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溫習乙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溫習乙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溫習乙部

2 溫習第1題 1. 資料一: 參考資料一,日本在甲午戰爭以後,藉哪些事件向中國索取利益?把A至D項的正確答案寫在答題簿內。(4分) 事件名稱
溫習第1題 1. 資料一: 事件名稱 從事件索取的利益 A 1898年租借福州。 B 1901年獲賠款,並可駐兵北京保護使館。 C 1931年底佔領東三省。 D 1933年迫使中國承認冀東為「非武裝區」。 參考資料一,日本在甲午戰爭以後,藉哪些事件向中國索取利益?把A至D項的正確答案寫在答題簿內。(4分)

3 資料一: A. 參與劃分勢力範圍(1分) 1898年租借福州。 B. 與中國訂立《辛丑條約》(1分)
事件名稱 從事件索取的利益 A. 參與劃分勢力範圍(1分) 1898年租借福州。 B. 與中國訂立《辛丑條約》(1分) 1901年獲賠款,並可駐兵北京保護使館。 C. 九一八事變(1分) 1931年底佔領東三省。 D. 與中國訂立《塘沽停戰協定》(1分) 1933年迫使中國承認冀東為「非武裝區」。

4 2. 資料二: 資料三: a. 資料二、資料三分別和甚麼事件有關?(2分) b. 承上題,兩次事件對中國國際地位各有甚麼影響?(2分)

5 2. a. 資料二: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資料三: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日本簽遞降書。(2分)
b. 資料二:中國被迫割地賠款,國際地位急降,失去亞洲一等大國地位。 資料三:中國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取得與英、美平等的國際地位。(2分)

6 3. 資料四: 參考資料四,分析中國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兩個原因。(6分)
「1938年6月,蔣介石發表聲明,指當前戰局的重點不在於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防禦成功與否,今後戰爭將在山嶽地帶進行,以西南為大後方,並表示『始終保持我軍之戰鬥力,而盡量消耗敵人的力量,使我軍達到長期抗戰之目的。』……。 蔣介石深知中日之戰,原本是全球大戰的一部分,等到國際社會的大環境發生變化,大家了解日本侵略的最後目標不僅是中國,而是全世界,那麼中國就可以與全球反法西斯的國家聯合,對日本進行反攻了。」 參考資料四,分析中國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兩個原因。(6分)

7 3. 首先是戰略得宜。中國國力積弱,面對日本精良的武器,故中國軍隊採取「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少作正面交鋒,長期持久作戰。武漢失守後,又利用西部諸省的山嶽地帶,以牽制日軍,逐步消耗其軍事力量。(3分) 其次是盟國協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際環境發生變化,中國與美、英、蘇等結成同盟國,一致對付德、意、日等軸心國,中國遂擺脫孤軍作戰之局,令抗日形勢趨向好轉。(3分)

8 4. 中國於甲午戰爭敗陣,主因是軍事力量不如日本。你同意嗎?試抒發你的意見。(6分)

9 中國於甲午戰爭敗陣,主因是軍事力量不如日本。你同意嗎?試抒發你的意見。
我同意中國於甲午戰爭敗陣,主因是軍事力量不如日本。可指出1880年代後期起,清廷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故北洋艦隊長期未有添置新艦及更新武備,反觀日本於甲午戰前全力擴軍,故在艦隻航速、炮火、彈藥上均較中國優勝,(例)黃海一戰,北洋艦隊遭到重創,就是雙方軍力存在差距的結果。

10 不同意者,可指出中國在甲午戰爭敗陣的主因不在軍事力量,而在於戰略決策不如日本。如朝中帝黨、后黨對和戰態度不一,李鴻章在戰前未有積極備戰,黃海戰後又採「避戰保船」方針,以致北洋艦隊失去主動權,陷入劣勢而全軍覆沒。

