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寻觅节日诗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寻觅节日诗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寻觅节日诗情

2 阅读下列诗句,猜出诗句所描写的节日: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端午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元宵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春节
next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端午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元宵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春节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重阳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 岁尽未消残腊雪,堂高留宿远山云。 除夕 处处楼台多侠客,家家船舫待春游。 立春

3 红红火火闹元宵

4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5 元宵节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6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 的传统节日,所以 全国各地都过,大 部分地区的习俗是 差不多的,但各地 也还是有自己的特 点。

7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吃元宵

8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 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
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 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 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 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 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观灯

9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10 李清照 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

11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2 背 景 从作品所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 流落江南时所写。宋人张端义 《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
背 景 从作品所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 流落江南时所写。宋人张端义 《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 长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 《永遇乐》词。“李清照这个时期 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 是截然不同的。

13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笛梅怨,春意知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招,香车宝马,
落日像融化了的金那样鲜红, 晚霞像合围的璧玉那样艳丽。 我如今在哪里呢?(我在流 浪漂泊。)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笛梅怨,春意知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招,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意接开头两句,描写今年 元宵春意盎然的佳景。 意承人在何处,这似乎是无端的忧虑 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南渡以来颠沛流离 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 殊心境。因此眼前的良辰美景引不起 她的兴趣。 她婉言谢绝贵妇人们邀请她参加元 宵盛会因为她无论如何也乐不起来

14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生活安定自在,无忧无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每到元宵,都要精心打扮,尽态极妍,和人家斗美,那时的兴致多浓啊! 一个蓬头霜鬓,内心充满忧患的老妇人哪有赏灯游乐的兴趣呢? 自惭形秽,不想见人。这既是真实 写照,又语带讥刺,人们“只把杭 州作汴州”,词人怎能乐得起来呢?

15 鉴赏要点 1、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①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
②他人与“我”作对比。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 ③乐与悲作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

16 2、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伤的情感。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就是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哀情。 

17 总结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18

19 青 玉 案 元 夕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 玉 案 元 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 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 2.强调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 2.强调重点词语的意思。 花千树: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 盈盈:仪态美好。 暗香:本指花香,这里指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 蓦然:不经意地,猛然。 阑珊:稀疏,零落

21 问题一: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链接)
问题二: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链接) 问题三: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链接)

22 问题:这首词在描写和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风格?
明确: 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3、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 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 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 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 理想,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

23 明确一: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花千树(花灯之多) 星如雨(烟花之盛) 香满路(贵族之众) 动转舞(舞灯之欢) (返回)

24 明确二: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
写贵族女子,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他的服饰,她们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三是写她们纷纷离开后,衣香还在空中飘散。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返回)

25 铺 陈 思考 热闹、喜庆 手法? 手法? 手法? 暗喻 花灯闪亮 烟花怒放 舞鱼舞龙、表演狂欢 美女云集摇曳多姿 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宝马雕车香满路。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暗喻 花灯闪亮 烟花怒放 舞鱼舞龙、表演狂欢 美女云集摇曳多姿 铺 陈

26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
品味 “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服饰、神情、香气

27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8 思考 “那人”的形象? 身处僻静的角落 自甘淡泊,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思考 自甘孤独寂寞 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怜其“幽独” “别有怀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思考 “那人”的形象? 身处僻静的角落 (环境) (理想人格) 自甘淡泊,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思考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如何解释? 自甘孤独寂寞 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怜其“幽独” “别有怀抱”

29 总结 1、主旨: 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其政治含义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2、手法:托寓手法、铺陈、对比 3、风格:豪放、婉约兼具。 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 总结

30 拓展延伸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请你结合具体的 人事谈谈自己对王说的理解。 (晏殊 蝶恋花) (柳永 蝶恋花) (辛弃疾 青玉案 )

31 ①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②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精妙地以三句宋词描述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①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②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③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故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32 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内容、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拓展延伸 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内容、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12分

33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①内容——以元宵灯节为描写对象 ②立意——不在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的气氛 ③手法——对比 ①内容:
辛词只写了今年元宵的盛况,没有回顾过去的元宵; 李词没有直接写今年元宵的繁华热闹,而重点回忆昔日元宵的盛况。

34 ②立意: 李词旨在表达身世之悲和家园之慨, 辛词则旨在表现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达对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满,表达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洁人格。 ③表现手法: 李词有今与昔的对比,也有我与人的对比; 辛词则只有世俗女子与“那人”的对比。

35 鹧鸪天 结合注释阅读作品,理解其艺术手法及全词主旨。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建康上元作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 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 回首东风泪满衣。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赵主要从政,也能词。有《得全居士词》。清末王鹏运把他和李光等四人的词合编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四库全书总目(忠正德文集)提要》说他“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馀,无忝作者”。今存词45首。早期所写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家国乡关之思。 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是为南宋。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今南京)。作者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元宵节。 结合注释阅读作品,理解其艺术手法及全词主旨。

36 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 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 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 回首东风泪满衣。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 “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37 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 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 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 回首东风泪满衣。 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形。“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水精宫殿五云飞。”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联结全篇的关键,有人指出,是这首词的“词眼”。从幻梦中醒来,再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了。赤诚的爱国情怀,满注于字里行间。

38 鹧鸪天 小结全词 建康上元作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1、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主旨)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 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 回首东风泪满衣。 小结全词 1、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主旨) 2、本词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天涯海角悲凉地”的上元作为描写的基点,通过“记得当年全盛时”转入对“全盛时”的上元情景的回忆。再由“分明一觉华胥梦”回到“悲凉地”来,以“东风”照应“春到小桃枝”,用“泪满衣”的抒情语作结。可见客愁之重,羁旅之深。回忆“全盛时”的欢乐情景,有力地表现了当前所面对的“悲凉地”的悲伤。抒发了作者灼热的爱国情感。


Download ppt "寻觅节日诗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