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5-3 全球變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5-3 全球變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5-3 全球變遷

2 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吸收地球輻射 (紅外線輻射) 溫室效應:溫室氣體吸收地表紅外線輻射,也向地表發出紅外線輻射,使地表及對流層維持較高溫度。

3 溫室效應示意圖 P130 主要的溫氣氣體: 水氣、二氧化碳、甲烷 水氣:紅外線輻射 吸收力最強 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 最主要的氣體

4 地球溫室氣體吸收了地表輻射,也維持了地表溫度。目前全球 地表的平均溫度約為15℃,假設沒有溫室氣體的存在,地球將變成平均溫度約僅有-18℃的寒冷世界。

5 會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氣體相當多,包括水氣、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氯碳化物等。其中水氣對溫室效應的影響雖不容忽視,但大氣中水氣的變化量相當大,較難評估,所以目前討論溫室效應問題時,常以二氧化碳為主。

6 溫室效應並不是僅存在於地球,其他星球如金星和火星也有此現象。地球大氣中的水氣含量比二氧化碳多,所以水氣在地球的溫室效應中扮演相當重 要的角色。

7 全球暖化的影響 冰川熔化 海平面上升 氣候改變 沙漠化現象

8 全球平均溫度升高、蒸發速率加快、 部分地區土壤水分容易散失,產生沙漠化現象;

9 兩極和高山的冰層加速融化,以及 海水升溫、體積膨脹的影響,將造成平均海平面上升,淹沒低窪地區;

10 溫、寒帶的動、植物棲地必須往 更高處遷移,繁殖和生活週期可能隨之改變;珊瑚和 多種浮游生物也可能因水溫升高而死亡,進而嚴重影響海洋食物鏈的平衡。

11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使林木數量減少等,增加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CO2)的含量,也增強了溫室效應,使得全球暖化的現象更為明顯。

12 二氧化碳含量與氣溫變化示意圖 139 1.地表年平均溫度有上升的趨勢 2.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3.年均溫的上升,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有關

13 全球暖化的防治與改善 減少排放溫室氣體 京都議定書

14

15

16

17 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影響1棲地環境的改變 造成造成生物遷徙
原低緯度、低海拔生物往高緯度、高海拔遷移。而原生長在較冷環境的生物,例如臺灣山椒魚、櫻花鉤吻鮭等棲地將縮小。

18 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影響2 全球暖化加強全球水循環
水災、旱災及熱浪等極端天氣現象,其發生頻率及嚴重的程度都可能提高。

19 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影響3 氣溫升高,海水膨脹 及南北極冰川溶化, 使海水面上升。
海水面上生將造成原沿岸沼澤區消失,使臨海地區淹沒,低海拔島國被淹沒,珊瑚礁消失等,造成生態環境改變。

20 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影響4 海水面上升,沿海人口密集地區遭淹沒,港口失去功能,島嶼國家家園遭海水入侵等。
吐瓦魯是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是由9個珊瑚礁島所組成,海岸線有24公里長,總面積只有26平方公里,卻居住著1.1萬人。2001年起,因為海平面不斷上升,舉國移到紐西蘭。

21 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影響5 溫度改變洋流的鹽度 平衡、流向,影響氣候
雲層、積雪反射太陽輻射, 可能帶來冰河期;超級颱風、颶風、暴風雪、洪水等劇烈氣候增加。

22 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影響6 其它如: 天然植被分布的改變、 生物遷移路徑改變、 流行性疾病肆虐、 生物多樣性消失。

23 改善全球暖化---- 重視地球環境的觀念 1.增加物質的回收與循環使用。 2.增加能源使用效率。 3.發展取代化石燃料的代用能源。

24 4.轉移綠色科技,放棄以犧牲自然環境為手段的經濟發展策略。
5.保育動植物,設立保育空間與通路。 6.加強相關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作為制訂政策的基礎。

