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2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市场的条件 二、垄 断的成因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3 一、垄断市场的条件 垄断市场: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主要条件有三点: 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该厂商的产品没有任何相似的替代品。 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是极为困 难的或不可能。

4 二、垄 断 的 成 因 厂商独家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供给;
二、垄 断 的 成 因 厂商独家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供给; 自然垄断。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需在一个很大的规模上才能有效益,以至于只需一家这样的厂商生产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 政府特许。 发明和创新(厂商独家拥有生产某项商品的专利权或专有技术); 当存在垄断势力的时候,市场机制受到破坏。

5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一)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整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所以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价格。

6 (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在不同的销量下其市场价格是不同的,因此其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密切相关。

7 表7—1 某垄断厂商的收益表 -5 27 3 9 -7 20 2 10 4 5 6 7 8 11 商品价格(P) -3 -1 1
边际收益(MR) 32 35 36 总收益(TR) 平均收益(AR) 商品销售量Q

8 从表中可见,商品的市场价格P随着垄断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设为直线方程,P=a - bQ   收益曲线:   TR=P Q = aQ – bQ2;   AR=TR/Q=PQ/Q=P ;    MR=dTR/dQ=a – 2bQ ; 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斜率为负;MR与AR不重合;MR的斜率大于AR,MR曲线较低,下降速度更快。

9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ed > 1 ed = 1 ed < 1 MR TR d(AR= P) P Q H F G A B C O

10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和收益曲线的特征的适用范围
   以上我们对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所作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只要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的厂商的收益曲线就具有以上所分析的基本特征。

11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均衡条件:MR = MC 短期内,厂商无法调整生产规模,即代表生产规模的成本曲线的位置无法改变。
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来改变产量与价格,并最终达到MR = SMC。

12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赢利) P SMC SAC d(AR) MR Q Q1 P1 F H G E

13 垄断厂商在短期的赢利状况 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并非总能获得利润。 垄断厂商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既可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获得最小亏损。
造成垄断厂商亏损的原因: 既定的生产规模成本过高(成本曲线位置过高); 市场需求过小(需求曲线位置过低)

14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亏损) P SMC SAC d(AR) MR Q Q1 P1 F H G E

15 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 P P MC AC MC AC AVC AVC MR Q MR Q P P MC AC MC AC AVC
有超额利润:P高于AC 超额利润为零:P与AC相切 P Q MR P Q MR MC AC AVC MC AC AVC 亏损最小:P位于AC和AVC之间 停止营业点:P与AVC相切

16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实现是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的。垄断厂商排除了其他厂商加入的可能性,因此不存在行业内的厂商数目调整。 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因此,如果垄断厂商存在利润,则可以在长期内保持这一利润。

17 P SMC SAC d(AR) MR Q Q1 P1 F H G E

18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的 三种可能结果 1)厂商在短期内亏损,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达到盈利的状态。
2)厂商在短期内,已经有盈利,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3)厂商在短期内亏损,在长期内也无法获得盈利,从而最终退出这一行业。

19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相应的SMC曲线、LMC曲线和MR曲线相交于一点。因此,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利润。(原因:规模调整、进入壁垒)

20 垄断带来的社会净福利损失 B A C AR MR MC Pm Qm QC PC 价格 产量 由于高价, 消费者损失
丢失的消费者剩余 净福利损失 由于高价, 消费者损失 A+B 而生产者仅得A-C. C 价格 AR MR MC Pm Qm QC PC 产量

21 六、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与寻租* 差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价格歧视),即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质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对销售给不同的购买者的同一种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要相同的价格。

22 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 市场存在不完善之处(信息、分割等) 厂商成功实行区别定价格必须具备特定条件:
   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并且这些不同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就使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第二,不同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相互隔离。这一假定是要排除中间商在低价买进商品转手高价出售商品从中获利的情况。

