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教材、教法与评价的交流 金 利 2006年1月1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教材、教法与评价的交流 金 利 2006年1月10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教材、教法与评价的交流 金 利 2006年1月10日

2 主要内容: 教材框架与主要内容的介绍 教学方式的实践经验 教学评价的操作经验

3 一、教材框架与主要内容的介绍 (一)框架 1、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下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4 (一)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半独立半依赖,在深入扩展的生活中吸取做人的营养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促进学生社会化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尊、自强

5 核心概念: 自尊、自强 教育目标:增强调适能力;发展健康 人格;逐步社会化 教育主题:做生活的主人

6 新教材的设计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注重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高。
(二)下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按照“德育回归生活”的要求,更加突出生活化的特点。 新教材的设计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注重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高。 一方面在下册教材内容主题的选择与确立上力求生活化;如:少年能自强、挫折面前也从容 另一方面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材料的选取、活动的设计也力求生活化。P35 分析自立的表现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独立做作业等 针对教材的这个特点,老师们在教学中资源的选择、方法的实施都应该力图注重生活化。

7 2.按照“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的要求,更加突出活动化的特点。
新教材基本观点的形成不是直接给予的,都是借助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文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如:P48 自强精神表现与意义,通过对自己、对他人的分析活动 针对活动化的特点,老师们应当结合教材,组织好活动,用好活动结果为教学服务。

8 3.按照“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要求,更加突出思维化的特点。
新教材用设问思考、讨论争辩、图片分析等方式呈现了思维的过程,在过程中注重形成概念、观点、结论,鼓励学生的感悟与思考。 如:P37 关于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的问题 针对思维化的特点,教学中要通过分析、讨论、争辩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思维中获得自己的认识。

9 二、教材主要内容介绍 做自尊自信的人 ——珍惜无价的自尊 ——扬起自信的风帆 做自立自强的人 ——走向自立人生 ——人生当自强
做意志坚强的人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为坚强喝彩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感受法律的尊严 ——法律护我成长

10 逻辑关系分析: 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要有自尊,必须要自立自强; 要实现自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 要有自尊自信,实现自立自强,必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11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一)课程标准依据 1、“成长中的我”部分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一)课程标准依据 1、“成长中的我”部分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 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 2、“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12 (二)单元内容 “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 珍惜无价的自尊 扬起自信的风帆

13 我能行的:自信、大胆、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能帮你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三)主题探究活动介绍 “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 通过“快乐人生三句话”来帮助学生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实践活动。 太好了:遇事从正面来思考。 我能行的:自信、大胆、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能帮你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快乐人生三句话”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本单元的要旨:珍爱自尊;树立自信;提高自身素质,改善人际关系。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验,调整做法,形成新的习惯。

14 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在活动之初,教师一定要能够准确地理解活动的意义,并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调控的能力。 ——活动中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参与活动本身就是树立学生自尊自信新形象的过程。尤其是评价“乐观、自信、助人”等之星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最好人人都有。 ——活动开展前教师要讲明活动的要求,活动的步骤,在活动进行中要观察学生的反映,必要时及时地调整。

15 (四)各课内容分析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懂得自尊心的培养,这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本课开始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分析自尊的表现,特别强调知耻是自尊的表现以及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得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主要内容:三个框题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什么是自尊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如何树立自尊

16 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思路分析 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中让学生来体会自尊心的满足带给人的快乐感受。通过分析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自尊的特点,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尊带给自己的感受。在这一基础上分析了什么是自尊;自尊心得到满足后的快乐;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由于追求扭曲的自尊而产生的虚荣心理。 ——内容分析 第一目 “快乐的自尊” 从国家——个人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自尊。 第二目 “知耻与自尊” 通过“耻辱戒指”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白自尊的重要表现是知耻。 第三目 “虚荣与自尊”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尊与虚荣的区别。

17 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思路分析 本框一开始通过活动引入了一个的概念: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影响自我尊重水平的重要因素;分析了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阐明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他人的评价,以及自我他人意见的态度是帮助我们建立正确自尊的重要依据。 ——内容分析 第一目 “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 让学生知道他人对自己自尊的形成的重要性 你的存在 对他人意义 讨论 第二目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具体说明如何尊重他人 你能怪谁(四幅画) ,由于自己的行为不当遭到别人的责怪、批评;一言一行总关情

