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口腔粘膜结构示意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口腔粘膜结构示意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口腔粘膜结构示意图

2 正常口腔粘膜(咀嚼粘膜)

3 正常口腔粘膜

4 舌背粘膜

5 一、基本病理变化 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 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棘层增生(acanthosis)
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 海绵形成(spongiosis)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vacul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basal cell) 棘层松解(acantholysis) 疱(vesicle) 糜烂(erosion) 溃疡(ulcer)

6 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過角化症) 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
过度正角化(Hyperorthokeratosis ,過正角化症) 过度不全角化(Hyperparakeratosis ,過錯角化症)

7 Hyperorthokeratosis

8 Hyperorthokeratosis 角化层过度增厚,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消失,形成均质性、嗜伊红角化物,并伴有棘层增厚及颗粒明显。

9 Hyperparakeratosis 角化层过度增厚,但细胞核未分解消失,且颗粒层不明显。

10 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異角化症)
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11

12 棘层增生 Acanthosis 棘細胞症 由棘层细胞肥大或数目增加所致棘细胞层肥厚。

13 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性異型性)
上皮总的紊乱 ◆ 细胞核极性消失 ◆ 核浆比例增加 ◆ 核浓染

14 (基底膜不明显;核分裂像增加;核异形性)
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膜不明显;核分裂像增加;核异形性)

15 上皮异常增生 ( 上皮全层变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异形性明显)

16 重度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层次紊乱,细胞多形性明显,上皮钉突呈水滴状。

17 上皮异常增生(有丝分裂相增加)

18 上皮异常增生(有丝分裂相增加)

19 海绵形成 (Spongiosis) 上皮细胞间水肿,间隙加宽,间桥拉长或断裂。

20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Vacul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basal cell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基底膜不清或消失,上皮与固有层界限不清。

21 棘层松解(Acantholysis) 棘层细胞间桥溶解、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或泡。

22 疱(Vesicle) 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

23 棘层内疱:水泡位于棘细胞层内或基底细胞与棘细胞之间。

24 基层下疱:水泡位于基底细胞与固有层之间。

25 糜烂 ( Erosion ,糜爛) 上皮浅层破坏, 未侵及上皮全层。

26 溃疡 (Ulcer,潰瘍) 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

27 颊溃疡 舌溃疡

28 溃疡组织学图像(低倍):上皮组织缺损,表面为坏死层,下方为炎性肉芽组织。

29 溃疡组织学图像(高倍):表层坏死组织因标本制作部分缺失,下方为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的肉芽组织。

30 二、口腔粘膜病 (一)白斑 (Leukoplakia ,白板症) 左舌侧缘白斑

31 下颌左后牙区牙龈白斑

32 舌、口底及牙龈白斑

33 舌白斑,与红斑混合存在

34 颊粘膜白斑

35 牙槽粘膜白斑

36 舌右侧边缘部白斑

37 口角及颊粘膜白斑:表面呈颗粒状隆起。

38 白斑过度正角化: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棘层肥厚。

39 白斑过度不全角化:过度不全角化,粒层不明显,棘层肥厚。

40 白斑过度正角化(软腭):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棘层轻度肥厚。

41 白斑上皮单纯增生(颊粘膜):过度不全角化,及棘层增厚显著。

42 白斑过度正角化:角化明显增厚为过度正角化。

43 白斑上皮单纯性增生:过度不全角化为主,伴有棘层肥厚,上皮钉突伸长且增宽。

44 白斑上皮异常增生(舌侧缘):轻度的过度不全角化,上皮钉突不规则增生,上皮下炎细胞浸润。

45 白斑上皮异常增生(中度):细胞极性紊乱,核浆比增大,核深染。

46 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二、病因:局部长期刺激 三、临床表现
一、定义 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二、病因:局部长期刺激 三、临床表现 1.患病率:10.47% 2.部位:颊舌粘膜最多见。口底,舌腹,舌侧缘为高危险区。 3.性别:男:女=13.5:1 4.分型: 均质型 :白色,平坦,起皱波纹状,边界清楚,平齐或略高起,粗涩感 非均质型:夹杂疣状,结节,溃疡,红斑

47 四、病理改变 镜下: 1 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 2 粒层明显; 3 棘层增厚 ; 4 基底层清晰;
1 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 2 粒层明显; 3 棘层增厚 ; 4 基底层清晰; 5 上皮钉突伸长,肥厚,可呈水滴状; 6 上皮下有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7 可伴有上皮异常增生。

