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課 陽關雪 余秋雨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課 陽關雪 余秋雨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課 陽關雪 余秋雨 

2 課前引導 古人的心情 現代人也懂得 傾聽一曲 包美聖〈陽關疊〉
出處:

3 目次 一、題解 六、結構分析表 二、作者 七、問題與討論 三、文學探究 八、延伸閱讀 四、補充資料 九、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好站連結

4 一、題解 出處 寫作背景 主旨

5 題解 〈陽關雪〉,描寫作者在嚴寒風雪的冬季尋訪「陽關遺址」的經過與心情。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七十里,西漢時曾設置關隘,因位於玉門關之陽而得名,是古代中原出西域必經之地。 陽,古代「山南水北」謂之陽。

6 題解 〈陽關雪〉,一指在雪中尋訪「陽關遺址」;二指「陽關遺址」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如大雪般積壓人心,讓人產生沉重苦澀之感。
余秋雨擅長將物情與我情相互交融,「陽關」與「雪」皆帶有壯美淒迷之情,在茫茫白雪中,曾經雄偉的遺址在歷史中已經傾頹,渺小的個人在蒼茫天地中行走,說明此次尋訪是一趟心靈跋涉的苦旅。

7 出處 選自《文化苦旅》 原由上海「知識出版社」於一九九一年出版。 一九九二年十月,余秋雨來臺演講,授權臺灣「爾雅出版社」印行。

8 《文化苦旅》 余秋雨散文代表作。 本書樹立其在文壇崇高聲譽。 全書不分輯,共收三十七篇散文。
圖片出處

9 《文化苦旅》自序 「我們這些人,為什麼稍稍做點學問就變得如此單調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學問的弘揚都要以生命的枯萎為代價,那麼世間學問的最終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如果輝煌的知識文明總是給人們帶來如此沉重的身心負擔,那麼再過千百年,人類不就要被自己創造的精神成果壓得喘不過氣來?」

10 寫作背景 〈陽關雪〉是作者從人文山水中引發對歷史文化思考的作品。
描寫他在敦煌一帶遊歷,尋訪「陽關遺址」時的見聞感受,與〈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隱泉〉等篇可視為一個獨立的小單元。

11 主旨 〈陽關雪〉以尋訪「陽關」為中心,開展出歷史時空的敘述與思考。 作者身處蒼茫淒迷氛圍中,因此感受到的是一趟「苦旅」。
文章對古代文人的坎坷際遇有所了解,進而思考人與自然、文化的關係。作者觀察細膩且感受深刻,實為旅行文學佳構。

12 二、作者 經歷 文學專長 文壇成就 來臺情況 暢銷華文作家

13 作者 余秋雨 一九四六年生 浙江餘姚人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戲劇文學系
圖片出處

14 戲劇理論學者 美學理論學者 華文暢銷作家 余秋雨 宏觀史識 + 人文關懷=啟發性 理性 + 感性=感染力

15 九歲余秋雨 圖片出處

16 經歷 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 交通大學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 兼任上海委諮詢策劃專家 上海寫作學會會長
圖片出處

17 經歷 現專事寫作 並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復旦大學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上海大學教授
圖片出處

18 文學專長 余秋雨專攻戲劇、美學,著有多部戲劇及美學專論,兼擅散文。
其散文具有宏觀的史識與人文的關懷,對傳統歷史、文化和知識分子的處境都有獨到的體會、深刻的思考;文筆清新流暢,深富感染力。 主要工作都在學院任教,並從事學術理論研究,是學者兼文人的傑出典型。

19 文壇成就 著名文化學者 旅行散文作家 當代美學專家 圖片出處

20 來臺情況-「余秋雨現象」     余秋雨在大陸藝文界獲獎無數,成績亮眼。今任職「上海寫作協會會長」,除在中國內地教書之外,也經常前往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講學。余秋雨亦曾在一九九二、一九九六年來臺演講,所到之處蔚為風潮,當時臺灣的媒體稱之為「余秋雨現象」。

