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2 一、体格发育的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

3 (一)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1.体重( weight,W ) 各器官、组织、体液的总重量
(一)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1.体重( weight,W ) 各器官、组织、体液的总重量 系反映小儿体格增长、营养状况的重要、敏感 指标 临床计算药量、输液、热量的重要依据

4 体重增长 关键 年龄 实际体重 (kg) 体重增加(kg) 与出生时比较(倍) 出生 3 3月 6± 3/(0~3月) 1 12月 9±
3/(3~12月) 2 24月 12± 3/(1~2岁) >2岁至青春前期 2kg/年

5 体重增长的规律 前半年每月增加600g~800g,后半年每月增加300~400g。 第一高峰在婴儿期(尤其6个月内) ,第二高峰在青春期。
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6 体重估计公式 3~12个月: 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 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
体重估计公式  3~12个月: 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 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 体重(kg)=[年龄(岁)×7-5]/2;或 体重(kg)=年龄(岁)×3+2 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

7 体重测量方法 准备:晨起、空腹、排尿、脱衣 卧位测量 坐位测量 立位测量 母抱测量

8 2.身高(长) (height or length)
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反映骨骼的发育 增长规律同体重

9 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 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
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6个月约为65cm, 1周岁时75cm ,2岁时85cm。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5 cm。 2~12岁身高(长)估计公式: 身高/长(cm)=年龄×7+77(cm) 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

10 身高(长)测量 < 3岁 卧位测 ---身长 ---身高 ≥3岁 立位测

11 身长测量 身高测量

12 上部量: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 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 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 中点: 出生时在脐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

13 3.顶臀长(坐高)(crown-rump length or sitting height)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坐高/身高:由出生时的66%降至6岁时的55%。此百分比显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匀称性。

14 坐高的测量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3岁 坐位量 --坐高

15 4.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出生:34cm →3个月:40cm →1岁:46cm →2岁:48cm →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 头围过大:脑积水等

16 头围测量

17 5.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和肺的发育程度 出生:约32cm 1岁:胸围=头围 1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cm

18 胸围测量

19 6.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
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2岁前胸围与腹围大约相等 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者需测量腹围

20 7.上臂围(upper arm circumference)
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长度。 筛查1~5岁营养状况,评估标准: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

21 (二)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前囟 后囟 骨骼的发育 颅骨发育 (1)前囟 (2)后囟 (3)颅缝 额缝 额骨 额骨 冠状缝 顶骨 顶骨
 (2)后囟  (3)颅缝 额缝 额骨 额骨 对边中点 连线 冠状缝 顶骨 顶骨 矢状缝 人字缝 枕骨 后囟

22 前囟门测量

23 骨缝与囟门的闭合 部位 出生时 关闭年龄 前囟 1.5~2cm 1.5~2岁 后囟 0.5cm或已闭合 最迟2~3月 骨缝 可及 成年后

24 前囟异常 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呆小症、脑积水等 前囟饱满: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者

25 脊柱的发育 颈椎前突 (3个月) 胸椎后突 (6个月) 腰椎前突 (12个月)

26 脊柱发育 年龄 动作 肌肉群 脊柱弯曲 3月 抬头 颈后肌 颈曲 (颈部脊柱前凸) 6月 坐 腰肌 胸曲 (胸部脊柱后凸) 12月 走
下肢肌 腰曲 (腰部脊柱前凸)

27 骨化中心 骨龄反映儿童发育成熟度:1岁时出现头状骨和钩骨的骨化中心,3岁时有3个,6岁时有7个,1 ~9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数约等于年龄+1,10岁时出齐,共10个。 头钩桡,三月舟,大小尺骺豆。 测定骨龄临床应用 骨龄与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有关, 据骨龄发育水平可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如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减、肾小管酸中毒等。 骨龄超前: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 腺皮质增生症。

28 牙齿的发育 乳牙(共20颗) 4~10个月(约6个月)萌出乳牙 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 2~2.5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月龄-(4~6)
萌牙顺序:下中切牙-上中切牙-上侧切牙-下侧切牙-下第一磨牙-上第一磨牙-下尖牙-上尖牙-上第二磨牙-下第二磨牙

29 乳牙萌出顺序 4.十八个月

30 恒牙(共32颗) 恒牙骨化开始年龄:新生儿 6岁:第2乳磨牙之后萌出第1恒磨牙 7~8岁:乳牙按萌出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 12岁:萌出第2磨牙
18岁以后:第3磨牙(智齿),亦有人终身未出 20~30岁:出齐

31 出牙反应: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 牙齿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 先天愚型等


Download ppt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