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90年,做了三件大事: (1)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3)成功地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2011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由中央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编写历时16年,凝聚了几代党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党史二卷》记述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 对29年历史评价总体思想:“成就写够,错误写透,评价公正”。 《党史二卷》编写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丝毫没有理由觉得这段犯了错误的历史羞于见人,更不应该因为这些失误而否定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全部历史。

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否定文革,肯定文革十年成就,做到实事求是;
2.不回避错误,错误是客观存在,回避不是科学的态度。 3.不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错误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直面党在文革期间犯过的错误; 4.党所犯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党组织、党集体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犯的错误,而不是某个个人犯的错误,所以不能把错误归结到某个人身上; 5.写错误是为了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不再批评个人,包括毛泽东; 6.明确写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 7.充分说明是党,而不是什么别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并纠正了错误; 8.“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了在社会层面与民间研究、地下刊物,甚至海外媒体争夺对党史的解释权,应扩大正统党史的影响力,使其回归到社会关注的中心。决不允许有人片面歪曲、全盘否定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质疑共产党执政地位,这对于百姓生活、社会稳定、政权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利的。

4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分上下册,全书98.8万字
《党史》二卷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党史》二卷全面记载 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 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 全书共分为4编: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 10月—1978年12月)”。

5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这一阶段党的历史有什么突出特点?
纵观这29年的历史,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党史》二卷认识和把握这29年党的历史的最基本的结论。 正确看待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这29年党的历史放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去分析,放在90年党的历史中去把握,防止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这对于正确看待党走过的这段弯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流和本质: 结束语关于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9个方面伟大成就、10个方面基本经验的概括中。“伟大成就”是对29年历史主流和本质的集中概括,“基本经验”则是对主流和本质的认识升华。

6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以“稳”为主:30年党史修了16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访谈
在中共已经走过的三个30年中,这一阶段因为犯过一些严重错误,一直存有 很大争议。由此,中共对这一段历史如何自我评述,引起各方格外关注。 “党内有同志看了,有不同意见”“求最大公约数” 16年间,《党史》第二卷的书稿反复修订,四次送呈现中央领导审阅。(16 年来这本书修改过程中本身的曲折变化,“可以写一本书”。) 1994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开始集中力量编写党史《二卷》,书稿只花了约5 年时间就已经完成。 1998年秋,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的胡绳即审订了全部党史《二卷》稿 (当时称《中卷》)。 1999年准备出版发行。 出版被骤然叫停。之后,这本由众多党内权威学者花费五年时间编写而成的 书稿,开始了长达10年的修改过程。

7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以“稳”为主:30年党史修了16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访谈
当时,参加这本书初稿写作和修改的,共有二十多人,主要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1949年后中共历史的专家。由于当时党史研究室的人手不够,在初稿写作阶段,还吸收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当代中国研究所、国防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一些专家。 对于初稿编写的情况,有知情者回忆,1995年上半年,在此后几年编写中起核心作用的党内权威学者石仲泉和龚育之先后调任中央党史研究室,该书的编写速度加快了很多。 据石仲泉介绍,党史《二卷》是以当时的党内权威著作《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称《七十年》)为母本进行初稿写作的。这本书由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主编。党内理论权威胡乔木曾在《七十年》写作过程中,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要有论述,不要写成教科书;二是要回答社会上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当时的写作贯彻了胡乔木的思想,将《七十年》的论述作了进一步发挥,或者说,是《七十年》的扩张本。 被骤然叫停出版是因为“党内有同志看了,有不同意见”,需要修改,“求最大公约数”,寻找方方面面都能认同的说法。

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以“稳”为主:30年党史修了16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访谈
2003年接任石主持编修工作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初书稿“错误较多、较细,中央审查没有通过”。为此,组织大家务虚三周,从认识上尽量统一思想,重新修改提纲,对一些重要事件认真核查,对一些重要观点都进行了认真讨论。 张启华提出了“成就写够,错误写透,评价公正”的编修原则,在写错误时,“不是要去渲染、发泄,而是要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历史根源、理论根源,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这10年中,胡绳和龚育之先后去世。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主要领导已经调换了四任。石仲泉和张启华都已退休,最后的出版工作由现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曲青山主持完成。曲青山是原青海省委宣传部部长,2009年12月调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在这期间,书稿经过了中央四次审查,众多党内高级干部和专家学者多次审读、反复修改,与1998年审订的初稿相比,不少内容进行了较大改动,领域也有所拓宽,字数由70多万增加到近100万。