21 「秋雨」來臺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余秋雨應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之邀,來臺度假並舉行演講,關於文化與文學的演講竟能吸引眾多讀者和觀眾聆聽,是近來少有的盛況,「秋雨來臺」在臺灣掀起一陣「秋雨文化旋風」。 圖片出處

22 暢銷華文作家 曾獲大陸「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曾獲得「上海優秀文學作品獎」 獲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榮譽
作品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籍排行榜前列 目前全球華人社會中深具影響力的作家

23 三、文學探究 寫作特色 歷代人文山水文學

24 寫作特色 一、濃厚的文化氣息與感傷的歷史氛圍
從《文化苦旅》開始,余秋雨以「文化散文」寫作奠定在文壇的地位,其後一直到《千年一嘆》,都能將自己對文化的思索、歷史的追問、精神的試煉,以感性靈動的文筆表達出來,構成余秋雨散文的一大特色。 「在歷史中尋找合乎自身生命結構的底蘊,尋找那些與自己有緣的靈魂。」使他的散文處處流露濃厚的文化氣息與人文色彩。

25 寫作特色 二、重視劇場效果與歷史的影像化 余秋雨的散文,以「還原」歷史現場為書寫路徑,在敘事策略上特別注重「影像化」的處理。他的散文有空間畫面的呈現,也有歷史時間的曲折變化。 他還喜歡運用「場景」引發讀者感受。具體場景的描繪與想像,使他的散文具有「戲劇性」效果。 大陸學者欒梅健說:「他放棄了戲劇,然而他不曾料到,戲劇卻不自覺地成就了他的文學。」

26 寫作特色 三、自成一格的「秋雨體」 余秋雨散文語言灑脫典雅,表述富有詩意。
大陸作家徐林正:「秋雨散文是一組組特寫,是歷史文化深處的特寫。這就是秋雨散文的『體』。」 我們可以在〈風雨天一閣〉、 〈蘇東坡突圍〉、〈一個王朝的背影〉 、 〈千年庭院〉、 〈流放者的土地〉、 〈抱愧山西〉中清楚感受到,這些篇章,是標準的秋雨散文。這種散文體稱為「秋雨體」。

27 歷代人文山水文學 結合人文、歷史、文化和個人感慨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開創山水遊記以自然景物 為主的散文。
    為主的散文。 【中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借山水抒發心中憤慨與     不平。 【宋代】宋代的山水小品,多為園林文學,寫小幅水     山,並抒發個人感受。 【現代】余秋雨旅行文學,擴大領域,成為人文山水     文學。

28 四、補充資料 關於《文化苦旅》 遇見100%的人生品味 在臺出版作品 重要著作 遺聞趣事

29 《文化苦旅》的形成 《文化苦旅》是作者在旅途中留下的文章 歷史人物 歷史場景 獨特思想 敘事風格 雄渾氣魄 逼真氣勢

30 書籍特色 作者在親自尋訪文化遺跡的同時,抒發對歷史傳統、文化現象的諸多感懷。
走訪莫高窟、陽關、白蓮洞、敦煌、都江堰、三峽、洞庭湖、廬山、蘇州、西湖等地。 這些文化行旅之作構成本書主體,形成本書最大特色。

31 「苦旅」之旅 由《文化苦旅》篇目順序來看旅行順序: 甘 肅 敦 煌 四 川 柳 侯 祠 都 江 堰 吳 越 春 秋 境 外 新 加 坡
Start 西南 西南 東南 End

32 「苦旅」之所以苦 行路之苦 心路之苦 所謂文化「苦旅」, 整個中國文化的旅 是苦於思索中國的文 程,幾千年歷史的 化人格及文化意識的
發展。 整個中國文化的旅 程,幾千年歷史的 滄海桑田,是漫長 而艱苦的旅程。

33 《文化苦旅》內容 【前半】 〈道士塔〉~ 〈五城記〉 計20篇 記風景名勝 歷史古蹟 記城鎮風情 【後半】 〈牌坊〉 ~ 〈這裡真安靜〉
計17篇 記消逝人事物的象徵 生活隨筆 心情札記

