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方案名稱:善行小志工 分享人:高雄市河濱國小黃馨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方案名稱:善行小志工 分享人:高雄市河濱國小黃馨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方案名稱:善行小志工 分享人:高雄市河濱國小黃馨緯
2011全國創新教學國小綜合活動案例分享 方案名稱:善行小志工 分享人:高雄市河濱國小黃馨緯

2 服務學習 案例分享:善行小志工 2011全國創新教學國小綜合活動領域 特優標竿獎案例分享

3 服務學習的涵義 服務學習是以課程為基礎的社區服務。 1.有清楚的學習目標。 2.配合學科或課程。 3.符合社區需求。
4.安排心得報告或批判分析的課堂活動, 讓 學生討論、發表、寫作,以幫助學 生學習。

4 服務學習的功能 學生 1.提昇知識學習的實用性。 2.提高主動參與社會,促進社會發展。 3.建立公民責任意識,培養社會責任。 學校
1.有效能的學習模式,多元教學及評量應用。 2.結合社區資源及當地需求。 3.解決社會問題。

5 服務學習的學習層面 學業成就 公民責任 社會議題 的學習 服務的學習 學科的學習 利用反省來連結服務與學習 走進社區體驗的學習經驗
以課程知識為本位的經驗 學習 服務 資料引自 Furco(2003)

6 服務學習三角關係 社區機關 經驗(experience) 學生 反思(reflecting) 老師 知識(knowledge)

7 服務學習四個關鍵 服務構想 發想 計畫 行動 反思 心得分享 形成方案 體驗活動

8 服務學習的範疇 休閒服務:社會局、兒童戶外活動 輔導工作:課業輔導、法院觀護人 環境保護:協助環保宣傳、環保團體
社區服務:社區環保宣傳、掃街、公園維護 文化教育:圖書館、導覽解說、製作海報 交通安全:交通安全宣導、清除路障 生態保護:生態調查、保育宣傳 社會福利:弱勢關懷、協助義賣、關懷老人

9 服務學習的反思教學運用 1.閱讀:提供影片或相關資料閱讀。 2.省思:引導式寫作、日記。 3.體驗:實作或表演。
4.發表:口語報告活動、討論、辯論。 5.科技輔助的運用:如簡報、網頁、部落格、 教學平台、影片紀錄…分享學習經驗。 6.慶祝與表揚:辛勤耕種成果表現,持續動 能。

10 服務學習的有效評量策略 1.三步驟評量(3W) 知道(what) 想學(so what) 學到(now what)。
2.錨式任務(anchor task)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訂出評量指標。 設計檢核表、問話技巧、學習態度…

11 一、設計理念 1.落實綜合活動領域內涵 本方案旨在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實踐的心智 與行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 升其生活實踐能力,符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 提供學習時間的從容及多元方式,讓學習者有充足的 時間及機會,以多元的方式,從容的表達自己的體驗 與省思,藉由實習過程中有所感覺而產生感動,以促 進個體適性發展並落實於生活中。 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能力:以「社會參與」為學習 主軸,落實該主軸之核心素養。

12 一、設計理念 2.社區背景:    位於學校附近力行路上的「行德宮」,是一間 不平凡的廟宇,裡頭有一位活菩薩『林阿罕』阿嬤。 阿嬤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顧生活無依的遊民。 學生常常路過此地,卻不知這間小小的方寸之處, 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溫馨感人的故事。 本活動藉由瞭解學校志工及社區志工的活動, 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愛心並而群起效尤,實際體驗 社會服務任務,種下「善行小志工」的種子。

13 二、教學原則 學習者為中心 強化體驗學習 著重省思分享 建構內化意義 強調生活實踐 多元教學評量 數位平台融入 在地社區資源 溝通尊重和諧

14 三、課程涵蓋之之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四大 主題軸 自我發展 生活經營 社會參與 保護自我與環境 十二項核心素養
自我探索 生活管理 人際互動 危機辨識與處理 自我管理 生活適應與創新 社會關懷與服務 戶外生活 尊重生命 資源運用與開發 尊重多元文化 環境保護

15 案例介紹 方案名稱:善行小志工

16 課程主題軸~社會參與 尊重多元文化 (體驗、省思) 人際互動 (體驗、省思、實踐) 社會關懷與服務 任務一:遊民在哪裡 任務二:志工樂無窮
任務三:認識社區志工楷模 人際互動 (體驗、省思、實踐) 任務四:善行小志工 社會關懷與服務