48 (二)红斑 (Erythroplakia ,紅板症)
舌侧缘红斑

49 舌侧缘红斑

50 红斑(重度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无度过角化,细胞异型性显著。

51 红斑(重度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全层细胞异型性显著,无过度角化。

52 红斑伴 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镜下):上皮全层变薄,细胞异形性明显

53 定义: 指口腔粘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54 临床表现: 年龄:41~50岁最多见 性别:男性多见 部位:舌缘,龈,龈颊沟,口底,舌腹较多见
分类: 1 均质型-软,鲜红,边界明确,表面光滑,不高出粘膜表面。 2 间杂型-红白相间,红斑区可不规则,红斑基底上有散在的白色斑点。 3 颗粒型-边缘不规则,稍高于粘膜表面,表面不平整,有颗粒样微小 结节红或白色。

55 三 病理改变 均质型——上皮萎缩,上皮异常增生或原位癌 颗粒型——大多数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

56 上皮萎缩变薄,不全角化 上皮钉突表面凹陷 结缔组织乳头高起,血管增生,扩张充血 红斑与颗粒形成的机制

57 (三)扁平苔藓 (扁平苔癬, Lichen planus)

58 扁平台藓(牙龈)

59 颊粘膜扁平台藓:白色线状和网状条纹,及红色糜烂面。

60 颊粘膜扁平台藓:环状的白色条纹中心处混杂红色糜烂和白色斑块区。

61 颊粘膜扁平台藓:红色粘膜背景上可见白色网状条纹。

62 颊粘膜扁平台藓(网状型):环状和编织状白色条纹包绕着红色病变。

63 颊粘膜扁平台藓(糜烂型)

64 颊粘膜扁平台藓(网状型)

65 唇扁平台藓:下唇环状病灶。

66 颊粘膜扁平台藓

67 舌扁平台藓:浅白色斑块,似滴奶状外观,不高起,不粗糙。

68 皮肤扁平台藓:圆形扁平丘疹,中心凹陷,逐渐变为褐色斑。

69 皮肤扁平台藓

70 扁平苔藓(低倍):锯齿状上皮钉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形成水泡;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71 扁平苔藓(高倍):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上皮下疱形成

72 扁平苔藓:固有层带状淋巴细胞浸润,并侵入上皮内。

73 扁平苔藓:锯齿状上皮钉突;基底细胞液化,基底膜界限不清;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74 扁平苔藓:上皮与固有层界限不清;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75 扁平苔藓:白色病变部位角化亢进,过度角化。

76 扁平苔藓:常常见到上皮与固有层分离,形成间隙

77 扁平苔藓:在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均质性嗜酸性小体,称胶样小体,或Civatte 小体。

78 扁平苔藓 (免疫组化染色:淋巴细胞CD45RO阳性)

79 病因 :不明 临床表现: 患病率 0.5% 年 龄 40~49岁好发 性 别 女性多见 部 位 颊,舌,唇,牙龈(常为对称性) 体 征
病因 :不明 临床表现: 患病率 % 年 龄 ~49岁好发 性 别 女性多见 部 位 颊,舌,唇,牙龈(常为对称性) 体 征 1、白色或灰白色条纹呈网状线状,环状或树枝状, 条纹间粘膜发红。 2、舌部: 灰白色斑块状,比白斑色浅。 3、皮肤: 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中心凹陷,鲜 红色或紫红色或褐色。

80 病理改变 1 表层:白色条纹处-不全角化,发红部位-无角化。 2 棘层: 增生居多,少数萎缩。
2 棘层: 增生居多,少数萎缩。 3 基底层:液化变性,排列紊乱,基底膜界限不清, 可形成基层下疱。 4 上皮钉不规则延长,呈锯齿状。 5 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6 棘层—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 colloid body/Civatte body)。

81 性质: 1. 良性病变 2. 癌前病变 3. 癌前状态 4 .癌变潜能

82 (四)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h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asus ,紅斑性狼瘡)
下唇红斑狼疮,发红肿胀,形成瘢痕(箭头)

83 全身性红斑狼疮,口唇病灶

84 非全身性红斑狼疮,皮肤病灶

85 非全身性红斑狼疮,皮肤病灶

86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下唇粘膜过度角化,上皮下毛细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明显。

