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江志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江志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江志正

2 課程概要 引言 學校本位管理時代中教師角色的重思 教學觀察的意涵與重要 觀察前會談技術實作 教學觀察技術實務與演練 回饋會談技術實作 結語

3 前言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重要性大增,知識管理成為顯學。唯值得思考的是,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仍是希望能發揮知識的價值,此要藉由成員間的社交互動並進行分享才能實現。因此,知識管理的核心焦點仍是在於「人」與「分享」。 今天與大家一起互動並分享,期許在未來的教育路途中,大家能有更多的互動,更多的分享與激盪。

4 一位教師的影響永遠綿延,她/他永遠無法預知這影響會止於何處。(A teacher affects eternity; he can never tell where his influence stops.) Henry Adams( ) 這是為師者的榮耀,也是責任,更是壓力。

5 教學是一種文化的延續與再製,教學的專業性不僅是學科知識的精熟及教學技巧的運用,還需要同時包括教學者能覺察個人的信念、態度及價值觀,如何影響自我所採取的教學決定及行動,並能同時批判反思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如何影響課程的規劃及教學的實施。(Jadallah,1996)因此,教學是項高度的專業活動。 教學專業與學習品質的提昇,在於教師能覺察思考所處之教學困境與限制,並尋求改善的方法。站在一位伙伴的角度,對她/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設法幫助她/他。您,就是伙伴們的教學貴人。

6 學校本位管理中教師角色的重思與實踐 學校本位管理的核心要旨 學校本位管理功能的發揮 學校本位管理的新方向-教師領導
校本發展時代的來臨 學校本位管理即是一種在學校管理上的重建策略,它受到重視與囑目,更影響著近來美國教育的走向,也影響著教師角色與學校發展。值得正視。 學校本位管理的核心要旨 兩個核心要義分別是學校層級自主加上參與決定,並從這核心取向來進行教育改革。 學校本位管理功能的發揮 所有人的投入是改變組織表現的直接因素,而改變組織管理方式只是一種間接因素而已。 學校本位管理的新方向-教師領導

7 教師領導的意涵 教師領導並非是要教師去努力追求管理職務及擔任行政角色,而是要教師能儲備影響能量並掌握學習及影響的本質,以助益學校發展和學生的學習。故教師領導係指教師善盡職責,累積專業能量,並善加運用以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正向影響校內的同儕、校長及其他成員,以改善學校教學實務及學生成就的歷程活動。

8 教師領導意涵的要點 1.教師身份:教師仍扮演教師角色,唯將影響力由教室擴及至學校,協助校務發展,助益學校的發展與學生的學習。
2.專業能量:專業能量的累積與運用是教師領導的合理基石,此意味著教師要專精及認真於本務,學習及具備專業知能,才能進而展現發揮影響。 3.參與校務:教師的本務雖在教導學生,唯在此基礎下進一步走出教室進行教學的延伸與深化,藉由關心及積極參與校務促成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學校發展。 4.影響伙伴:領導本身就是一影響活動,此亦是領導本質意涵的展現,教師藉由專業能量與同仁伙伴互動,影響並引導來達成共同的願景或標的。 5.改善學習:領導是導向共同目的達成的活動。在教師領導中,主要目的乃是在改善教學實務及學生學習,而此也是教師領導的主要實踐指標。 6.歷程活動:教師領導也如領導一樣,是不斷循環以求更好的歷程活動。因此,它是一歷程,一種學習成長及再提昇的歷程。

9 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關係 領導是一種影響,也是一種組織控制機制。在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才能發揮影響;在一個鬆綁的本位管理年代,當行政的束縛漸鬆,要藉由專業來控制才得以讓組織才不致失序無功。因此,教師領導是一個時代趨勢的必然,然它得有專業來支持,才能發揮影響,才能適切控制。 一.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有助教師領導-教師領導的合理性基礎在教師專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促教師專業成長的良方,才能架構教師領導的合理性基礎。 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就是教師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透過同儕相互影響成長來助益學校及學生發展,故其本身就是教師領導的具體實踐。 三.教師領導是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舞台-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成效可以透過教師領導來加以發揮及彰顯,實踐二者體用的關係。