18 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思路分析
本框内容是对自尊含义的深层次挖掘。谈到自尊,就不可回避要弄清一个问题:自己的什么是最值得珍爱,做为人的尊严——人格。自尊心的维护在更多时候是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爱护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尊。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最终得到他人的尊重。 ——内容分析 第一目“维护人格最重要” 让学生知道维护人格的重要性 晏子使楚四幅 不如他人的情况 第二目“自尊者达观” 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享受自尊的快乐,必须学会宽以待人,豁达开朗。情景讨论: 司马懿的故事 ; 化解尴尬和矛盾 ; 面对批评的态度 第三目“善于尊重他人” 主要是告诉学生如何尊重他人 陶行知四块糖的事例

19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了三个框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明确自信有助于成功;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做自信的中国人。 主要内容:三框 我能行!:什么是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唱响自信之歌 :如何树立自信

20 第一框: 我能行! ——思路分析 本框题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既有被肯定的愉快感受,也能产生潜在的“我要行”的心理需求,还表达出了“自信”中最核心的含义:肯定自我,相信自我。 ——内容分析 第一目 “自信一族” 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通过自信的榜样——罗丹的故事,通过回顾自己“我能行”的经历,明确自信的含义:自信就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通过 “自信者的风采”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真正的自信。 第二目 “超越自我,告别自卑” 引导学生区别自信与自负和自卑。 青蛙行为的讨论;列举自负者事例和为自负者画像; 自编一个反映自卑者、自负者与自信者不同表现的节目;

21 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思路分析 本框主要分析了自信与成功的关系,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有助于成功,成功离不开自信。 ——内容分析
第一目“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 引导学生认识自负和自卑必然导致失败。 小铭从自负到自卑的事例 讨论自我中心者的心理活动 第二目“自信有助成功” 让学生认识自信为什么有助于成功。 德摩斯梯尼成为雄辩家的事例 ——乐观、专注、好奇 自卑人和自信人面对失败态度——自信人乐观 自卑人和自信人如何对待工作——自信人专注 自卑人和自信人对待问题的态度——自信人好奇

22 第三框 :唱响自信之歌 ——思路分析 通过对自我的肯定,对自信与成功之间关系的认识,必然要采取相应的行动,第三框题提出了行动口号:唱响属于自己的自信之歌。坚定地树立、增强自己的自信,走向成功。将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 ——内容分析 第一目“看到进步与长处” 树立自信的第一个方法: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长处。 故事中的盲人变化 制作进步图表 采访问卷 第二目“增强信心和实力” 理解信心与实力之间的关系 结合经历谈怎样增强信心与实力 谈对待困难增强信心的感受 第三目“做自信的中国人” 主要是告诉学生个人自信心要建立在民族自信的基础之上。 童第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英才的大聚会”

23 (五)活动开展建议 活动一:“ 自尊者如是……”
学生分小组收集有自尊人的资料,如录像片断、图片、故事等,经过筛选有典型意义的资料在课堂教学活动请学生从多角度去总结自尊者的特点,如思维方式、神态、行为、个人成就、人际关系等等。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后可为学生做一个示范,如自尊者的意志坚定,对人宽容,人际关系良好,以便使学生的活动有一定的方向,取得实效;帮助学生较深入地感悟自尊的含义,为后面探讨自尊的作用打下基础。 活动二:情景续演——获奖之后 教师提供活动情境:自卑的人、自信的人和自负的人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三个人拿着奖杯走在放学的路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剧本设计,表演他们三人在放学路上的言行,并在表演后说明设计的理由。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表演更好地体现主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信的含义。

24 活动三:要说“我能行” 请每一个学生列举自己“我能行”方面的表现,可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如自己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公德意识、意志力、人际关系、身体健康、体育技能、文艺特长等等,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功经历,帮助学生学会肯定自我,体验自信。 为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可给予一些提示,从多方面去激励学生肯定自我。