11 溫習第2題 資料一內A至D都是十九世紀曾與中國發生爭執的英國官員,試把正確答案寫在答題簿內。(4分) 英國官員 與中國發生的衝突事件 A
資料一: 英國官員 與中國發生的衝突事件 A 英駐華商務監督,未得英國指示,擅自下令軍艦炮轟虎門。 B 英駐華商務監督,拒絕交出殺害林維喜的兇手。 C 英法聯軍的英國代表,曾向葉名琛發出通牒,要求進入廣州城。 D 英駐廣州領事,指亞羅號船上英國旗被中國水手除下,要求道歉。 資料一內A至D都是十九世紀曾與中國發生爭執的英國官員,試把正確答案寫在答題簿內。(4分)

12 資料一: A. 律勞卑(1分) 英駐華商務監督,未得英國指示,擅自下令軍艦炮轟虎門。 B. 查理.義律(1分)
英國官員 與中國發生的衝突事件 A. 律勞卑(1分) 英駐華商務監督,未得英國指示,擅自下令軍艦炮轟虎門。 B. 查理.義律(1分) 英駐華商務監督,拒絕交出殺害林維喜的兇手。 C. 額爾金(1分) 英法聯軍的英國代表,曾向葉名琛發出通牒,要求進入廣州城。 D. 巴夏禮(1分) 英駐廣州領事,指亞羅號船上英國旗被中國水手除下,要求道歉。

13 2. 資料二: 2000年,一家拍賣行不顧中國政府反對,在香港公開拍賣相信是140多年前英軍從北京圓明園掠得的三件文物,即虎首銅像、猴首銅像及牛首銅像,結果這些文物都被來自北京的人士以高價購得。 a.資料二事件溯源於哪一場戰爭?(1分)並簡略解釋你的答案。(2分) b.除上述戰爭外,哪一次戰爭中北京亦被列強佔領?(1分)

14 2. a.英法聯軍之役(1分) 英法聯軍於1860年攻陷北京,火燒圓明園,並搶掠文物珍寶。(2分) b. 八國聯軍之役(1分)

15 a. 參考資料三和資料四,兩項條約所開放的港口,最南的港口是什麼?(2分) 承上題,分析兩項條約開放港口對中國經濟、國防的影響。(4分)
資料三:《南京條約》開放港口圖 資料四:《天津條約》開放港口圖 a. 參考資料三和資料四,兩項條約所開放的港口,最南的港口是什麼?(2分) 承上題,分析兩項條約開放港口對中國經濟、國防的影響。(4分)

16 7. A. 南京條約:廣州 天津條約:瓊州 B. 經濟方面:《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後,中國關稅不能自主,百分之五的低稅率使洋貨大量傾銷,本土工業受到打擊,農村經濟瀕臨破產。(2分) 國防方面:通過《天津條約》,內地商埠也逐漸對外開放,外國人可在內地自由遊歷、通商,國內虛實為外人洞悉,再無國防秘密可言。(2分)

17 8. 資料五: 「中國對西方的國際關係、貿易和司法管轄的觀念大相徑庭,即使沒有鴉片,雙方之間的衝突(指鴉片戰爭)也照樣會爆發。」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冊 你同意上述的說法嗎?試抒發你的意見。(6分)

18 我同意即使沒有鴉片,雙方之間的衝突(指鴉片戰爭)也照樣會爆發,原因是中、英雙方在外交、貿易等觀念上存在極大分歧,令雙方屢起爭執。例如清朝君臣以天朝上國自居,將外國人視為夷狄;而英國則崇尚平等外交。中國視對外通商為「嘉惠遠人」的手段,嚴格限制貿易;而英國則奉行自由貿易,急欲開拓中國市場。中英衝突增加,終會因一些事故而動戈。故鴉片問題只是中英戰爭爆發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

19 我不同意戰爭會爆發。中英雙方在外交、商務上的矛盾,自十八世紀起已一直存在,但雙方並未因此爆發戰爭。英國在1840年才發動戰爭,主要是中國的禁煙政策嚴重打擊鴉片貿易,令英國蒙受鉅大的經濟損失所致,故鴉片問題才是中英衝突的核心,非其他因素所能代替。