17 善行小志工課程架構圖 任務四 善行小志工 小志工 體驗活動 檔案整理 數位說故事 省思分享 任務三 認識社區 志工楷模 影片認識 遊民菩薩
小志工 體驗活動 檔案整理 數位說故事 省思分享 任務三 認識社區 志工楷模 影片認識 遊民菩薩 實地訪談 阿罕阿嬤 心得分享 參訪過程 擬定小 志 工計 畫 任務二 志工樂無窮 了解志工 的重要性 小小記者 行前訓練 訪問學校 志工媽媽 數位分享 訪談記實 任務一 遊民在哪裡? 網路影片引起動機 關懷懷弱勢族群 了解社會服務的重要性

18 綜合活動能力指標 1.能藉由影片觀察,了解遊 民的困境並學會關懷弱勢 族群。 2.能簡列訪談大綱,學會採 訪技巧,透過觀察採訪、
3-3-3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3-3-1 以合宜的態度與人相處,並能有效的處理人際互動的問題。 3-3-4 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方法 教學評量 1.能藉由影片觀察,了解遊 民的困境並學會關懷弱勢 族群。 2.能簡列訪談大綱,學會採 訪技巧,透過觀察採訪、 記錄志工的行善言行。 3.能與小組組員合作、分工, 擬訂執行計畫,完成採訪 任務並分享心得。 4.擬定志工體驗計畫,藉由 身體力行體驗行善樂趣。 任務一: 遊民在哪裡 任務二: 志工樂無窮 任務三: 認識社區志工楷模 任務四: 善行小志工體驗活動 1.引導反思 2.問題導向 教學法 3.小組合作 4.服務學習 1.檔案評量 2.口頭回答 3.實作評量 4.行為表現 5.高層次紙筆測驗

19 (三)教學活動(教學實紀影片)

20 任務一:遊民在哪裡? 教學活動 1.利用YOUTUBE影片2010暗夜新聞暗角遊民史,提供教學
情境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瞭解遊民的形成及相關的議題。 2.影片內容討論 觀看有關『遊民』的影片。簡易說明影片內容及感想 (What)找出遊民形成的原因?如:被子女遺棄、失業…. (so what)遊民目前的生活困境。 想一想,中都社區附近的哪些地方是遊民常出現的地方。 (now what)誰來伸出援手? 關懷遊民,你可以怎麼做? 將心得上傳至群學網之任務一作業管理,分享彼此的想法。

21 任務一:遊民在哪裡? 學生作業 教學評量:高層次紙筆測驗、口頭發表

22 任務二:志工樂無窮 1.訪談前的準備 將全班分成若干組,各組討論訪問志工媽媽前的準備及分 配工作(小組選組長一人、每人負責帶的物品、誰負責發 問、誰負責記錄、拍照…等),並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並做成工作分配表。 各組預先邀約好一位志工媽媽,擬定訪談大綱。 先做一次訪談練習,找出訪談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及因 應的對策。 教師提醒兒童:回家後,請依照小組討論的結果,準備下 次訪談時應攜帶的物品及各自的工作分配。

23 訪談前的準備

24 任務二:志工樂無窮 2.進行正式訪談 與志工媽媽約定好時間、地點,進行正式訪談。
訪談前應先自我介紹,過程中記錄訪談內容,訪談 中發生的有趣事情,並拍照錄影。 結束訪談後,記得送上小禮物,並向志工媽媽說聲 「謝謝」。

25 任務二:志工樂無窮 3.分組報告並分享回饋 各組將訪談結果利用簡報檔(PPT)呈現。 簡報檔題目:默默奉獻的人,認識學校志工媽媽(或自訂)
*第一頁:訪談前的準備(組員、工作分配、擬稿、練習 *第二頁:志工媽媽小檔案 *第三頁:工作狀況 *第四頁:甘苦談 *第五頁:對我們的期許 *第六頁:我的心得 完成的作業上傳至『群學網』任務二課程管理,發表分享心得。 藉由採訪過程,了解參與志願服務所應具備的訓練及態度,並說說看未來可能會加入何種志工行列及理由。

26 任務二:志工樂無窮 4.學生作業(共有五組學生簡報作業) 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 戊組 5. 教學評量:觀察評量、作業評量、實作評量

27 任務三:認識社區志工楷模 教學活動 1.觀看網路影片「阿嬤心、便當情」 ,並分享心得

28 任務三:認識社區志工楷模 2.實地訪問「遊民菩薩」林阿罕阿嬤 依照下面所提的訪問大綱,進行訪談(3W)。 (1) 阿嬤的生平遭遇?
(2) 阿嬤行善的起因? (3) 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阿嬤有哪些行善的方法? (4)是甚麼原因讓阿嬤肯無怨無悔的遊民付出? (5)阿嬤最大的願望? (6)我們可以怎樣幫助遊民,和阿嬤行善呢? (7)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法號召更多人來加入幫助遊民的善舉?