9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将新时期的划分确定为1978年,将1976年到1978年两年间表述为更有正 面意义的“过渡期” 更好地体现“积极的主流”与“错误的支流”这一主线:党史《二卷》 共近百万字,至1957年的前8年是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反映这段历史的 篇幅大约占全书的40%。反映1957年“左”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到“文 化大革命”前的10年,篇幅约为30%。写“文化大革命”10年内乱的篇 幅,约为全书的20%。 大跃进期间的死亡人数,是一个敏感的数据,几十年来,社会上对此 有各种说法。党史《二卷》中采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里已 经采用过的一个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1960年与1959年相比, 中国人口净减少了1000万。而在此之前,自1950年后,中国人口每年 是增加的。至于三年全国的人口死亡总数是多少,书中没有作表述。 外界有流传说,该书采用的是三年全国人口共死亡1000万,事实上是 不准确的。 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谢春涛表示,采用这个数字既考虑了权威性, 即是由国家权威部门正式发布的,但又没有展开来说这个数据,符合 “不渲染”的原则。“在官修党史中能够承认一年内有1000万的人口 减少,已经足够惊心动魄。这说明并没有回避问题。”

10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谢春涛同时表示: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历史虚无主义,即彻底否定 这段时期党的工作,二是一些“极左”思想,例如一些人认为“文革” 是应该肯定的创举等。 对于“文革”的彻底否定并无悬念。但是,谢春涛认为,在官方修史 中,能用两百多页的大篇幅来谈“文革”,也是不容易的。另外,像 对“中苏论战”的评价,承认了那时中方在论战过程中有意气之处, 跟过去相比,已经有突破。 这套书对于统一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的看法,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石仲泉认为,这本书反映了现阶段党内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一本历 史书管10年20年就不错了,以后肯定还要不断修订。” 他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以下简称《一卷》)的修订作为 例子,表示党内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布后,中共中央 决定编写新的党史。

1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当时决定的是编写两本,一本写“新民主主义时期”,一本写“社会 主义时期”。1990年代后,又决定将“社会主义时期”再划分为“改 革开放前”和之后两个阶段,将整个90年的党史分成30年三个阶段各 一卷进行编写。 1991年,写“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党史《一卷》在党内学术权威胡乔 木和胡绳的直接指导下,经过10年写成出版。这部在党内具有权威性 的著作出版后不久,就获得了国家图书奖。 石仲泉记得,在1991年的党史《一卷》出版后,有参与编写的学者失 声痛哭,感叹为修史而付出的宝贵年华,“10年的时间被“文革”所 浪费,10年的时间为修史而付出。” 2002年,记述1921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历史的党史《一 卷》上下册,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基础上,重 新修订出版。

12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11年过去后,修订版中对不少历史问题进行了新的判断, 例如,首次给了陈独秀正面评价,认可他是中共的创始人、 五四文化运动的旗手,将陈的“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 修改为“右倾机会主义”。 到了200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谈到任弼时时,说 陈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错误”。于是,党史研究室又 将陈的错误降低为“右倾错误”。 在修订本中,对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的官方评价也 都有所修改。其他的修订包括对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更多肯 定等。 据了解,中共党史第三卷(即1978年至今)的编写工作目 前正在进行中。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实现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实现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14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 主义改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方面肃 清国民党反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剿匪反霸,镇 压反革命,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建立各级人民政 权,健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另一方面,接受帝国 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完成新解 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在胜利完成 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到1952 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面恢复了遭 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 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15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正 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的方针,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总路线规定的任务而奋斗。 这条总路线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 完全正确的。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针,中国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经济 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推进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期间,新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方针,初步争取到有利于建设 的国际和平环境。到1956年,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进 展顺利,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 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 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6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一、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共同纲领》的制定 3、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和党面临的考验 二、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1、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国际环境和党制定的外交方针 2、对外关系的初步展开 3、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4、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中国大陆的统一 1、解放全国的胜利进军 2、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3、西藏的和平解放

