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 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 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 鈺

2 1.關於嬰兒的學習,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般嬰兒無法學習或記憶 (B)一般新生兒無法區辨感官經驗 (C)早產兒能在大部分的刺激之下出現「習慣 化」 (D)神經系統、感覺、和動作能力的發展是學習 的基礎

3 D *習慣化法: 1.先讓嬰兒觀看一個東西,要不停的反覆去觀看,使嬰兒適 應這個東西而不再會對於此做出反應,然後突然改變成另 一個刺激,這個刺激會使得嬰兒有其反應。利用這個方 法,可以讓我們去探討知道嬰兒已經有可以區辯這種刺激 和另外種刺激的能力。而這些實驗所使用的就是這種方 法。 2.利用重複呈現刺激並監測嬰兒心跳、吸吮、腦部活動等方 式,以研究嬰幼兒對訊息處理的效率,這種研究是利用習 慣化學習型態

4 2.「給我一個孩子,我可以訓練成任何你想要的樣子」,此話比較接近何種學派之理念?
(A)認知學派 (B)人本學派 (C)行為學派 (D)功能學派

5 c 行為主義華生: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 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 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 – 醫生、律師、藝術 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 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我承認這超 出了事實,但是持相反主張的人已經誇張了數千 年。

6 認知學派是布魯納認為: 前提:教學結構配合學生知識結構。 結果: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到該知 識內容。
即使六歲兒童也可以學習相對論。

7 3.「下列關於負增強與懲罰的比較之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皆不能塑造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 (B)負增強乃是取消正增強,懲罰則是移開嫌惡刺激 (C)負增強用來減少反應次數,懲罰則是增加反應次數 (D)負增強是在合宜的行為後施予,懲罰則是在不合宜 的行為後施予

8 D 負增強 懲罰 在合宜行為後施予 用來增加反應次數 強化她好的行為(拿掉她不喜歡的)
在合宜的行為後,移開嫌惡刺激 (例:全班被罰站,當表現好時就可以坐下) 在不合宜行為後施予 減少反應次數 減少不好的行為(給予她不喜歡的) 在不合宜的行為後,施予嫌惡刺激(例:欺負同學,被老師罰站面壁思過)

9 4.大偉不喜歡做功課,但喜愛玩電腦遊戲,媽媽要他先做完功課後才能玩電腦,她運用了哪一種原理?
(A)行為塑造(behavior shaping)  (B)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C)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D)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

10 C C.普莫克(普力馬)原則=老祖母法則:個案完成行為目 標後,再給予其喜歡的活動(先完成不喜歡的,才能做 喜歡的)
→強調先完成討厭的才能領取好處 A.行為塑造(又稱連續漸進法)是分解動作、逐步 漸進 D.正增強:是指直接能勾起學生喜愛的因素

11 5.下列哪一項教師對學生的話語,屬於行為主義的「普力馬原則」(Premack Principle)之應用?
(A)喜歡吵鬧的同學,老師會給他應得的處罰 (B)如果大家可以安靜上課,老師就講故事給你 們聽 (C)老師喜歡你們安靜的樣子,不喜歡你們大聲 吵鬧 (D)老師不在的時候,班長要到講台上登記講話 的同學

12 B C.普莫克原則=老祖母法則:個案完成行為目標後,再 給予其喜歡的活動(先完成不喜歡的,才能做喜歡的) 正增強:是指直接能勾起學生喜愛的因素 老祖母法則:強調先完成討厭的才能領取好處 A.行為塑造(又稱連續漸進法)是分解動作、逐步 漸進

13 6.技安上課的時候,一直拉扯一旁的大雄,於是老師就請技安到教室後面的角落站幾分鐘,老師採用的是行為改變技術的何種原則?
(A)增強(reinforcement)  (B)消弱(extinction) (C)暫停(time out)  (D)塑造(shaping)

14 C 暫停: 先暫停他目前的不良行為(暫停=隔離)
消弱: 當學生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時,「故意不予理會」 其行為,使該行為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降低其發生 頻率。 消弱→不理他,覺得無趣行為就會漸漸消失 負增強又稱消極增強:拿掉負增強物,增加好的行為 (離 開受罰狀態)懲罰:給他不喜歡的東西 (讓他在受罰狀態) 隔離(time out):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教師應促使學 生得到增強的情境隔離開來,以減弱不良行為的出現 率。

15 7. 使用高層思考之「問題解決」時,易會有負性遷移(negative transfer) 的現象,此現象係指:
(A)習慣性使用過去未經檢視過的解題策略  (B)將之前使用過不當的策略轉移到另一個問題上  (C)將負面的訊息從一個問題轉移到另一個問題中  (D)過去成功的解題知識轉移到新問題中反而成為 干擾。