23 差别价格的类型 一级歧视价格——当垄断企业对每一消费者购买的每一单位产品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收费,并据此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二级歧视价格——企业对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商品按不同的价格收费。(购买数量) 三级歧视价格——垄断厂商能以某种方式把消费者区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需求的团体,并对同种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如地理位置)

24 一级歧视定价 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出售,这就是一级区别定价,又称为完全区别定价。
上图所示,销售第一个单位产品Q1时,按出价最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1定价;销售第二单位产品按出价次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2出售。依此类推,厂商依据市场需求线给出的价格和数量关系,直至销售量为QM为止。 这时,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增加;消费者福利几乎消失;并且如下图表示,均衡产量由于MR线改变而增加。 一级歧视定价 P1 Pm P2 Q1 Q2 Qmm B A Q D P P0 Pc Pm P Qm Qc Q MR2 MC MR1 A E B D

25 二级歧视定价 一级区别定价假定卖方掌握所有市场信息,而买方则对自身偏好以外的信息完全不了解。这样绝对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距离。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区别程度较低的二级和三级区别定价。 二级区别定价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价格。例如,当游客购买1——4张公园门票时,单价为15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单价为13元。消费者买单件衣服时,价格为30元1件,3件以上单价降为25元,等等。 福利和配置影响与一级区别定价类似: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福利减少(但减少程度较少);均衡产量也会上升。 P1 P2 P3 Q3 Q2 Q1 Q P A B C D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6 三级歧视定价(1) 三级区别定价对同一种产品和服务在不同购买对象或时间规定的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例如,电影院为白天和晚场电影规定不同价格;铁路和航空公司为大学生或老年人提供较低价格而其他旅客则要支付较高价格;出版社为新小说的精装本和平装本规定了相差几倍的价差等等, 实行三级区别定价同样也为了增加利润。在一级和二级区别定价场合,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定价规则基本上是随着销售量单位和批量增加而降低价格。三级区别定价时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出售,厂商如何分配不同市场销售量并确定价格,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呢?回答是厂商这时要遵循不同市场边际收益相等并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实施含义是对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制定较高价格,而对需求弹性较高的市场制定较低价格。 下面简单讨论这一原则。

27 三级歧视定价(2) 对分割的两个市场依据MR1= MR2 = MC原则定产量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就不同市场而言,厂商应当使它们的边际收益相等。因为只要各个市场边际收益不相等,厂商总可以调整不同市场之间销售量来增加总的利润。例如,当MR1大于MR2时,厂商可以通过减少第二个市场边际销售量和增加第一个市场边际销售量来增加利润。反之亦然。这类产量在不同市场分配调整过程一直持续到MR1=MR2。第二,厂商应当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不同市场上等同的边际收益。只要二者不等,厂商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产量来增加利润。这样的产量调整一直进行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不再可能通过调整产量来增加利润为止。 Q1 Q2 QT MRT MR1 MR2 D1=AR1 D2=AR2 MC 数量 价格 P1 P2 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D1定价较高为P1,对弹性较大市场定较低价P2。边际成本取决于总产量。注意选择Q1和Q2使MR1= MR2 = MC条件满足。

28 E差别定价水平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由于MR=P(1-1/「Εp」),且当在两个子市场上实行差别定价时,MR1 = MR2
   可见,在需求弹性较大的子市场上,应该索取较低的价格。    例如,设Ε1=-2 ,Ε2=-4,则:    P1/ P2-(3/4)/(1/2)= 1.5    即第一子市场的价格是第二子市场价格的1.5倍。