10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觀察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方式有很多,可從不同角度思考切入,而大多數會依目的需要選擇,並以多重方法並用者居多。
若以不同評鑑者來取得資料,評鑑的途徑可分六種 1.自我評鑑 2.同儕評鑑 3.上級評鑑 4.校外專業人士評鑑 5.校外非專業人士評鑑 6.學生評鑑 若以資料取得途徑約可分以下六種 1.教室觀察 2.教學錄影 3.學生成就 4.日誌紀錄 5.檔案資料 6.問卷面談 教學觀察係取得教學資料以供成長的一種途徑,以同儕評鑑的角度切入,更容易達到專業互動的效果。是教師專業成長或教學視導中的重要活動。

11 為何教學觀察是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的重要方法
幫助教師的方法有很多,但基於教師教學工作的基本性質與教師知識特性,臨床視導的教學觀察是一種重要且有效可行的方式。 省思教師教學工作性質與教師知識特性 教學與教師工作的基本性質 教學與教師工作具有複雜性、獨特性、非例行性與不確定性 教學與教師工作具有快節奏的特性 教學是一項高度個人化的活動 教師知識的特性 高度脈絡化(contextualized)與情境特定性(situated) 高度個人化(personal)與直覺性(intuitive) 高度實踐性(practical)與經驗取向(experiential) 高度價值性(value-laden)與內隱性(implicit)

12 教學觀察的概念意涵 教學觀察是來自臨床視導的一項協助專業成長的實務活動,也是臨床視導的具體實踐。以下茲從幾個角度來說明教學觀察的意涵概念
臨床視導的概念 教學觀察的意涵 教學觀察與教學觀摩

13 臨床視導的概念 臨床視導的字義解析 「臨」即「接近」 「床」即「現場」 「視」即「觀察」 「導」即「輔導」 臨床視導即為接近現場觀察輔導的意思。用在教學上,亦即是一種透過對教師實際教學的直接觀察,來獲取資料的歷程;在這種歷程中,視導人員和教師面對面地互動,以便分析和改進教師的行為和活動。

14 教學觀察的意涵 基於前述,所謂的教學觀察,乃是基於臨床視導的概念,希望透過有系統、有計畫的觀察活動,將教室內的事件意義化,來達成改善教學及提昇專業的目的,並裨益學生的學習。簡單意涵如下: 教學觀察是一種透過對教師實際教學的直接觀察,來獲取資料的歷程;在這種歷程中,觀察教師和被觀察教師面對面地互動,以便引導被觀察教師分析和調整教學的行為和活動。

15 教學觀察中對觀察意涵的解析 觀察,就是透過眼睛和耳,從周遭環境中獲知一些訊息。基本上,人只要有感官作用,大概就可以觀察了。但,為什麼同樣投射在視網膜上的影像,但對不同人而言卻是有著不同的解讀與意涵,如看到一張X光片,病人和醫生看著同一樣的東西,但所獲得的與想法卻是不同的,對後續的影響也是不同。因此,我們看東西是有層次性的,教學觀察中所用的「觀察」,已經超越純生理感官注視的層次,它涉及到接收、描述、解釋、預測及控制等意義化的問題。所以,教學觀察是一項專業的活動。

16 教學觀察功能 教室是教師教學的實際情境,如果没有親自在實務中蒐集資料是無法貼近真實及有實際助益的。因此,透過教室教學觀察,可以蒐集最直接有用的資料來了解教師教學狀況並提供回饋。功能約略如下: 第一,作為教師的鏡子:指出教師教學的優點,也呈現教師教學不足之處。(有如健康檢查一般,不需粉飾,要的是很平常自然且明確肯定的東西。尤其在改進教學及專業發展上,更是得如此才有成效) 第二,肯定與支持:透過夥伴關係發掘教師的優勢,給予肯定;對於教學不足之處,也能給予支持來助其修調成長。 第三,促進專業成長:對教師提出具體的教學改進意見,形成專業成長計畫,相互激盪實踐專業成長計畫之動力。

17 教師專業成長 教學觀察的目標 提供教師教學現況的客觀與具體回饋 診斷和解決教學問題 幫助教師發展診斷自我教學技巧
協助教師進行專業成長的正向態度 教師專業成長 17

18 教學觀察的一些思考 教學觀察的服務對象 新進教師 同儕老師 教學適應困難的老師 教學觀察的成功關鍵 信任 Trust 訓練 Training
支持 Support 教學觀察的理念 為教師所有 of teachers 為教師所治 by teachers 為教師所享 for teachers 教學觀察的實施三部曲 計畫會議(觀察前會談) 教學觀察 回饋會(談)議 18

19 信任關係 教學觀察的先決條件乃在於信任,也就是要「善意」而非「敵意」;要「幫助」而非「考評」;要「合作」而非「疏離」,如此才能來幫助教師瞭解教學的表現狀況並提升教學的效能。除非有這樣的認知與心態,否則運作之後很容易流於應付或產生副作用。觀察前會議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信任關係。 思考能被別人信任的原因 真誠、情緒穩定、重視承諾、信任別人、形象良好.. 依循信任建立的過程而行 時間、在一起、思考..