16 D 負性遷移,過去成功的解題知識轉移到新問題反而成 為干擾。 正遷移:舊學習效果有助於新的學習 負遷移:舊的學習效果阻礙新的學習
負性遷移,過去成功的解題知識轉移到新問題反而成 為干擾。 正遷移:舊學習效果有助於新的學習 負遷移:舊的學習效果阻礙新的學習 功能固著==>是指人們因先前的經驗,對物體的功 能,有著強烈而固定的概念,譬如:一般人習慣 用茶 杯喝水,久而久之就覺得茶杯只有喝水這個用途,而 其他可能的相關用途就不易或無法想像得到,因個人 經驗與習慣的束縛,阻礙了有效解決問題構想的產生 學太多技巧後  反而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頭腦僵化

17 心向==>指心之所向,對於一件事的做法,常 採用同一方法,久之成為習慣。 另指刺激尚 未出現時,心裡所具有的準備反應或適應傾向 係長期學習而得到的經驗累積,可縮短個人的 思維歷程,指個體在種情境下習慣性的反應 傾向。 例如:考試時不會的題目答案一律猜 C(不做其他嘗試) 心向===>習慣成自然反射性動作

18 8.有關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布魯姆(B. Bloom)設定之精熟標準是達 到60%的學習 (B)奠基於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C)主要應用於特殊班級之個別化教學 (D)學習成就落差主要因為所需之學習時間 不足

19 D Bloom精熟學習 Bloom 精熟學習法:認為成就的落差主要肇因於所 需之學習時間不足,因此精熟學習法主要調整時間 的彈性化因素。
(A) 學後評量要求大多數學生至少有80~90%的熟練度 (B) 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 (C)教學先採用團體教學,接著進行「個別處方教學」

20 9.下列哪一理論認為:人的發展是人、行為及環境間互動的結果?
9.下列哪一理論認為:人的發展是人、行為及環境間互動的結果?  (A)認知學派的個人建構論  (B)心理分析學派的本能論  (C)行為學派中的刺激反應論  (D)社會學習論中的交互決定論

21 D Bandura提出三元交互決定論(Triadic Reciprocal Determinism)-
為環境因素、行為、個人的主體因素三者相對 獨立、同時又交互作用從而相互決定的理論實 體,每兩者之間都具有雙向互動和決定關係。 蒙特梭利的教育三要素:教師、學生、環境

22 10.下列何者是社會學習論在兒童發展上的主張?
(A)重視建立發展的常模  (B)強調早期發展的重要 (C)重視先天遺傳的重要  (D)強調發展透過觀察與模仿

23 D (一)強化並非構成學習的必要條件 (二)學習來自於觀察與模仿 (三)模仿學習有不同的方式 (四)模仿學習非機械式反映
%E7%8F%AD%E6%9D%9C%EF%A4%A5(Albert+Bandura)+- +%E7%A4%BE%E6%9C%83%E5%AD%B8%E7%BF%92%EF%A5%81(social+learning+the ory) %92%E8%AB%96 (一)強化並非構成學習的必要條件 (二)學習來自於觀察與模仿 (三)模仿學習有不同的方式 (四)模仿學習非機械式反映 (五)最能引起兒童模仿的楷模 (六)觀察學習四階段歷程

24 簡答題 李老師要教「哺乳類」這個概念。試分別 依據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和奧蘇貝爾的意 義學習論, 提供李老師教學設計的建議。

25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 他提倡發現學習(learning by discovery), 鼓勵學生個人自己去思考、比較、對照、運 用各種策略,以發現教材所含的重要概念。 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 強調所學事物必須對學生具有意義,方能產 生學習,並且認為學生在學習之前的「先備 知識」(prerequisite knowledge)乃是意義學習 產生的必要條件。

26 宜蓉

27 11 有一學生認為:自己懶散、不努力用功,是因為父母不能以身作則 的結果。請問:該學生認為其習性的養成,是來自下列何種因素? (A)心理動力  (B)遺傳  (C)古典制約  (D)社會學習

28 D 以身作則>>要聯想到模仿!! 所以選社會學習

29 12 前導組織(advanced organizer)意在提供學習者何種協助? (A)提供學生能進行精緻化複習的材料  (B)提供簡易的閱讀結構訓練 (C)提供學生有做中學的機會  (D)提供先備知識或可能需要的關聯知識

30 D

31 13 奧蘇貝爾(D. Ausubel)認為,教師若能把學生在某一領域學習所獲 得的知識,用來促進其在另一領域的學習,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 法。奧蘇貝爾稱這種現象為何? (A)階層遷移(hierarchical transfer)  (B)訓練遷移(transfer of training) (C)垂直遷移(vertical transfer)  (D)水平遷移(lateral transfer)

32 D 學習遷移 1.正遷移:指的是舊有的學習結果有助於新的學習 2.負遷移指的就是舊的學習結果反而會阻礙或抑制 學習的進行。
1.正遷移:指的是舊有的學習結果有助於新的學習 2.負遷移指的就是舊的學習結果反而會阻礙或抑制 學習的進行。 正遷移依遷移的方向分為水平遷移(lateral transfer)和垂直遷移(vertical transfer) *水平遷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垂直遷移:不同層次