34 遇見100%的人生品味 余秋雨主講 以旅行叩問生命,擴大關愛
遇見100%的人生品味     余秋雨主講 以旅行叩問生命,擴大關愛   在旅行的過程中,面對長天大地和渺小的軀體之間,我們忍不住叩問:「來到這世上究竟有什麼意義?」這些詢問很難出現在自己的書房、客廳裡,但往往總能在旅行過程中閃現。不斷詢問自己生命的價值、自己生命與大地的關係,這對一個文化思考者來說是必要的,我認為沒有經過這種深刻詢問的人,從事其他行業或者還可以,從事文學卻是不足的。 2005年,台北

35    我在〈陽關雪〉這篇文章裡寫下這樣的句子:「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偉大與渺小的區別,在天地之間有另一番照會,這種生命的感悟,只有在旅行中才會產生,可能在沙漠,可能在海邊,可能在草原,也有可能在大街上,但這大街對你而言非常陌生。三毛的詞:「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文學工作者,就需要這最徹底的流浪情結。 《聯合報副刊》,

36 在臺出版作品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 駱駝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 藝術創造工程 允晨文化 民國七十九年 文化苦旅 爾雅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 駱駝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 藝術創造工程 允晨文化 民國七十九年 文化苦旅 爾雅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 山居筆記 爾雅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 余秋雨臺灣演講 爾雅出版社 民國八十七年 霜冷長河 時報文化 民國八十八年 掩卷沉思 爾雅出版社 民國八十八年 千年一嘆 時報文化 民國八十九年

37 鞦韆架 時報文化 民國八十九年 行者無疆 時報文化 民國九十年 北方的遺跡 天下文化 民國九十年 吳越之間 天下文化 民國九十年 從敦煌到平遙 天下文化 民國九十年 從都江堰到嶽鹿山 天下文化 民國九十年 借我一生 天下文化 民國九十三年 傾聽秋雨:余秋雨今年在臺灣  天下文化 民國九十四年 觀眾心理學 天下文化 民國九十四年 藝術創造論 天下文化 民國九十五年

38 重要著作 《文化苦旅》 《山居筆記》 《千年一嘆》 《借我一生》 《中國戲劇文化史》
圖片出處

39 趣聞軼事-抓鬮決定報考科系    一九六三年,余秋雨中學畢業,對投考什麼科系感到苦惱,無奈之餘,與另外兩個要好的同學決定以抓鬮方式決定,一個學理工科,一個學醫科,再一個學文科,這樣可以在二十年以後,三個人一起周遊世界,走到哪裡都沒有不懂的事情。結果,余秋雨抓到了文科,想讀外文系。正在思考時,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遊說他就讀戲劇文學系,余秋雨當下決定報考,經過考試,順利考上,成為幾千名考生中的三十分之一。

40 趣聞軼事-妻子馬蘭    妻子馬蘭是安徽地方傳統戲曲「黃梅戲」的首席演員。余秋雨於一九九九年曾為馬蘭量身寫作了一齣黃梅戲「鞦韆架」,首場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票房亮麗,連戲院總經理都說:「這是長安大戲院新館建立以來最火爆的一次演出,盛況空前。」顯然,這對深受矚目的夫妻檔聯手締造了一次漂亮的新紀錄。這齣戲是由余秋雨策劃、編劇,同年也曾來臺演出,在國家戲劇院隆重上演,也成為年度藝術界的盛事之一。

41 趣聞軼事- 「蘭室雨軒」    余秋雨與馬蘭,是一對令人稱羨的才子佳人、名人夫妻。兩人在各自的領域引領風騷,彼此也相知相惜,恩愛不渝。在安徽家中書房掛有一塊「蘭室雨軒」的匾,雅致中寓有兩人的深情。 圖片出處

