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表面现象 界面: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 表面:习惯上把固相或液相与气相的 界面称为表面。在要求不严格 的场合下,“界面”和“表面”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表面现象 界面: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 表面:习惯上把固相或液相与气相的 界面称为表面。在要求不严格 的场合下,“界面”和“表面”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表面现象 界面: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 表面:习惯上把固相或液相与气相的 界面称为表面。在要求不严格 的场合下,“界面”和“表面”两 词可通用。在相界面上发生的 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称为界面 现象,或表面现象。

2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3 (1)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存在着自动 缩小的趋势,或者说表面恒有一种抵 抗扩张的力,即表面张力,用符号σ 表示,其物理意义是垂直作用于单位 长度相表面上的力。单位为:N · m-1。

4 (2) 表面能:物质表面层分子要 比内部分子多出一部分能量。 表面能(E)等于表面张力(σ)和表 面积(A)的乘积,即: E =σ · A
对一定量的物体,其表面积和表 面能随着分散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4 · 1)

5 物体表面能力有自动降低的趋势。 从(4·1)式可知,表面能的降低有两种 可能的途径,即自动地减小A或自动 地减小σ,或两者都自动地减小。对 纯液体来说,一定温度下其表面张力 是一个常数,因此表面能的降低只能 通过缩小表面积来实现。

6 二、吸附 吸附:固体或液体表面吸引其 它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聚集 在其表面上的过程。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 吸附剂: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例如:溴蒸汽(吸附质)可被活性 炭(吸附剂)吸附。

7 (一) 固体表面的吸附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按作用力性质 的不同,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两类。 吸附

8 (1)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的分子与 吸附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 力(分子间引力)。这类吸附没有 选择性,吸附速度快,吸附与解吸 (与吸附相反的过程)易达平衡,但可 因分子间引力大小不同使吸附的难 易程度不同,在低温时易发生物理 吸附。

9 (2) 化学吸附是由于固体表面的原 子的成键能力未被相邻原子所饱和, 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与吸附的分子或 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这类吸附具有 选择性,但吸附与解吸都较慢,升高 温度可增大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较 普遍现象,化学吸附通常在特定的吸 附剂和吸附质之间产生。

10 (3) 应用: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有广泛应用, 如活性炭、硅胶和活性氧化铝胶 粒表面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具有 选择性,这对胶粒的结构和性质其 重要作用。 固-液界面吸附最主要的应用之一 是色谱法(或称层析法)。色谱法是利 用粉状吸附剂对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吸 附能力不同使吸附质彼此分离的一种 方法。

11

12 (4) 色谱法的优点: 能使那些结构相似,熔点和沸点 相差不多,利用结晶、分馏等方 法无法分离的混合物,能简便、 快速、有效的加以分离。

13 (二) 液体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活性物质 1. 液体表面上的吸附 液体表面也会因某种溶质的加入 而产生吸附。在一定温度下,纯 液体的表面张力为一定值,若在 纯液体(如水)中加入某种溶质, 有两种情况。

14 (1) NaCl、KNO3等无机盐类以及 蔗糖、甘露醇等多羟基有机物 溶于水,可使水表面张力稍微 升高; (2) 肥皂、烷基苯磺酸盐(合成洗 涤剂)进入水中,在一定范围 内,使水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

15 (3) 吸附原因:若加入的溶质能降低 溶剂表面张力,从而降低体系表面能, 则溶液表面层中将保留更多的溶质分子 (或离子),其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溶液 内部的浓度,这种吸附称为正吸附(简 称吸附);反之,若加入的溶质将增高 溶剂的表面张力,则溶液表面层将排斥 溶质分子(或离子),使其尽可能进入溶 液内部,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其 内部浓度,这种吸附称为负吸附。

16 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水表 面张力的物质 它所引起液体表面的吸附是正吸附。 表面惰性物质:能使水的表面张 力升高的物质 它所引起液体表面的吸附是负吸附。

17 2. 表面活性物质 结构特征:具有两亲性集团是表面活性物质在分子结构上的共同特征。一类是极性基团(亲水基或疏油基),如―OH、―COOH 、―NH2、―SH、―COONa 、― SO3Na等; 另一类是非极性基团(亲油基或 疏水基)如直链或带支链的有机羟基

18

19 以肥皂(脂肪酸钠)为例

20 表面活性物质与生命科学有密 切关系。构成细胞膜的磷脂、血 液中的某些蛋白质、胆汁中的胆 汁酸盐等都是表面活性物质。

21 三、乳状液和乳化作用 (1)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以直径大 于100nm的细小液滴(分散相)在另 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散介质)中 所形成的粗粒分散系。 (2) 乳化剂:能增加乳状液稳定 性的物质。

22 (3) 乳化作用(乳化):乳化剂使乳 状液稳定的作用。 常用的乳化剂是一些表面活性物 质,如肥皂、蛋白质、磷脂、胆固 醇等。 (4) 乳化剂使乳状液稳定的原因: 是由于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

23 (5) 乳状液的类型 常见的乳状液总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 简称“水”或用字母“W”表示:另一相是 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有机液体, 简称“油 ” 或用字母“O”表示。凡是油分散在水中 称为“水泡油”型乳状液, 常以O/W表示; 水分散在油中的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常以W/O表示。牛奶、鱼肝油乳剂、农 药乳剂等属于O/W型;而油剂青霉素注 射液、原油等属于W/O型。

24 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决定于所 使用的乳化剂的性质。当加入水溶 性乳化剂,如钠肥皂、乳蛋白等, 形成O/W型乳状液;若加入油溶性 乳化剂,如钙肥皂、胆固醇等,形 成W/O型乳状液。

25

26 (6) 乳状液的类型鉴别 乳状液主要显示分散介质的 性质。可用染色法或稀释法 来鉴别。

27 乳状液和乳化作用在医学上有重 要的意义。 油脂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中, 依赖于胆汁中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 医药学中乳状液称为乳剂。药用油 类常需乳化后才能作为内服药,如 鱼肝油乳剂。此外,消毒和杀菌用 的药剂也常制成乳剂,如煤酚皂溶 液。


Download ppt "第二节 表面现象 界面: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 表面:习惯上把固相或液相与气相的 界面称为表面。在要求不严格 的场合下,“界面”和“表面”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