33 14 記憶的歷程包括三個基本運作,其順序為何?  (A)收錄→儲存→提取  (B)儲存→收錄→提取  (C)儲存→提取→收錄  (D)收錄→提取→儲存

34 D

35 15 訊息處理模式中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與下列何者相當? (A)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B)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C)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 (D)程序記憶(procedual memory)

36 短期記憶:聲碼 =工作記憶(運作記憶)Working memory(20sec), 代表心理上現在的明確意識 長期記憶:意碼 程序性記憶:關於如何做一件事情的記憶。 陳述性(命題)記憶:1.情節-經驗、經歷  2.語意- 抽象符號

37 16 學生在記憶資料時,接近序列後端者較易記憶,這種現象是: (A)初始效應  (B)時近效應  (C)順攝抑制  (D)倒攝抑制

38 B 在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 ):列表開頭的字母較易記憶。
末位效果(recency effect ):在列表後端的字母較易回憶。 (時 近效應=新近效應=末位效果) 順向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 PI):已經學過的東西干擾了新 學習的東西 逆向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 , RI):新學習的東西會影響 已經學過的東西

39 17 下列何種策略對短期記憶的學習最具效果? (A)意元集組(chunking)  (B)多重編碼(multiple coding) (C)分類表列(categorical clusting)  (D)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

40 A 意元集組,即是將訊息中多個不同的小意元(chunk),集合而組 成一個大意元,然後再以大意元為單位去記憶,如手機號碼分成幾 個部份來記,會比較容易記住。 EX:

41 18 我們可以教低年級兒童何種策略來增進短期記憶? (A)簡單複述 (B)組織 (C)精密化 (D)利用心像

42 A 增進短期記憶--聲碼→簡單複述 增進長期記憶--意碼→利用心像

43 19 許老師想要改善課堂教學,增進學生的長期記憶。你不會建議他使 用哪一種策略? (A)精緻化(elaboration)  (B)複誦化(rehearsal) (C)脈絡化(context)  (D)組織化(organization)

44 B 1.組織(organization): 有意元集組(chunking)、歸納(grouping)、分層(hierarchy)、 列大綱(outline)畫概念圖。 2.精緻化(elaboration):有心像法(imagery)、聯想法 (association)、 故事法(story)、歌謠韻文法(song and rhymes)、諧音法 (assonance) 、位置法(method of loci)、關鍵字法(keyword)、字鉤法(peg ord)。

45 20 下列對兒童記憶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兒童隨著年齡漸長,他們保存訊息的能力穩定發 展 (B)兒童常見的記憶策略包括複誦、組織和串連 (C)學齡兒童比年幼的兒童有較常時間地集中注意 (D)運作記憶(workingmemory)的能力在學齡前的發 展最快

46 簡二 簡述行為主義心理學派、認知心理學派與人本心理學派的主要論點 及其差異。

47 簡二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主張人類的學習可以透過操作制約、一定的步 驟,而達到學習的功效。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主張人類的學習可以透過操作制約、一定的步 驟,而達到學習的功效。 認知心理學派:認為人的的學習是一連串複雜的心理歷程,要經過 許多基模的建立,逐漸學習與區別。 人本心理學派:認為人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應該重視人的需求, 而非只是外力因素。 行─模仿學習 認─主動建構知識; 人─順其性

48 靖坤

49 21題 嘉玲正在思考,準備考試的一些記憶方法 中,為何有些方法的效果會比其他方法來 得好。此顯示嘉玲的下列何種能力? (A)後設認知 (B)批判性思考 (C)自動化反應 (D)擴散式思考

50 後設認知 後設認知或譯為元認知(Metacognition), 這個名詞由Swartz及Perkins 發明及定義。 即 "cognition about cognition", "knowing about knowing", 簡言之,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感知、計算, 聯想等 各項)的思考。 利用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用之於學習策略,讓學生瞭解是一種個人 控制及引導心智歷程的現象。 到自己的思想模式之同時,透過控制自己的思想模式,從而達至效 果的學習方法。

51 22題 在「神秘箱」的活動中,老師要求兒童猜測 箱子裡的物品為何,在猜答案之前,兒童 可以問問題,但老師只能回答「是」或「不 是」,看看兒童是否能在20 個問題內猜對 答案。這個活動可培養兒童何種認知能 力?  (A)物體守恆概念  (B)反向思考能力  (C)設定目標和做決定的能力  (D)構思問題及形成概念的能力

52 物體守恆概念 受試者了解某一系統或物體的外表雖然改變,仍能了解其若干屬性 具有恆常性而言。
受試者了解某一系統或物體的外表雖然改變,仍能了解其若干屬性 具有恆常性而言。 皮亞傑(Piaget)兒童最先獲得的是質量守恆,例如,把等量的黏土, 塑成二個泥球,然後在兒童的注視下,將其中一個捏成長條形,如 果是三、四歲的孩子,他會認為長條形的那一個含有較多的黏土, 直到五歲以後的孩子,才有質量守恆概念,即原來等量的每塊黏 土,不論其形狀如何改變,其量總是相同。 數字守恆-體積守恆-重量守恆