25 7.加強環境教育,推廣到各行各業,各年齡層,以形成可持續經營的共識。
8.每個人有環保意識,小到少用一個塑膠袋,大至投票選舉,投資理財,制定政策,隨時以環境為重

26 臭氧洞 臭氧集中在離地表約20∼30公里的平流層中,它能吸收大部分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如果臭氧含量減少,過多的紫外線照射到地表,將直接威脅到生物體的健康,

27 例如人類罹患皮膚癌和白內障的機率增加、免疫系統可能遭受破壞;植物容易發生病變;也可能影響海中浮游生物的生存,導致生態系失衡。

28 氟氯碳化物是破壞臭氧的主因 人造的化學物質,以前常用此物質做為冷媒或噴霧器中的推進 氣體。氟氯碳化物進入平流層後會被紫外線分解出氯,氯再將臭氧還原成氧氣,導致大氣中的臭氧含量大量減少。

29 南極上空臭氧變得相當稀薄,彷彿臭氧層破了一個洞,故稱為臭氧洞。臭氧洞的問題不容忽視,西元1987年,許多國家共同簽訂了蒙特婁議定書,規範各國逐漸減少、最後完全禁用氟氯碳化物。

30

31

32 紫外線指數預報 當紫外線曝晒級數達到中量級以上時,應確實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或避免於日照 強烈時外出。

33 活動4.3 臺灣真的發燒了嗎? 1.根據表4-4資料所繪製出的折線圖有何種意義?
活動4.3 臺灣真的發燒了嗎? 1.根據表4-4資料所繪製出的折線圖有何種意義? 2.試問臺北、臺中、高雄及花蓮等測站的平均氣溫值和日月潭測站的平均氣溫值 高低有何差異?造成此種差異的可能原因為何? 3.試問臺北、臺中、高雄及花蓮等測站的平均氣溫變化趨勢和日月潭測站的平均 氣溫變化趨勢有何差異?造成此種趨勢差異的可能原因為何?

34 臭氧層的形成與功能 氧氣 氧原子 紫外線 氧原子+氧氣 臭氧 四億年前,臭氧層形成, 生命登陸 請記得大氣是如何形成的

35 南極臭氧層破洞紀錄表

36

37 臭氧層的保護 不購買以氟氯碳化物發泡劑所製成的紙和塑膠產品。 不用聚苯乙烯泡沫膠製品,包括泡沫填充劑和冷藏箱。

38 汽車空調洩漏時應先修理好,再填冷媒,以免氟氯碳化物洩漏至空氣中。
不使用以氟氯碳化物為動力的噴霧式產品,改採分噴霧式包裝產品。

39 不購買以氟溴烷當推進器的滅火器。 不使用保力龍和泡棉,因為其原料含氟氯碳化物,而且使用完後,其廢棄物是永久的公害。

40 臭氧層破壞物質 (ODS,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除了氟氯碳化物(CFCs)外,會破壞臭氧層的人造化學物質還包括氟氯烴(HCFCs)、 海龍(Halon)、 四氯化碳(CCl4)、 三氯乙烷、 氟溴烴(HBFC)和 溴化甲烷。 臭氧層破壞物質 (ODS,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41 臭氧層破壞物質 (ODS,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其中以海龍對於臭氧層的破壞力最強,是常見的滅火劑; HCFCs和CFCs相同,使用最為廣泛,包括冷凍空調設備的冷媒、塑膠泡綿的發泡劑、噴霧式產品的噴霧推進劑、電子產品及金屬的清洗溶劑等用途; 臭氧層破壞物質 (ODS,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42 臭氧層破壞物質 (ODS,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四氯化碳的毒性最強, 衛生署已將其列入毒性化學物質加以管制; 溴化甲烷的毒性也很強, 主要使用於農業及檢疫用途。 臭氧層破壞物質 (ODS,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43 冷媒 冰箱、汽車空調、冷凍冷藏櫃、大樓空調離心式冰水機、冷凍機、除濕機、製冰機等冷媒

