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 其本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 其本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 其本质

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3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4 本章教学的逻辑框架 在本教材的编写体系中,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揭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属于“一条主线”
中的“特殊”的社会发展规律。 讲授时要按照:“把握一个主题”,即突出第四章关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 中作为“枢纽”和“基石”的科学理论;“突出一个重点”, 即学 习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剖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讲授好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方法论及其现代意义;“贯穿一条主线”, 即有所取舍地讲清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到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从商品-货币-资本 -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的特殊发展规律

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根本原因: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 和产生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途径: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城市。 小商品经济的分化 商人和高利贷转化而来

6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
⑴利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英国的“圈地运动” ⑵利用国家政权掠夺货币财富——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圈地运动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7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后实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经济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以十分野蛮的方式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加速了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8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资本主义大工业
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1688年“光荣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封建社会后期 14世纪末15世纪初 地中海沿岸城市 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1492年) 资本来到世间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9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开始利用机器进行生产 法国、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0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 价 值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前提

11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劳 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另 一个重要条件。

12 社会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简单 发达 市场经济

13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体力与脑力的消耗。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商 品 二 因 素 价 值 使用价值

14 2、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15 3、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16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 价 值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17 商品内在矛盾展开逻辑图示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劳动 具体劳动(质) 抽象劳动(量) 简单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实现)
(还原) 简单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承认)

18 劳动时间 价值 量 劳动 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
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劳动时间 价值 劳动 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

19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在某一时期同一生产部门内生产出绝大部分商品的那些生产者所具有的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是由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决定的,劳动熟练程度高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劳动的有效程度高;劳动强度则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力耗费的多少,在单位时间内,劳动耗费多,即劳动强度大。

20 8小时 10小时 12小时 个别劳动时间

21 10小时 8小时 多盈利 12小时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2 10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小时 12小时 个别劳动时间 正常补偿

23 8小时 10小时 12小时 个别劳动时间 亏损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4 比较不同种商品的价值量时,应将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

25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件/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0分钟/件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26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的消极后果。

27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价值尺度 2、发展过程: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
1、货币: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发展过程: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 3、职能:货币具有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28 中国货币 元、角、分 美国货币 美元、美分 英国货币 英镑、便士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价格标准也称“价格标度”,是指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等分部分 是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中国货币 元、角、分 美国货币 美元、美分 英国货币 英镑、便士

29

30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31 汇票 本票 支票 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 汇票 本票 支票

32 世界货币: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世界货币职能 支付国际 收支差额 购买 外国商品 作为财富 转移到别国

33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表现: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二者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作用: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⑴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⑵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⑶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4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它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石 2.实践意义:它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提供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3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伴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⑴ 劳动者是自由人;⑵ 劳动者自由到一无所有。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⑴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包括三个部分); ⑵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2.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36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劳动力: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的价值包括的三个部分:
⑴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⑵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⑶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37 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一般商品在使用后,它的使用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新的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秘密所在。

38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就是直接 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就是直接 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 来决定的。所有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 性权利。 所有制 所有权 (经济意义) (法律意义)

39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剥削制 度,不同之处在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奴隶
社会是以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完全人身占有为基础的。 封建社会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条件的。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 关系是雇佣关系,以资本家占有雇佣工 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 的实质。 中世纪欧洲农 民在城堡外劳动

40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劳动过程 具体劳动 转移旧价值15元∕张 皮子 皮鞋 抽象劳动 创造新价值 (1元∕ 小时) (15元∕张) (15元+1元∕双) 2.价值增值过程

41 (1)若劳动者每天工资为6元(简单劳动),工作6小时则:
加工 6张皮 生产 6双鞋 6×16元∕双=96元 90元→皮子 6元→工资 (2)但劳动力是商品,一旦出售就归资本家支配,假定工人每天被要求工作12小时,则: 12小时 12张皮 12双鞋 12×16元∕双=192元 180元→皮子 6元→M 剩余价值的生产图示: 工 作 日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6 12

42 工人干6小时/天 6双鞋 6张皮 工人干12小时/天 皮鞋(16元/双) 12双鞋 12张皮 图 2 价值形成过程 图 3 价值增值过程
抽象劳动 转移旧价值 追加新价值 15元 1元/小时 工人干6小时/天 6双鞋 6张皮 工人干12小时/天 12双鞋 12张皮 6×15元=90元 皮子 6元 工资 12×15元=180元皮子 6元 M (劳动力是商品) (假定工资6元/天) 图 2 价值形成过程 图 3 价值增值过程 图 1 劳动过程

43 资本的生产过程 具体劳动 创 造 劳动过程 使用价值 转 移 旧 价 值 价值增殖过程 再生产 抽象劳动 A 价值 创 造 剩余价值

44 资本的本质 资本表现为物:厂房、机器、原材料、辅助材料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生产关系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45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只发生 价值转移 不变资本(c) 资本 可变资本(v) 能使价值增殖 m的唯一源泉

46 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m产生的源泉:v 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m ÷ v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

47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图示: 工 作 日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6 12 15 延长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图示:
6 12 15 延长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图示: 工 作 日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6 12 3

48 m' = = m' = = 工作日(小时) 6小时 10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6小时 6 3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9小时
6 12 6小时 m' = = 10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6小时 6 3 6 12 15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9小时 m' = = 150% 6小时

49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无人工厂”的出现使得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已经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工业革命时期 繁荣的生产景象 无人工厂

50 (三)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称为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工人是剩余价
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 统治。 3、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 制度的必然胜利。 简单再生产 4、资本主义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51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动因 决定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 m量已定:取决于m分割为积累和资本所有者个人消费的比例 accumulate 积累率已定:取决于m的绝对量

52 资本有机构成 物质 Pm∶A—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 决定 反映 价值 资本的价值构成
C∶V 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用公式C/V表示

53 67万美元 8000美元

54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涵义: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
形式,在运动中得到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 (2)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购买阶段 货币资本 准备 第二个阶段:生产阶段 生产资本 生产 第三个阶段:售卖阶段 商品资本 实现 (3)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产业 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55 Pm A G′ W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GK 生产K WK 生产m 实现m G 为m生产做准备 ② ••• P ••• W′ ③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GK 生产K WK 为m生产做准备 生产m 实现m

56 2、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2)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3)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做社会总价值,划分为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4)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57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4、在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 6、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表明,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58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1、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2、揭示了经济与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草稿

59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 资本家私人占有 经济危机 社会资本再生产 周期性波动
尖锐化冲突 经济危机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 社会资本再生产 周期性波动 “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p147) —— 马克思

60 矛盾 社会化 资本主义生产 私有制 生产资料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是社会行动 劳动产品由集体创造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
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

6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6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指政治统治的职能,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指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63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

64 2、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 (1)进步作用: 第一,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使人民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分封割据状态、压迫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享有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 第三,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 (2)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65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来源
来源: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资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就开始构建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

66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帮助法国工人党制定纲领


Download ppt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 其本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