20 教學觀摩與教學觀察 教學觀摩與教學觀察都在教學實務現場中對教學活動進行觀察,其在性質及內涵上頗為近似,唯如細究,二者在目的上是略有不同的:
「教學觀摩」主要目的在於示範教學演示,以提供前往觀察(觀摩)之教師相互學習和進行專業對話,共同追求成長。它可以廣泛運用在師資培育階段及在職成長活動中。 「教學觀察」係有系統有計畫的蒐集教學實務現場資訊的活動,它常用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旨在提供受評教師有效的教學回饋與專業成長。 歸結而言,教學觀察,主要目的係藉由具專業知能的伙伴參與來提供一雙「善意」的眼睛,以促成有效的教學回饋資訊,供改進教學,提升教學的效能,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1 問題與討論 教師喜歡教學觀察活動(包括觀察別人或被別人觀察)嗎?為什麼?
教師喜歡或不喜歡教學觀察活動(包括觀察別人或被別人觀察)的原因為何? 有什麼方式或作為對教師喜歡上教學觀察活動是有幫助的? ...

22 教學觀察活動的進行(實施程序) 理解教學觀察的意涵與功能(如前述)。
了解教學觀察的實施程序-教學觀察的實施簡化成幾個流程,約略大分為下列三大項:(後續分享) 觀察前的會議 敞開心胸導入來贏得信任 釐清教學觀察焦點與內涵 教學觀察 掌握教學專業及教室脈絡 精熟教學觀察工具與技術 觀察後的會議 展現人際互動的知能技巧 一顆溫暖且願意助人的心 有關前述問題討論中實務的考量尤為重要,值得好好思考。

23 教學觀察前會談 教學觀察前會談的時機 於進入教室進行教學觀察之前 教學觀察前會談的參與人員 觀察者 被觀察者 23

24 教學觀察前會談的目的 辨識教師對於教學的關注 將教師的關注轉換成可觀察的行為 協商入班觀察的時間 選擇適當的觀察工具與所要記錄的行為
釐清教學情境與資料的脈絡 探討能促進教師教學的程序 協助教師發展個人化的「成長計畫」 ... 24

25 辨識教師教學的關注 關注焦點 教學者 學生 要具備敏感度 方式: 直接問 間接問 態度: 關心、 熱忱、 不具威脅的情境與態度 25

26 將教師的關注轉換成可觀察的行為 傾聽教師所使用的抽象、曖昧的、概化的用語 釐清名詞使之成為可觀察的形式
分析「教學清晰程度」使之成為可觀察的行為 轉化「熱忱」為可觀察的參照點 26

27 協商入班觀察的時間 以「尊重」與「信任」為前提  情境營造有加分作用 --地點與時間 此時段的教學內容是否能呈現 --教師的「關注」 27

28 選擇適當的觀察工具與所要記錄的行為 觀察工具要配合教師的關注 視導人員應注意記錄資料的具體性、客觀性、非評鑑性 非口語行為:錄影
班級中一位問題學生:軼事記錄 教室中的騷動情形:學生移動方式 學生學習的專注情形:在工作中 教師發問技巧:選擇性的逐字記錄 視導人員應注意記錄資料的具體性、客觀性、非評鑑性 28

29 釐清教學情境與資料的脈絡 藉著有效的發問技巧,釐清教師教學脈絡 觀察者要以教師的看法來瞭解這個世界 29

30 探討能促進教師教學的程序 與教師一起思考教學行為可能的改變 讓教師獨立練習這樣的改變 改變學生行為的進程 辨識出要學生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
辨識出引起上述行為所須的教學程序 辨識出將上述程序付諸實行的策略 30