20 溫習第3題:本題所問與列強入侵有關。 下列各項,哪四項是對義和團事件的正確描述? A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山東一帶的民間組織
B 義和團最初以「扶清滅洋」為宗旨,後改為 「反清復明」 C 山東歷任督撫對義和團剿撫方針不定 D 山東巡撫毓賢鎮壓義和團,為團民所逐 E 山東巡撫袁世凱鎮壓義和團,令團民移向京師 附近 F 義和團未經朝廷許可,擅自進入京師殺洋人 G 德國公使克林德被義和團殺害

21 資料一:二十世紀初有關中國政局的漫畫 a. 資料一漫畫與清末哪場戰爭有關?(1分) b. 漫畫中的巨人和八個小矮人分別代表甚麼?(2分) c. 漫畫反映當時中國面對怎樣的危機?(1分)

22 2. a. 八國聯軍之役(1分) b. 巨人代表中國,八個小矮人分別代表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2分) c. 亡國的危機(1分)

23 資料二: 「當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已經對外宣戰,地方當局仍獨自行動,與敵人(列強)成立『兩不相擾』的中立協議,無怪有人斥劉坤一、張之洞為『海外叛臣』。」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a.參考資料二,劉坤一、張之洞的行動史稱甚麼?(1分) b.分析上述行動對南方局勢和清室統治的影響。(5分)

24 3. a. 東南互保事件(1分) b. 南方局勢:總督劉坤一和張之洞與列強訂立《東南互保章程》,規定東南各省督撫和洋人在東南一帶互相保護,不奉清廷宣戰之詔,東南各省於是免受北方戰禍波及,對南方局勢起了穩定的作用。 清室統治:八國聯軍之役後,清廷對東南督撫不僅不加追究,反稱許為「老成謀國」。自此中央威信驟落,各省督撫勢力坐大,地方離心力量逐漸形成。

25 4.資料三: 慈禧太后向列強宣戰詔:「彼(列強)乃益肆囂張,欺凌我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我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欲得而甘心,此義勇(義和團)焚燬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 參考資料三,你同意列強要對義和團事件負上最大責任嗎?試抒發你的意見。

26 我同意列強要對義和團事件負上最大責任。十九世紀後期起,列強不斷侵佔中國領土,在華劃分租界及勢力範圍,而外國商品大量傾銷,使傳統手工業破產及無數民眾失業。加上外國教士倚仗不平等條約,在華橫行無忌,欺壓國人,終致民眾忍無可忍,激發義和團的空前排外活動,故列強要對義和團事件負上最大責任。

27 我不同意。義和團事件並非由列強單方面引發,很大程度上也是抱有排外思想的慈禧太后及清朝權貴所促成。他們視拳民為「義民」,認為可利用拳民的神術滅洋,振興清朝。在清室的縱容下,義和團的仇外情緒才得以化為排外活動。

28 溫習第5題 資料一:英法聯軍之役原因示意圖 根據資料一,寫出英法聯軍之役的遠因A、B和近因C、D。(4分)

29 溫習第5題 1. 遠因A:英、法要求修約 遠因B:英人入廣州城被拒 近因C:亞羅號事件 近因D:西林教案(4分)

30 18. 資料二: 根據資料二,回答下列問題: a. 條約A和條約B的名稱是甚麼?(1分) b. 上述條約開放港口的分佈地C是甚麼?(1分)
18. 資料二: 《南京條約》開放港口 條約A開放港口 條約B開放港口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牛莊、登州、南京、台灣、淡水、潮州、瓊州、鎮江、九江、漢口 分佈地:東南沿海 分佈地:東部沿海及C 分佈地:東南沿海及C 根據資料二,回答下列問題: a. 條約A和條約B的名稱是甚麼?(1分) b. 上述條約開放港口的分佈地C是甚麼?(1分) c. 開放港口分佈地的變化,對中國帶來甚麼損害?(2分)