29 任務三:認識社區志工楷模 3.將訪談內容整理出一份相關報導。 將整理的資料上傳至『群學網』 任務三課程作業管理中,互相 分享、回饋。
小組擬訂計畫,與阿罕阿嬤約 定時間,至本校社區內的「中 都行德宮」實際做志工。 計畫中應討論出「可以至行德 宮服務遊民的項目?」藉以實 際體驗志工的辛勞,化服務為 具體行動

30 任務三:認識社區志工楷模 4.學生作業 範例一 範例二 5. 教學評量: 口語評量、作業評量、實作評量

31 任務四: 善行小志工 教學活動 1.「小志工」體驗活動 (1)教師與各小組應先與學校內或社區做好時間及各項細節的聯繫。
(2)出發前與學生討論並交代各項參觀守則及需完成的任務: 注意禮貌、守規矩、不要打鬧嬉戲、不大聲喧譁。 用眼睛仔細觀察、用耳朵仔細聆聽。 觀察志工人員如何為我們服務,體會志工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參觀過程中,利用筆記本、照相機或錄音機等方式,記錄所見所聞。 根據小組事前分配的工作,實際參與志工工作。 活動結束後,記得向提供參觀的機構及協助參觀的人員表達謝意。

32 任務四: 善行小志工 2.分享體驗過程 (1)各組將服務過程利用數位敘事,呈現結果,利用簡報 或做成影片。
(2)上傳至『群學網』任務四課程作業管理,分享擔任一 日小志工的心得。 (3)分享心得:學生透過自己的經驗,了解到體會參與社 會服務的自我價值及對社會的重要性。

33 任務四: 善行小志工 4. 學生作業 範例一 範例二 範例三 5. 教學評量:觀察評量、作業評量、實作評量

34 各組體驗並分享 參與小志工活動 至行德宮幫忙包便當

35 至圖書館打掃、整理書

36 至廚房幫忙廚工媽媽

37 三、學生省思:真善美 真實的體驗:平日衣食無缺,父母親呵護極致,較少有機 會感受社會低層人士的辛苦,也幾乎未曾有過身體力行的 社會服務體驗。
善心的萌芽:藉由這次教學活動,小組們執行各種訪談計 畫、並身體力行的完成志工體驗活動,最後再將學習歷程 整理成數位檔案,互相分享彼此心得,每一項任務都誘發 了學生心中善心種子的萌芽。 美化的心靈:同學們不僅懂得「感恩、惜福」的道理,更 懂得「施比受更有福」、「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件幸福的 事」,對於學校的志工媽媽、廚工媽媽及數十年來默默在 中都社區為遊民服務的阿罕阿嬤,也更為尊敬。 愛需要行動:平日只要有空,就會自動加入小小志工行列, 體會到原來只要有心,就能讓社會更溫馨的道理。

38 四、教學省思:感動莫名 這次的「善行小志工」活動,是希望小朋友能從小能 建立「服務社會」的心,只要肯去做,即使是「小 善」,就是正面的行為,對整個社會都是提升的動力。 謝謝河濱國小多位志工媽媽、廚工媽媽及中都社區行 德工的阿罕阿嬤、多位義工,給孩子們學習的機會, 陪孩子體驗這麼多有意義的活動。對於他們有些不禮 貌及無俚頭的表現也都能微笑接納並包容。 我們的孩子真的很有福氣,能在這麼小就願意與您們 一起投入志工,瞭解到生命的價值及意義,真的很感 恩!

39 結語 學生在這個學習歷程中實際體會了參與社會服務 的活動,瞭解到生命的意義及價值。
藉由「關懷遊民」、「認識志工」的活動,知道 自己「得之於人多,出之於己者少」,因此要對 身邊的人、事、物心存感恩,所以當自己有能力 去幫助別人時,應及時伸出援手,適時回饋社會。 最後利用簡報,記錄體驗心得,不僅為這次深刻 的體驗活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也希望能藉由 數位記錄,傳播給更多人一起共襄「善行」。

40 善行小志工教學影片紀錄

41 謝謝大家


Download ppt "方案名稱:善行小志工 分享人:高雄市河濱國小黃馨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