25 (六)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感悟自尊的含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树立自尊方法的主动性,教师可采用在活动的基础上讲解自尊的含义,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尊的作用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活动进行递进式的教学设计,如在分析自卑、自信、自负这三种不同心理导致的不同行为后,引导学生分析自卑、自信、自负对人行为结果的不同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心理对应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发现自信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自信的特点,体验自信的含义。 鼓励学生探究树立自尊自信的方法。可以采用材料分析法、方法交流和方法践行等方式,实现本课对学生的现实意义,不仅掌握树立自尊自信的方法,还解决学生在成长中的现实问题。 学生自信的树立和增强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活动,结合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采用成长记录法,以“自信成长日志”的形式,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成绩,树立自信。 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展现各位学生的成功事例,让同学在相互介绍、展示中树立自信,赢得自尊;但要一定要注意:不求人人都成功,但求人人都进步。

26 找优点 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 ②每组指定一名同学作为找优点的对象 ③自我找优点与小组其他成员给其找优点同时进行

27 成功的喜悦 那一次,我成功了 时间 困难 行动 结果 内心感受

28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一)课程标准依据 “成长中的我”部分: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一)课程标准依据 “成长中的我”部分: “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9 (二)主要内容 “自立需自强,自强者自立”主题探究活动 “走向自立人生” “人生当自强”

30 (三)主题探究活动介绍 “自立需自强,自强者自立” 这是学生体验自信、展示自立自强的实践活动。 五一节展示自立自强技能成果,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

31 活动应注意问题: 1、活动中要注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才会有所收获; 2、活动前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不单纯在于展示各组的成果,不在于评判哪组成果如何,更重要在于活动本身对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影响; 3、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帮助学生将活动对自己的影响有意识地延续到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32 (四)各课内容分析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设计思路:
(四)各课内容分析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设计思路: 这一课主要讲自立的含义、表现,帮助学生,明确自立成长过程既是生活能力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指出培养自立精神的方法。 主要内容:两框 自己的事自己干:介绍自立的含义 、表现和必要性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33 第一框 :自己的事自己干 ——思路分析 通过事例说明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指出自立的含义、自立表现;
通过案例引出“人生需自立”,如果不能自觉储备自立知识,锻炼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社会中自立。让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引导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正确的人生观。 ——内容分析 第一目“自立人生少年始” 主要是说明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萌萌和小曦自立的不同表现 明确自立表现 第二目“人生需自立” 主要是讲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用亲身经历讲自立好处 对状告母亲展开讨论

34 第二框: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思路分析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讨论依赖的利与弊,明确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 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指出培养自立的方法,独立生活、自主、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小事做起、大胆投身社会实践。 ——内容分析 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赖” 主要是讲依赖的危害。 小雅的教训 讨论小学教师的管束 换位思考:你会招聘让母亲替代 自己找工作的人吗? 第二目“自立与自主” 主要讲是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起床的事 成功者喜欢自主 书生不自主没有考试成功 第三目“多实践,多锻炼” 具体告诉学生怎样自立。 对洗衣服调查 学生参加自主体验 小江自主实践多在招聘中成功

35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寻找东岸羚羊强健的原因入手引发深层的思考,指出在生活中要自立,人生当自强;围绕少年自强的话题展开分析,从人生自强少年始,到少年能自强,落到学生品德养成的具体方法上。 主要内容: 两框 人生自强少年始 :怎样自强 人生当自强: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36 第一框 :人生自强少年始 ——思路分析 本框分别从不同层次谈自强,分析了什么是自强、自强的主要表现、自强与成功的关系,并指出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内容分析 第一目“自强,进取的动力” 主要是讲自强的含义和表现。 自强的榜样――“十佳少年”小涛 自强的含义:永远向上,积极进取,对未来充满希望。 詹天佑、林则徐、戚继光、屈原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民族精神 第二目“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 主要是讲自强的作用。 石油大王哈默 云雀寓言

37 第二框 :少年能自强 ——思路分析 本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树立坚定的理想;要战胜自我,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强调自强要从少年始。 ——内容分析 第一目“理想,自强的航标” 主要讲理想与自强的关系。 小辉有理想,成了苹果大王 残疾小梅考上大学的事例 第二目“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 主要讲自强的关键是战胜自我。 牛顿战胜自己弱点 小萍认识到放任自己的危害 第三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主要是介绍了一种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童话大王郑渊洁 爱迪生的事例 将来的志愿听谁的?