53

54

55 23題 「教師若能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採用 不同的教學方法」,這表示該教師具備了 哪一種知識? (A)陳述性知識 (B)程序性知識 (C)策略性知識 (D)情節性知識

56 陳述性知識:以陳述性方法表達事實性知識, 知其所以
程序性知識:按一定程序操作所得的知識,行 其所宜(ex.操作理化實驗) 策略性知識:用以提高學習效率的活動,或進 行有效學習的方法途徑,思考該用陳述還是程 序性知識

57 24題 淑芬一邊唸書一邊聽歌,但她能專注讀她的 課本內容,而不去聽歌曲的歌詞,這與淑芬 的什麼能力有關? (A)自動化(automaticity) (B)長期記憶(long-termmemory) (C)擴散思考(divergentthinking) (D)選擇注意(selectiveattention)

58 注意力理論,常見的可分為兩種: 一、雞尾酒效應 係指人的一種聽力選擇性(注意力選擇性),亦即是人能夠選擇性把 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談話內容而忽略背景中其它的對話或噪音。 二、史楚普效應(自動化) 係指受試者受到自身對字義的認知影響而干擾其對於色彩的判斷,而 花費較多反應時間回答問題。當受試者被要求回答某個顏色與字面意 義不同的字詞時,往往使得受試者反應速度下降、出錯率增加。反之, 若相同,則辨識較快,反應時間縮短。

59 長期記憶 程序性記憶:關於如何做一件事情的記憶。 陳述性記憶:關於一些具體的事情和情形的記憶。 語義記憶:關於世界的一般知識和規律的記憶。
情景記憶:關於某一個時空中的事件和情景的記憶。 內隱記憶:一種無法在正常意識中表現出來,但通過一 些手段可以測量的記憶。對內隱記憶的研究是20世紀90 年代的研究熱點。

60 25題 下列何者所做的行為已達到自動化? (A)郭靖正在苦練丐幫幫主昨晚剛剛教的降龍十八 掌 (B)小龍女在古墓中教導還未學武功的楊過,開始 背誦玉女心經 (C)黃蓉學得浪裡白條的一流泳技後,在黃河中優 遊自如地游泳 (D)黃藥師的夫人第一次看到九陰真經後,靠著 過目不忘的能力,立刻回房專心覆誦出來

61 自動化歷程 個體對有先後順序活動的行動記憶,經由 觀察學習和實地操作練習而習得。一旦達 自動化歷程,所習得記憶不易遺忘,且面 對特定問題情境可以迅速做出自發反應的 一系列步驟。隨自動化程度提高,個體的 效率和速度也會提高。其過程不被意識所 控制,且幾乎使用不到認知資源。是屬於 長期記憶(LTM)裡面「程序性記憶」的一 環。(ex:騎腳踏車、游泳、開車...)

62 26題 當我們問兒童:「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 兒童常常不知如何回答,或簡單的回答「還 好!」,然後就沒有下文了。下列有關此種 現象的解釋,何者最適當?   (B)因為兒童缺乏保留概念 (C)因為兒童注意力欠佳  (D)因為兒童從短期記憶提取訊息的能力不 足 (A)因為問話所引發的是一種自由回憶

63 27題 兒童在認知記憶的發展上將某一項目與其他事物 聯想在一起,例如:我們想讓自己記憶要買蘋 果、可樂、紙巾,若是我們想像可樂罐子上頂著 一個蘋果,一旁的紙巾要來擦拭倒出來的可樂, 這是下列何種記憶策略? (A)複誦(rehearsal) (B)組織(organization) (C)精緻化(elaboration) (D)後設記憶(metamemory)

64 組織法 學習者主動將所呈現的學習材料重新安排成幾個類別,以增進記憶。又可分為7種方 法。 (1)串結法:將一系列很多項目的學習材料加以分結,以增進記憶容量。 例如:198675976854可分成198-675-976-854 (2)排序法:將所要學習的材料依字母順序或依數學邏輯順序等方式加以記憶。 (3)分類法:將所要學習的材料依其性質分類。 (4)大綱法:將所要學習的材料或文章,以列大綱方式加以記憶。 (5)建構法:將所要學習的材料,以數狀圖或網狀圖等圖示方式列出。 (6)字首法:講所要學習的所有材料中,每個材料的第一個字首連接一起。 (7)句子法:將所要學習的我有材料連接成一個句子,以幫助學習。

65 精緻法 學習者主動將材料賦予意義,將材料予以視覺化或口語包裝化,以形成 心象,可分為4種方法。 (1)關鍵字法:將所要學習的材料轉變為容易記憶、發音的關鍵字, 例如:要背誦song這個英文字集意義可發音成『誦』在形成 唱歌的心象,就可記住song-歌 (2)位置法:將所要學習得一系列學習材料畫成一個房間內的幾個位 置,以協助記憶。 (3)假借法:又稱諧音法 例如:背歷史科目中八國聯軍,可議成『餓的話,每日熬一應』 即為『俄徳法美日奧義英』 (4)敘述故事法:講所要學習的材料,邊造成一篇故事情節,以促進 學習。