17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四、为巩固新生的人们政权而斗争 1、大规模的剿匪斗争 2、镇压反革命运动 3、打击不法投机资本 稳定经济秩序 五、建立国营经济和新的经济秩序 1、没收官僚资本与组建国营经济 2、依靠工人阶级恢复生产 3、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六、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1、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部署 2、“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1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二章 抗美援朝战争 一、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第二章 抗美援朝战争 一、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1、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入侵台湾海峡 2、反对美国侵占台湾的外交斗争 二、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抗美援朝的决策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和朝鲜战局的稳定 3、确定边打边谈的方针 4、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 三、朝鲜停战的实现 1、边打边谈 巩固作战前线 2、实现朝鲜停战

19 第三章 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三章 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一、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准备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新的政策规定 3、有步骤地进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基本完成 二、全社会的民主改革运动 1、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2、改革旧的婚姻制度和移风易俗 3、扫除旧社会痼疾的斗争

20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的展开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的贯彻
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的展开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的贯彻 1、公私兼顾调整城市工商业 2、活跃市场扩大城乡交流 3、反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 4、“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部署 二、农业互助合作事业的初步发展 1、农村经济的恢复和面临的问题 2、巩固提高农业生产互助组织 3、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三、民主建政和民族工作的开展 1、创造和运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形式 2、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 3、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2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的展开 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
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的展开 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 1、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出版建设 3、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五、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2、打击资本家不法行为的“五反”运动 六、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 1、执政初期党的状况和党的建设新任务 2、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的开展 3、党领导国家工作的制度初步形成 七、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1、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初步增长 2、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22 第五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五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2、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1、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确定 2、“一五”计划的制定及其方针任务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1、为工业化建设进行组织准备 2、“一五”计划的开始实施 3、“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

23 第六章 全面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六章 全面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1、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新发展 2、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和实行 3、重点发展初级农业社及整顿巩固工作 二、引导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 三、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工业 2、加强市场管理 改造私营商业

24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实行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施行 3、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调整 二、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进展 1、保持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和坚持多党合作 2、人民政协职能和任务的转变 3、过渡时期民族工作的新任务及其进展 三、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1、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任务的转变 2、加强党对文化艺术工作的领导 3、推动科学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4、“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斗争

25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四、增强党的团结及审干肃反运动 1、党内反对分裂活动的斗争 2、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和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3、审查干部工作和内部肃反运动 五、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1、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2、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26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八章 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一、出席日内瓦会议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八章 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一、出席日内瓦会议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确定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 2、促进实现印度支那停火 3、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出席亚非会议与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1、确定参加亚非会议的方针 2、促使亚非会议取得成功 3、中国对外关系迅速发展 三、围绕台湾问题同美国的斗争 1、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尝试 2、第一次炮击金门和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3、对台政策的调整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开端

27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农业合作化的加速完成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1、对农村形势估量的变化和加快农业合作化的指导方针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 1、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加快发展 2、生产经营方式的初步调整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新形势和全面部署 2、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 3、公私合营后的方针调整 四、过渡到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遗留问题

28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 1956年9月-1966年5月)

29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1956年这一年,以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而载入党的史册。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巨大进展,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 很落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 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全党上下精神振奋,急切地想做出一番新的伟大 事业。 民主革命时期,党为探索和开辟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经历了艰难曲 折的长期奋斗。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 党总结历史经验,从理论、路线、各项方针政策,到对各种可能出现 的有利和不利情况的估计和对策,都有了比较完备的认识,并且在党 的高级领导层中取得了比较牢固的共识。但是,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新任务那样快地摆到面前时,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全党 不仅没有经验,而且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也不可能有一套完整 的理论。