31 協助教師發展個人化的「成長計畫」 實作 改變 省思 31

32 教學觀察前會談「成功」的關鍵 人格特質 觀察者 被觀察者 雙方的互動方式 信任程度 時間 經驗 32

33 教學觀察的工具 1.選擇性逐字記錄 - 觀察記錄教學歷程中的口語事件 2.以座位表為基礎的觀察記錄。
- 在工作中 (At Task) 【包括投入行為記錄】 - 語言流動 (Verbal Flow) - 移動方式 (Movement Pattern) 3.廣角鏡技術 - 軼事記錄 - 錄影帶與錄音紀錄 - 教師日誌

34 問題與討論 您曾經進行過教學觀察活動嗎?感覺如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您曾經聽聞過何種教學觀察技術?您覺得這些技術有用嗎?為什麼?
您曾經使用過何種教學觀察技術?感覺如何?為什麼? ...

35 教學觀察工具及實施技術-廣角鏡技術 前言 軼事記錄與手寫記錄 使用軼事記錄要注意的技巧 錄音帶與錄影帶 教室日誌

36 前言 廣角鏡技巧用於捕捉與記錄大量的教學現象 廣角鏡技巧有二個優點: 看到原先未計畫看的教學現象
為未決定如何改進教學技巧的教師提供了良好的起點

37 軼事記錄與手寫記錄 手寫記錄為Madeline Hunter發明,頗類似於軼事記錄,優點為
所需材料只有紙和筆 記錄的順序可確定教師行為如何影響學生 觀察記錄易於呈現與瀏覽 手寫記錄易於保存 軼事記錄係依時間順序,簡要地將教室中所發生的事件簡要地記錄下來

38 使用軼事記錄要注意的技巧 使用時機在當教師不確定要被觀察的行為是什麼的時候 由教師和視導者決定廣角鏡頭視野大小 觀察時記下觀察時間
記錄的句子要客觀具體,不具評斷性 除了記錄觀察對象外,亦可描述觀察的情境脈絡

39 教學內容:國語第三冊 第十四課-小老鼠救獅子
教學活動 優、缺點及建議 1:00 教師進教室後,以送熊寶寶的方式給乖巧安靜的小組加分。此時台下的小朋友也都安靜端坐好。 優點:一上課能以榮譽制度維持秩序。 1:43 教師詢問小朋友最喜歡什麼動物。小朋友舉手回答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如兔子、豹…等。台下小朋友拍手回應。 優點:能以小朋友喜歡的話題引起動機。

40 優點:能準備多張動物圖片輔助教學,使教學生動。
2:03 教師揭示獅子的圖片,並詢問小朋友在哪見過獅子、獅子的習性、特色等問題。小朋友熱烈回答。台下小朋友拍手回應。 優點:能準備多張動物圖片輔助教學,使教學生動。 3:30 教師同時揭示公母獅子的圖片,詢問、說明公母獅子的差異及習性,如公獅子有鬚鬚,母獅沒有;獅子吼聲大,會嚇到小動物等。台下小朋友會回答問題並專注聽講。 優點:能用圖片的比較來說明公母獅子及獅子和老虎的差別。 缺點:教師上課時,說話速度略快。 建議:老師說話可放慢一點。 4:25 教師揭示老虎圖片,並詢問、說明獅子、老虎的差異,如獅子沒有斑紋、老虎有斑紋等。小朋友會回答問題並專注聽講。

41 5:30 教師揭示小老鼠的圖片,詢問小朋友在哪看過小老鼠?小老鼠的特徵為何?小老鼠最喜歡做什麼事情?台下小朋友會回應老師。 優點:小朋友回答完後,老師能用全班的鼓掌給予回饋。 7:07 教師展示黃金鼠,台下小朋友都很興奮,也很仔細觀察。觀察完後,教師請小朋友為黃金鼠鼓掌。 優點:教師能提供真的老鼠讓小朋友觀察。 缺點:黃金鼠只在前排展示。 7:57 教師導入主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兇猛的獅子的故事」。同時,教師會配合故事加上肢體動作。台下有一個小朋友在玩桌子。 建議:可將黃金鼠拿至中、後排展示給小朋友觀察。

42 27:30 教師誇獎各組是很乖的小觀眾,並送各組熊寶寶以獎勵各組。 優點:在上課中,教師仍會用獎勵的制度。 28:10 教師請第四位小朋友上台說故事,小朋友說故事時,教師會調整小朋友站的位置。

