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于 雷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于 雷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于 雷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教授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任务、路径与机制 于 雷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教授

2 特色发展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是努力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关系到“要办成一所什么样的高职院校和怎样办好这样的高职院校的根本大计。”学校办的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与风格。

3 一、特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特色 是从对比的角度,立足同类事物的独特差异性。特,有突出、独具之意;色,有品类、表征之义,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这种独特差异性的重点表现在“色彩”和“风格”上,需要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

4 一、特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办学特色 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质的办学特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质的办学特征。办学特色包括类型特色、层次特色和个性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类型方面,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因而在办学中要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办学特色;在层次方面,不同于本科、中职和一般的职业培训;高职院校的个性特色必须在类型和层次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于有别同类型、同层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与发展方式。

5 一、特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特色发展 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过程与目标的总和,发展即过程与目标的统一。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就是“要办成一所什么样的高职院校和怎样办好这样的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的发展方式与道路的选择。

6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特征 1. 独特性 特色是一个关系范畴,是相对于同类事物的独特差异性,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但区别不是特色,只有这种区别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优势,方能称得上是特色。独特性是特色发展的核心因素,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是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是在这一本质属性的共性基础上的“不同”,才为独特性,即所谓的“学校独有”。

7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特征 2. 积淀性 特色发展是一所学校历代人的梦想与追求,特色是在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办学实践中的不断传承与积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今后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还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与传承,即所谓的“历史积淀”。

8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特征 3. 稳定性 特色发展是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与目标。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经历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而形成的,并且一旦形成就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不因领导的更换、措施的改变,也不因其它原因而消失,但特色的稳定性并非是绝对不变,即所谓的“相对稳定”。

9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特征 4. 认可性 办学特色反映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它对办学主体和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被社会认可的核心、赞誉的重点。特色是独特性与优质性的统一,能够得到社会上普遍认可,即所谓的“社会公认”。

10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特征 5. 发展性 特色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具有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的要求,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发展经验的理性总结,而且更着眼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即所谓的“与时俱进”。

11 二、特色发展的指导方针与任务 (一)指导方针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本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2 (一)指导方针 当前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改革创新、合作共建、特色发展、提高质量”。
把改革创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强大动力。高职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动。

13 (一)指导方针 把合作共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与企业合作办学,与本地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的董事会和理事会制度,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作为合作共建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区,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共建的办学体制与机制。

14 (一)指导方针 把形成特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特色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要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创建办学定位、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引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 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15 (二)发展目标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1.拓展功能,提高质量,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稳步发展全日制专科教育,积极发展非全日制专科教育,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达到1390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000万左右。 ——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大力开展技能和技术培训,年培训量达到1000万人次,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年培训人次要达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省级示范院校要达到1.5倍。

16 (二)发展目标 ——优化专业结构。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发展特征,面向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围绕地方支柱产业,调整专业布局,重点支持建设需求旺盛、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00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0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3000个,全面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强化技术服务。加强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每年技术服务收入不低于1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院校(含省级,下同)校均年技术服务收入不低于200万元。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海外办学,加强师生交流,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十二五”期间招收留学生3万人,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院校招收留学生达到2万人。

17 (二)发展目标 2.“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建成,基础能力显著增强
——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0%以上,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达到90%以上,省级示范院校达到85%以上;提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达到50%,省级示范院校达到40%,形成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机制,合理布局,依托行业企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再建设1000个、各地建设200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装备水平。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发50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

18 (二)发展目标 3.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功能,建设20个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政策环境。 ——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00所,省级示范院校400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设100个区域(或行业)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建设20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共同建设、共同运行的新机制。

19 (三)主要任务 1. 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 2. 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3. 建立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4. 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5. 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20 (三)主要任务 6. 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 7.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8.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9. 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10. 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认同的良好环境

21 (四)重要举措 1. 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2. 以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3. 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4. 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5. 支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6. 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2 (四)重要举措 7. 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8. 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7. 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8. 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9.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10. 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11. 加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12. 建立以举办者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3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特色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部分,是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特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涵丰富,内容呈现多元化,各方面的特色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共同构成特色发展的目标体系。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与路径。

24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1. 办学理念的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 办学理念的特色是特色发展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要素。 所谓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思想与过程的概括,是对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行为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考。办学理念的特色主要是指对办什么样的有别于其它学校的大学和怎么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的理性认识。它决定和规范学校的办学 行为和人才培养活动,贯穿于办学的整个过程,并对教师、学生等的目标追求起着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