42 五、課文賞析 課文大意 地名 其他 戲劇效果 藝術構思 寫作技巧 深究鑑賞 重要修辭

43 課文大意 主線:踏雪尋陽關 結構:前後照應 【1~3段】敘述文人與文化具有魔力,透過理性闡釋,使自己的旅程具有說服力。
【4段】說明自己衝著〈渭城曲〉而來,老者的勸說,不能動搖他的決心。此段是全文第一個過渡,用以鋪陳實地踏訪過程。

44 【5~12段】描寫走過沙漠、古戰場墳堆,到陽關古址的艱辛歷程。
【13段】從「這是一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一段,是全文核心,真實而直接的介紹吸引他跋涉而來的陽關。 【 14段】「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一段,是作者安排的第二個過渡。 【15~19段】「這便是唐人風範」,再度引發議論,呼應開頭幾段的觀點。 【20段】以短句作結,「怕還要下雪」呼應題旨與當時情景,令人彷彿感受了那分沉重與冷意。

45 敦煌 莫高窟 位於甘肅省酒泉市 歷史文化名城 古代通西域交通要道 絲綢之路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 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
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所在 圖片出處

46 白帝城 位於四川瞿塘峽口長江北岸。 東漢初公孫述據此築城,自稱為白帝,故以為名。
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留下大量詩篇。 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7 黃鶴樓 位於湖北省武昌市。 歷史名樓。 相傳蜀漢時費文褘成仙,曾駕黃鶴到此休息,故稱為「黃鶴樓」。 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8 寒山寺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楓橋附近。 相傳唐代寒山、拾得二僧曾駐此,故名。
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拾殿内供奉 寒山、拾得塑像 圖片出處 %E5%AF%92%E5%B1%B1%E5%AF%BA&ei=UTF-8&fr=yfp&tab=organic&b=31

49 陽關 位於敦煌縣南湖鄉西面的古董灘上 在玉門關南而得名 一九七二年在此發現大片版築遺址,頹圮的城堡牆基,判斷即古陽關所在。
圖片出處

50 二十五史    清乾隆時頒定正史二十四部,稱「二十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皆為紀傳體史書。後加上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

51 岑參、高適 岑參(西元七一五~七七○),世稱「岑嘉州」,著有岑嘉州集。 高適(西元六九五~七六五),字達夫,長於七言歌行。
盛唐時著名邊塞詩人。 作品多寫邊塞戰場上的情景。 詩風雄壯悲涼。 世稱「岑高」。

52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作者:王維 【註解】 渭城:即咸陽,今陝西省西安市。
浥:ㄧˋ,溼潤。 客舍:供過程旅客休息住宿的屋舍。 柳色:柳象徵離別。 作者:王維

53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
首二句點明送別時令、地點、景物;為送別創造愁鬱的氣氛。 三、四句寫惜別;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

54 戲劇效果 中原慈母的白髮,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 故鄉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於朔風中的 軍旗。
  作者舉邊塞戰爭詩詞中具代表性的情景畫面,來強 調戰場的慘烈、悲壯與戰爭的殘酷,以及百姓因此流離 失所的痛苦。

55 戲劇效果 「中原」、「江南」、「湖湘」、「故鄉」,那裡有思念遠方戰士的慈母、妻子與稚兒,句子充滿悲傷與深切盼望。
後兩句寫將士出征,在北方戍邊作戰,氣勢雄偉。 前後對比強烈。

56 藝術構思 題為「陽關雪」,但「雪」非主體,主體是「陽關」。
作者要傳達的意旨,在於歷史上文人與文學的地位命運。他先不寫陽關,而從「中國古代,一為文人,便無足觀」寫起。 接著扣住「鐫刻山河,雕鏤人心」談論今人的歷史文化情結,「焦渴地企盼著對詩境實地的踏訪」。 以「陽關」的坍塌,對照文學的不朽,形成強烈對比,與生動輝映。

