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M 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M 2.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M 2.5

2 什麼是PM 2.5 粒徑 粒徑大小說明 <100 <10 2.5~10 <2.5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M粒徑大 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以微克/立方 公尺表示之,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可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 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故對人體及生態所造成之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PM2.5來源可分為原生性及衍生性,皆可能由自然界或人為產生。原生性細懸浮微粒係指 被排放到大氣時即為PM2.5的粒狀物,該成分主要乃由物理破碎或一次污染排放所產生, 原生性氣膠主要的化學組成份與來源分別為海鹽飛沫、裸露地表經由風力作用所揚起的灰 塵微粒,鍋爐及機動車輛之燃燒排放,而衍生性細懸浮微粒則係指被釋出之非PM2.5之化 學物質,在大氣環境中經過一連串極其複雜的化學變化與光化反應後成為PM2.5的微粒, 主要為硫酸鹽、硝酸鹽及銨鹽,以上污染來源均除本地污染外,亦受到境外長程傳輸污染 之影響。 粒徑 粒徑大小說明 <100 稱 總懸浮微粒(TSP),約為海灘沙粒,可懸浮於空氣中。 <10 稱 懸浮微粒(PM10) ,約為沙子直徑的1/10,容易通過鼻腔之鼻毛與彎道到達喉嚨 2.5~10 稱 粗懸浮微粒(PM2.5-10),約頭髮直徑的1/8~1/20大小,可以被吸入並附著於人體的呼吸系統 <2.5 稱 細懸浮微粒(PM2.5),約頭髮直徑的1/28,可穿透肺部氣泡,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

3 PM 2.5 生成與來源 自然界產出 火山爆發、地殼岩石等 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燃燒行為。 人類行為產出 原生性PM2.5
依來源區分 自然界產出 火山爆發、地殼岩石等 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燃燒行為。 人類行為產出 依性質區分 原生性PM2.5 直接從自然與人為活動所排放,在大氣環境中未經化學反應的微粒-如天然的海鹽飛沫、營建工地粉塵、車行揚塵及工廠直接排放 衍生性PM2.5 自然與人為活動排放到大氣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經過太陽光照或其他化學反應後生成-如燃煤、燃油及燃氣電廠、煉鋼廠、石化相關產業工廠、機動車輛、船舶、建物塗料、農業施肥、禽畜排泄及生活污水等。

4 PM 2.5 對健康的影響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 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內部。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 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 近年來,許多流行病理學研究已確立PM2.5對於健康造成影響,包括:支氣管炎、氣喘、 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無論長期或短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物的環境之下,皆會提高呼吸道疾 病及死亡之風險。

5 面對PM2.5 政府的措施與計畫 我國為推動空氣品質改善,從推動管末污染管制工作,擴及能源、產業、交通、農業、 建築及國土規劃等面向著手,並加強環境教育,提升民眾空氣污染防制知識及配合改善 理念,從源頭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並降低防制成本。為此,環保署已啟動「空氣污染減 量行動督導聯繫會報」,訂定「清淨空氣行動計畫」,作為整合中央跨部會之依循,並 落實各地方政府空氣污染減量量能,依據空氣污染物排放量與空氣污染分析等資料,配 合我國產業發展狀況,評估技術可行性並提出維護改善策略,以短期務實、長期趨嚴的 理念推動空氣品質改善工作,維護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健全法制,行政管制經濟誘因並進,提升管制成效 強化中央與地方合作分工機制,確保落實執行管制 推動環境教育,強化空氣品質知識,促進全民參與 推動兩岸空氣品質改善交流及協議,減少污染傳輸 整合能源、產業、交通及其他政策,強化源頭減量 推動背景研究及防制技術開發,開發科學實證依據

6 面對PM2.5 政府的措施與計畫 為因應PM2.5問題的新挑戰,環保署除已實施各項管制措施外,並同 時綜合考量國內污染源之細懸浮微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量, 各類污染源對細懸浮微粒濃度影響分析結果,及現階段具體可行減量 控制技術、成本合理及扶植國內綠色產業發展等,擬定推動8項近程強 化措施,加速改善空氣品質,以提升對民眾健康之保障。