38 (五)活动开展建议 活动一:找寻自己成长的足迹
请学生回顾自己成长中印象最深刻的、体现自己自立的几件事,设计一张小报,记录这些小片段;小报上可配上当时的照片、自己的自画像、感言等,并请父母留言,然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体会在生活中自立的意义。 活动中鼓励学生将自己自立自强精神利用不同形式充分展示。通过活动增加学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活动二:寻找身边的自强少年 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同学、同龄人中寻找自立自强的典范,借以激励学生要在生活中自立、在学习与今后的工作、事业中更要自强,才能有所作为。 自立自强不光是指做大事,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小事同样需要自立自强。寻找的过程就是教育,因此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39 活动三: “现代社会,还需要自立自强吗” 辩论会
物质条件的优越使独生子女们无从体会自立自强的实际意义。加之家人的百般疼爱,好象就更不需要自立自强了,许多同学都有类似的困惑。因此,活动可以应借某个同学自立的或不能自立的情况展开讨论,争论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反思自立自强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争论中自己教育自己。

40 (六)教学建议 1、学习时,教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感悟与体验。
2、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自己的人生道路。教学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在自我的反思中领悟自强是一种精神,每个人都要自强不息。最好在课前进行一个自立自强的调查,授课时就更有针对性。 3、在学习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将自立自强的品质与好的行为习惯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41 遇到难题是独立思考, 班主任不在,能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课余时间,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 学 习 篇

42 社 会 篇 早上起床,不用父母叫醒。 自己料理床铺,打扫室内卫生。 父母不在,能料理好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书桌从不杂乱无章。
自己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 社 会 篇

43 生 活 篇 和朋友发生冲突,是否经常感到无所 适从. 做任何事,是否总要拉上别人才行。 独自外出迷路时,是否感到手足无措。
和朋友发生冲突,是否经常感到无所 适从. 独自外出迷路时,是否感到手足无措。 新买的CD质量有问题,是否自认倒霉 生 活 篇

44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一)课程标准依据 1、“成长中的我”部分: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一)课程标准依据 1、“成长中的我”部分: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2、“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社会关系”部分: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45 (二)主要内容 “磨炼意志 选择坚强”主题探究活动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为坚强喝彩”

46 (三)主题探究活动分析 “磨炼意志,选择坚强” 这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战胜挫折和困难的方法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将成长中的问题与课文中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从战胜挫折的典型人物和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互相援助,选择坚强”的信息资源库。

47 快乐顶峰 超越驿站 智慧聚集站 基地 精神加油站 知识竞技站

48 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该活动的目的在于从典型事例中分析、总结一套为学生能学可用的资源库,因此事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资料的收集要分组,尽量多的反映不同情况下的方法与途径; 2、活动成果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益处,因此要有意识的把学生活动成果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49 (四)各课内容分析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四)各课内容分析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挫折的普遍性、人们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分析了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主要内容:两框 人生难免有挫折 :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 挫挫折面前也从容:怎么应对挫折

50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思路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挫折的含义和普遍性,指出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及产生的不同结果,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地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内容分析 第一目“人生难免有挫折” 主要介绍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 邓亚萍的事例 最深刻的一次挫折 洪灾等三幅图——天灾人祸 奶奶去世等三幅图——人为因素 第二目“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主要介绍了对待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结果。 登山的材料 填写挑战者、放弃者、半途而废者

51 第二框 :挫折面前也从容 ——思路分析 通过分析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勇敢地战胜它,就会获得成功;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总结战胜挫折的经验。 ——内容分析 第一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主要说明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残疾姑娘小丹战胜挫折而走向成功的事例 林肯获得成功的事例 第二目“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主要介绍一些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战胜挫折我有办法——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彭加木事例——树立正确人生目标 分析挫折原因——寻找相应方法 巴斯德事例——创新热情 自我疏导事例 ——宣泄、移 情、升华

52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针对当前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现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坚强的意志的表现和作用,指出了磨砺意志的方法。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针对当前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现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坚强的意志的表现和作用,指出了磨砺意志的方法。 主要内容:两框 让我们选择坚强 :坚强意志的表现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53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思路分析 本框从讨论洗星海的材料入手,让学生明白坚强的意志力能使人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分析了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和坚强意志的作用。 ——内容分析 第一目“坚强意志的力量” 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 冼星海的材料 ——坚强意志的表现 博士生对自己行动目的有清醒的认识——自觉 处事果断的下岗工人——果断 顽童控制自己成为博士 ——自制力 柏拉图坚持甩臂——坚韧性 第二目“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作用。 寻找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列举诱惑——正确人生方向 巴尔扎克——走出失败阴影 居里夫人 ——成就一番事业