66 28題 青少年心理學的研究中,人本主義模式的 人性觀點為何? (A)本能支配 (B)被動與機械性的 (C)主動積極且具潛能 (D)反應的且可改變的

67 1題 根據布朗費布納(U.Bronfenbrenner)生態系 統理論,下列何者對青少年發展最具立即 的影響? (A)微系統 (B)中系統 (C)外系統 (D)巨系統

68 生態系統理論,有時也被稱作背景發展理論或者人際生態理論,將人際關係分 成了四套依次層疊的環境系統。這些系統彼此之間又相互影響。該理論由尤里· 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並完善,現時被普遍接受為發展心理 學領域的領導性理論。 四個系統為: 微系統(Microsystem):直接環境(家庭,學校,同齡群體) 中系統(Mesosystem):中系統由直接環境之間的聯繫構成(例如,一個孩子 的「家和學校」) 外系統(Exosystem):間接發生影響的外部環境條件(例如,父母的工作場 所) 巨系統(Macrosystem):較大的文化背景(例如,東方文化對比西方文化, 國家經濟、政治文化,次文化) 時間系統(Chronosystem):環境事件與生活方式的改變

69 2題 小中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法花費許多時間和精 力,來滿足小中的社會心理需求。依據布朗菲布 列納(U.Bronfenbrenner)的人類發展生態理論,小 中父母工作職場衍生出來的問題,對小中的發展 而言,是屬於下列哪一種系統? (A)小系統(microsystem) (B)中系統(mesosystem) (C)外系統(exosystem) (D)大系統(macrosystem)

70 簡答第3題 請解釋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的意義, 並說明如何應用以增進兒童學習的效果?

71 Preview 預覽→Question 發問→Read 閱讀→Reflect 反思→Recite 背誦→Review 複習

72 彥智

73 A 3. 政府教育政策可能會長期影響兒童學習的品質,此種影響最符 合布朗芬布里納(U. Bronfenbrenner)生物生態系統觀點中何系統的 影響?  (A)外系統(exosystem)  (B)中系統(mesosystem)  (C)小系統(microsystem)  (D)時間系統(chronosystem)

74 布朗芬布里納(U. Bronfenbrenner)的生物生態系統:
1.小(微)系統: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親身體驗的活動及接觸的他人所有的關 係,包含:親子,同儕,學校...等. 2.中系統:即兩個或以上的小系統間的互動所延伸出來的關係,包含:親與師, 同儕與家庭,家庭與學校...等. 3.外系統:指學生並未參與的情境,但卻影響學生,學生是間接接觸,包含:父 母的工作場所,社區,政策...等. 4.大(巨)系統:指所處的社會文化,如:價值,文化,習俗,意識形態...等. *時間系統:指時間的改變造成生存環境歷程及生存系統的改變.

75 B 4.對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敘 述,下列何者為真?  (A)古典制約只能產生二級反應  (B)古典制約被稱為反應性反應  (C)在制約學習中,非制約刺激(UCS)與制 約刺激(CS)指的是同一個刺激  (D)在制約學習中,非制約反應(UCR)與制 約反應(CR)的生理現象截然不同

76 (A)能產生更高層次的反應  前一次制約的制約刺激(鈴聲)能拿來做 為下次制約的非制約刺激 (C)不同刺激
(D)相同反應

77 古典制約 古典制約理論一開始的重點放在反射行為或是非自願行為。任何一 個反射都是中性刺激與產生的反應兩者的關係。近幾年來對古典制 約理論所做的反射限制被拋棄,且自願行為的制約刺激也成為重要 研究。

78 操作制約 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的過程與方法,又被稱為工具制約或 工具學習。操作制約與古典制約有所不同,操作制約的作用對象, 是個體原來就已經自願進行的行為;而古典制約則是使個體產生非 自願反應的作用。

79 根據效果率,以報酬或反應後的效果來形成新聯結
古典制約 操作制約 被動的 主動的 利用環境刺激來操縱受試者,使發生反應 由受試者自行發生反應,或操作周圍環境 根據接近率,以新聯結代替舊聯結 根據效果率,以報酬或反應後的效果來形成新聯結

80 A 5.下列有關「操作制約」的敘述,何者錯誤?  (A)重視個體對刺激物的辨別  (B)包含刺激弱化(消弱)的概念  (C)藉由運用增強物以改變個案行為  (D)反應者的行為是一種嘗試錯誤的行為

81 D 6 .王老師教數學時要求嚴格,經常斥責學生,導致學生變得不喜歡 數學課。這種現象 可用下列何種原理解釋?  (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B)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C)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D)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82 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 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

83 A 7.教師以系統減敏感法來協助大明放鬆身體,進而克服考試焦慮。 這是應用下列哪一種方法?  (A)古典制約的交互抑制 (B)社會學習的觀察學習  (C)操作制約的增強原理 (D)操作制約的消弱原理

84 根據古典制約學習原理,使個體對某種平常刺激的異常反應改變為 正常反應的歷程。其步驟如下:
1.訂出焦慮階層表:個體對某一刺激由弱至強的反應程度。 2.實施放鬆訓練:對身心活動的自主控制學習,以身心放鬆減緩情 緒上焦慮或緊張。 3.在想像中試驗:運用放鬆訓練抵制可能的情緒反應。 4.在現實中驗證:運用放鬆訓練抵制真實的情緒反應。

