據說泰納為了畫這幅,並充分體驗大海的威力,他讓水手把自己捆在船桅上,但只要想想泰納當時已經將近七十歲了,這種說法令人存疑。但是泰納解釋他畫這幅畫的目的是為了告訴自己和別人,在驚濤駭浪的海上,暴風雪是什麼樣子。因此藝術家的熱情也有可能讓他不顧年歲與體力,做這種近似瘋狂的事情。 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 1851﹞

30 參考資料 視覺素養學習網 陳秋瑾,《視覺藝術欣賞》,華泰,2006 江怡瑩譯,《藝術原理與應用》,六和出版社,2004 吳妍蓉,《西洋藝術流派事典》,果實,2005


Download ppt "Rococo Academicism Neo-Classicism The 19th Century Romanticis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