31 2. a. 條約A:《馬關條約》, 條約B:《天津條約》1分 b. 長江流域(1分) c. 列國勢力由沿海進入內陸,大量傾銷洋貨,對國防造成威脅。(2分)

32 19. 資料三: 觀點一:清廷內部意見分歧,和戰不定,加上海軍大臣在外交上力求妥協,最終戰敗收場。 觀點二:清廷當政者因錯誤估計形勢,向外宣戰挑釁,予列強侵華的藉口。 資料三的兩個觀點,分別適用於哪次中外戰爭?(1分)試引用相關的戰爭史實,加以論證。 (5分)

33 3. 觀點一適用於甲午戰爭。清廷中以光緒帝及慈禧太后為首,形成帝、后兩黨,雙方在甲午戰爭的和戰問題上出現爭議,帝黨主戰,后黨主和,彼此互相抗衡。當時主持中日交涉的海軍大臣李鴻章傾向避戰主和,在外交上爭取西方各國的調停,以致未能對戰爭作出充分的準備。(3分) 觀點二適用於八國聯軍之役。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既懼外又仇外。洋人以武力脅迫中國,慈禧竟迷信自稱「熗炮不傷」的義和團,希望借其「神力」一雪前恥,對八國軍力估計不足。由於錯誤估計敵我力量,清廷輕率地宣戰挑釁,最終惹來八國聯軍的攻擊。(3分)

34 20. 有意見認為,鴉片戰爭以來入侵中國的列強中,以俄國為害最大,你同意此說嗎?試抒發你的意見。(6分)
20. 有意見認為,鴉片戰爭以來入侵中國的列強中,以俄國為害最大,你同意此說嗎?試抒發你的意見。(6分) 同意者,可指出在英法聯軍之役期間,俄國趁火打劫,藉口調停有功,誘使中國簽訂《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侵吞了中國合共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失地之多堪稱空前。其後,俄國又誘迫清廷簽訂《中俄密約》,取得在中國東北修鐵路、開礦山的權益,把中國東北變為其勢力範圍,於是列強紛紛效法,在華劃分勢力範圍,致令中國主權嚴重受損。

35 不同意者,可指出日本侵華的損害不下於俄國。中日《馬關條約》是鴉片戰爭以來損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以割地而言,條約不僅承認朝鮮獨立,而且割讓遼東半島、台灣等大片領土。以賠款而言,中國賠償日本的軍費,數額相當於清廷三年的財政總收入之鉅。《馬關條約》又規定,日本人可在中國自由從事各種工業,進行直接的經濟掠奪,對中國本土工業造成前所未有的打擊。(6分)

36 溫習第6題 資料一: 清朝設立機構 作用 輪船招商局 A 江南製造總局 B 京師大學堂 C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D

37 第6題 資料一: 輪船招商局 A. 發展航運,收回利權(1分) 江南製造總局 B. 製造西式槍炮、彈藥(1分) 京師大學堂
清朝設立機構 作用 輪船招商局 A. 發展航運,收回利權(1分) 江南製造總局 B. 製造西式槍炮、彈藥(1分) 京師大學堂 C. 改革教育,培養人才(1分)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D. 辦理外交事務及洋務(1分)

38 2.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憲法,地遠俗殊,變久跡絕。臣故請皇上以俄大彼得(大帝)之心為心法,以日本明治(維新)之政為政法也。」 資料三:
資料二: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憲法,地遠俗殊,變久跡絕。臣故請皇上以俄大彼得(大帝)之心為心法,以日本明治(維新)之政為政法也。」 資料三: 「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 指出資料二和資料三分別屬於下列哪種派別的思想?並簡略解釋選擇這些答案的原因。(4分) A 洋務派   B 維新派   C 立憲派   D 革命派

