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山西省污染物自行监测及减排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山西省污染物自行监测及减排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山西省污染物自行监测及减排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马 翔 电话:

2 下载邮箱 密码:sx123456 自行监测培训PPT

3 内容提要 一、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 二、环境监测概述 三、企业自行监测的有关要求 四、水污染监测 五、废气污染监测 六、噪声监测
七、监测质量保证

4 一、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重点 我省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5 总量减排监测体系的组成 企业自测 在线监测 减排监测体系 委托性监测 监督性监测

6 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内容 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满分100分):
(一)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制定及培训情况(5分)。包括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制定情况和减排监测体系培训情况。 (二)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30分)。包括排污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工作完成率、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等。 (三)监督性监测开展情况(20分)。包括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完成率、监督性监结果公布率等。 (四)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开展情况(30分)。包括现场端运行维护、比对监测、现场核查、监控管理、监督考核情况等。 (五)能力经费保障情况(15分)。包括国家补助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地方资金配套情况和标准化建设情况等。

7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重点1 (一)减排监测体系计划制定和实施情况,监测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情况;
(二)自测机构设立情况,设备建设和运行情况,自测机构监测人员配备和上岗情况,自测项目开展情况,自测业务水平和自测数据真实可靠情况; (三)委托监测情况; (四)申请、协调、配合有关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保监测、限期治理项目验收监测情况等;

8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重点2 (五)配合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单位实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
(六)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安装并通过验收、实现联网情况,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情况; (七)针对监测结果的持续改进情况; (八)监测工作在总量减排和整个环境管理中发挥先行和引领作用的情况等。

9 我省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对监测体系的了解和掌握不够 监督监测频次基本满足要求、监测项目有所欠缺,如焦化行业Bap、BOS。
委托性监测、验收监测时间滞后 在线监测仪器的监管不到位 自测能力建设不足,未按照环评要求开展自测,多数企业站人员未上岗培训,仪器未检定,项目方法非国标方法,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等。

10 企业在减排监测体系中的重点工作 自测机构的建立和自测能力建设 配合环保部门完成竣工验收监测、监督性监测等各项工作 按需求进行委托性监测
管理和配合在线监测设施运营单位搞好在线监测设施的管理 按时完成环保部门信息报送工作

11 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现场检查重点 自测机构运行情况 在线监测设施运行情况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企业工艺运行及环境管理 配合开展监督性监测情况
技改、专项环保工程中的监测情况

12 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现场检查资料 减排监测规划和年度计划 环评报告书及批复 近两年委托及监督性监测报告 在线比对监测及验收报告
14001、应急预案、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排污许可证及副本 监测实验室设置、仪器配置、相关档案 监测实验室采样、分析、质控原始记录及报告

13 二、企业自测能力建设的要求 企业自行监测的法律依据 企业自行监测的有关要求 如何开展和完善企业自测

14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明确要求企业对自身排污状况开展监测,企业开展排污状况自行监测是法定的责任和义务。
(一)企业自行监测的法律依据(1)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明确要求企业对自身排污状况开展监测,企业开展排污状况自行监测是法定的责任和义务。 1992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0号令《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中第十一条规定“排污单位对所排放的污染物,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监测、统计。

15 企业自行监测的法律依据(2) ”2007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39号令《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一条规定“排污者必须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和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排污状况自我监测”。

16 企业自行监测的法律依据(3) 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第二十三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对其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17 (二)企业自测能力建设的要求 省环保厅将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通知》 一、充分认识开展污染源自测的重要性 二、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三、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建设的时间要求 四、切实加强对企业污染源自测工作的考评

18 关于切实加强企业污染源自测 能力建设的通知
各市环境保护局、各有关企业: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办法》中关于企业污染源自测的规定,为企业总量减排提供直接、及时、全面的第一手监测数据,推动企业总量减排目标的实现,山西省环保厅决定切实加强全省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

