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讲 《牡丹亭》讲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讲 《牡丹亭》讲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讲 《牡丹亭》讲析

2 参考书目 徐朔方:《汤显祖年谱》,上海:中华书局,1958;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又见其《晚明曲家年谱·皖赣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黄芝冈著,吴启文校订:《汤显祖编年评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3 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汤显祖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徐扶明:《汤显祖与牡丹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 思考题 杜丽娘为什么会死?你怎么看待杜丽娘之死? 杜丽娘为什么会回生?你怎么看待杜丽娘的回生? 谈谈你对柳梦梅形象的个人感受。

5 一、人生追求 汤显祖( ),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所居书斋名玉茗堂、清远楼。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

6 一、人生追求 得罪首辅张居正(1525-1582) 《论辅臣科臣疏》(1591) 徐闻典吏,遂昌知县 投劾回乡(1598),罪名“浮躁”
《汤显祖诗文集》

7 二、文化意识 社会理想 “家君恒督我以儒俭,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序》) “王术” 理想
“上有疾雷,下有崩湍,即不此去,能有几余?” (《答郭明龙》) “回首神仙,盖亦英雄之大致矣。” (《邯郸梦记题词》) “厌逢人世懒生天” (《达公来,自从姑过西山》)

8 二、文化意识 人性观念 “天机者,天性也;天性者,人心也。” (《阴符经解》) “人生而有情。”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性乎天机,情乎物际。” (《答马仲良》) “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复甘义麓》) “岂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也哉!”(《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9 二、文化意识 “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江中见月怀达公》诗)

10 三、故事来源 西晋武都太守李仲文之女事(《太平广记》卷三百十九引《法苑珠林》)
东晋广州太守冯孝将之子事(《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六引《幽明录》) 汉谈生事(《太平广记》卷三百十六引《列异传》) 《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余公仁《燕居笔记》卷八)

11 四、《牡丹亭·惊梦》讲析

12 五、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的客观原因 严父与慈母 迂腐的塾师 深寂的闺阁

13 五、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的主观原因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只为痴情慕色,一梦而亡。”(《魂游》) 《诗经·关雎》 :“今古同怀”
“春色如许”的后花园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

14 五、出生入死 死亡的意义 “堪愁夭,精神出现留与后人标。”(《写真》) “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闹殇》)

15 六、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的外在合理性 花神:“此女乃梦中之罪,如晓风残月。” (《冥判》) 胡判官:“这事情注在断肠簿上。”
“前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夫妇分缘,去来明白。”(《冥誓》)

16 六、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的内在合理性 “生生死死为情多,奈情何!”(《魂游》)
“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幽媾》) “感一片志诚无奈,死淋侵走上阳台,活森沙走出这泉台。”(《婚走》)

17 六、起死回生 情与理的冲突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题词》)

18 七、回生之后 情与礼的冲突 杜丽娘:“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婚走》)
杜丽娘:“青台闭,白日开。秀才呵,受的俺三生礼拜,待成亲少个官媒。结盏的要高堂人在。”(《婚走》) “死里淘生情似海”(《婚走》)

19 七、回生之后 来自于现实的阻碍 杜太守收拷柳生 杜宝:“离异了柳梦梅,回去认你!”(《圆驾》)

20 七、回生之后 关于“奉旨完婚” “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如杭》)
皇帝:“杜丽娘自媒自婚,有何主见?” 丽娘:“臣妾受了柳梦梅再活之恩。真乃是无媒而嫁。保亲的是丧门,送亲的是女夜叉。”(《圆驾》)

21 八、艺术特色 不可改易的艺术典范 “醉汉琼筵风味殊,通仙铁笛海云孤。总饶割就时人景,却愧王维旧雪图。”(《见改窜〈牡丹〉词者,失笑》 )
“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冬景也。其中骀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 (《答凌初成》 )

22 八、艺术特色 象征性结构 从第二出《言怀》到第二十出《闹殇》,写杜丽娘“生可以死”
从第二十一出《谒遇》到第三十五出《回生》,写杜丽娘“死可以生” 从第三十六出《婚走》到第五十五出《圆驾》,写杜丽娘回生之后

23 八、艺术特色 旁枝横出 《怅眺》《诀谒》《谒遇》《旅寄》 《淮泊》 《榜下》《索元》
《肃苑》《慈戒》《道觋》《诊祟》《诇药》《旁疑》《欢挠》《仆贞》 《劝农》《虏谍》《牝贼》《缮备》《淮警》《仆侦》《移镇》《御淮》《寇间》《折寇》《围释》

24 八、艺术特色 重意境,重抒情 “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
“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 (王骥德《曲律》卷四《杂论下》)


Download ppt "第二讲 《牡丹亭》讲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