30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在开始建设的时候,党曾经号召学习苏联。经过执行“一 五”计划后三年多的实践经验,党对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 些缺点和错误逐步有所了解,认识到苏联经验并并不都是 成功的,苏联成功的经验也不都适合中国的情况,学习苏 联终究不能代替对自己道路的探索。因此,以苏联为鉴戒, 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任务,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56年召开的中 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这一探索取得初步 成果。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 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十年中,我们党虽然遭到过严 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设起进行现代 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 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党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艰辛曲折的。 后来的历史表明,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的认识,虽然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但是“并没有 完全搞清楚”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 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 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在发展的道路上未能避免大的曲折。 在这十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造成 了严重后果。觉察失误后,党作了纠正“左”倾错误的努 力,并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错误虽未得到彻底纠正, 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但在当时尚未达到支配 全局的程度,因此,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顺利完成。周恩 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国 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 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 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宏伟蓝图由于“文化大革命” 的发生而没有能够按计划付诸实施。

32 第十章 党的八大和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章 党的八大和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1、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三、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性盛会 2、对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新认识 3、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决策 4、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历史任务 5、八大后的进一步探索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制定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2、工业布局的调整和新老工业的发展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3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十一章 全党整风和反击右派斗争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学说
第十一章 全党整风和反击右派斗争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学说 1、波匈事件和党对国内外局势的思考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3、学习和宣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 二、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1、整风运动的发动 2、整风运动的全面展开 三、反右派斗争 1、反右派斗争的发动和展开 2、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及其后果

3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二、“大跃进”运动 1、莫斯科会议和赶超英国口号的提出 2、“大跃进”的发动 3、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和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4、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和全国人民公社化的实现 四、“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35 第十三章 九个月的初步纠“左”和纠“左”过程中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三章 九个月的初步纠“左”和纠“左”过程中的探索 一、对“左”倾错误的初步觉察 1、毛泽东等人的调查研究 2、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到武昌会议 二、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展开 1、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和《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2、第二次郑州会议和对人民公社所有制的初步调整 3、生产指标的进一步修改和调整 三、在纠“左”中对若干问题的新认识

36 第十四章 庐山会议纠“左”的曲折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四章 庐山会议纠“左”的曲折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 一、庐山会议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 1、会议前期的继续纠“左” 2、彭德怀的信引起的争议 3、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 二、全党范围的“反右倾”斗争及其严重后果 1、对彭德怀等的继续批判 2、各地各部门的“反右倾”斗争 3、继续“大跃进”和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问题的探索 1、中央领导层的读书活动 2、毛泽东的《十年总结》

37 第十五章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全面调整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五章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全面调整 一、调整方针的提出和初步贯彻 1、《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的发出 2、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与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提出 3、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4、“农业六十条”和农村政策的逐步调整 5、工业调整的展开和“工业七十条”的制定 6、科学、教育、文艺政策的调整及其相关工作条例的制定 二、七千人大会与全面调整的决策 1、“大跃进”以来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 2、全面调整决策的确立

38 第十五章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全面调整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五章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全面调整 三、各领域的全面调整和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1、经济的全面调整和国民经济复苏 2、政治关系的调整 3、知识分子政策和科学教育文艺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4、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四、维护民族团结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变革 1、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 2、西藏民主改革的完成 3、广西、宁夏和西藏自治区的成立 4、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39 第十六章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党的外交方针和中国对外关系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六章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党的外交方针和中国对外关系 一、为维护国家主权同美国、苏联进行斗争 1、第二次炮击金门 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 2、坚持独立自主 顶住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 二、中国周边形势的变化和为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的努力 1、推行睦邻政策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中印边界冲突和中国周边形势的恶化 3、为坚持和平外交政策而努力 三、与美、苏两大国对抗格局的形成 1、中苏论战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2、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3、对美国扩大侵越战争作出反应

40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一、国民经济调整的继续和完成 1、继续调整的最大决策及其主要进展 2、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提出 3、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4、试办托拉斯等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 二、60年代前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业绩 1、以原子弹研制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的突破性进展 2、大庆油田的开发与工业、科技战线的显著成就 3、“三五”计划的制定和三线建设的初步展开 三、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和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 1、以大寨和红旗渠为代表的改造山河的壮举 2、向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 3、60年代前期的军队工作 4、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的涌现 5、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