54 第二框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思路分析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意志品质现状,让学生明白坚强的意志品质与成功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磨砺意志的方法。 ——内容分析 第一目“我的意志品质” 通过一个有趣的“意志银行”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的意志品质的现状,以便为讲解下一目“磨炼意志,学会坚强”做好准备。 第二目“磨炼意志,学会坚强”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怎样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 齐白石刻苦练篆刻的故事 ——树立明确目标 尝试从日常小事做起 ——做日常小事 富兰克林管理自己模式 ——善于管理自己 杨利伟事迹、年长者话——主动寻找艰苦 意志锻炼计划的活动——行为训练

55 (五)活动开展建议 活动一:话说挫折 (1)结合自己遭遇到的挫折,想一想,我们可以把挫折比喻成什么?
挫折像镜,挫折像闪电,挫折像分水岭,挫折像一把剑…… (2)从正反两方面,用“挫折是一种……也是一种……”造句。如: 挫折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挫折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选择; 挫折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责任; 挫折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挑战; 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活动中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想象;通过活动,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挫折,理解挫折是“双刃剑”。

56 活动二:辩论会——人生难免有挫折? 通过孙悦《祝你平安》的歌曲,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路”真的“总有许多不平事”吗? 正方:没有遇到过挫折的人是不存在的 反方:世间存在没有遇到过挫折的幸运儿 通过辩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论什么人都会遇到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要求辩论时互相尊重,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活动三:情境AB剧 情境一: 在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中,平时一向成绩不错的你考得一团糟,而第二天就要开家长会。这天放学后,你拿着成绩单和家长会通知单,走在回家的路上…… 情境二:与你关系一直不错的好友,最近突然与你闹翻。一天中午,班主任老师让你去找你的那位好友上他那儿去一趟……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对待同样的挫折,由于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挫折具有两重性;着重于对活动的分析,不要把精力过多地纠缠于情节本身。

57 (六)教学建议 1、介绍人生难免有挫折。不论是名人、伟人还是普通人,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任何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但是,教师在引导时要注意,我们说人生难免有挫折,不是说所有的挫折都不可避免;不是说人生充满挫折,给学生造成悲观厌世的心态。 2、不同的人由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要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变坏事为好事,变困难为顺利,变挫折为成功。但是,教师在引导时要注意,挫折本身是坏事,积极地面对挫折不是要求我们刻意去追求挫折,更不是说挫折越多越好。 3、寓理于例。讲授理论要深入浅出,多联系学生身边和典型事例来说明,这样说服力更强,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58 回忆坚强故事 回忆坚强 要求: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讲述你最亲近的人、你最了解的人的故事。
学生聊天:四人一组 坚强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强是一种坦然坚定的态度;坚强是一种品格,坚强是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不随时代而改变,这种品格,不因年龄而有所差异。就我们个人而言,我们也有过许多有关坚强的的感悟和体验。请同学与我一起进入微微聊天室,聊聊我们自己的故事。 回忆坚强故事 我的坚强经历及做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悟是: 在学习上, ,因为我坚强。 参考信息 在体育锻炼上, 因为我坚强 在最近的一次班级活动中,因为我坚强 ……

59

60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一)课程标准依据 “成长中的我”部分: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一)课程标准依据 “成长中的我”部分: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1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62 (二)主要内容 “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 “感受法律的尊严” “法律护我成长”

63 (三)主题探究活动分析 “践行道德,依法维权” 活动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遵守国家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64 2、将探究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建立日常的评价机制,使讨论的内容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
活动注意的问题: 1、采访或收集的日常生活中侵犯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要典型,找准与本单元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要以正面的维权的案例为主。 2、将探究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建立日常的评价机制,使讨论的内容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

65 (四)各课内容分析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设计思路: 主要内容:三框 走近法律:什么是法律 法不可违: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四)各课内容分析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设计思路: 本课说明了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分析了犯罪的危害,说明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按照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如何预防违法的逻辑顺序介绍课文内容。 主要内容:三框 走近法律:什么是法律 法不可违: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防患于未然:怎样预防违法