19 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建设的时间要求 正在建设的企业必须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要求建成污染源自测机构并开展自测工作; 已经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企业必须在2012年12月31日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环保部门关于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的有关要求建成污染源自测机构并开展自测工作。 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要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自测能力。

20 开展对企业污染源自测工作的考评 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评每两年进行一次。国控和省控排污单位以及省属和中央直属企业、上市企业、省外投资企业由省环保厅负责考评,由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具体实施考评工作,其他企业由各市环保局负责考评。对企业的考评分期分批实施(环保部门分期分批通知排污单位)。

21 开展对企业污染源自测工作的考评 考评方法为:1、自查。排污单位进行自查,向负责考评的环保部门上报《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评(自查)表》(见附件)。2、现场考评。负责考评的环保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考评。为提升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评的技术支撑能力,环保部门要成立专家组,负责考评的技术工作,专家组成员将参与现场核查和资料审核工作。3、考核结果评定:分优秀、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22 开展对企业污染源自测工作的考评 通过山西省环保厅考评并取得优秀等次的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在环保部门监测机构对该企业实施的监督性监测的结果核算中可占30%的分值; 通过山西省环保厅环境监测资格认证或省级计量认证的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在环保部门监测机构对该企业实施的监督性监测的结果核算中可占40%的分值。

23 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的通知
晋环发[2013]72号 特点: 国控企业开展全面监测(污染源和环境) 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已实施自动监测的监测指标也开展手工监测 企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委托经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社会检(监)测机构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代其开展手工自行监测。委托监测必须签定协议,并报省和市级环保部门备案。

24 (三)如何开展和完善企业自行监测

25 从思想和认识上重视环境自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尺子”和“耳目”,企业污染源自测能为企业提供最直接、最及时、最具体、最全面的第一手监测数据,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 在企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及日常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综合分析、应急处理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环境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工况、保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26 如何设立污染源自测机构 环境污染源自测机构与产品自测等进行区分,环境监测要形成自身体系 由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
污染源自测机构应有固定的人员和工作场所 应有与所开展监测项目相适应的资金、仪器设备

27 如何确定自行监测项目 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环境监测章节中的要求 监督性监测开展污染源监测项目。
有关行业排放标准 例: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8 自行监测工作准备 划拨经费 选定室验场所、仪器设备、耗材 组织招聘人员 内、外部岗前培训学习 准备各种表格、文件(技术、管理)
开展项目试验,出具基础实验和模拟报告 正式开展监测

29 自行监测实验室准备 1、实验室场所(仪器台、柜)

30 实验室基本要求 实验区与办公区相对隔离,实验室面积大于100平方米 有干扰的项目不能在同一实验室内
实验室有必要的用水、用电、用气、通风、防火、防腐蚀等措施 实验室分析天平、分析仪器、电热仪器、库存化学试剂等应单独存放,分析天平有恒温恒湿条件

31 实验室准备(仪器设备) 2、仪器设备 采样及分析仪器 玻璃仪器

32 可容性硅[以(sio2)计],mg/L<
实验室准备(实验用水) 3、实验室用水 GB 分三个等级(一般为二级水) 指标名称 一级 二级 三级 PH值范围(25℃) - 电导率(25℃),mS/m ≤ 0.1 1.0 5.0 比电阻(MΩ.cm.25℃)≥ 10 1 0.2 可氧化物质[以(0)计],mg/L 0.08 0.40 < 吸光度(254nm,1cm 光程)≤ 0.001 0.01 蒸发残渣(105±2℃),mg/L≤ 2.0 可容性硅[以(sio2)计],mg/L< 0.02

33 实验室准备(试剂) 4、化学试剂分类(化工部HG ) 按杂质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四级: 一级试剂为优质纯试剂,通常用G·R表示; 二级试剂为分析纯试剂,通常用A·R表示; 三级试剂为化学纯试剂,通常用C·R表示; 四级试剂为实验或工业试剂,通常用L·R表示 其他试剂为高纯试剂、pH基准缓冲物质、色谱纯试剂、光谱纯试剂、生化试剂、生物染色剂、特殊专用试剂 5、试剂配制和准备 试剂的取用根据节约的原则,按实验要求,先用不同规格的试剂; 试剂标签要完整,强酸、强碱、腐蚀性用红色,标准用绿色、普通溶液用蓝色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浓度、规格、配制日期、配制人; 选择与待测组分不干扰的容器按要求存放