87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不清晰,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

88 病 因: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年龄 :壮年 部位 :1.口颊部的皮肤与粘膜呈蝴蝶斑。鲜红
病 因: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性别 :女性多见 年龄 :壮年 部位 :1.口颊部的皮肤与粘膜呈蝴蝶斑。鲜红 色斑,覆盖白色鳞屑,角质栓塞。 唇颊粘膜 红斑样病损,糜烂,出血,结痂。 陈旧性:萎缩角化病损周围白色放射状条纹。

89 病理改变 1.表层:过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可见角质栓塞。 2.粒层:明显。 3.棘层:萎缩变薄,部分增生,钉突伸长。 4.基层:变性液化。
5.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水肿断裂,毛细血管扩 张,管腔不整,血栓形成,管周类纤维蛋白沉积。 6.免疫病理: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可检测出 翠绿色的荧光带。

90 (五)天疱疮 (Pemphigus ,天疱瘡)
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疱性疾病。 四型 寻常性 增殖性 落叶性 红斑性

91 牙龈、口唇粘膜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

92 腭粘膜为好发部位,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

93 腭部上皮剥脱,广泛糜烂。

94 颊粘膜形成水疱,腭部糜烂。

95 寻常性天疱疮: 棘层细胞松散,解离,间桥消失呈游离状,棘细胞间液体积聚,形成小疱。

96 * 寻常性天疱疮:基底层与棘层之间,或棘层内形成水疱,称基层内疱,或上皮内疱(*)。

97 寻常性天疱疮(低倍):基底层与棘层形成上皮内疱,疱底可见不规则的乳头向上突起呈绒毛状(箭头)。

98 寻常性天疱疮:疱底呈乳头状突起,乳头表面均排列着单层基底细胞,上皮下密集炎细胞浸润。

99 寻常性天疱疮(细胞涂片,天疱疮细胞)

100 寻常性天疱疮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间IgG沉积,呈褐色网状)

101 寻常性天疱疮: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间IgG沉积,呈翠绿色网状荧光图形。

102 桥粒 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桥粒蛋白为本病的抗原。 桥粒钙依赖性粘附蛋白 附着斑蛋白 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s)
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桥粒蛋白为本病的抗原。 桥粒钙依赖性粘附蛋白 附着斑蛋白 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s) 桥粒芯胶粘蛋白(desmocollins) 桥粒斑珠蛋白(plakoglobin) 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s) 桥粒 自身 抗原

103 临床表现 年龄:中年居多 性别:女性稍多 部位:软腭,颊,龈多见 体征:1 疱壁薄易破——糜烂 2 边缘扩展 3 尼氏征阳性

104 病理改变 1. 棘层松解及上皮内疱形成; 2. 天疱疮细胞; 3. 不规则乳头突起呈绒毛状,表面单层基底细胞排列;
4. 固有层中等炎细胞浸润; 5. 荧光环。

105 (六)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 Benign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粘膜類天疱瘡)
舌缘上皮剥离,形成浅溃疡

106 牙龈类天疱疮

107 上腭类天疱疮:腭粘膜为好发部位之一,糜烂和残存疱壁共存。

108 牙龈类天疱疮:牙龈粘膜水疱形成,为本病的好发部位之一。

109 牙龈类天疱疮:牙龈基底下疱形成后破裂,上皮下炎细胞浸润。

110 牙龈类天疱疮:牙龈上皮下小水疱即将形成,附近弥漫炎细胞浸润。

111 基底下疱形成,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

112 上皮与固有层分离,基层下疱形成(银染色)

113 类天疱疮,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基底膜IgG沉积,呈翠绿色荧光带状

114 病因: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皮的基底 膜复合体半桥粒蛋白为本病的抗原。 临床表现 年龄:50岁以上
部位:牙龈多见,腭,颊,舌,还可发生在眼、尿道、外阴、肛门及皮肤等处 体征:疱壁较厚,色灰白,无边缘扩展

115 病理改变 1、基底细胞变性,上皮全层剥脱,形成 基层下疱。 2、固有层胶原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3、荧光带。

116 (七)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再発性アフタ性口内炎)
舌侧缘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直径约5mm,圆形,表面被黄色假膜覆盖。

117 唇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圆形,边缘发红,呈红晕,接触痛

118 上腭多发阿弗他溃疡(上腭残根)