25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1. 办学理念的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 一所享有崇高社会声誉,为公众认可的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实际上是先进办学理念的物化形态。目前,特色鲜明、办学成绩显著的高职院校都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手脑并用,学做合一”,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前校后场,产学合作,育林树人”等鲜明的办学理念,使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突出学校个性特色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自己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影响了学校的特色发展。确立和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办学实际的鲜明的办学理念,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26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2. 办学定位的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准确的定位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逻辑起点。 所谓办学定位是学校办学方式与角色的理想选择,即学校在社会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在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系统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即学校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可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确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办学目标及发展方向。办学定位包括学校的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办学功能定位,服务方向定位,专业性质定位等。

27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2. 办学定位的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准确的定位,必须从“高等性”、“职业性”和“区域性”进行全方位的定位。目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定位较准确,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培养先进制造业、制造类服务业等领域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四川标榜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服务于人们外表形式美、生命活力美和居家环境美,为时尚消费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等办学定位。

28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2. 办学定位的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也有一些高职院校不顾自身内在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忽视了地方区域的需求,忽视了学校内在的差异和特色,一味向“高、大、全、快”看齐。如有的高职院校就提出“面向地方、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不合实际的定位。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盲目上攀,不安心培养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一味追求升本。有一些刚升格不长时间的高职院校就提出“举办本科教育,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等。这样必然会在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影响学校的特色发展。

29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3. 专业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龙头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关键,是最能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创办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 特色专业是指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条件、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建设水平和明显特色,并获得社会认同和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30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3. 专业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龙头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和服务面向的产业领域,在综合分析学校已有的基础、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走自身特色发展之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具有学校自身优势、符合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专业。形成以特色专业为主干,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专业群是指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据产业集群,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相关专业的集合。专业只有形成群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31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3. 专业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龙头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把专业建设作为重要建设内容,第一次从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角度,提出了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宁波职院的“化工”专业、无锡职院的“数控”专业,成都航空职院的“汽车”专业,辽宁交专的“道桥”专业,青岛职院的“物流”专业,石家庄铁道职院的“高铁技术”专业等一大批特色专业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并逐步形成以特色专业为主干的相关专业群,从而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经验与途径。

32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4. 人才培养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根本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特色表现的最直接领域,特色最终表现为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特色的价值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

33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4. 人才培养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根本 (1)人才培养目标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是指培养与众不同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特色应体现为:一是人才层次类型为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质量要求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服务面向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

34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4. 人才培养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根本 (1)人才培养目标特色 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培养与众不同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例如,许多高职院校培养“职业融入学业,学业凸显职业”,“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显艺术”,“技能融入外语,外语凸显技能”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再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校培养“农村建设的践行者,农业技术推广者,农业致富的引领者”,得到社会的认同,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服务社会能力。

35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4. 人才培养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根本 (2)人才培养过程特色 人才培养过程特色是人才培养特色形成的途径与保障。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育人为突破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目标,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的实践与理性的概括。

36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4. 人才培养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根本 (2)人才培养过程特色 校企合作育人要坚持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培养人才;共建培训机构,合作培训在职人员;共建研发机构,合作技术研发;共建就业信息平台,合作就业。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合作育人中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近年来,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大力推行“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层次推进”的人才培养方式,采取“订单式”、“双证书”、“双循环工学交替”等多种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校企合作育人的举措,有力推动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步伐,形成集培养学生、提高教师、服务社会于一体的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37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4. 人才培养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根本 (3)人才培养质量特色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特色的主要尺度,质量是特色的归宿,特色是质量的表征。有特色的人才不一定有优势,只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真正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本质特征,学生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将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

38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4. 人才培养特色是特色发展的根本 (3)人才培养质量特色 人才培养质量特色要把握“三个符合程度”,即:专业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与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的符合程度;人才培养过程对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序;毕业生质量(就业质量)对社会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序。

39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5. 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关键与支撑,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办出特色。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双师型”的内涵是指对专任教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对专业教学团队应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要把具有相关行业企业经历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任职条件,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人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0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5. 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关键 (1)“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面向现有的专任教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师培训计划,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教师培训基地,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超常规措施,引进(聘用)一些来自行业企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高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以实现师资队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三是通过与企业共建培训机构、培训在职人员,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进行技术研发与服务,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将教师培养成学术+技术型的教师。