43 錄影帶與錄音帶記錄 錄影帶與錄音帶的優點 是客觀的觀察技巧 可大量捕捉教室互動感覺的良好記錄品 可幫助教師改進口語教學技巧
可提供教師自我學習的經驗

44 使用錄影帶與錄音帶的技巧 使用攝影機宜避免: 避免干擾上課 避免教師太注意自己的儀表 避免教師對攝影機感到焦慮 使用技巧 擁有良好設備
用角架固定,用手隨時調整焦距與方向 30分鐘的記錄較合適 在回饋會議中,共同觀賞每一教學片斷並作深入分析

45 教師日誌 由教師定期對教學經驗與教學問題做日記式的記錄,可促進教師反省與成長 教師有決定記錄內容的自由 教師日誌的優點
可揭露教師關注的焦點,引導視導人員做教室觀察 教室觀察後的回饋會議可刺激教師對所作日誌做進一步的檢討改進

46 教師日誌的技巧 清楚教導教師如何持續記錄日誌 告知教師將每日教學所發生的問題與困難寫下來,以及記下如何解決以及解決的成效
讓教師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特定的教學策略或課程上,例如同儕合作學習 記錄時不一定要強調客觀性,教師可記下自己主觀的信念、感覺、見解等 鼓勵教師對視導人員在日誌上所作的評註,做仔細的思考

47 一位實習教師在六年級健康教育「可怕的病媒」這一課後,撰寫的心得: 
六年九班的小朋友個性較為活潑,剛好自己所要上的課程內容為「 病媒」,便想到以病媒的角色扮演活動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試教的當天,各組同學先有口頭上的報告,其中的三組更輔以角色扮演的活動,全班同學因有短劇的觀賞而顯得興高釆烈。 在觀看短劇的當中,我自己也發現劇中某些不妥的情節應該由老師來為全班同學作生活教育,例如演「老鼠」的這一組,劇中提到哥哥發現餅乾被偷吃了,懷疑是爺爺吃的,便說「吃了最好得糖尿病」,這一 點就值得老師提出來給全班同學做生活教育。可是,我卻擔心時間的不足而未對全班同學作解釋,我深深覺得這是此次教學最大的敗筆。

48 另一位實習教師在五年級國語科某一單元的生字新詞後,亦記下了如下的心得: 
這節課因為教的是國語課,而且又是教生字新詞,因此採講述的方式教學,而忽略了教具的製作,其實在教一些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字時,可以將這些古字的演進過程寫在書面紙上,上課時呈現給學生看,會更加清楚生動,此外像一些新詞有關的圖片也可事前準備呈現給學 生看,如「蘆荻」生長的樣子等等,這是我下次教學可以注意改進的地 方。...此外,我未能利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示重點,這是很重要的一項上課資源,卻未能予以利用,實在可惜。此外,發音相當準確,音量也適中,但是語調卻過於平淡,未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還有肢體語言 與表情都太少,這是需要注意的,因為一位好的老師就像一位好演員一 樣,演什麼就要像什麼,不能平淡無奇的上課,學生不但會越學越無趣 ,老師也會越教越有無力感。...還有,應該多走動,和學生親近一 點,不要老是站在講臺上,總給人一種無法靠近的感覺,而且應該注意一些老師比較無法注意到的死角,最好能把眼神注意到每一位學生。最後,在課程上應再加一個綜合活動,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49 軼事紀錄實作練習

50 教學觀察工具及實施技術-選擇性逐字記錄 選擇性逐字記錄的意義 採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優點 採用選擇性逐字記錄可能產生的問題
適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教學行為 50 50

51 選擇性逐字記錄的意義 所謂「選擇性」的意義,是指視導人員在觀察與記錄之前先與教師協商,一起決定視導人員所要觀察、記錄的口語事件,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將有關此一口語事件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 51

52 採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優點 使教師敏覺自己的教學口語歷程 使教師專注改善一種行為,從中獲取成就感 使教師從客觀不具批判的教師行為記錄中進行分析
實施簡便 52

53 採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問題 使教師對要觀察的口語行為產生自覺 無法掌握教室互動的完整脈絡 如選擇不慎,記錄的口語事件可能流於瑣碎
教學口語事件十分快速時,將使記錄困難(可使用簡易的符號或錄音機幫助記錄) 53

54 使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教學行為:教師提出問題
技巧 使用時間取樣  分辨何者是問題    資料分析 問題的認知層次 訊息的數量   問題的移轉 問題的探究  重複性的問題 多重的問題 適當的用詞  54

