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及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及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高频考点 考情解读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此类问题多为选择题与填空题,常通过三视图和几何体的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试题难度中低档. 与球有关的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多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主要计算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因此试题存在一定难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及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及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高频考点 考情解读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此类问题多为选择题与填空题,常通过三视图和几何体的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试题难度中低档. 与球有关的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多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主要计算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因此试题存在一定难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及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3 高频考点 考情解读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此类问题多为选择题与填空题,常通过三视图和几何体的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试题难度中低档. 与球有关的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多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主要计算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因此试题存在一定难度. 线线、线面平行与垂直 此类问题多以多面体为载体,考查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试题以解答题为主. 面面平行与垂直 此类问题多以多面体为载体,结合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通常考查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及性质.

4 1.把握两种规则 (1)三视图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主)视图一样;侧(左)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右面,高度和正(主)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画三视图的基本要求:正(主)俯一样长,俯侧(左)一样宽,正(主)侧一样高. (2)画直观图的规则 画直观图时,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仍平行,与x轴、z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与y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减半.

5

6

7

8

9

10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2013·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正视图中的圆弧是半圆)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92+14π   B.82+14π C.92+24π  D.82+24π

11 (2)(2013·江苏卷)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D,E,F分别是AB,AC,AA1的中点.设三棱锥F-ADE的体积为V1,三棱柱A1B1C1-ABC的体积为V2,则V1∶V2=________. 解析: (1)观察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长方体与一个半圆柱的组合体,根据所标注的尺寸可以计算出表面积为(4×5+4×5+4×4)×2-4×5+π·22+π·2·5=92+14π.

12 答案: (1)A (2)1∶24

13 (1)空间几何体的面积有侧面积和表面积之分,表面积就是全面积,是一个空间几何体中“暴露”在外的所有面的面积,在计算时要注意区分是“侧面积还是表面积”.多面体的表面积就是其所有面的面积之和,旋转体的表面积除了球之外,都是其侧面积和底面面积之和. (2)在体积计算中都离不开空间几何体的“高”这个几何量(球除外),因此体积计算中的关键一环就是求出这个量.在计算这个几何量时要注意多面体中的“特征图”和旋转体中的轴截面.

14 1.(1)(2013·辽宁卷)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

15 (2)(2013·北京东城区高三教学统一检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

16

17 多面体与球

18 (1)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
(2)若球面四点P,A,B,C构成的线段PA,PB,PC两两垂直,且PA=a,PB=b,PC=c,则4R2=a2+b2+c2,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正方体(或其他图形),从而显示出球的数量特征,这种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好方法.

19 2.(2013·辽宁五校考试)已知三边长分别为3、4、5的△ABC的外接圆恰好是球O的一个大圆,P为球面上一点,若点P到△ABC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  )
C.20  D.30

20 答案: A

21 线线、线面的平行与垂直

22 证明: (1)∵AD∥BC,BC=2AD,G是BC的中点,
∴AD綊BG, ∴四边形ADGB是平行四边形, ∴AB∥DG. ∵AB⊄平面DEG,DG⊂平面DEG, ∴AB∥平面DEG.

23 (2)连接GF,易知四边形ADEF是矩形,
∵DF∥AE,AE⊥底面BEFC, ∴DF⊥平面BCFE,又EG⊂平面BCFE,∴DF⊥EG. ∵EF綊BG,EF=BE, ∴四边形BGFE为菱形,∴BF⊥EG, 又BF∩DF=F,BF⊂平面BDF,DF⊂平面BDF, ∴EG⊥平面BDF.

24 (1)证线面平行常用的两种方法:一是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二是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把证线面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
(2)证线面垂直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证线面垂直转化为证线线垂直;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另外还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等等.

25 3.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DB的中点.求证:
(1)EF∥平面ABC1D1; (2)EF⊥B1C.

26 证明: (1)连接BD1.在△DD1B中,E,F分别为D1D,DB的中点,则EF∥D1B.
又D1B⊂平面ABC1D1,EF⊄平面ABC1D1,∴EF∥平面ABC1D1. (2)由题意易得AB⊥B1C,B1C⊥BC1. 又AB,BC1⊂平面ABC1D1,AB∩BC1=B, ∴B1C⊥平面ABC1D1. 又BD1⊂平面ABC1D1,∴B1C⊥BD1. 而EF∥BD1,∴EF⊥B1C.

27 面面平行与垂直 (1)求证:平面BCD⊥平面CDE; (2)若N为线段DE的中点,求证:平面AMN∥平面BEC.

28

29

30

31  (1)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
(2)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面面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32 4.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A⊥平面ABCD,PD∥MA,E、G、F分别为MB、PB、PC的中点.
(1)求证:平面EFG∥平面PMA; (2)求证:平面EFG⊥平面PDC.

33 证明: (1)∵E、G、F分别为MB、PB、PC的中点,
∴EG∥PM,GF∥BC. 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AD,∴GF∥AD. ∵EG、GF在平面PMA外,PM、AD在平面PMA内, ∴EG∥平面PMA,GF∥平面PMA. 又∵EG、GF都在平面FEG内且相交, ∴平面EFG∥平面PMA.

34 (2)由已知MA⊥平面ABCD. PD∥MA,∴PD⊥平面ABCD, 又BC⊂平面ABCD. ∴PD⊥BC.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C⊥DC.

35 又PD∩DC=D, ∴BC⊥平面PDC. 在△PBC中,∵G、F分别为PB、PC的中点, ∴GF∥BC, ∴GF⊥平面PDC. 又GF⊂平面EFG, ∴平面EFG⊥平面PDC.

36 思想诠释 转化与化归思想——解决空间中的线、面平行与垂直问题
(2013·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 (1)PA⊥底面ABCD; (2)BE∥平面PAD; (3)平面BEF⊥平面PCD.

37 证明:  (1)因为平面PAD⊥底面ABCD,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所以PA⊥底面ABCD.
(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 所以AB∥DE,且AB=DE. 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D. 又因为BE⊄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BE∥平面PAD.

38 (3)因为AB⊥AD,而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CD,AD⊥CD. 由(1)知PA⊥底面ABCD, 所以PA⊥CD. 所以CD⊥平面PAD. 所以CD⊥PD. 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 所以PD∥EF.所以CD⊥EF. 又因为CD⊥BE,EF∩BE=E, 所以CD⊥平面BEF. 又因为CD⊂平面PCD,所以平面BEF⊥平面PCD.

39 1.本题第(1)问由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第(2)问要证线面平行,应证线线平行,即BE∥AD⇒BE∥平面PAD,第(3)问多次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和性质,最后利用线面垂直转化面面垂直.
2.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形式转化.

40 3.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4)证明面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5)平行与垂直关系间的转化. (6)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通过折叠进行的转化.

41

42 证明:  (1)连接A1B,设A1B与AB1交于E,连接DE.
∵点D是BC中点,点E是A1B中点, ∴DE∥A1C,∵A1C⊄平面AB1D, DE⊂平面AB1D, ∴A1C∥平面AB1D.

43 (2)∵△ABC是正三角形,点D是BC的中点,
∴AD⊥BC. ∵平面ABC⊥平面B1BCC1, 平面ABC∩平面B1BCC1=BC,AD⊂平面ABC, ∴AD⊥平面B1BCC1, ∵BC1⊂平面B1BCC1, ∴AD⊥BC1.

44


Download ppt "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及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及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高频考点 考情解读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此类问题多为选择题与填空题,常通过三视图和几何体的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试题难度中低档. 与球有关的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多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主要计算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因此试题存在一定难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