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2 痘病毒为DNA病毒,有囊膜,病毒粒子为砖形或卵圆形,大小为(170-250)nm×(300-325)nm。
痘病毒对热、直射阳光、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均较敏感。

3 临诊特征 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典型病例的发展过程是初期为丘疹,后变为水疱,再变为脓疱,脓疱干燥结痂,最后痂皮脱落自愈。
大多数动物呈良性经过。

4 各种哺乳动物的痘病毒有其固有宿主,一般不交叉感染。
痘病毒对热、直射阳光、碱和多数常用消毒药均较敏感,但在痘皮中能耐受干燥,在自然环境中能存活6~8周。 痘病中以绵羊痘、山羊痘、鸡痘较为多见,且危害较大,而猪痘、牛痘和马痘则很少发生。

5 猪痘 1、临诊:皮肤上发生特殊丘疹和疱疹。 2、病原:有两种 一是猪痘病毒,只能引起猪发病; 二是痘苗病毒,感染多种动物。

6 3、流行病学: 猪痘常发生于4-6周龄的仔猪,断奶小猪亦敏感,成年猪有抵抗力,由痘苗病毒引起的猪痘,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呈地方流行性。主要是猪血虱、蚊、蝇等外寄生虫传播。

7 4、症状 潜伏期平均4-7天。体温升高,精神食欲不振,鼻、眼有分泌物。痘疹主要发生于躯干的下腹部和肢内侧以及背部或体侧部等处。

8 痘疹开始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略呈半球状,表面平整,见不到形成水疱即转为脓疱,并很快结成棕黄色痂块,脱落后遗下白色斑块而痊愈。病程10-15天。
本病多为良性经过,病死率不高。 对于幼龄仔猪,如果管理不善或继发感染,病死率增高。

9 5、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可诊断本病,如果要确定病原是猪痘病毒还是痘苗病毒,则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0 6、防制: 平时注意饲养管理和卫生,夏秋季节做好灭虱和灭蚊蝇工作。由于该病的经济意义不大,故没有研制疫苗,但发病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11 治疗: 用镊子除去痘痂,涂上碘甘油,日二次。此外可口服或肌注抗菌药,抑制继发感染。
仔猪感染后可用青霉素、磺胺类药、氟哌酸等抗菌药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

12 禽痘 1、临诊:皮肤型和粘膜型出现痘疹。临床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和型。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大型鸡场中时常流行。

13 2、流行病学: 各种禽类均可感染禽痘病毒,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
其次是火鸡、鸭、鹅等,但发病较轻;鸵鸟、鸽、麻雀、燕雀、金丝雀等也可发生痘病。不同禽类或鸟类感染的痘病毒种类不同,通常不出现交叉感染,常呈良性经过。

14 禽痘的传染常由健禽与病禽接触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形式,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
蚊子及体表寄生虫叮咬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蚊子的带毒时间可达10-30天。

15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的发病最为多见。拥挤、通风不良、潮湿、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不良,可促发本病并加重病情。

16 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4-8天。依侵犯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

17 皮肤型:以头部皮肤,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常见于冠、肉髯、喙角、眼皮和耳球上。一般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左图9.12.1 皮肤型鸡痘 冠、眼、肉髯出现痘疹(朱坤熹等)

18 粘膜型: 多发于小鸡,病死率较高,小鸡可达50%,病初呈鼻炎症状。病禽萎顿厌食,流鼻汁,初为浆性粘液,后转为脓性。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

19 鼻炎出现后2-3日,口腔、咽喉等处粘膜发生痘疹,初呈现圆形黄色斑点,逐渐扩散成为大片的沉着物(假膜)随后变厚而成棕色痂块。痂块不易剥落,强行撕脱,则留下易出血的表现,上述假膜有时伸入喉部,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右图9.12.2 粘膜型鸡痘 口腔、喉部粘膜出现 痘疹(朱坤熹等)

20 混合型: 即皮肤粘膜均被侵害,而表现出上述二型共同的临床表现。 。 鸽痘的痘疹,一般发生在腿、脚、眼脸或靠近喙角基部,个别的可发生口疮。

21 4、诊断 据流行病症学与症状可作出诊断。 皮肤型和混合型的症状很有特征,不难诊断。 也可采用琼扩等血清学诊断。

22 5、防制 平时做好卫生消毒、保持禽舍通风换气、尽量消灭禽群中的外寄生虫和环境中的蚊蝇等对控制该病具有重要作用。
新引进的家禽,要经过隔离观察,证明无病方可合群,一旦发生本病,应隔离病禽,病重者淘汰,死者深埋或焚烧。

23 预防接种:可采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经皮肤刺种免疫。初次免疫一般在15日龄前后 ,开产前迸行第2次免疫。。

24 6、治疗: 用镊子除去痘痂,涂上碘甘油,一日二次。此外口服或肌注一些抗菌药,抑制继发感染。


Download ppt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