55 一位國小教師國語科教學「發問問題」之選擇性逐字記錄
Q1:你最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呢?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訴老 師你最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偉偉,你說說看? Q2:為什麼?為什麼? Q3:哪位小朋友要說說看你喜歡什麼?小智,你說說看? Q4:卓卓,你說說看? Q5:好可愛!再請一位小朋友說說看?丁丁,你說說看? Q6:為什麼? Q7:今天老師也帶了一些小圖案,各位小朋友猜猜看它們是 什麼好不好? Q8:這是什麼動物?雅雅,你說說看? Q9:獅子對不對? Q10:小朋友有沒有看過真的獅子?在哪裡?子傑?

56 Q12:獅子有哪些生態習慣?它的特性是什麼?婉如,你說 說看?
Q11:在木柵動物園對不對? Q12:獅子有哪些生態習慣?它的特性是什麼?婉如,你說 說看? Q13:哦!是這樣的啊,還有哪位小朋友說說看?你說偉偉? Q14:公的獅子有一些鬚鬚,母的有沒有? Q15:這個獅子在做什麼? Q16:小朋友看到獅子都會怎樣? Q17:哪個小朋友告訴老師,獅子是屬於什麼類的? Q18:哺乳類要喝什麼? Q19:獅子的性情怎麼樣? Q20:小朋友怕不怕? Q21:獅子和老虎?它們倆個長的一樣嗎? Q22:哪裡不一樣? Q23:小朋友猜猜看這是什麼?

57 Q28:哪位小朋友再來說說看小老鼠有什麼特性?
Q24:小朋友,看過真的老鼠的舉手? Q25:子源,你在哪裡看過老鼠? Q26:文如,你在哪裡看過老鼠? Q27:老鼠會把農夫的稻子怎麼樣? Q28:哪位小朋友再來說說看小老鼠有什麼特性? Q29:小老鼠長的怎麼樣?最喜歡做什麼?小老鼠有什麼習慣? Q30:哪位小朋友能再說說看? Q31:小朋友想不想看真的老鼠? Q32:它的頭是不是尖尖的? Q33:它到處在找什麼東西? Q34:好,小朋友,為它鼓鼓掌,好不好?

58 問題的認知層次 一、知識 請說所知、所記憶;請敘述、界定、重述、指出,或請說出人物、時間、地點、事情內容等。 二、理解
請用自己的話說出、請說出思想、請說明意義、請解釋或比較,請找出它們的關係等。 三、應用 你將如何用它、請做做看、請用它解決困難、它對你有何用途(啟示)等。 58

59 問題的認知層次 四、分析 此物可分成幾部分、順序如何、為何需依此順序、問題關鍵何在、解決方法、結果如何。 五、綜合
此物可以如何改變組合、假如……就會、假設…..、如何拓展修訂、請用自己的想法另創等。 六、評鑑 如何評斷?這樣做行嗎?此事算是成功嗎?你寧願怎麼做?為何這麼想? 59

60 問題的認知層次 一、記憶性問題(M) 要求學生回憶或認知已學過的資訊,包括事實、定義、通則、價值觀念及技能等。 EX:1.檸檬是什麼顏色?
2.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二、轉譯性問題(T) 學生回答問題,需能將原資料轉化為另一種符號或語言來表達。 EX:甲 ﹥乙表示什麼關係? 60

61 問題的認知層次 三、解釋性問題(I) 學生回答問題,需能對兩個或更多個別事實、通則、定義、價值觀念或技能等,基於常識性的瞭解,找出其間關係。
EX:1.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什麼異同? 2.台灣氣候與菲律賓氣候有何異同? 四、應用性問題(AP) 學生回答問題,需能運用既有知能去解決新的問題。 EX:車子在濕滑的路面容易打滑,所以下雨天開車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61

62 問題的認知層次 五、分析性問題(AN) 分析性問題,發問者往往會提供線索;但綜合性問題則沒有,發問者劈頭就問。和應用性問題的差別,似乎在於應用性問題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而分析性的問題則是學生回答問題,需依據事實以及思考法則(演繹、歸納方法等)或由實例類推去分析其關係。 EX: 1.加拿大的面積比日本大,所以國力 比日本強? 2.台北市常雨後積水,是因為排水系統太差? 62

