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讲 绪论、屈原 一、什么是文学 二、什么是人生 三、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用文学滋养人生 五、屈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讲 绪论、屈原 一、什么是文学 二、什么是人生 三、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用文学滋养人生 五、屈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讲 绪论、屈原 一、什么是文学 二、什么是人生 三、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用文学滋养人生 五、屈原

2 一、什么是文学 ——余秋雨 文学: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星云法师
文学是一种素质,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对生命状态的敏感度。 大陆近年来快速富裕,却陷入精神上的困境,庸俗、高消费成为社会难以消除的现象,此时,需要文学、尤其是宗教的帮助,来追求真善美。 ——余秋雨

3 孔 子 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万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孔子 文学的真谛在于对人类的自由、崇高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文学就如同满天星辰,向我们昭示一个无限美好的世界。

4 二、什么是人生 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 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人生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个人活得快不快乐,过得有没有意义,不是取决于你的财富有多少,你的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而是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心态。 在人生的旅行中,我们不必在乎目的地,而应该更加看重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5 三、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王蒙 文学是对人生的一种反应; 文学是对人生的一种记忆; 文学是对人生的一种补充; 文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挽留;
文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探求; 文学是对人生的一种发展; 文学是每个人一生的伴侣; 文学与人生必须有一种互动…… ——王蒙 人生提供了文学所需的养料,而文学则支撑起人类的精神文明。 文学与人生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构成一对奇妙的纠葛。 文学就是人生。文学是人生的写照,是人生的展示。

6 1、人生如文学 少年时,日子过得像论文。家长定下规矩,就像严肃的论题,必须照着题目一板一眼地走,不得离题,不得逾轨。
成年后,日子过得像小说。高潮跌起,缤纷多彩生活里既有魅丽璀璨的彩虹,亦有惊心动魄的雷电。 中年,日子淡如散文。踏踏实实,具具体体,像井水一样沉静,像溪水一样平稳,像河流一样通畅,像海水一样深沉。 到了老年,生活宛如绝句。短暂而隽永,深刻而睿智,极堪玩味。

7 2、文学是人学 文学即人学。——高尔基 用文字梳理思想,用思想澄澈灵魂,用灵魂浸润文字。 ——(赣州市)陈相飞
用文字梳理思想,用思想澄澈灵魂,用灵魂浸润文字。 ——(赣州市)陈相飞 文学里的人学,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核心主要是以人性、人的本性、人性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人的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是以人性论为核心的,兼含人生观、人治论。 陈相飞 真正的文学总是表达着人类深切的精神感伤,真正的文学永远不向盲目而虚妄的伪乐观主义低头,真正的文学永远指向每个人灵魂最深层的痛处,也总是触及社会历史内部最敏感的痛处。

8 四、用文学滋养人生 文之为用,上所以敷德教于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大则经天纬地,作训垂范,次则风谣歌颂,匡主和民。 ——《隋书·文学传序》
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 ——(唐)柳冕 一个没有文学的社会,或者文学在社会里作为不可言说的嗜好而置于社会生活的边缘以及变成几乎是有强烈派别意识的信仰,那么这样的社会注定会从精神上变得野蛮起来,注定会危及社会本身的自由。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

9 1、文学让人体验多样人生 文学是对人生的补偿,是对人生经验的扩展。它能让我们体验多样的人生,帮助修正自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的人生困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的辛劳; 《汤姆叔叔的小屋》——黑人被歧视和奴役; 鲁迅《祝福》——旧社会女性的凄惨与不幸; 萧红《呼兰河传》——寂寞与孤独的人生; 杨沫《青春之歌》——动荡年代女性飞扬激昂; 海明威《老人与海》——男人捍卫尊严的人生。

10 文学表现了理想和希望,传播了不妥协精神,能够给人以坚强、睿智和力量,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人生的道理和经验,获得哲理的启迪。
黄庭坚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汪国真 人不可能永远年轻,但是爱情可以。 ——鲁迅《伤逝》 人只可以被打倒,不可以被战胜。 ——海明威 海明威

11 2、文学能滋养人的情感 曹文轩 文学有一个任何意识形态都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就是对人类情感的作用。
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 ——(北京大学)曹文轩 文学把人类各种转瞬即逝的感情,以诗或小说等形式加以永恒化,使之变得具体可感。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翁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少游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