41 第十八章 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左”的错误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八章 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左”的错误的发展 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1、对“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的批评 2、重提阶级斗争的由来及其失误 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严重估计及其政治影响 1、对国际形势与战争危险的估计 2、国际反修和国内批判修正主义问题的提出 三、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 1、社教运动中“左”的错误的发展 2、对所谓“修正主义”的斗争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过火批判 3、“左”倾指导思想的继续发展和实践中对若干“左”的做法的纠正

42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十九章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一、突出成就和基本经验 二、探索中的曲折及基本分析

43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 革命集团的覆灭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 革命集团的覆灭 (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44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共同奋斗,我国克服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胜利完成了调整经济的任务,从1966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正当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满怀信心,为完成四个现代化任务而努力工作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武装斗争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学生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日益高涨,左翼激进思潮在不少国家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侵越战争的逐步升级,使中美关系处于尖锐对抗状态;中苏关系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激烈争论和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而日益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因此陷于分裂;中国同有些周边国家的关系亦趋于紧张。这些情况不能不影响到党的领导人对整个世界形势的观察和估计,以及对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面对当时社会主义各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共产党、工人党变成修正主义了,中国也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45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国内形势的估计密切相关。60年代的前几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尚未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随着经济调整的深入,党的领导层对国内形势和调整政策产生了一些不同认识。毛泽东把调整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当成资本主义,把党内与他不同的意见视为修正主义,从而对当时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随之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毛泽东之所以采取“文化大革命”这种极端形式,是因为他认为过去几年的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已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才能“避免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46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经过八届十中全会后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的反复宣传和深入贯彻,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也有可能被修正主义篡权等观点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中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所接受。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铲除当时党内认为可能或正在产生的修正主义,使中国避免重蹈苏联等国的覆辙,越来越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体制高度集中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法制建设没有得到相应发展。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这场由文化领域批判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随后又被称作“政治大革命”。实际上,它根本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使全国人民艰苦创建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浩劫。社会主义中国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同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相脱节,拉大了同一些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

47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虽然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林彪、江青集团利用这种错误煽动极左思潮导致的社会动乱严重发展并长期持续,虽然运动初期曾有大批学生、干部、群众响应号召狂热地投身其中,但是,在党的领导层内,在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中,对“左”倾错误和极左思潮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抗争始终存在并不断发展。正是由于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尖端科学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我国的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我们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他们。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表明,我们的人们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4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一、“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一、“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1、从“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到批判“二月提纲” 2、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3、“彭、罗、陆、杨”事件 二、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五一六通知” 2、混乱局面的出现和在派工作组问题上的分歧 三、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十六条” 四、“文化大革命”迅速扩展到全国 1、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和大串联 2、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及其恶果 3、“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

49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二十一章 从“全面夺权”到党的九大 一、“全面夺权”导致“天下大乱” 1、上海“一月夺权”
第二十一章 从“全面夺权”到党的九大 一、“全面夺权”导致“天下大乱” 1、上海“一月夺权” 2、全国性内乱局面的形成 二、中央领导层反对动乱的抗争 1、全国内乱迅速升级 2、反对动乱的正义抗争 3、“三支两军”和稳定局势的初步措施

50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二十一章 从“全面夺权”到党的九大 三、“全面内战”和试图控制局面的努力
第二十一章 从“全面夺权”到党的九大 三、“全面内战”和试图控制局面的努力 1、武汉七二〇事件与“全面内战” 2、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的谈话 3、“右倾翻案”与反“右倾翻案” 4、中央采取强制性措施制止武斗 5、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四、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和刘少奇冤案 2、九大的召开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确立

51 第二十二章 “斗、批、改”运动与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二十二章 “斗、批、改”运动与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 一、战备高潮与“斗、批、改”运动 1、九大以后的政治形势 2、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战备高潮 3、“斗、批、改”运动的全面展开 二、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 1、“三五”计划的基本完成和“四五”计划的制定 2、经济工作中的“三个突破” 3、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 4、农村经济和地方“五小”工业、社队企业的发展