57 藝術構思 文人因文學作品在後人心中千秋永存,文章中由王維詩引到陽關遺址。
陽關、沙漠、風雪是邊境、絕境、險境的象徵,由此聯想文人被放逐貶謫的命運,西出陽關,陷入邊境、絕境與險境之中。 作者冒著陽關的嚴寒風雪,艱辛尋訪,也是自陷險境的心靈文化苦旅。 陽關不只是土墩石城,而是代表唐人風範的文化藝術象徵。自然與歷史,山水與文化,二者在文中已融為一體。

58 引中西文史、藝術知識增加文章的內涵與美感
寫作技巧 引中西文史、藝術知識增加文章的內涵與美感 本文中,提到王維〈渭城曲〉、李白〈黃鶴樓〉、張繼〈楓橋夜泊〉、艾略特〈荒原〉等詩歌,以及唐人造像、蒙娜麗莎、萊辛論詩畫等藝術見解,表現出作者的思想與見識,使文章意境更為精深。 最後兩段尾聲,憑弔古蹟,感受一片荒曠,心底的悲涼,用古代邊塞詩中經常出現「胡笳」和「羌笛」聲來強化環境的死寂

59 寫作技巧 文字兼具理性思索與強烈的抒情色彩
文中使用的抒情句相當精采,如面對老者的勸阻,他「向他鞠了一躬,轉身鑽進雪裡。」表達出毫不動搖的尋訪熱情。 作者寫徒步沙漠的感覺和面對墳堆的思索,「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

60 深究鑑賞 開篇先說起古代文人的「無足觀」,認為文官之顯赫在「官」而不在「文」,然寫作的詩文卻可以千古留芳。不經意的起筆,是本文的題旨,為後面的論述埋下了伏筆。 從白帝城、黃鶴樓、寒山寺寫起,闡述歷代文人「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順勢引出王維著名的〈渭城曲〉,將話題轉入正題。

61 深究鑑賞 作者一意要尋訪遺址的決心,再大的風雪也阻止不了,文化的魔力有了生動的點化。
在沙漠裡行走,看見古戰場遺留下的墳堆。作者展開想像,開始在歷史時空裡翱翔。 他用深情錘鍊的語言描述昔日鐵馬金戈的殺敵場景,還有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眼前的自然景物、悠久綿長的歷史,以及自己面對歷史、山河變遷的感觸,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62 深究鑑賞 尋至「陽關古址」,坍了大半的烽火臺還在,陽關之雪覆在土墩上,再雄偉的建築也不敵風雪的摧殘和時間的流逝。
藉眼前景觀,面對「陽關」,由王維想到唐人風範。行文至此,筆鋒回到開篇主題上,對文人際遇深表同情,再次點出陽關雪所代表的深沉意義。 陽關坍弛,歷史無情,民族文化精神衰頹,字裡行間,以文人西出陽關的落寞與詩歌傳唱至今的力量對比,文化價值與意義不言而喻。

63 重要修辭 重要修辭計有: 轉化、譬喻、借代、誇飾、示現、對偶、排比、類疊、回環等,其中以「轉化」運用最多次。
使用「譬喻」次數也不少,共計十次,有的譬喻新穎,如以「冰海凍浪」來譬喻「山」,又說「沙墳如潮」、「寒峰如浪」等。

64 六、結構分析表

65

66 七、問題與討論 一、本文中有多處運用文史、藝術典故,請找出兩 個本文中所引用的相關典故。
  個本文中所引用的相關典故。 答:作者在文中至少提到了王維渭城曲、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張繼楓橋夜泊、艾略特荒原等詩歌,以及蒙娜麗莎、萊辛論詩畫等藝術見解,對中外典故的運用嫻熟而生動。又如最後兩段,作者憑弔古蹟,想起了古代邊塞詩中經常出現「胡笳」和「羌笛」,於是他就用這虛擬的極美聲音來強化環境的死寂,又暗暗化用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意,衍生出一段文字,以表達對歷史的無盡哀戚。類此的知識運用,除了可以增加文章的內涵,其藝術手法的表現也很值得玩味。

