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因素分析 7-1 因素分析 7-2 因素分析的基本統計假設 7-3 因素分析之檢定 7-4 選取因素之數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因素分析 7-1 因素分析 7-2 因素分析的基本統計假設 7-3 因素分析之檢定 7-4 選取因素之數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因素分析 7-1 因素分析 7-2 因素分析的基本統計假設 7-3 因素分析之檢定 7-4 選取因素之數目
7-1 因素分析 7-2 因素分析的基本統計假設 7-3 因素分析之檢定 7-4 選取因素之數目 7-5 因素的轉軸和命名成為構面 7-6 樣本的大小和因素分析的驗證 7-7 因素分析在研究上的重要應用 7-8 研究範例

2 7-1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因素分析並無依變數(dependent variable)和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之分,而是將所有的變數選取進來,除了可以看到每個變數和其它所有變數的關係外,更可以用來形成對所有變數的最大化解釋。因素分析的目的是用來定義潛在的構面,由於潛在的因子(例如:道德、勇氣…等等)無法直接量測,我們可以藉由因素分析來發掘這些概念的結構成份,以定義出結構的各個維度(構面),以及每個維度(構面)包含了那些變數。   因素分析的使用:在確認結構成份後,我們經常使用因素分析於 彙總 (summarization)和資料縮減 (Data reduction),我們分別介紹如下: 彙總 (summarization) 所有的變數經由因素分析後,可以得到少數的概念,這些概念等同於彙總所有的變數,經由適當的命名後,就成了我們所謂的構面。 資料縮減 (Data reduction) 我們可以經由因素分析後,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變數,這些有代表性的變數仍然具有原有變數的大部份解釋量外,也保留了原始的結構,因此,透過因素分析我們可以得到資料縮減的功能。

3 7-2 因素分析的基本統計假設   在作因素分析之前,必須檢定資料是否符合下列4種基本的統計假設 (statistical assumption): 1. 線性關係 – 兩組變數的相關係數是基於線性關係,若不是線性關係,  則變數需要轉換,以達成線性關係。 2. 常態性 (normality) – 雖然,典型相關並無最嚴格要求常態性,但常態  性會使分配標準化以允許變數間擁有較高的相關,因此,符合常態是  較好的作法,由多變量的常態難以判讀,所以大多都是針對單一變量  要求是常態性。 3. 變異數相等 (Homoscedasticity) – 若不相等,會降低變數間的相關,  因此,需要符合變異數相等。 4. 樣本的同質性 (Homogeneity of sample) – 有相同性質的樣本就會產  生多元共線性 mulitcollinearity,由於因素分析是用來辨識變數之間的  關係,因此,適度的多元共線性是需要的,也就是說,相同構面下的  項目應該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4 7-3 因素分析之檢定   當變數之間的相關太高或太低時,都不適合作因素分析,我們一般都會使用KMO和Bartlett’s 球形檢定來判定是否作因素分析。KMO的全名是 Kaiser-Meyer-Olkin,KMO是使用淨相關 (partial correlation) 矩陣來計算, Kaiser (1974) 提出了KMO抽樣適配度的判定準則如下:   Bartlett’s球形檢定是使用相關係數來計算,在一般的情形下,相關矩陣的值必須明顯地大於0,我們使用spss軟體時可以查看Bartlett’s球形檢定 的顯著性,作為判定是否適合作因素因分的檢定之一項準則。

5 7-4 選取因素之數目   在眾多的變數下,我們應該選取多少因素之數目才好呢? 基本上,没有單一的標準,可以決定一切,研究人員仍必須考慮實務上的經驗和判斷來決定,在一般情形下,我們常用下列4種方法來作初始的判定。 特徵值 (eigenvalue>1):特徵值大於1的涵義是變數能解釋的變異超過1時,就表示很重要,可以保留下來,若是小於1時,就表示不重要,可以拾棄,特徵值也稱為是隱藏根 (Latent Root),特徵值特別適用於變數的數量介於20個至50個,若是變數的數量少於20個,則有萃取太少的問題,若是變數的數量大於50個,則有萃取太多的問題。 陡坡圖(Scree Test):陡坡圖可以用來判定最適切的因素個數,它是用特徵值當y軸,因素的個數當x軸,曲線上的點代表變數可以解釋的變異,如下圖: 陡坡圖的判定方式是當曲線下降至平坦處,就是判定點,如上圖,我們會選取5個因素,若是採用特徵值 >= 1的方法,則會選取4個因素,研究人員到底選取4個還是5個因素,得考慮實務上的經驗來判定了。 ……………………………….20 4 3 2 1 特 徵 值

6 理論決定 研究人員根據過去的文獻或理論架構來選取因素時,則在作因素分析前,已經知道需要選取多少個因素,因素分析則是用來驗證有關多少因素應該被選取。 變異的百分比 在萃取的因素能解釋的變異數,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在社會科學中,大多都同意變異數累積到60%左右,就達到標準了,有些研究的選取準則,有可能會再低一些。

7 7-5 因素的轉軸和命名成為構面 我們以下圖為例來說明。
  我們以下圖為例來說明。   原始的變數V1、V2、V3、V4、V5、V6投影在X和Y軸時,在X軸上的V1和V6矩離很近,很難歸屬那一方,經由轉軸後,投影到X´和Y´,我們可以查看V1、V2和V3同屬一群,而V4、V5、V6則屬於另一群,這就是轉軸的功能。 V4 V5 V6 · · · V3· V2· V1· Y 轉軸 X

