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計畫 翰林版國語教材第五冊第五課阿媽的歌仔戲 數位補充教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計畫 翰林版國語教材第五冊第五課阿媽的歌仔戲 數位補充教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計畫 翰林版國語教材第五冊第五課阿媽的歌仔戲 數位補充教材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計畫 翰林版國語教材第五冊第五課阿媽的歌仔戲 數位補充教材 基隆市八堵國民小學 連明偉 設計/製作

2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前言   歌仔戲是目前臺灣各種傳統戲曲中,唯一在臺灣誕生的劇種,是百分之百的臺灣本土文化產物,還「反攻大陸」傳至中國。它是先民充滿智慧的藝術結晶,讓我們來好好認識它一下吧! 影片解說

3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起源   歌仔戲起源於百餘年前的宜蘭,宜蘭以漳州移民居多,所以也把漳州的「歌仔」帶來,並形成宜蘭獨有的「本地歌仔」。之後吸收車鼓陣等元素,演變為小戲,後來又吸收中國其他傳統戲曲的演出形式,形成大型的戲曲。  影片解說   所謂「歌仔」,就是一種每段四句,一句五字或七字,以演唱的方式來說故事的民歌。而「本地歌仔」的「本地」,指的則是宜蘭。

4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落地掃   「本地歌仔」又稱「落地掃」,演出型態十分簡單,沒有戲服,沒有劇本,演員也不化妝,完全採即興演出,而且演員清一色為男性。目前全臺只剩宜蘭地區的陳旺欉等少數藝師在傳承。   影片解說 陳旺欉先生

5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野臺歌仔戲   落地掃在吸收車鼓陣、四平戲、採茶戲、亂彈戲等表演方式後,逐漸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即所謂的「老歌仔」。同時也慢慢取代北管,成為廟會時的酬神戲,即野臺戲。   影片解說   野臺歌仔戲是沒有劇本的,只有劇情概述。表演時全靠演員的真功夫以及演員們與文武場的默契。即便到了今天,大多數的劇團仍以此方式演出,有人做過研究,全臺有劇本的歌仔戲團大概不超過五個。

6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由於內臺歌仔戲是售票入場的,為吸引觀眾買票看戲,許多舞臺效果也在此時出現。 內臺歌仔戲   日治時期,不少中國劇團來臺演出,歌仔戲在此時大量吸收布景、武打、鑼鼓點等元素以及連本戲的形式,使得演出更加精采。腦筋動得快的戲院便請戲班演出,大受歡迎,常一演數月,直至電視興起,方才沒落。   影片解說   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在臺推行皇民化運動,禁止傳統戲曲演出,戲班只好穿和服,甚至唱日語演出歌仔戲。

7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胡撇仔」其實就是英文「opera」的日語發音。 胡撇仔戲   在皇民化運動之下,傳統戲曲都必需身穿和服,手執武士刀,甚至唱起日語流行歌曲,還加入西洋樂器伴奏,於是衍生出歌仔戲的變體--胡撇仔戲。胡撇仔戲劇情通俗生活化,不講求教忠教孝,多以愛情戲為主,演出方式十分自由。 「金枝演社」是國內推廣胡撇仔戲最力的團體,圖為「玉梅與天來」海報。

8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廣播歌仔戲   1950年代,臺灣各大廣播電臺開始延請戲班錄音播出廣播歌仔戲,後來電臺乾脆自己成立專屬戲班。由於廣播單靠聽覺,為求變化,使得歌仔戲在音樂方面的創新更加豐富。  影片解說   當時最有名的廣播歌仔戲團為正聲廣播公司的「天馬歌劇團」。楊麗花便曾是其中團員。林美照廖瓊枝等人也都在電臺唱過。   當時歌仔戲中有一種叫「中廣調」的曲調,便是由中國廣播公司所創立的。

9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電影歌仔戲   1955年,都馬班拍攝史上第一部電影歌仔戲「六才子西廂記」,但票房不佳。1956年,陳澄三拍攝「薛平貴與王寶釧」,引發風潮,各戲班相繼投入拍攝,直至1965年停歇。   影片解說   陳澄三的「拱樂社」可說是最早的歌仔戲補習班,當時還捧出了一位小童星--許秀年。

10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電視歌仔戲   1962年,台視成立,也把歌仔戲電視化。先是「金鳳凰歌劇團」,其後的楊麗花則造成大轟動!但在當時的推行國語政策下,電視臺一天只能播出半小時的臺語節目,使得歌仔戲刪去了許多唱腔與身段,甚至還出現了國語歌仔戲,對歌仔戲藝術是一項不小的傷害。   影片解說 楊麗花小姐的電視歌仔戲海報

11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精緻化歌仔戲   解嚴後,本土意識開始高漲。約自1980年代後期,歌仔戲被視為本土藝術的表徵,除更加重視唱功與身段,還融入西方劇場元素,布景與服裝也更顯精緻華麗,在國外演出屢獲好評。明華園及河洛歌子戲團可為其中代表。

12   儘管中國方面將歌仔戲定名為「薌劇」,但福建一帶的戲團仍多以「歌仔戲」稱之。
  中國會把歌仔戲稱為「薌劇」,是因為歌仔戲傳至福建後,多在薌江流域一帶流傳。 臺灣歌仔戲反攻大陸   1925年,廈門地區的劇團請臺灣地區的歌仔戲藝人前往教戲,歌仔戲自此在閩南地區流行。1928年,臺灣三樂軒在廈門演出,轟動一時,此後閩南地區便開始出現歌仔戲班。這是華語地區的傳統戲曲中,唯一由臺灣傳入中國的劇種。   福建省文化局在1950年代初期,將「歌仔」改稱「錦歌」 ,「歌仔戲」改稱 「薌劇」 。中國方面並宣稱臺灣的歌仔戲是傳自於福建的「錦歌」、 「薌劇」,這絕對是不正確的。

13 歌仔戲可以這樣演 小朋友,你以為歌仔戲是老掉牙的東西,只有阿公、阿嬤才會看嗎?看看下面這一段充滿創意的歌仔戲吧! 創意歌仔戲欣賞
  小朋友,你以為歌仔戲是老掉牙的東西,只有阿公、阿嬤才會看嗎?看看下面這一段充滿創意的歌仔戲吧!   創意歌仔戲欣賞   本教材參考資料


Download ppt "歌仔戲的起源與演變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計畫 翰林版國語教材第五冊第五課阿媽的歌仔戲 數位補充教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