85 B 8.小明學習英語時,如果受到教師的鼓勵,學習就更起勁;但是如 果受到教師的責罵,學習就意興闌珊。這是哪一種學習定律? (A)準備律
8.小明學習英語時,如果受到教師的鼓勵,學習就更起勁;但是如 果受到教師的責罵,學習就意興闌珊。這是哪一種學習定律? (A)準備律 (B)效果律 (C)練習律 (D)交換律

86 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 練習律是刺激與反應的連結,隨練習的次數而定。 準備律是刺激反應的聯結,隨個體身心準備狀態差異而異。個體在 需求狀態下反應時,將因反應而獲得滿足,有過滿足的經驗,其後 在相同情況下會出現相同反應。 效果律是刺激反應的聯結,視反應後是否能獲得滿足的 效果而定。 對預先設定的刺激表現反應,反應後獲得獎賞,則使刺激反應聯結 增強。

87 A 9. 上課的時候,培志為引起李老師的注意,故意發出怪聲,但李老 師不予理會,仍然繼續上課。李老師的做法屬於下列何者? (A)消弱
9. 上課的時候,培志為引起李老師的注意,故意發出怪聲,但李老 師不予理會,仍然繼續上課。李老師的做法屬於下列何者? (A)消弱 (B)隔離 (C)負增強 (D)系統減敏感法

88 系統減敏感法之意涵 系統減敏感法是行為學派的治療技術之一。此技術是基於古典制約 理論發展出來。行為學派認為焦慮是個體被制約的產物,因此使用 反向的替代活動,可以降低個體的內在焦慮。此技術用來治療焦慮 相關疾患很有效率,特別是恐慌症。在實施系統減敏感法之前,治 療師要先與個案晤談,以瞭解焦慮的確實情況,蒐集相關資料。晤 談時也可以搭配問卷,來調查引起焦慮情境的其他資料。

89 B 10 .四歲的軒軒不會跳繩,張老師便將跳繩分解成幾個步驟,每當軒軒 完成一個步驟,就給予鼓勵,最後軒軒學會了跳繩。這種由簡單的行 為開始,漸次強化,到最後完成 整個行為的學習方式稱為什麼? (A)頓悟(insight) (B)形塑(shaping) (C)消退(extinction) (D)恢復(recovering)

90 操作制約學習現象: 1.消弱作用與自發恢復 2.類化與區辨作用
3.行為塑造(Shaping) 操作制約學習時,個體在情境中的反應起先是隨意的,直 到做出特定反應得到增強才學到該行為。假如我們希望個能做出某種行為,我 們可以使用行為塑造(Shaping),逐步增強接近終點行為(或目標行為),的一些小 步驟行為,最後引出終點行為。例如:訓練小狗將門口報紙咬進來。

91 A 11.小華喝完了杯中的牛奶就喔喔大叫,老師就立刻幫他在杯子中倒滿 牛奶,以致造成 小華要牛奶就拿著空杯子大叫。上面的例子誤用了下 列哪一種行為改變的策略?  (A)正增強 (B)負增強 (C)逃避制約 (D)避免制約

92 只要大叫 → 老師就會幫她倒牛奶 ; 小華因此獲得需求上的滿足,故 一再表現出目標行為。        ( 誤用正增強     )

93 A 12.教師以提供獎品來增進學生的出席率,這屬於哪種行為制約的技 巧 A)正增強 (B)負增強 (C)逃避制約 (D)避免制約

94 何謂後設認知? 後設認知:是指「認知的認知」,即個人能夠明瞭自己所學的 內容與知識,而且了解如何使用知識以解決問題 。

95 教師要如何教導學生運用後設認知進行閱讀? 在學習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學習者必須知道自己認知歷程的種種,以及能調整自己的 認知歷程,而後設認知則概括地有關這歷程的知識經驗及策略,其概念也對各領域的學 習,如閱讀的理解、知識提取,知識生產等方面學習效果,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96 昱萱

97 23. 有關班度拉 (A. Bandura) 觀察學習的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A)注意-動機-保持-再生 (B)注意-保持-再生-動機  (C)動機-注意-保持-再生 (D)動機-注意-再生-保持

98 Q23 : B 注意-->保持-->再生-->動機 口訣- ”注意寶寶在動啊!”

99 24.小強看了電視上的暴力行為,便學起來對同學暴力相向。這種現象可以用下列哪一種學習理論來解釋?
(A)社會學習論  (B)人本學習論  (C)試誤學習論  (D)認知學習論

100 Q24 : A 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理論鑑於操作制約原則過於簡化所有的學習歷程, 又深察人類內在認知對學習的左右能力,班杜拉於是提出社會學習論。他著 眼於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 認為人類的學習是個人 與其社會環境持續交互作用的歷程。