52 第二十三章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及其覆灭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二十三章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及其覆灭 一、九届二中全会与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矛盾的激化 1、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的勾结和争夺 2、九届二中全会上的一场斗争 3、“批陈整风”运动 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划武装政变的阴谋 2、毛泽东视察南方的谈话 3、九一三事件

5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二十四章 批判极左思潮和落实党的政策 一、“批林整风”运动 1、稳定局势的措施
第二十四章 批判极左思潮和落实党的政策 一、“批林整风”运动 1、稳定局势的措施 2、“批林整风”运动的内在矛盾 二、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1、毛泽东、周恩来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2、加快落实干部政策 3、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 4、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新突破 5、落实党的科教、文化、民族、统战等政策 三、批判极左思潮的中断与十大的召开 1、江青集团批判“右倾翻案” 2、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54 第二十五章 外交战略的转变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二十五章 外交战略的转变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一、外交工作受到冲击和对外关系的初步修复 二、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 1、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的重新思考 2、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初步启动 3、确定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和基辛格访华 三、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出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3、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4、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55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二十六章 1975年的全面整顿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第二十六章 1975年的全面整顿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二、挫败江青集团“组阁”阴谋的斗争 1、江青集团“组阁”图谋的破产 2、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3、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问题的谈话 三、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 1、整顿的开端和突破口 2、整顿陆续推开 3、中央政治局会议批评“四人帮” 4、整顿工作的全面展开 5、整顿的成效和“四五”计划的完成 四、对邓小平的错误批判导致整顿中断

56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二十七章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第二十七章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二、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全国性抗议运动 三、党在关键时刻扭转危局 1、“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升级 2、举国悼念毛泽东 3、一举粉碎“四人帮”

57 第二十八章 对“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基本分析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二十八章 对“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基本分析 一、“文化大革命”内乱的严重危害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若干进展 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5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 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59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党和国家逐步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部署,积极展开了揭发批判“四人帮”的斗争,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进行拨乱反正,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建设事业逐步走上正轨,取得很大成绩,为历史转折的实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实现历史转折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是继续维护“文化大革命”包括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还是坚决纠正“左”倾错误。这两个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解决好这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60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由于“文化大革命”和长时期“左”倾错误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延续,党和国家的许多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为扭转这种局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通过1978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从根本上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结束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61 第二十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左”的指导方针的延续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二十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左”的指导方针的延续 一、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 1、稳定全国局势的措施 2、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及其历史局限 3、“两个凡是”的推行和对这一方针的抵制 二、国民经济的复苏和急于求成倾向的出现 1、生产秩序的整顿和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 2、新的“跃进”计划的形成 三、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十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再次复职 2、党的十一大的召开 3、国家政治生活正常秩序的恢复

62 第三十章 拨乱反正的局部进展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第三十章 拨乱反正的局部进展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平反冤假错案和澄清教育科学文艺领域的是非 1、平反工作的开展及遇到的障碍 2、推倒对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和恢复高考 3、呼唤科学的春天 4、对“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批判 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酝酿 2、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思想交锋 3、邓小平等老同志的支持和真理标准讨论在全国的开展 三、真理标准讨论对拨乱反正的有力推动 1、平反冤假错案局面的打开 2、按劳分配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 3、突破“左”的农村政策的尝试

6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第三十一章 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 一、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外交工作的积极成果
第三十一章 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 一、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外交工作的积极成果 1、对外交往的活跃 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和中美正式建交 3、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步伐 二、改革开放和工作重点转移的酝酿 1、党内要求改革的呼声 2、邓小平视察东三省的谈话 3、工作重点转移问题的提出 三、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实现

64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结束语 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时期。

65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各项社会改革,进而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面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于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繁重,由于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1957年后发生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但是,综观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66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彻底结束旧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祖国大陆的高度统一。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不断推进人民武装力量建设。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加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67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9年,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党和人民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29年。在这29年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胜利地走向未来有着深刻的启示。

6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从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判断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四、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 六、按照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重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九、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变化,制定和及时调整我国的外交战略,积极创造有利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 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9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证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逐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新时期开始了。


Download ppt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