44 發泡劑 軟/硬質PU發泡、聚苯乙烯(PS)發泡及PE發泡等發泡劑 (冰箱及冷凍冷藏櫃隔熱絕緣層泡綿、傢俱及汽機車座墊泡綿、免洗餐具室內裝潢發泡材等),

45 清洗劑: 電腦及周邊設備、半導體材料等電子零件及光學零件等之清洗劑

46 噴霧劑: 化妝品、醫藥品、清潔用品等產品之噴霧推進劑,

47 滅火藥劑: 常設置於電腦機房、博物館、航空器等場所的消防滅火設備中

48 補充:波浪 大風大浪 水分子上下運動, 傳遞能量 消波塊 防波堤

49 洋流 P144 方向固定的風(信風、季風),長時間吹拂著廣大海域,可產生較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稱為洋流(海流)

50 洋流(海流) 海水沿固定方向大規模運動 成因:長期的風 密度(溫度) 地球自轉 寒流 暖流

51 全球洋流循環示意圖

52 黑潮是北太平洋的主要海流 之一,寬度約100公里,深度約1000公尺,表面水流快速 且波浪起伏,因其水色呈現 深藍色而得名。

53

54 夏季的洋流流向

55 冬季的洋流流向

56

57 5-1-3台灣附近的海流 東部:黑潮:太平洋 一年四季皆由南向北流 西部:台灣海峽 夏天:黑潮支流南海海流 由南向北流 冬天:東北季風影響 中國沿岸流 由北向南流 冬天漁場 澎湖海域 冬至前後 捕捉烏魚

58 若圖一較圖二測量時間早了幾天,則依據圖二所示,下列何者為黑潮主流的位置與流向? (A) x處為黑潮:流向西南ˉ (B) x處為黑潮:流向東北ˉ (C) y處為黑潮:流向西南ˉ (D) y處為黑潮:流向東北。

59

60

61 大氣與海洋雖然是地球上不同的系統,但兩者並不是各自獨立的。一方面大氣環流驅使海水運動; 另一方面,海、氣之間也不斷的交換熱量,如此調節了地球的能量分配,也影響了全球氣候的變化。各種 生物長久以來的生活型態已適應當地氣候及環境,若遇到異常天氣時,可能無法立即因應環境變化而 受到威脅,近年所熟知的聖嬰現象就是一例。

62 聖嬰現象的發生 太平洋東岸--祕魯 湧升流—高漁獲量 每年12月至第二年1月 —水溫升高—休息 --聖嬰現象

63 太平洋海流示意圖

64 正常年間的大氣與海洋 加強東風 H L T低 T高 湧升流 盛行東風

65 聖嬰現象時的大氣與海洋 H L H T高 T低 T略高 湧升流減弱 東風減弱

66

67 1.太平洋東岸從乾燥少雨變成雨量大 2.太平洋西岸從多雨變成乾燥少雨 3.影響全球天氣 聖嬰現象對環境的影響

68 太平洋兩岸聖嬰年與非聖嬰年比較1 氣壓 風向 海流 表層海溫 一 般 年 東岸較高 東向西 東岸較低 聖 嬰 年 西岸較高 西向東 西岸較低

69 海面高度 垂直氣流 氣候 東低西高 東岸下沉 西岸上升 東岸晴朗 西岸多雨 西低東高 西岸下沉 東岸上升 西岸晴朗 東岸多雨
太平洋兩岸聖嬰年與非聖嬰年比較2 海面高度 垂直氣流 氣候 一 般 年 東低西高 東岸下沉 西岸上升 東岸晴朗 西岸多雨 聖 嬰 年 西低東高 西岸下沉 東岸上升 西岸晴朗 東岸多雨

70 THE END 作業 P46-P56


Download ppt "5-3 全球變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