39 資料二: B 維新派。維新派主張效法外國尤其是日本明治維新的經驗,以推行全面變法。(2分)
資料三:A 洋務派。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堅持必須以中國的倫常名教為本,只要學習洋人的船堅炮利便可。

40 23. 資料四: 康廣仁:「(新政)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當此排者、忌者、擠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參考資料四,分析維新運動失敗的三個原因。(6分)

41 領導者無權:維新派依靠光緒帝推行變法,但光緒帝並無實權,處處受慈禧太后掣肘,以致變法欠缺足夠的實力支持而難以施行。(2分)
守舊勢力強大:慈禧太后為首的后黨作風守舊,他們恐怕變法會導致清廷統治不穩或漢人過度掌權,對新政一概反對,朝中保守大臣也處處阻撓變法的推行。(2分) 計劃不周:康有為等人在短時間內推行太多改革,改革範圍又太大,由於欠缺周詳計劃,引起官吏及民眾抗拒,故終告失敗。(2分)

42 有人認為洋務運動比起維新運動,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更深遠。你同意嗎?試抒發你的意見。(6分)
我同意洋務運動比起維新運動,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更深遠。1. 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文明的創舉,先後建立了一批新式軍事工業,如…,引進了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亦為中國造就了首批熟悉西學的人才,如學童到西方留學,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至為深遠。2. 洋務運動推動實業,如…,為工業近代化的建立尤有貢獻;3. 運動時間長,洋務運動達30年光景,至於維新運動,只有百日之期,成績未能有所預見。

43 不同意者可指出,洋務運動主要局限於軍事科技層面,而主持維新運動的康有為等人,進一步引進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先進學說,對國人的思想解放頗有助力。而百日維新中倡議廢八股等措施,也被其後的晚清新政所採用,廢除了科舉。

44 溫習第7題 a. 1911年,武昌起義(2分) b. 保路風潮(1分) c. 佔領武昌城,成立軍政府(1分)

45 在1911至1917年間的事件有甚麼影響?配對 事件 影響 A 辛亥革命  南北對峙局面形成 B 二次革命  共和政體創立 C 護國之役
 南北對峙局面形成 B 二次革命  共和政體創立 C 護國之役  軍閥消滅,全國統一 D 護法之役  長江各省被袁世凱控制  洪憲帝制運動失敗  中華帝國成立

46 參考資料二,從「懲國賊」、「禦外侮」兩方面,說明民初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6分)

47 懲國賊:民國成立後,袁世凱為求稱帝而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山東問題」即因此而起。其後段祺瑞為取得貸款,與日本簽訂換文,對日本佔領山東特權表示「欣然同意」。北京各院校學生遂提出「內除國賊」的口號,主張懲辦與「二十一條」及段祺瑞借款有關的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名官員。(3分) 禦外侮: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以戰勝國身分派代表出席,提出收回山東權益之要求。但英、法等國接納日本要求,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轉交日本,拒絕中國之要求,令輿論譁然。學生不滿列強欺壓中國,遂提出「外爭國權」口號,發起五四運動。(3分)

48 4. 資料三: 「1916年袁世凱病逝,此後中國長期陷入軍閥割據混戰的亂局。此時候的中國與晚清時期相比,分別實在不大,就此而言,辛亥革命的成就頗為有限。」 參考資料三,你同意辛亥革命的成就有限嗎?試抒發你的意見。(6分)

49 我同意,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腐敗的滿清,更重要是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政體,為二十世紀的中國打開一條新路,與世界政治主流接軌,從而奠定二十世紀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基礎。故此,以民初軍閥割據的亂局來否定辛亥革命的成就是不公允的。

50 不同意者,辛亥革命雖然推翻滿清,但民初擁護帝制的力量依然強大,共和政體屢受動搖。就如民初的袁世凱,表面擁護共和,但骨子裡卻另行帝制, 曾發動流泯包圍國會;製造輿論擁護帝制。而繼後的張勳復辟,繼而軍閥專權,均顯示辛亥革命未能使共和政治落實,專制仍主導中國的政治發展。