29 三级歧视定价(3) 实际不一定要求计算不同市场需求弹性来采用三级区别定价,商业实践有许多通过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判定识别机制进行三级区别定价的办法。 超市的一些食物等商品在包装外面附有打折赠券(Coupon),下一次购买时出示赠券可以获得不同程度价格打折(即低价)优惠。(例如英国超市货架上单价2英镑的一袋玉米片(Cereal),打折赠券可以为下一次购买节省30便士)。为什么厂商采用赠券而不是直接降价方式来促销呢?这实际是一种三级区别定价办法。研究表明,只有20-30%的购买者经常不厌其烦地剪下赠券,收藏起来并实际利用。与不愿花时间收集和积攒赠券的消费者相比,上述行为本身说明他们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即需求弹性较高。通过赠券方式,厂商能够有效地消费者群体分割成需求弹性和受价水平不同的部分,对他们收取不同价格,从而增加厂商利润。 回扣(Rebate)促销也具有性质。国外购买胶卷时,消费者填写一份表格,并提供过去购买了3卷胶卷发票,就能够在购买下一个胶卷时获得1.5美元回扣。这也是区别定价办法。因为只有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顾客才会填写表格和保留收据,对时间机会成本比较重视因而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顾客则通常认为不值得为一点回扣而费时费力。于是,填写回扣单起到了识别不同消费者需求弹性,从而成功进行区别定价的作用。

30 七、垄断市场结构的弊端 资源配置效果非常低。(均衡时P>MC)
社会分配不公平。(垄断企业可以长期维持超额利润,而这一利润并非与投入相关) 容易引起腐败。(由于部分垄断与政府有关,垄断企业将会通过“寻租”行为来维持垄断地位) 妨碍社会进步。(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会扼杀竞争)

31 四、垄断的管制 P P P* MR P# P# Q* Q# Q# LMC LAC 1、反对垄断,如反垄断法 2、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
(1)边际成本定价:即政府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水平上,此时厂商仍有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最佳(因为边际成本线相当于行业供给曲线; (2)平均成本定价:即政府把价格定在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水平,目的是消除超额利润,但效率不高,相当于存在最高限价。如果企业有自主权,将会减少产量到政府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低于边际成本定价时的产量。 P P LAC LMC P* MR P# P# Q* Q# Q#

32 P P MR AC P* P# MC P# Q# Q# Q*
(3)回报率管制:即政府管理部门根据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决定垄断厂商的价格。这可以避免估计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困难,但确定成本基数和回报率却有困难,企业降低成本的积极性降低,如电力公司。 P (4)成本递减行业与两次收费:在成本递减行业,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很高,边际成本很低且位于平均成本下方,使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此时,垄断厂商的均衡价格过高,产量太低;平均成本定价也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能力;边际成本定价则使企业陷入亏损;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按边际成本计量收费,以便扩大产量;同时企业亏损总额(即AC与MC之间的差额乘以总产量)平均分摊给消费者,征收“注册费”。如电话初装费和通话费。 P MR AC P* P# MC P# Q# Q# Q*

33 有关中国现阶段建立反垄断法的争论 正方意见: 反方意见: 反垄断法是维持正常市场秩序的基本法规之一; 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是有目共睹的;
竞争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 反方意见: 从国际竞争需要出发,中国应该促进大企业的发展,而反垄断法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企业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垄断是国家垄断,是国家控制关键领域的需要;

34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垄断竞争市场:是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一种市场组织。

35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1)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着有差别的同种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这些产品之间具有较强替代性。 (2)厂商的数目较多,每个单独的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引起其他厂商的任何反应,是价格的影响者。 (3)进入、退出这一行业比较容易。

36 “产品差别”的含义 “产品差别”,是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该生产集团内各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 这种差别一般来自两个方面:

37 产生产品差别的原因 一是产品本身的物质或物理的属性具有细微的差别。 二是销售条件的差别。
垄断竞争广泛存在于零售业、服务业和一些生产性行业中。 例如百货店、超级市场、饭馆以及服装业、副食品行业等都属于这一类市场结构。

38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一方面,由于产品存在差别,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就不会象完全竞争厂商那样是一条水平线,而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因此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即,弹性较大),更接近于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

39 D 需求曲线 D 需求曲线:表示当某一个厂商改变自己的产品价格时,在其他的厂商也采取同样策略的情况下,该厂商的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40 D 需求曲线是表示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单个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的实际销售份额的。
若生产集团内有n个垄断竞争厂商,不管 全体 n个厂商将市场价格调整到各种水平,D需求曲线总是表示每个厂商的实际销售份额为市场总销售量的1/n。