34 实验室准备(文件资料、标准物质) 1、文件资料 管理制度、人员培训、仪器台帐、作业指导书、受控文件(方法、规范)、基础实验(方法验证)、模拟报告 2、标准物质 标准和基准物质档案、标准物质领用发放配制记录 3、污染源自测方法选择 环保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方法,并尽可能与监督性监测方法保持一致

35 人员岗前培训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酸、碱、有毒有害) 监测理论知识培训 相关标准(排放标准、方法标准、相关规范) 采样基本技能 分析基本技能
实验室质量保证技术

36 室验室分析的基本技能培训 1、试液的使用 取用液体试剂只准倾出使用,不得在试剂瓶中直接吸取,更不可将倒出的试剂倾回;取用固体试剂时应“只出不回,量用为出” 玻璃仪器的使用 容器类:试剂瓶、洗瓶、烧杯、试管、比色管等 量器类:量筒和量杯、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 称量: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的使用 配制溶液: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 数据分析:质控数据判别、统计分析

37

38 原始记录和报告 自测原始记录和报告 原始记录信息完整 采样:时间、地点、采样依据、采样方法、采样仪器名称及编号、样品名称及编号、样品状态、采样量、保存剂加入量、运输方式、交接记录、采样人员签字等 分析:方法依据、采样及分析时间、环境条件、分析仪器名称及编号、样品名称及编号、信号值、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质控数据及评价、校准曲线参数、标准溶液来源及浓度等 报告:监测基本情况描述、数据统计汇总与评价

39 各类记录表

40 各类监测报告

41 如何开展实验室管理 一、制度建设 二、工作程序设计 质量手册(原则) 程序文件(顺序) 三、样品管理 四、档案管理
二、工作程序设计 质量手册(原则) 程序文件(顺序) 三、样品管理 四、档案管理 五、质量管理 人、机、料、法、环 M1E

42 5M1E a)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材料(Material):试剂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分析方法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环境(Enviromen)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干扰等(物理和化学);

43 如何完善自测能力 实验室内确认(人员、仪器、方法)
污染源自测全过程质量控制 人员上岗培训考核(省环保厅监测处)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期间核查 采样过程控制(代表性、作业指导书) 分析过程控制(精密度、准确度、全程序空白、校准曲线) 是否制定并落实自测质控方案(根据环境监测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可按年度、分类型分时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44 如何完善自测能力 规范化建设 省环保厅资质认定 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可 国家认可委实验室认可
通用要求 量值传递 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内审、管审、外审) 记录档案

45 二、环境监测概述

46 内容提要 环境监测的含义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对象 环境监测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分类 环境标准

47 1 环境监测的含义 “监测”一词的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因此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监测含义的内容也扩展了。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48 2 环境监测的意义 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测取、运用环境质量数据资料的科学活动 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过程
用监测数据表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污染的来龙去脉为目的,它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49 3 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是反映环境管理水平的“尺子”
确定环境管理目标,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如规划环评监测 强化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如监督性监测 评价环境管理效果,如验收监测

50 4 环境监测的对象 自然污染: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 人为污染: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容量:自然环境体系对其中的各种物质的变化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调节和缓冲能力

51 5 环境监测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在对监测信息进行解析、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作出正确的评价。

52 6 环境标准分类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53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2012-2-29 2016-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54 污染物控制标准 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①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②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和一批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例如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等。

55 执行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1996-10-4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汽车维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弹药装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6 7 环境监测按介质分类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 水污染监测 土壤、固体废弃物监测 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 物理污染监测(光、热、放射性)


Download ppt "山西省污染物自行监测及减排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