101 24.小強看了電視上的暴力行為,便學起來對同學暴力相向。這種現象可以用下列哪一種學習理論來解釋?
(A)社會學習論  (B)人本學習論  (C)試誤學習論  (D)認知學習論

102 Q25 : D

103 26.小美想飯前偷吃糖,但當她想到上次姊姊在飯前偷吃糖時,被媽媽很很罵了一頓,於是她立刻打消了此種念頭。小美是如何學到這樣的行為呢?
(A)懲罰  (B)增強  (C)消弱  (D)模仿

104 Q26 : D 社會學習論強調,在社會情境中個體的行為因受別人的影響而改變。 個體行為何以受別人行為影響而產生改變?或問社會學習究竟是如何 產生的?為解答此種問題,班杜拉採用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 g)與模仿(modeling)兩個概念予以說明。 觀察學習指個體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範例), 即可獲得學習。 另一概念模仿,是指個體在觀察學習時,對社會情境中某個人或團體 行為學習的歷程。

105 27.兒童常因收看卡通節目而模仿卡通人物的舉止, 這樣的現象屬於哪一種學習類型?
27.兒童常因收看卡通節目而模仿卡通人物的舉止, 這樣的現象屬於哪一種學習類型?  (A)頓悟學習(insight learning) (B)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C)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 (D)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106 Q27: C (A)頓悟學習是早期完形心理學派的主要學習理論觀點,亦是認知學派的學 習理論觀點。 頓悟學習經柯勒實驗證明: 他以黑猩猩的實驗說明動物的學習有賴於頓 悟,並非依靠嘗試錯誤,也就是說,動物必須了解整個情境中各個刺激變項 間的關係;突然領悟到此一關係,學習始能成功。柯勒認為動物所學習的並 不是特殊的動作習慣,亦非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知覺到個體與環境之 間的關係。

107 28. 「模仿」是社會學習論的要點,下列何者為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 ?
(A)幼兒模仿家人的語言和動作  (B)幼兒模仿卡通人物的樂於助人  (C)幼兒學習教師解決問題的技巧,並立即應用在類似的問題情境 中  (D)幼兒觀察教師、同學整理教室環境,他就到學習區幫忙將教具歸 位

108 Q28: B 班都拉提出下列模仿: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是一種最簡單的模仿方式。人類生活中的基本社 會技能,多半是藉由直接模仿來的。例如:幼兒學習使用筷子吃飯。 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是一種複雜的模仿學習方式。學習者經歷模 仿歷程而學得的行為,未必直接得自楷模一個人,而是綜合多次所見而形成 自己的行為。例如:某幼兒先是觀察到電工踩在高蹬上修理電燈,後來又看 到母親踩在高蹬上擦窗戶,他就可能綜合所見學到踩在高蹬上取下放置書 架頂端的故事書。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是指學習者對楷模人物所模仿者,不是他具體 的行為,而是其性格或其行為所代表的意義。例如:電影、電視、兒童故事中 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在他們行為背後所隱示的勇敢、智慧、正義等性格。 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是指學習者觀察學習所學到的是抽象的原則, 而非具體行為。例如:算術解題時,學生從教師對例題的講解中,學到解題原 則。

109 29.學生觀看卡通節目以後,學習劇中主角所展現的性格特質。這種反應屬於班度拉 (A. Bandura)社會學習論中的哪一種模仿?
(A)抽象模仿  (B)象徵模仿  (C)綜合模仿  (D)直接模仿

110 Q29: B 班都拉提出下列模仿: 1. 直接模仿:例如幼兒學語言 2. 綜合模仿:學習者經由許多楷模相似行為,綜合而得的行為。
3. 象徵模仿:非模仿具體行為,而是其性格。 4. 抽像模仿:模仿抽象的原則,而非具體的行為。 例如學數學概念。

111 30.班度拉(A. Bandura)在解釋道德行為如何建立時,主張在哪一個階段應特別強調操作制約中的增強作用?
(A)賞罰控制  (B)歸因情境  (C)抗拒誘惑  (D)觀察學習

112 Q30: A 班都拉(Bandura)解釋道德行為是個人在所生活的社會中受到環境因素的影 響,並經由學習的歷程而建立的一種行為。其中三個基本概念為: 1.抗拒誘惑:是指在具有誘惑力的情境之下,個人能依據社會規範的禁忌,對 自己的慾望、衝動等行為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動上不致做出違犯社會 規範的行為。 2.賞罰控制:從獎賞的觀點,道德行為只是合於預期標準的行為。個體某種自 發性行為之後,因其合於預期的社會規範或行為標準,結果得到獎賞,此種 行為因而獲得強化,自然獲得保留,以後同樣情境重現時,個體也將出現同 樣的行為。(此階段特別強調操作制約中的增強作用。) 3.楷模學習(modeling,也稱觀察學習):單憑看到別人因合於道德的行為表現 而受到獎賞時,也同樣學習到而自行加強;但如果看到別人因違犯道德的的 行為而受到懲罰時,也會學習到抑制自己的行為。 顯而易見,班都拉社會學習論的道德理論,重視學習與模仿的歷程;經由獎 勵與懲罰所產生的正負增強作用,使個體學到抗拒誘惑建立德行。