119 颊粘膜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浅溃疡表面被薄层痂皮覆盖,炎细胞浸润广泛,直至下方的脂肪组织。

120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溃疡底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下方以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为主。

121 颊粘膜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上2/3为上皮及上皮下组织坏死区,下1/3为上皮下炎症反应区。

122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上层组织坏死,下层炎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

123 病因:不明,临床表现 发病率:为口腔粘膜发病之最; 年龄: 10~30岁; 性别:女性多见; 部位:唇,舌,颊 ,牙龈,口底;
    发病率:为口腔粘膜发病之最; 年龄: 10~30岁;     性别:女性多见;     部位:唇,舌,颊 ,牙龈,口底;     病程:7-14天,可自愈,但复发; 体征:充血红斑-中央浅溃疡,黄色假膜覆盖, 圆-椭圆形,疼痛明显(红、黄、凹、痛)

124 病理改变 1、上皮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破溃-溃疡,假膜覆盖。
2、固有层胶原纤维水肿,玻璃样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肿胀,腔闭塞,淋巴细胞为主。

125 (八)白塞综合征 ( Behcet syndrome ,ベーチェット症候群)
口 腔 —— 溃疡 生殖器 —— 溃疡 眼 —— 虹膜炎 其他部位—— 血管炎、胃肠病变、皮肤病变、滑膜炎、脑膜炎等

126 白塞综合征:舌背大的不规则的深溃疡形成,边愈合,边多发。

127 白塞综合征:与前同一患者腭部大的不规则的深溃疡形成

128 白塞综合征:舌部深溃疡,伴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129 白塞综合征:舌部浅溃疡,形成表面纤维素覆盖

130 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病毒可能为诱因。 临床表现
年龄:青年~成人。 口腔:反复发病的口腔溃疡。 眼 :单纯性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视网膜炎,前房积脓,失明。 生殖器:睾丸,阴唇,阴茎溃疡。 皮肤:丘疹脓疱,毛囊炎,结节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等。 全身:周期性发热,头痛,关节痛,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心肺也可受累。 病理改变:同RAU,以血管变化显著。

131 (九)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再発性壊死性粘液腺周囲炎) 又称腺周口疮

132 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瘢痕形成

133 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临床表现 年龄:20~50岁 性别:均等 部位:舌,软腭,咽,颊,唇
   年龄:20~50岁    性别:均等    部位:舌,软腭,咽,颊,唇    体征:溃疡大而深,直径>5mm,病程1~2月,长者达1年。

134 病理改变 1. 上皮层:缺损,形成溃疡,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 2. 固有层:胶原纤维水肿、断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3. 粘膜下层:腺泡组织破坏,腺管扩张,腺上皮增生,严重时,小叶结构消失为淋巴细胞取代,肌层也可被侵犯。

135 (十)疱疹性口炎( Herpetic stomatitis,単純疱疹) 又称单纯性疱疹,Herpes simplex

136 牙龈疱疹性口炎:溃疡形成

137 腭部疱疹性口炎

138 唇部疱疹性口炎:溃疡及痂皮形成

139 疱疹性口炎:唇部皮肤与粘膜移行部小水疱成簇,部分小疱破裂,痂皮形成。

140 疱疹性口炎:唇部皮肤与粘膜移行部小水疱成簇,部分小疱破裂,痂皮形成。
病因: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 )所引起。 临床表现:痒、刺痛或烧灼感—粘膜充血水肿— —出现疱疹—破溃、溃疡、结痂。 病理改变:1.上皮内疱形成 2.上皮细胞呈气球变形,胞核内有嗜 伊红性病毒小体(病毒包涵体)。 3.结缔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炎 细胞浸润。 疱疹性口炎:唇部皮肤与粘膜移行部小水疱成簇,部分小疱破裂,痂皮形成。

141 (十一)念珠菌病( Candidiasis, カンジタ症)

142 舌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假膜消失,溃疡形成

143 牙龈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

144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 (雪口)

145 舌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雪口)

146 慢性萎缩性念珠菌(托牙性口炎)

147 念珠菌病:菌丝位于角化层或上皮外1/3处,与上皮表面垂直或呈一定角度。

148 念珠菌病: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微小脓肿,棘层增生。

149 念珠菌病:上皮内微脓肿形成

150 念珠菌病:菌丝

151 念珠菌病:PAS染色菌丝

152 菌丝


Download ppt "口腔粘膜结构示意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