67 問題與討論 二、本文雖是旅行文學作品,但又不同於一般旅遊 介紹之作,請問原因何在?
  介紹之作,請問原因何在? 答:本文從表面上看,是一篇旅行文學作品,但實際上是藉著歷代文人的命運,探討文學的永恆及文化的深刻。當雄偉古蹟坍塌在時間長河的沖刷下,當官位名爵早已消失在歷史冊頁時,文學作品反而深入人心,代代流傳不絕,甚至讓一個現代的文人甘冒嚴寒風雪,艱辛跋涉,只為看一眼那早已成為「心中的故鄉」的文化遺跡。這種以記遊的方式進行文化思考的散文,能在景觀遊覽介紹之外,將個人的學識、智慧與文化涵養融為有深度的創作,給人思想的衝擊和知識的滋養。這正是其與一般旅遊介紹的文章不同之處,也是其深刻之處。

68 問題與討論 三、作者提到文學作品有種讓人久久不忘的魔力, 請從自己的閱讀經驗中舉例說明這種體會。
  請從自己的閱讀經驗中舉例說明這種體會。 答:請鼓勵並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踴躍發言。

69 八、延伸閱讀-《山居筆記》 民國八十四年「爾雅出版社」出版。 《文化苦旅》的姐妹作。
全書僅十一篇,其中〈蘇東坡突圍〉、 〈抱愧山西〉、 〈十萬進士〉、 〈遙遠的絕響〉、 〈歷史的暗角〉等引起許多熱烈討論。

70 九、牛刀小試

71 牛刀小試 Q:〈陽關雪〉一文中,作者說:「因此,這些樓,這些寺,早在心頭自行搭建。待到年長,當他們剛剛意識到有足夠腳力的時候,也就給自己負上了一筆沉重的宿債。」作者所謂「沉重的宿債」是指:   (A)對先民的一種承諾的履踐   (B)一種輪迴的必然性   (C)對文人產生的思古幽情   (D)對歷史文化的認同與尋根的感覺 Ans: D

72 牛刀小試 Q:下列各選項中「 」內的詞語,何者為狀聲詞? (A)沒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這樣快,才片刻,地上 已見「斑斑」沙底,卻不見濕痕
 (B)一走出小小的縣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 一片雪白,什麼也沒有   (C)那兒,沒有這麼大大「咧咧」鋪張開的沙堆   (D)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於朔風中的軍旗 Ans: D

73 牛刀小試 Q:余秋雨的散文寫作自成一格,他以旅行的方式,踏訪每一個場景,去觀察、感受、聯想,而形成其獨特的文學風格,被稱之為:
 (A)藝術散文   (B)文化散文   (C)歷史散文   (D)詩歌散文 Ans: B

74 牛刀小試 Q:關於余秋雨與其作品、文章特色說明,下列敘述何者為是? (A)為近代中國大陸傷痕文學作家
(B)文章以襯托、比喻的手法,富有多樣性的反諷 (C)其遊記之作,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 (D)他的《文化苦旅》是一部研究歷史文化的論文集 (E)文筆以理性為主,較乏感性的成分。 Ans: BC

75 牛刀小試 Q:「中原慈母的白髮,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於朔風中的軍旗。」關於本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前四句充滿悲傷與盼望之情  (B)後兩句則寫出將士出征,氣勢顯得雄偉壯闊  (C)此段文字在前後情感上有明顯的對比作用  (D)作者藉由不同畫面的場景,刻畫出戰爭殘酷的 共同基調  (E)此六句在句法結構上完全一致,為類疊兼排比的修辭。 Ans: ABCD

76 十、好站連結 行者余秋雨(簡體網站) http://cul.sohu.com/s2006/yuqiuyu/
網站中有一連串對於余秋雨的訪談所做的實錄,有部分作品的導讀介 紹,並有影音檔案可連結觀賞。 古雅臺語人_教學工坊 網站中有余秋雨的部分文章,可連結參考。


Download ppt "第六課 陽關雪 余秋雨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