12 3、文学可以涵养人文情怀 文学作品中有作家对与人生有关的精神、灵魂、生命、本质等问题的思考,可以涵养人文,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
一本好书的所谓影响意味着什么呢?这种影响不创造任何东西,它只是唤醒。 ——(法国)安德烈·纪德 一个心灵被唤醒的人,通过对经典的深刻阅读,能不断陶冶情操和透亮内心,不断获得生活的智慧与思想,有勇气来不断平衡这个充满喧嚣与骚动的、充满物欲的世界。所以多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使人精神健全、人格独立。

13 4、文学能够提供美感享受 文学是人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文学最重要的价值是美,能让人获得最大的美感享受,并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美的人物形象:让人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逐渐形成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 丑的人物形象:寄寓着作家否定意义的审美意识,并与正面形象构成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使正面形象的美学光彩焕发出来。 普通人物形象:反映了生活的不同方面,能够激发读者的深思,也是美的艺术形象。 自然现象: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4 文学的美还包括文学的形式美。优秀的文学作品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读者在感受文本优美的意境、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写人技巧和生动的语言形象时,自然会受到形式美的熏陶。
冰心散文的语言美、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萨特戏剧的结构美、夏绿蒂·勃朗特小说人物的心灵美,无不让人津津乐道。 有文学作伴应该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文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学校里,它的魅力就太局限了,它应该跟随很多人一辈子,给成功者以灵魂上的安静,给失败者以精神上的安抚,给病患者以生命上的陪伴。 ——余秋雨

15 五、屈原 1、屈原所处的时代 春秋以来,经长期战争,许多小国被大国吞并。前403年左右,形成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并立争雄的局面。各国间攻伐连年,政局动荡,实力消长,史称战国时期。 秦商鞅变法后,国富民强,连年攻击各国。苏秦等提出“合纵”主张,即从燕到楚南北六国联成一线,共对秦国。秦国也组织张仪等提出“连横”主张,即秦国与东方六国中某一国结盟,东西向形成一线攻击其他国家。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16 2、屈原的出生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姓芈,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其家族中多人在楚国担任过要职。到了战国时代,屈氏在楚国的政治地位不再显赫。 ↑《礼魂》之少年屈原剧照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离骚》 屈原诞生地乐平里 郦道元 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 ——郦道元《水经注》

17 3、屈原的生平经历 屈原20岁时,写下了非常著名的《橘颂》,表明他青年时期的志向。 ↓《礼魂》之屈原剧照 ↑楚怀王
橘 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屈原20岁时,写下了非常著名的《橘颂》,表明他青年时期的志向。 ↓《礼魂》之屈原剧照 ↑楚怀王 不久,他荣幸地被招进了宫里,担任王太子熊槐的老师,陪太子读书长达5年。5年后熊槐接替王位,就是楚怀王。

18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 原 屈原主张:一是尊重国王。国王在国家至高无上,不容挑战。二是推行法制。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政策。三是开放言论。让更多人自由发表意见。四是富国强兵。大力发展经济。五是联齐抗秦。 这些主张和政策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19 屈原的改革措施遭到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等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怀王“怒而疏屈平”。他被免去左徒,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屈 原 惜往日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厖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

20 屈原担任三闾大夫后,离开都城郢,到了鄢陵。他遍访民众,四处寻找祖宗的踪迹和历史遗留,还写了著名的政治抒情诗——《离骚》。
↑岳阳市大型浮雕《离骚》 秦国步步紧逼,楚怀王一筹莫展,想与齐国联盟,于是派屈原出使齐国。不久,楚怀王改变主意,准备吸收“连横”之术。屈原被齐宣王扣在了齐国,他写下了楚辞《抽丝》,表达了对楚国强烈的思念。

21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来破坏齐楚联盟。
←张 仪 怀王派使者去秦国接收土地,对方说土地只有6里。怀王大怒,立即出兵攻秦,结果大败。秦军乘胜占领上庸、汉中等地。齐宣王闻之,把屈原放回来。不久楚怀王又派他到齐国联齐抗秦。