63 問題的認知層次 六、綜合性問題(S) 學生回答問題,必須能應用想像,別出心裁地想出或發現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方法:此類問題允許學生自由尋找各種不同答案。 EX:假如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燈,我們現在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 七、評鑑性問題(E) 回答問題時,學生必須先設定自己的標準或價值觀念,據以考評某事物或觀念。 EX:1.開放教育的教學比傳統教學好嗎?為什麼? 2.教學是專業嗎?為什麼? 63

64 使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教學行為:教師回饋 資料分析 技巧 數量 選擇一門師生口語互動頻繁的課程 種類 特定性 記錄教師的回饋性陳述
分辨回饋性陳述  64

65 使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教學行為:教師使用的結構性陳述及班級經營
技巧 觀察教師之結構性、指示性與教室規則的陳述,最好的方式由整節課之脈絡來探尋 資料分析 數量 種類 特定性 清晰性 65

66 選擇性逐字紀錄練習

67 教學觀察技術實作-量化部分 主要係以座位表為基礎的觀察記錄(Seating Chart Observation Records, SCORE) 優點: 教室中大多有座位分配,容易運用及解釋 只針對教室中重要行為記錄,簡便易行且容易實施。 將焦點集中在班級中某些學生身上,同時也可以觀察全班學生的活動情形。 缺點: 將教學中某種行為獨立出來觀察,容易做出過於簡化的結論。 可能選擇到瑣碎的行為來觀察。 班級行為偶而會失控,可能需要修正或暫停資料的搜集。 SCORE的種類 在工作中 (At Task) 【包括投入行為記錄】 語言流動 (Verbal Flow) 移動方式 (Movement Pattern)

68 在工作中 方法的發展 行為的界定 運用的步驟 觀察紀錄表 觀察練習

69 在工作中-方法的發展 「在工作中」是1960年代,Frank MacGraw 在Stanford大學發展出來的。他利用35mm的角相機,從教室前方,系統地拍下教室教學情形。約每隔90秒拍下一張,然後將照片沖洗放大,提供教學一段時間內的系列照片(如20張圖片即代表了30分鐘的課程活動)。 利用上述照片所得的數據,提供教師了解個別學生學習及整體班上學習的珍貴資訊。而其以紙筆替代方式來蒐集並提供類似資料的方法即為「在工作中」

70 在工作中-行為的界定 「在工作中」觀察技巧的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在教室的活動,是否符合教師所期望的行為。因此,運用此技巧,須先界定在工作中的行為:如閱讀、傾聽、回答問題、在座位上做作業、參與討論、合作完成小組的工作等

71 在工作中-運用步驟 在教室中選擇適合位置 取得座位表(或劃出座位表) 標上學生的性別及其他特徵 用代號標示觀察到的行為 系統地記錄學生的行為
方式一:如A是表示在工作中;B是表示進退兩難;C是表示做學校工作而非教師指定工作;D是表示離開座位;E是表示與鄰座說話。 方式二:如A表示在工作中(at task);D表示分心(distracted, day dreaming);O表示不認真(overtly off task);H表示請求協助(requested from teacher help);T表示講話(talking) 系統地記錄學生的行為 循環重複前一步驟(順序要一致) 標出每次觀察時間

72 語言流動 意義 特點 記錄符號 實施程序 資料分析 記錄範例與練習

73 語言流動-意義 語言流動(verbal flow),顧名思義,此乃是觀察並記錄教室中誰對誰說話及分析相關狀況的一種技巧。
雖然它也是記錄教室中的語言行為,但與選擇性逐字記錄仍是有差別的。主要是語言流動強調發訊者與收訊者的語言溝通及其類型,選擇性逐字記錄則強調語言內容的正確性。 語言流動主要記錄教師問學生、學生回答教師、教師稱讚學生、學生提問教師、學生對學生說話等。觀察者可將上課的語言流動行為分為四類:教師問問題、學生問問題、教師正向反應、教師負向反應。語言流動的資料可以顯示教師的座位偏好、學生偏好、及語言行為偏等。

74 語言流動-特點 可以確定教師語言的使用與偏差 可以區分學生的參與程度
適用於討論、問答、背誦、或其他需要教師與學生互動等課程活動,但不適用於觀察低語言流動的課程。

75 語言流動-記錄符號 教師行為類別 學生語言行為類別 →+:教師讚美或鼓勵 →C:學生自動提出相關或正確的回答 →-:教師批評或讉責
→I:學生自動提出無關或錯誤的回答 →F?:教師問事實性問題 →?:學生提問 →T?:教師問思考性問題 →﹛:學生直接對全班發表意見