66 第一框 :走近法律 ——思路分析 本框通过事例分析说明了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分析了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的特征。教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指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 ——内容分析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漫画的形式: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 法律的定义: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具有强制性、具有普遍约束力。三幅图 填表活动: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我的一天: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舞迷夫妇: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赔鞋等两个情景: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我们生活的卫士,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67 第二框 :法不可违 ——思路分析 本框通过事例说明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尤其不能违反法律。教材分析了违法的含义及类别、犯罪及其基本特征;刑罚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内容分析 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 小勤的事例: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三个违法情景:引出违法的含义 填表区别:三种违法含义及区别。 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 填表概括刑事违法行为的特征:引出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 犯罪含义、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刑罚的种类 乘飞机开玩笑: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 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68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思路分析 本框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分析了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说明了青少年应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的意识。 ——内容分析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中学生陈某的案例: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小迪的案例: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引导学生要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改变爱占小便宜毛病: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简介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检查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守法意识,严格要求自己。

69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设计思路: 本课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析了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设计思路: 本课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析了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 主要内容: 两框 特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简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70 第一框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思路分析
本框通过小晨的经历引岀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必要的。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设置了四道防线。 ——内容分析 第一目“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介绍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的有关内容。 小晨的经历:引出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 第二目“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绍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有关内容。 雇佣童工的案例:社会保护的必要性。 两个判断题:巩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四道防线。

71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思路分析 本框通过13岁的女孩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的案例引出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该寻找正确的手段去维护,请求相关的法律机构给予帮助。指出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内容分析 第一目“求助有路” 介绍如何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芳要求上学的案例:引出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 六张图片:列出一些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 第二目“敢打官司” 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苗的案例:引出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手段。 辩论活动:消除错误观念,鼓励勇敢地状告侵权者。 第三目“善于斗争” 告诉学生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小平的事例: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娅智斗小流氓的事例: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 小芳和小明的活动: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72 (五)开展活动建议 活动一:让不良行为远离我们
通过讨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有哪些不良行为,明确其危害,寻找矫治这些行为的方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自查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活动二“你敢打官司吗?”辩论活动 这个活动是为突出“敢打官司”这一主题,很多人对打官司有误解,为解除误解设计这一活动。 在教学中以辩论的形式出现,将全班分组,一正一反,利用充足的论据或案例加以说明。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解决了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73 (六)教学建议 1、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可以先通过调查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明确在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共同分析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发展后果,共同探讨矫治方法。 2、组织写小论文、辩论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澄清观点。如:“规则约束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等。 3、条件允许,可以到当地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进行采访。或者请执法人员到校做法制报告。

74

75 二、教学方式的实践经验 提倡的几种教学方式的分析 思想品德的教学设计

76 (一)提倡的教学方式的分析 体验学习 体验式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常见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有 “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体验式学习过程包含3个阶段: l亲历阶段:个体经历某一事情或某一情境阶段。 l感悟阶段:个体对亲身经历的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点的阶段。 l反思阶段:梳理感悟,反思、产生新的经验和新的意义建构阶段。

77 实施策略: 1.情境设计要得当,要有真实性。 面向学生生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自己对观点有深入的感悟;目的性要强,情境、活动能有所悟、有所启发。 2.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进行体验时,教师要在行为、情感、认识等方面有得当的引导,要把学生从物境、引入情境、心境、意境,使感悟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升。 3.加强反思,引导领悟。 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关注和捕捉生成性的问题或新认识及感受

78 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式学习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一,在探究学习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探究问题。其二,提出假想,要根据问题收集各种论据(论证资料),以解释问题。其三,对所收集的各种论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四,进行交流和论证,对获得的资料有明确的评价,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解释和结论。其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得出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阐述交流。

79 实施策略 1.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2.指导学生收集各种论证资料 3、分析、研讨要有深度 4.评价、验证解释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形成结果,表述自己的认识

80 合作学习 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81 实施策略 1.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明确。 2.合作学习的主题或任务要具有合作的价值。 3.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欲望和需求。 4.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交流和互动。 5.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合理调控、点拨 6.在合作学习中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82 讲授式教学 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一般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形式。讲授教学既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最经常、最广泛被使用的教学方式,至今仍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