51 溫習第8題 :本題所問與圖強運動有關。 29. 資料一:清末外國人繪畫的政治漫畫
29. 資料一:清末外國人繪畫的政治漫畫 a. 此漫畫以甚麼事件為主題?畫中的「婦人」和「孩童」代表誰人?(2分) b. 從漫畫內容解釋,「孩童」為何會觸怒了「婦人」?(2分)

52 1. a. 維新運動。「婦人」代表慈禧太后,「孩童」代表光緒帝。(2分)
b. 漫畫中「婦人」從孩童手中搶去「改革」(REFORM)的字條,代指光緒帝因推行維新改革,引起慈禧太后不滿,因而廢止改革。(2分)

53 2. 資料二: 曾國藩:「今日和議既成,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後,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能行之物,可以剿髮捻(太平軍、捻軍),可以勤遠略(除外患)。」 a. 根據資料二,據曾國藩所言,指出引致洋務運動的兩項背景事件。(2分) b. 曾國藩的說法表現了洋務派的哪一主張?試加以說明。(2分)

54 2. a. 資料中「和議既成」,指1860年《北京條約》的簽訂,英法聯軍之役結束,「可以平髮撚」指太平天國起事。兩項事件反映洋務運動內憂外患的背景。(2分) b.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洋務派本着「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以製器為先」的方針,主張必須師法外人,造船製炮,以禦外侮。(2分)

55 根據資料三和資料四,分析維新運動失敗的兩個原因。(6分
3. 資料三:光緒帝上諭:「近來朝廷整頓庶務,如學堂、商務、鐵路、礦務一切新政,疊經諭令各將軍督撫,切實籌辦。該將軍督撫等,自應仰體朝廷孜孜求治至意,迅速辦理……乃各省積習相沿,因循玩懈,雖經嚴旨敦迫,猶復存觀望。」 資料四:梁啟超《變法通議》:「張之洞嘗與余言,以廢八股為變法第一事矣,而不聞上疏廢之者,蓋恐觸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忌,懼其合力以謗己而排擠己也。」 根據資料三和資料四,分析維新運動失敗的兩個原因。(6分

56 3. a. 資料三反映維新派無實權。維新派依靠光緒帝推行變法,但光緒帝受慈禧太后掣肘,康有為等人官職卑微,亦無權勢。從資料三可見,當時地方各省督撫深知光緒帝無權,對改革多持敷衍觀望的態度,致使變法詔令大都變成一紙空文。(3分) b. 資料四反映變法操之過急。康有為等人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新法推行又過於急進,引起保守勢力的疑慮和反對。從資料四可見,維新派廢八股之舉,致令成千上萬的士人失去功名利祿之途,損害他們的既得利益,因而群起反對改革。(3分)

57 4 你認為下列哪一事件對辛亥革命成功有較大作用?試抒發你的意見。(6分) a. 黃花崗之役 b. 晚清立憲運動

58 4. 我認為黃花崗起義有較大作用。黃花崗起義是在1911年….歷次起義中最壯烈的一次,令全國震動,激起了空前的反清浪潮,掀起了革命運動的高潮,就在相隔約半年的時間,武昌起義即獲得成功,得到全國響應。由此可見,黃花崗起義對辛亥革命的成功造就了不可多得的條件,因此被視為辛亥革命之先聲。

59 我認為晚清立憲運動有較大作用。清廷為抵制革命而宣佈預備立憲,以爭取立憲派的支持。1911年,清廷正式成立「責任內閣」,但內閣大臣多為皇室貴族,使清廷盡失人心,軍閥、官僚中的立憲派也深感不滿,部分人更轉而支援革命。立憲派的離心帶來了嚴重後果,武昌起義爆發後,十多個省以諮議局為中心紛紛宣佈獨立,與立憲派的活動有着密切的關係。


Download ppt "溫習乙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