76 語言流動-實施程序與資料分析 實施程序 資料分析 先準備好班級座位表 座位偏好 將學生姓名及基本資料填在座位表空欄中 學生偏好 語言行為偏好
用箭號表示語言互動的流動 記錄教師對個別學生語言流動情形 資料分析 座位偏好 學生偏好 語言行為偏好 問題的總數 問題的類型 其他分析

77 移動方式 意義 特點 實施程序 解釋 範例與實作練習

78 移動方式-意義 移動方式(movement patterns)是利用記錄教師在上課中,教師與學生在教室移動的情形。觀察者的任務是紀錄教師與學生如何從教室一端移動到其他地方。重點是放在教師的移動上,了解教師是否運用來回走動以幫助學生和吸引學生注意力,也可了解學生是否因為想躲避作業或根本無事可做而到處移動。

79 移動方式-特點 教室中師生的移動關係學習重大
教師移動的方式會影響班級之控制 教師移動的方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習動機 教師移動可能顯示教師的偏好 學生移動方式會反映學生是否專注學習 移動方式可用在任何課程中,但較適用於教師監督、協助學生練習工作、學生分組討論等的教學型態。例如獨立作業、分組實驗、藝術及勞作工藝等。

80 移動方式-實施程序及解釋 實施程序 解釋 畫出教室簡圖 觀察師生移動情形,並以連續的線記錄師生移動的路線。
教師移動停止下來與學生有互動,以圓圈序號來作標示。 不同的時間可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 解釋 位置偏好 性別偏好 師生互動 重要區域之關注情形

81 觀察後回饋會談 回饋會談前準備事項 回饋會談的重點: 1. 以客觀的觀察資料提供教師回饋 2. 引出教師的意見、感受及推論
3. 鼓勵教師考慮替代方案 4. 給予教師練習與比較的機會

82

83 教學觀察者的基本態度 1.溫暖(warmth) 2.真誠(genuineness) 3.接納(acceptance)
4.尊重(respect) 5.支持(support) 83

84 溫暖(warmth) 84

85 教學觀察者工具箱 釐清 信賴 重述 融洽技巧 探究 提供資源 問問題 停頓 正向假設 85

86 回饋會談的重點流程 1.先談整體的感受 2.依照教學脈絡談 -教材準備 -教學活動 -教學評量 -班級經營
3.引導想要調整或改變的方向與內容 4.統整與歸納

87 可以這樣的態度開始 學習者中心 提供回饋 用客觀資料提供一個架構 用發問的方式,讓老師覺察不一定要給答案 盡量以輕鬆和諧的方式交換意見與對話

88 以客觀的觀察資料提供教師回饋 使用硬性資料,避免軟性資料(主觀、不正確、不相關) 可以這樣說「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所觀察或蒐集的資料」。
接著分析,即簡要而無價值判斷地描述說明記錄資料所代表的意義 說明資料包括找出觀察所得的可能原因,可能結果或其他選擇方案。

89 引出教師的意見、感受及推論 導引教師對資料的反應需要技巧與耐心 以不具威脅性的態度,配合下列問題:
1. 從記錄資料中你自己覺得較為滿意的地方為何?未來你會再重複使用有哪些? 2. 如果可以,你想要改變什麼? 3. 善用行為改變的三明治技巧: 讚美、建議、增強

90 鼓勵教師考慮替代方案 當老師必須做改變時,鼓勵教師從幾個可行方案中,選擇有把握的方向,並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加以因應
對教師所選擇的替代方案,應立即給予適度的增強,例如觀察者可以說:「這些想法聽起來不錯,何不試試看?」

91 給予教師練習與比較的機會 為教師提供或示範教室裡一些特殊的方法或技巧 老師彼此相互觀摩,比較風格或策略 以小組團隊的方式,相互分享教學錄影
教師可自己使用錄影或錄音,或從學生那裡得到有系統的回饋 請助教、同事當觀察者,提供回饋

92 結語 將自己設定為共同學習者,分享自己從過程中所學到的 最後,鼓勵教師提成長計畫,精進教學
把教學觀察當成一個行動研究。教學觀察方法中有許多都可從實務中不斷精進提昇。

93 謝謝聆聽 請多指教


Download ppt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江志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