41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d2表示该典型企业自己认为的需求曲线。当整个生产集团将价格固定在新的价格水平P2以后,该垄断竞争厂商单独变动价格时在各价格下的预期销售量。 D d1 d2 d3 G A H F B Q Q5 Q1 Q Q2 P3 P1 P2 P Q

42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均衡的条件:MR= SMC 短期内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价格和产量的同时调整达到这一均衡条件的。
垄断竞争厂商达到均衡的过程具有特殊性:在这个过程中均衡点是变动的。

43 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厂商的短期均衡 P D SMC SAC P* H d E MR Q* Q

44 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含义 只有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竞争厂商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产销量正好等于市场按比例分配给他的产销量,实现短期均衡。

45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长期内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生产集团,新企业加入(或退出)使厂商数目N增加(或减少),每个企业的D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右)移动,而主观需求曲线也会向左(或右)移动。 只有当生产集团内厂商数目不变时,单个厂商才能实现长期均衡,因此在长期均衡点上厂商的利润必定为零,即d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

46 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厂商的长期均衡 P Q P1 D LMC MR1 d1 J E Q1 SMC SAC LAC

47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MR=SMC=LMC d=D=LAC=SAC

48 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的 企业产量与价格决定的比较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价格 价格 净损失 MC AC MC AC DLR MRLR QMC P QC PC D = MR 产量 产量 17

49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 垄断竞争厂商除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价格(和相应地调整销售量),即采取价格竞争策略来实现利润最大,还可以通过展开品质竞争和广告竞争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来谋取更多的利润。

50 品质竞争 品质竞争:是通过产品自身的品质变异(Product Variation)来增加其差异性,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品质竞争的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性能、精心设计包装、改善售后服务、随产品赠送礼品等方式。

51 品质竞争的后果 品质竞争能够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减轻竞争对手的威胁。一旦自己的产品有了明显的特色,消费者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忠诚和信赖,其他产品难以替代它,从而使需求曲线变陡。

52 广告竞争 广告竞争:通过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从而增加其需求。
广告分为信息类广告和说服类广告。前者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增加了潜在消费者的数量,将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后者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消费者对某种品牌的忠诚(Brand Loyalty),使得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变陡。

53 第三节 寡头垄断 一、寡头市场概述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第三节 寡头垄断 一、寡头市场概述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寡头垄断是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结构,如西方国家的飞机制造业、汽车业、钢铁业等等都属于寡头垄断行业。

54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1)市场上的企业数极少,只有若干家企业控制了产品的极大部分供给。各家企业相互影响,他们都不能决定价格,都是价格的探索者或寻求者(Price Searcher)。 (2)产品同质或异质。 (3)进出市场都有障碍。 (4)信息不完全。

55 二、寡头的成因及分类 规模经济(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规模上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专利权或特许经营权
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资源具有控制力。 地方市场分割(如利用关税、配额等限制国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限制外地产品进入)

56 寡头的分类 按产品是否有差别来区分 纯粹寡头和差别寡头。 按厂商的行为方式可分为: 有勾结行为的寡头和独立行为的寡头

57 三、寡头厂商价格产量 决策的特殊性—相互依存性
由于寡头厂商的产量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变动都会对其他竞争对手乃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每个寡头厂商在采取行动前,都必须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并据此采取最有利的行动。所以,每个寡头厂商的利润都受到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影响。

58 寡头厂商的价格产量决策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对寡头厂商而言,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就无法建立价格产量的模型。
或者说,有多少种关于对手反应方式的假定,就有多少种价格产量的模型。 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寡头市场模型。

59 勾 结(Collusion) 由于寡头垄断行业中,相互竞争的卖者很少并相互依存,所以寡占者通常把相互勾结协调行动作为减少竞争和不确定性以及限制局外人进入该行业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便保障利润或增加利润。 但寡头厂商的相互勾结行为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而且由于受利益驱使,并不能稳定和长久。

