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长 :周晓彤 课题组成员 :梁嘉丽、莫海艳、袁慧琪、 袁泳湘、何淑怡、钟钰幈 指导教师 :吴媛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长 :周晓彤 课题组成员 :梁嘉丽、莫海艳、袁慧琪、 袁泳湘、何淑怡、钟钰幈 指导教师 :吴媛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长 :周晓彤 课题组成员 :梁嘉丽、莫海艳、袁慧琪、 袁泳湘、何淑怡、钟钰幈 指导教师 :吴媛婷
课题名称:七夕风情文化节 课题组长 :周晓彤 课题组成员 :梁嘉丽、莫海艳、袁慧琪、 袁泳湘、何淑怡、钟钰幈 指导教师 :吴媛婷

2 一、研究的缘起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一直被视为是“中国的情人节”, 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七夕节并未走向失传的边缘,而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传统的七夕节,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3 二、研究对象 1、七夕节的简介、起源与由来 ( 关于七夕的 神话传说故事) 2、中国七夕节的习俗 3、其他国家七夕习俗(如日本、韩国)
二、研究对象 、七夕节的简介、起源与由来 ( 关于七夕的 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七夕节的习俗 、其他国家七夕习俗(如日本、韩国) 三、研究目标与价值 了解七夕、走进七夕、感受七夕的文化魅力,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人们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水平。

4 四、研究过程 开题报告的提出 资料的查阅、收集 实地考察、拍照 资料整理 实地调查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 完善成果

5 五、研究结果展示

6 (一)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

7 (二)民间传说 “七夕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8 (三)七夕节的习俗 穿针乞巧 种生求子 展示七夕贡案 拜祭七姐 吃 巧 果

9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旧 时 习 俗

10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11 拜祭七姐 拜祭七姐的活动,按传统仪规进行,未婚女子和小孩才能前来拜祭,女孩拜祭七仙女。拜祭时依序进行,年纪从小到大,一个接一个,拜祭的人要先喝口糖水,然后再用香浸过的水洗手,方能上前拜祭,拜祭时还要诚心诚意地三叩九拜。拜祭后,人们在祠堂里静静地坐着,等待派发物品。拜祭结束后,贡案上的物品会分派到每个拜祭人的手上。据说得到贡案中的物品的人,都会得到七仙女的庇佑 。

12 国外七夕节习俗 日本Japan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13 韩国(한국) 韩国文学家崔南善在《朝鲜常识》中记载,七夕原来是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
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韩国七夕的另一个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为家庭祭祀和集体祭祀两种。韩国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净的井水,牛郎织女不再成为祭祀对象,她们主要是为了祈求亲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则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 韩国的七夕饮食也有讲究,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蒸糕。

14 六、研究收获与小结 ①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被视为 “中国的情人节”。这个浪漫又具有文化气息的日子,不少青年男女在用新潮的方式庆祝这个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举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共度七夕佳节。 ②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传统的七夕节,而且深刻的 走进七夕、感受七夕的文化魅力,增进了不少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做好对七夕了解,我们在网上收集了大量资料,并且在望牛墩镇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经研究发现大多数七夕贡案的制作者都已是白发苍苍的婆婆,供案上非常逼真的用品都是他们用双手制作出来的。精心制作的各种传统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栩栩如生,让人赏心悦目。 这段日子,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升华了友谊,所以这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ownload ppt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长 :周晓彤 课题组成员 :梁嘉丽、莫海艳、袁慧琪、 袁泳湘、何淑怡、钟钰幈 指导教师 :吴媛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