8 因素負荷 (Factor Loading)顯著性的準則
  我們利用Hair 1998 p112頁所整理的樣本大小和因素負荷顯著性的準則如下:   我們在作研究時,最好採用因素負荷大於或等於0.6以上,以避免作效度分析時,較容易出問題,一般而言,採用因素負荷大於或等於0.7時,效度分析都没有問題。

9 7-6 樣本的大小和因素分析的驗證   樣本的大小並没有絶對的準則,樣本數量不可少於50,最好至少要達100個以上,因素分析的可靠性才會高,在一般的情形下,都會以多少個變數作為基準,樣本數最少為變數數量的5倍,例如:我們有15個變數,至少要有15×5=75個樣本,最好有10倍變數的數量,也就是說,若是我們有15個變數,最好有15×10=150個樣本。   因素分析的驗證:我們常用分離的樣本 (split sample) 和分半的樣本來驗證因素分析,分離的樣本是我們分別取樣二次,將二個樣本進行測試,看看結果是否呈現一致性。分半的樣本是當我們一次取樣的數量夠大時,我們可以隨機的將此樣本分成兩半,再將此分半的二個樣本進行測試,看看結果是否呈現一致性,以達到因素分析的驗證。

10 7-7 因素分析在研究上的重要應用   因素分析在我們進行的許多研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的重要應用有形成構面、建立加總尺度、提供信度與提供效度。 形成構面: 構面是概念性旳定義,當我們以理論為基礎,以定義概念來代表研究的內容,我們所使用量表的項目經由因素分析的轉軸後,通常相同概念的項目會在某個因素下,我們將此因素命名,就形成我們要的構面。 建立加總尺度: 在形成構面後,代表單一因素是由多個項目所組成,因此,我們可以建立加總尺度 ( summated scale),以單一的值來代表單一的一個因素或構面。 信度 (reliability): 用來評估一個變數經由多次量測後,是否呈現一致性的程度,我們稱之為信度,在測量內部的一致性時,我們遵守的準則為 (item)項目與項目的相關係數大於0.3,項目與構面的相關係數大於0.5,整個構面的信度大多使用 Cronbach’s alpha 值大於或等於0.7,探索性的研究則允許下降到0.6 的標準。 效度 (validity): 用來確保量表符合我們所給的概念性的定義,符合信度的要求和呈現單一維度的情形,效度包含有收斂效度 (convergent validity)和區別效度 (Discriminant Validity), 收斂效度指的是構面內的相關程度要高,區別效度指的是構面之間相關的程度要低。

11 7-8 研究範例 範例: 我們設計的研究問卷如下: 問卷調查 1. 企業經營者參加資訊相關研討會的頻率?
 很少  較少  普通  較多  很高 2. 企業經營者在公司使用電腦的頻率? 3. 企業經營者參加企業E化相關研討會的頻率? 4. 企業經營者閱讀資訊相關雜誌或書刊的頻率?

12 本研究問卷共發出100份,回收有效問卷74份。經編碼輸入資料後,存檔成factor analysis.sav 。

13 實務操作如下: 1. 開啟範例檔 factor analysis.sav
2. 按Analyze  Data Reduction  Factor 3. 選取所有需要進行因素分析的問項,s1 到 s20 4. 按 > ,將 s1 到 s20 選入 Variables 5. 按 Descriptives 6. 按Continue,回到Factor Analysis 視窗 7. 按 Extraction,在 Method 選 Principal components (預設) 8. 選 Screen plot 9. 按Continue,回到Factor Analysis 視窗 10. 按 Rotation,選取Varimax 11. 按Continue,回到Factor Analysis 視窗 12. 按 Option 13. 按Continue,回到Factor Analysis 視窗 14. 按 OK ,出現報表結果

14 報表分析結果如下: Factor Analysis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MO和Bartlett’s 球形檢定來判定是否作因素分析。Kaiser (1974) 提出了KMO抽樣適配度的判定準則如下: 本範例的KMO值 0.829,Bartlett’s球形檢定 的顯著性P值 <0.05,適合作因素分析。

15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a Rotation converged in 9 iterations. 我們會選用 Varimax 變異數最大法為因素轉軸的方法,形成五個成分 (構面)。

16   我們將因素分析的結果,依題項語意分成四個構面,分別為 CEO,Benefit ,Cost ,Technology 和無法命名的 Unknown 構面。我們整理出結果如下:

17   我們根據題意,將各個因素歸類和命名如下:

18   刪除不適用的問項,有跨構面題項,行成無法命名構面的題項,如Technology 1,Benefit 4,Technology 2,Benefit 5,Cost4,Benefit 6,Technology 6 。由於刪除問項後,題項和構面可能會有異動,因此,需要再次作因素分析以確認題項和構面,我們整理報表輸出結果如下:   最後我們將因素分析的結果,確認分成四個構面,分別為 CEO,Benefit ,Cost和Technology構面,總變異解釋達 。


Download ppt "第七章 因素分析 7-1 因素分析 7-2 因素分析的基本統計假設 7-3 因素分析之檢定 7-4 選取因素之數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