7 民間該如何預防及減少PM2.5 改善飲食結構,減少烹調食用油:烹調油煙是食用油或食物在高温條件下,發生一系列 變化後而形成的,且PM2.5質量濃度偏高,需改變飲食結構,減少食用油炸食物,減少環 境污染。  少吃燒烤食物,減少食物燒烤過程中產生的PM2.5:煙燻及燒烤的過程中將產生PM2.5,當 食物進入人體,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衣 購買環保服飾:選購天然纖維材料衣物及環保服飾,化學合成纖維材料衣物需要使用石化 原料,耗能又會產生PM2.5污染。  選擇水溶性乾洗店家:環保的水性界面活性劑,以不具揮發性有機物的界面活性劑替代石 油系、四氯乙烯乾洗溶劑,減少PM2.5前驅物逸散,且水性乾洗的好處是沒有化學氣味。 住 減少使用有機揮發溶劑:如果你常常搬家或翻修住宅的話,你也可以從減少使用有機揮發 溶劑之塗料下手,使用有機揮發溶劑所產生的VOC, VOC是PM2.5的“影子”,也就是 PM2.5形成之前一個最重要的前驅物,導致人們患病的“元兇”。  植栽美化綠能社區:可多種植綠色植栽,一同維護我們的生活空氣品質,及擁有健康的生 活品質。雖室內植物吸附PM2.5之量有限,但可淨化相關PM2.5之前驅物。如果我們本身能 做到節約電力等之綠能行為,相對的我們生產電力之發電廠也可減量PM2.5之排放。

8 民間該如何預防及減少PM2.5 多搭公共運輸工具:選擇使用節能運具,可減少廢氣排放及能源消耗量,亦可增進個人健 康。  能培養機車定檢自主管理習慣:共同一起推動管制高污染機動車輛所造成的污染 透過學校教育教導學生如何減量:環保署也會透過學校教育,讓學生了解PM2.5減量對人 民健康的重要性。  家長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如何減量: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了,爸爸媽媽能以身作則教導小 孩子如何於食衣住行減少只是PM2.5而是所有空氣污染的排放,相信我們一定能有個美好 的天空喔。 祭祀不燒金清新空氣好環保:民眾可選擇更為先進環保的祭拜方式,如:以功德捐獻、白 米、鮮花素果等取代燃燒金紙,減少紙錢焚燒產生之PM2.5,祭拜之後亦可捐獻給弱勢團 體或自行帶回食用,一舉數得。  減少民俗活動燃放炮竹:可減少燃燒產生之PM2.5,使用環保鞭炮音效氣氛佳環保又安全。

9 PM2.5的標準與目標 為進一步保障民眾健康,環 保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優先考量我國空氣品質對於 人體健康風險,並評估確實 可行技術、社會及經濟發展 等相關因素,於101 年5 月 14 日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增 訂PM2.5空氣品質標準24小 時值為35μg/m3、年平均值 為15μg/m3,該標準與美國 西元2006年、日本西元 2009年訂定之標準一致,為 國際間法規標準中較為嚴格 者。在訂定空氣品質標準同 時,並已訂定109年PM2.5濃 度年平均值達15μg/m3以下 之目標。

10 PM2.5的標準與目標 環保署持續透過加嚴固定污染源排放標準、燃料油含硫分限值、交通工具空 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車用汽柴油成分標準及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等管制方式, 減少前驅物排放量,改善空氣中PM2.5濃度。自102年實施標準方法檢測監 測細懸浮微粒(PM2.5),103年年平均23.5μg/m3較102年24.0μg/m3改善,另 外參考非標準方法之PM2.5自動測站監測趨勢,顯示民國101年較民國94年 改善幅度達19%。

11 PM2.5指標對照表與活動建議 指標等級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類 活動建議 低 中 高 0-11 12-23
非常高 PM2.5濃度 0-11 12-23 24-35 36-41 42-47 48-53 54-58 59-64 65-70 >70 =70 活動建議 正常活動 任何人如果有不適,如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應該考慮減少戶外活動。 任何人如果有不適,如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應減少體力消耗,特別是減少戶外活動。

12 資料來源及相關資訊 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 台灣各地即時PM2.5查詢


Download ppt "PM 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