41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5. 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关键 (2)“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对现有的教授、副教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实施教授+大师的培训计划,让教授“手上有点儿油”,培养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领军人物);二是面向社会引进(聘用)知名度较高的技术大师,作为学校专业带头人;三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聘请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担当学校的客座教授、讲师,组建一支动态的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建设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2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6. 高职文化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内在动因 文化特色是一所学校最本质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灵魂和标志性的特征。高职文化建设是特色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以文化育人为出发点,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文化与办学理念是相互统一的,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 高职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种类型,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文化以高职院校为载体,通过师生的传承与创造而积淀的精神成果和蕴含这些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高职文化以表现物质形态的物质文化为基础,以表现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为核心,以表现关系形态的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表现视觉形态的网络文化为新载体。

43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6. 高职文化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内在动因 高职文化是相对于大学文化、企业文化而独立存在的范畴和体系,它具有时代特征(时代的烙印),大学文化属性(高等教育组成部分),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校企合作),学校个性文化的特色(不同学校文化)。

44 三、特色发展的路径 6. 高职文化建设特色是特色发展的内在动因 高职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要挖掘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找准学校的精神与文化定位,善于从历史改革中归纳出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二要结合时代精神,积极吸收外校文化和借鉴社会主流文化,不断丰富本校文化内涵,使办学特色更具有鲜明的个性。三要积极融合企业文化,营造培养职业人才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四要立足创新,只有敢于创新,高职文化建设才能凝练个性特色,只有创新,高职文化才能与时俱进、生机勃勃。五注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是高校文化新的重要载体与渠道。发挥网络文化的主导性作用,以主流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在人才培养中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45 四、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工程,它不仅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还要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学校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与形成的机制。

46 四、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1. 在继续传统与优势中凝炼特色 办学传统是学校长期办学积淀而形成的宝贵资源,办学优势是学校特有的优质资源的支撑和学校发展的凝炼。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与优势,进行吸纳和升华的过程。事实证明,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只有在适应国家建设、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弘扬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优势,才会形成鲜明的特色与个性,才能找到生长的支点和发展的动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虽然较短,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积淀了许多传统和优势。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必须在弘扬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升华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化广大师生对学校发展的高度认同感,凝集人心、达成共识,从而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47 四、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2. 在坚持创新中谋求特色 办学优势既来源于历史的养成,也在于及时、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只有敢为开下先,不断进行教育创新、谋求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才能使一所学校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世界高等学校特色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成果与经验无不说明这个道理。例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捣墙行动”,以改变校园形态,倒逼教学理念的改革,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并建立了20多个校企合作的研发机构,为温洲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与公认。

48 四、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3. 在服务社会中形成特色 服务社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高等职业院校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集中体现在特色专业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二是高职院校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三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四是高职院校教师为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所做出的贡献。因此,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努力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在服务社会中彰显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

49 四、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4. 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中发展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源泉与动力。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而这种使命离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无法实现。当前各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与区域经济社会缺乏适应的背景下,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的办学理念,围绕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及发展要求办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所高职院校,使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校。学校特色发展必须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景动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在适应需要中发展特色。

50 四、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5. 在产学研结合中培育特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方针。产学研结合是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三大职能的基本途径与机制。产学研结合的核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象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二是过程的结合,知识与劳动的结合。学校的特色发展要建立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做到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合作发展,在产学研结合中培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

51 四、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6. 在科学管理中创建特色 高职院校特色发展需要以科学管理作为保障,以管理创新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管理体制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性。目前高职院校仍沿袭着传统学科教育的管理模式,而且行政化趋势增强,不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因此,要尊重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在科学管理中创建特色。一是变金色塔式的科层管理为扁平式的项目管理,以适应校企合作育人;二是加强过程管理,崇尚细节决定成败,提高管理绩效;三是注重信息管理,充分利用状态数据平台,由数据变为信息,以信息进行决策,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四是在校企合作中借鉴企业管理模式与经验,促进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让创新管理体制为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2 谢 谢! 联系电话:024-31975242,13066509276 E-mail: edrc@163.com
谢 谢! 联系电话: , 通信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 沈阳工程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Download ppt "于 雷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