60 四、寡头市场模型 古诺模型 斯威齐模型 卡特尔模型 价格领导模型

61 1、古诺模型 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古诺模型假定: 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双头模型)。 他们的生产成本均为零。
   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双头模型)。    他们的生产成本均为零。    每个厂商都清楚地了解他们所共同面临的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    每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手的产量情况下,决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62 古诺模型 (天真的寡头) 假设两个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并都知道市场需求。在作出产量决策时,各厂商必须考虑它的竞争对手。
特征:各厂商将它的竞争对手的产量水平当作固定的,然后决定自己生产多少。 产量确定过程:   1、 厂商A认为厂商B什么都不会生产,在此条件下确定最佳产量Q0 ;   2、 厂商B认为厂商A将生产Q0,在此条件下,厂商B确定最佳产量Q1;   3、 厂商A认为厂商B将生产Q1,在此条件下,厂商A确定最佳产量Q2; ……………..

63 古 诺 模 型 Q Q Q’ P’ F G H D = f ( P ) Q P P1 P2 O

64 古诺均衡与反应曲线 每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竞争对手产量的减函数。 QA 厂商B的反应曲线 QB(QA) 厂商A的反应曲线 QA(QB)

65 例 已知双寡头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 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Q = Q1+ Q2),两厂商的边际成本都为零。确定市场均衡产量。
厂商1: 厂商2: 当以上两条曲线相交,可以确定均衡产量: Q1=Q2=10 总市场容量为30 各占1/3

66 2、斯威齐模型 由美国经济学家Paul Sweezy于1936年提出,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Price Rigidity)现象。
   基本行为假设: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则行业中其他厂商不会采取同样的行动(考虑为什么)。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则行业中其他厂商也会将价格降低到同样的水平。(即跟跌不跟涨)

67 曲折需求曲线模型 问题:为什么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假设:当一家企业降价时,其他企业跟着降价;
当一家企业提价时,其他企业不跟着提价; 价格刚性:由于MR曲线间断,在生产成本变化不大  的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MC2 MC1 D MR

68 案例:皮革制品的价格刚性    在丹麦的皮革制品行业中有一个价格刚性的有趣例子。在与丹麦企业的经理们就他们的价格政策进行访谈时,一位经济学家发现,有一家企业对染色的制鞋用革的定价要比黑色皮革高。这种价格差别自1890年以来就一直存在,因为当时染色皮革的制作成本比黑色皮革要高。但是,在访谈时,染色皮革的成本已经下降。在问到为什么定价政策一直未变时,企业经理答道:“也许我们应适当提高黑色皮革和降低染色皮革的价格,但我们不敢这样做。因为如果这样做,我们的竞争者也会降低染色皮鞋的价格,我们就会冒卖不出黑色皮鞋的风险。”

69    经理的解释是与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一致的。他认为,黑色皮鞋涨价,竞争者不跟着涨价,就有可能失去大量销量。相比之下,染色皮鞋降价预期会导致竞争者也降价,因此,销售量只能增加极少一点。因此,黑皮鞋和染色皮鞋之间的价格差别一直保留下来,即使相对成本已经变化。

70 3、价格领导模型 在反垄断法的限制下,相互竞争的企业不能进行协商。 企业处于两难境地:涨价可能丧失竞争优势,降价可能引起价格战。
解决办法:通过达成默契来协调价格。由一家企业(价格领导企业)率先调整价格,其他企业(价格跟随企业)跟着调整。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充当价格领导企业? 可能是实力最强的企业,也可能是效率最高或信息灵敏的企业。

71 价格的确定过程 已知市场需求曲线D、价格领导企业边际成本MCL、价格跟随企业边际成本之和 P D MCL PL DL MRL Q Qf QL

72 4、卡特尔模型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间一种公开的协议,共同来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操纵市场。 OPEC是卡特尔模型的典型案例
卡特尔以全体企业的总利润最大为目标来确定各企业的共同价格和产量,然后按照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分配产量限额。