113 31. 林老師在班級中實施品格教育的方法是:當看到有同學幫助別人,他就給予讚美,並鼓勵同學多效法。林老師的作法是應用下列哪一個理論的觀點?
31. 林老師在班級中實施品格教育的方法是:當看到有同學幫助別人,他就給予讚美,並鼓勵同學多效法。林老師的作法是應用下列哪一個理論的觀點?  (A)社會學習理論 (B)認知發展理論 (C)精神分析理論 (D)道德判斷理論

114 Q31: D 班度拉-社會學習論 注意:注意到楷模的行為 保持:能記住楷模的所作所為 再生:能指導自己,顯現出與楷模相似的行為
動機:內外在的增強

115 32.學校常公開表揚學業或品行方面有良好表現的同學,希望作為其他同學的楷模。這主要是依據下列哪一個學者的觀點?
32.學校常公開表揚學業或品行方面有良好表現的同學,希望作為其他同學的楷模。這主要是依據下列哪一個學者的觀點?   (A)史金納(B. Skinner)的操作制約   (B)桑代克(E. Thorndikee)的準備律   (C)巴夫洛夫(I. Pavlov)的的古典制約   (D)班度拉(A. 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

116 Q32: B 關鍵字---“希望作為其他同學的楷模”  典範楷模學習--社會學習論--班度拉

117 33.林老師想激勵學業成績低落及缺乏自我肯定的學生,於是邀請曾有相似背景的傑出 人士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如何努力突破的經驗。此種輔導方式係依據何種理論? 
(A)社會學習 (B)理情治療 (C)古典制約 (D)操作制約

118 Q33: A

119 34. 根據「有意義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 的概念,影響學生學習的首要因素為何?
(A)教學目標 (B)先備知識 (C)學習材料 (D)學習態度

120 Q34: B 奧斯貝爾(Ausubel)「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 指學生能有意義連結認知學習的新、舊基模,而獲取新知的學習歷程。有意義 的學習必須具備知識、學習材料和學習心向三方面條件,學習者才能進行有意 義學習。

121 映彤

122 Q35 (B)工作記憶是訊息理系統的啟動單位 更正 工作記憶是訊息處理系統的運作單位 [補充] 工作記憶 運用適當的策略來幫助汲取訊息,在短期記憶庫中保持活躍 (方法: 生活經驗、複習、心像法、口訣)

123 Q36 (B) 運作記憶 感覺記憶 接收看、聽、聞、摸等感官刺激後形成的短暫記憶 編碼記憶 個體訊息處理時,經由「心理運作」將外在刺激的物 理性特徵,轉換成另一種「抽象的形式」 (心理表徵) 感覺記憶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124 Q37 (C) 邊緣系統 1.海馬迴:記憶、學習 2.杏仁核: 情緒 [補充] 基底核 負責動作協調 威尼克區 無法理解語言

125 Q38 (D) 編碼是學生自行擬題、解題的過程 更正 將外在具體的物理事件轉換為抽象的心理事 件

126 Q39 (A)雙重表徵 理解一個物體能同時代表本身,也表徵 另一物體的能力

127 Q40 初始效應 學習由多個項目所形成的序列,前面項目的回憶 成績較佳 月暈效應「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
(B) 新近效應(=時近效應) 最後學習(時間最近)學習的材料容易記住 初始效應 學習由多個項目所形成的序列,前面項目的回憶 成績較佳 月暈效應「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 對人進行評價時,往往因對他的某一方面特徵(好 or壞),掩蓋了其他特徵,造成人際認知障礙

128 Q41 (A) 內容知識 , 程序性知識

129 Q42 (ex.數學計算、駕駛、操作機器、自然實驗、烹飪裁縫) (B) 程序知識 按一定程序理解操作從而獲致結果的知識 [比較]
陳述性知識 有關事實性或資料性的知識 語意知識 一個人對世界的事實知識 ex. 知道「臺灣最長的河川是濁水溪」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

130 Q43 (B) 過度學習 人若要掌握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反覆練習,才能鞏固 記憶強化 [補充] 集中練習 vs 分散練習 對新學得的訊息… 給予密集練習,直到完全學會為止 集中練習 每天練習一點,練習期間拉長 分散練習

131 Q44 (C) 關鍵字法 [補充] 字鈎法 (peg-word method) 學習的資料有前後順序,學習者可以事先設計並熟記一系列的「字 鈎」,例如1代表咖啡,2代表椅子,3代表鞋子,4代表毛筆,5代表 汽車…等。

132 心像法 圖像或位置記憶 Ex.報紙的新聞, 課本的圖表 主觀組織法(subjective organization ,簡稱SO) 只憑個人心理運作,將無組織無系統的訊息加以組織以便於記憶的 方法 (ex. 大綱, 摘要)


Download ppt "小 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