22 秦国故伎重演,表示要与楚国和解,把所占上庸、汉中之地还一半给楚国。怀王说不要土地,只要张仪的人头。张仪便主动来到楚国。楚王把张仪关了起来,而靳尚、郑袖等人进谗言,让怀王放了张仪。
屈原从齐国赶回,力劝楚怀王杀死张仪。但在郑袖、靳尚等奸臣的蛊惑下,怀王把他流放到了汉北,楚齐联盟未能成功。 他创作了《悲回风》等作品,表达他哀怨、孤独、彷徨、悲愤的情绪。

23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昭王提议与楚怀王在武关结盟。结果楚怀王被囚禁在秦国。太子子横继位,成为楚顷襄王,子兰任令尹,楚秦邦交一度断绝。楚国继续走下坡路,屈原被彻底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
三年后,楚怀王病死在秦国,屈原写下了著名的《招魂》,通过文学创作呼唤楚怀王的灵魂归来。屈原还创作了《国殇》等作品,《国殇》主要是哀悼战死的楚国士兵。

24 顷襄王六年(前293),秦国给楚国送下武力威胁的战书。顷襄王十分恐惧,只好答应与秦国修好结亲。第二年顷襄王从秦国迎娶了新娘。
屈原对此竭力反对,并指责子兰对怀王的死负有责任。“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在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湘、沅一带。

25 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涉江》等作品,其中经常出现香草美人的形象,并大加赞颂它的高贵品格。香草美人有时是楚怀王的化身,有时则是屈原本人。这时他的作品除了表达渴望,就是发泄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愤怒。
………………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天问》 其实《天问》这篇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 ——郭沫若

26 顷襄王21年,秦国派大将白起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都,烧毁了楚王的宗庙。楚国都城迁到了陈城。顷襄王22年,白起率兵继续往南推进,到了现在的长沙附近。
↑白 起 屈原就流放在湘江边上。当听到郢都陷落时,他的精神已经垮掉,他披头散发,衣衫褴缕,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

27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举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簇,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

28 楚国被谗言射中 长满金疮 王宽大的衣袖 再也藏不下溃烂的山河 伤口沿着流放的脚印 一路疼痛 新竹在离骚的吟哦中 苍翠成简 苍天如幕呵 在诘问中咬紧牙关 冰凉的汨罗江水 湿透了我的呼吸 我饮江逐彭咸而去 两只鞋子顺水漂下 岸上的楚国赤着脚 被死亡流放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知死不可让,原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怀沙》

29 4、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九歌》是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加工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30 屈原的创作,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他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形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
李 贺 ↓李 白 屈原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出恢宏瑰丽的特征,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开辟出一条新路。后世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启发。

31 5、后世对屈原的纪念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唐元和十五年,归洲(秭归县旧治)剌史王茂元建屈原祠,刻《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石碑,赞屈原“义特百夫,文雄千古,其忠可以激俗,其清可以厉贪。” 悼屈原“麟出外时,终困于人。剑有雄芒,不用无神。矫矫先生,不缁不磷。举世皆醉,抱志殁身。汩水悠悠,言问其滨。归山高高,独抱清尘……”

32 宋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归州百姓集资修缮屈原祠并更名为“清烈公祠”。后自元、明到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历任州官,对清烈公祠多次进行维修,并晓州民:“岁以五月五日致祭”。
楚城 南宋·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 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 只有涛声似旧时。 陆 游

33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
1976年,秭归县人民政府将清烈公祠迁往距县城3公里的向家坪,按原貌重建并重更名为屈原祠,1980年正式开放。祠内塑赵朴初题对联:“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1980年12月3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 屈原祠内有一“屈大夫墓”,是一座衣冠冢。可能与北宋清烈公祠同时修建。
墓志铭: “大夫名平,字曰灵均。太岁在寅,诞生乐平。皇考伯庸,帝高阳之苗裔;始祖屈瑕,以封邑而为姓。 大夫一生,忧国忧民。内举贤能,外御强泰。适张仪入楚,郑袖弄权。大夫罹难,披发行吟。山河破碎,汨罗冤沉。 呜呼!大夫一生,正道直行。逸响伟辞,文苑丰碑;高风亮节,焜焜耀炳燐。怀沙赴渊,鬼哭神惊。传神鱼负尸,归瘗故里,实衣冠之冢,乡里父老之情。 而今水回千里,墓室蒙泽。择地迁葬,永慰忠魂。” 屈原墓


Download ppt "第一讲 绪论、屈原 一、什么是文学 二、什么是人生 三、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用文学滋养人生 五、屈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