73 卡特尔模型 理论上看卡特尔模型的运作原理与一个垄断厂商在几个工厂之间分配产量的决策完全一样,就是:
   理论上看卡特尔模型的运作原理与一个垄断厂商在几个工厂之间分配产量的决策完全一样,就是: (1)估计卡特尔总的市场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2)估计每个厂商各自的边际成本曲线; (3)把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水平相加,得到卡特尔总的边际成本曲线; (4)根据整个卡特尔总的MR=MC确定整个卡特尔利润最大的总产量和价格水平; (5)按照等边际成本原则在各个厂商之间分配产量。    卡特尔模型实际运行的主要困难在于:受到法律限制;产量分配与利益协调;各厂商不守信用的冲动和可能。

74 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同一行业的企业由相互竞争转而联合成卡特尔,能提高各企业的利润,但是卡特尔往往是不稳定的。卡特尔不能持久的原因除了可能是由于许多国家通过反垄断法禁止企业间串谋或组建卡特尔外,关键在于其内部的不稳定性。

75 一方面,各成员在如何分配产量、利润方面总是矛盾重重,即使达成了协议,违背协议、扩大产量对每个组成卡特尔的企业都有极大的诱惑。
另一方面,卡特尔的高利润又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市场。如果卡特尔无法阻止新企业的加入,卡特尔限制产量的结果是使新企业占据了其余的市场份额,最后卡特尔也会失去其垄断地位。 案例:彩管限产,彩电限价

76

77 第四节 博弈模型 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之间高度依存,每个企业在决定采取每一个行动之前必须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反应有自己的估计,并相应制定下一步的行动。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博弈论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78 博弈的分类 静态博弈 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79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囚犯困境 局中人B 局中人 A 坦白 抵赖 -5,-5 0,-8 -8,0 -1,-1

80 此博弈中存在上策(dominant strategy ),即无论对方如何决策,坦白总是比不坦白好。当双方都有上策时,会形成唯一的一个上策均衡:(坦白,坦白)
价格战 军备竞赛 广告战 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81 2、潘伯顿困境 便利店 杂 货 店 歇业 开业 杂货店 :+2 便利店: +2 杂货店 :-4 便利店: +4 杂货店 :+4
便利店: -4 杂货店 :-2 便利店: -2

82 开 歇 活 动 选 择 工商01店 工商02店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双倍盈亏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双倍盈亏 第七周 第八周
活 动 选 择 工商01店 工商02店 第一周  开 第二周 第三周双倍盈亏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双倍盈亏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四倍盈亏

83 开 歇 活 动 选 择 会计01 店 会计02店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双倍盈亏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双倍盈亏 第七周 第八周
活  动    选    择 会计01 店 会计02店 第一周  开 第二周 第三周双倍盈亏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双倍盈亏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四倍盈亏

84 但是不是所有的博弈中博弈方都有上策,此时如何去寻求博弈的均衡解?

85 例:没有上策均衡的博弈 潘伯顿困境 便利店 歇业 开业 +2 , +2 +2,+4 +4,+2 -2,-2

86 一、纳什均衡  1、定义:

87 2、纳什均衡的含义: 纳什均衡就是在给定对手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参与人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策略。假使其他局中人不变换其策略,则任何一个局中人都不能以单方面变换自己的策略来增加其效用。纳什均衡是一种“僵局”:给定别人不动的情况下,没有人有兴趣先动。 上策均衡是各博弈方绝对最优策略的组合,而纳什均衡是各博弈方相对优势策略的组合。所以一个上策均衡必然是纳什均衡,但是反之则不成立,所以上策均衡是纳什均衡的特例。

88 二、如何寻找纳什均衡? 1、囚徒困境 2、潘伯顿困境


Download ppt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