83 实施策略: 1.讲授观点科学正确、概念准确,讲授目的明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 2.在讲授式教学中,注意设计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和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讲授教学中的互动性。 3.在讲授式教学中,注意运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增强讲授的直观性、感染性,增大讲授教学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以具体形象地讲授方式达成更好的讲授效果,克服讲授教学的抽象性。 4.充分发挥讲授教学中情感直接传递和感染的作用,在教学中积极促进情感的激发,注意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载理、情理交融,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产生和升华,从而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 5.在教学中,注意调整教师的地位,讲授中主导不主宰,既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又要为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8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4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其宗旨是通过在本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的互动方式的改革。

85 整合的策略 1.在体验学习中 其一,运用多媒体能够将体验的情境创设得惟妙惟肖,趋于真实或再现真实,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感受。 其二,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已有的亲历情境再现,让学生回顾体验,内化感受,生成意义,提升认识。 其三,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模拟生活事件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成新的认识。

86 2.在探究学习中 其一,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他们提出问题;进而再指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以便深入地进行问题探究。 其二,可以利用网络,针对探究专题查阅资料,学生可收集到事例、数据、图文等各种相关资料,这些对于论证观点、分析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三,网络为访谈、问题研讨、认识交流开辟了新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访谈、调查、问题讨论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与社会人士进行交流,进行问题探究。

87 3.在合作学习中 其一,信息技术使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范围扩大了。信息技术环境拓宽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范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以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学习的同伴可以是同班级的、也可以是班际、校际或更广泛的合作学习伙伴,由于合作学习的同伴可以自选,交流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进行,所以合作学习能够比较好的实现平等、自由、互助、共进的学习理念。 其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更趋于平等和真实。 其三,学生与社会的其他人士的合作学习在逐步实现。

88 4.在讲授教学中 其一,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增强教授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观点的感知与理解。 其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增强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其三,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89 教学内容要求 知识关联(知识点、链和网) 教学内容的转化 (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 知识蕴含和延伸问题(建构) 思想方法渗透 思想教育的渗透
(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 知识关联(知识点、链和网) 教学内容的转化 (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 备教材 (钻研教材) 知识蕴含和延伸问题(建构) 思想方法渗透 思想教育的渗透 ……….

90 原有知识 原有经验 学生情感状态 备学生(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的需要 学生建构上的困难 ……

91 收集、整理、处理资源 提供资源(背景资料) 备资源(服务教学) 拓展资源 ……

92 课堂教学一般流程 以体验性教育为主 课前参与 以探究性教育为主 课中探究 课后延伸 以实践性教育为主

93 三、教学评价的操作经验 (一)开展教与学评价的思路 (二)评价实例
三、教学评价的操作经验 (一)开展教与学评价的思路 (二)评价实例

94 (一)开展评价的基本思路 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目的是为了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的评价要避免单纯地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主义,要创造使家长、同伴及学生自己都能参与的氛围和方法,关注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95 评价依据由以往的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以往的评价是对“过去”的关注,新的评价是对发展、提高、未来的关注。
评价的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以往的教育评价只是单一主体评价,如学科评价中主是单纯的外部评价,而忽略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参与者教师、学生自己的评价。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评价与被评价者,将评价者的范围扩展到家庭、社会 评价焦点不再以结果为中心,而是在评价反馈后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以及原有状态的改善。

96 评价内容更全面。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只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新的评价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而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评价的方法多样化,以往的评价侧重于以纸笔测验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终结性评价,新的评价方法更重视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在教学参与过程中的态度、表现等。

97 (二)评价实例—— ㈠形成性评价 依据形成性评价使用的环境将评价分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课外活动评价。总是思路是将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情况及参与效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⒈课堂教学评价:讨论、辨论、演讲、提问 ⒉课外活动评价 ⒊形成性评价的记分 ㈡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比较简单,一般采取期末考试或期末作业的形式来进行,直接将期末考试或者期末作业的分数记下。

98 教师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的评价 1.参考学生学期初的小档案完成情况。 2.参考家庭,学校,社会评价内容。
3.参考学生学期末评价的对比情况,从动态的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变化。(体现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4.对行为习惯有明显改变的学生给予肯定,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Download ppt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教材、教法与评价的交流 金 利 2006年1月1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