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形1) 第 七 課 論ㄌㄨㄣ語選 1 ˊ 文體:論說文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形音義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形1) 第 七 課 論ㄌㄨㄣ語選 1 ˊ 文體:論說文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形音義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形1) 論ㄌㄨㄣ語選 1 ˊ 文體:論說文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形音義 1

2 引導頁 習 作 延伸閱讀二 延伸閱讀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 課文賞析 結構表 課文‧注釋 認識作者 題 解

3 語錄體淺說   ﹁語錄﹂即﹁言語的實錄﹂。古代學生將老師所說的話語,直接按照口述的語氣記錄下來。唐代以後,有些僧侶也按照這種方式記錄其師父所說的話語,並稱它為﹁語錄﹂,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文體。到了宋、明時代,儒者講學,門徒記錄其師講學的言語,也大量沿用這種文體。 課文補給站 課文補給站

4 ˙語錄體  ︽舊唐書.經籍志︾著錄孔思尚︽宋齊語錄︾十卷,此為﹁語錄﹂一詞的由來。自唐代以來,僧徒記載其師言語,直接記錄答問言辭,不加文飾,以所用多口語,故稱﹁語錄﹂ 。其後宋儒講學,門徒記錄其師講學之言論,也沿用此種文體,其盛行情況甚至於超過佛門。 課文補給站補充 4

5 ︽論語︾所用文字雖然是文言 ,但因口語成分頗多,可視為語體,故一般乃稱︽論語︾之體裁為語錄體。
5

6 課文動畫 1’22” 題解   本課三則文章皆選自︽論語︾。第一則談到為學的方法、樂趣、態度。第二則論述與他人相處,除了要學習他人的優點之外,對於他人的缺點也應引以為戒。第三則說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可以終身奉行的為人守則。 援引某事或過去的經驗作為警惕。 題 解

7 清代重刊宋本《論語》 (《重刊宋本論語注疏附校勘記》) 題 解 7

8 ˙論語簡介  體裁:語錄體︵記言︶。  內容:孔子與弟子及時人應答的言論紀錄。  編者: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  篇章:共二十篇,起於︿學而﹀,終於︿堯曰﹀。各篇取首章開頭的二 三字作為篇名,並無特殊意義,與內容無關,不能概括全篇要旨。 1. 2. 3. 4. 題解補充資料

9  特色:各章形式短小,言簡意賅。  重要性: ⑴為儒家的重要典籍,漢代以後流傳極廣,影響深遠。 ⑵南宋 朱熹將其與︽孟子︾ 、︽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元、明、清各朝將︽四書︾列為科舉考試的範圍,地位超越五經︵五經:︽周易︾、︽尚書︾、 5. 6.

10  ︽詩經︾、︽禮記︾、︽春秋︾︶。︽論語︾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⑶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十三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周禮︾、︽儀禮︾、︽左傳︾ 、︽公羊傳︾、︽穀梁傳︾ 、︽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11 孔子介紹 5’58”   ︽論語︾是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以及彼此對答的紀錄,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述編輯而成。書中各章形式短小,以記言為主,是我國最早的語錄體著作。 當時的人。 認識作者 認識作者

12 全書二十篇,各篇通常是取首章首句二至三字作為篇名。內容主要是記敘孔子對於如何修養自己、服務人群、治理國家的看法,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 ,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了廣大而深遠的影響。從此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孔子的智慧與人格 ,也可以領會到人生應有的涵養與責任。 認識作者 12

13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魯國 鄹ㄗㄡ邑(今山東省 曲阜ㄈㄨ市)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元前四七九),年七十三。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樹立了不朽ㄒㄧㄡ的良師典範,被後世譽為「至聖先師」。 據專家考證,孔子的誕辰為九月二十八日,故以此為教師節。 ˋ 不會磨滅。 認識作者 ︵亞聖:孟子︶ ˇ 13

14 認識作者 ˙孔子的美稱 至聖先師︵明世宗諡孔子為﹁至聖先師孔子﹂,故後世尊稱孔子為﹁至聖先師﹂︶
 至聖先師︵明世宗諡孔子為﹁至聖先師孔子﹂,故後世尊稱孔子為﹁至聖先師﹂︶  萬世師表︵清聖祖以﹁萬世師表﹂四字題孔廟匾額,後遂以此專稱孔子︶  東方的蘇格拉底 3. 2. 1. 曲阜孔廟導覽 1’24” 曲阜孔廟大成殿簡介 1’01” 認識作者 曲阜孔廟杏壇簡介 1’02” 祭孔大典 1’38” 臺北孔廟 1’56”

15 作家年表 ․西元前 父叔梁紇卒,家境衰落 ․西元前 母顏徵在卒 ․西元前 娶妻 ․西元前 得子,取名為鯉 ․西元前 郯子來魯,從學古官名
․西元前   生於魯國 鄹邑 ․西元前   父叔梁紇卒,家境衰落 ․西元前   母顏徵在卒 ․西元前   娶妻 ․西元前   得子,取名為鯉 ․西元前   郯子來魯,從學古官名 ․西元前  學有所成,開始有人前來問學,開私人講學之風 ․西元前  至齊,跟從齊太師學習︽韶︾樂 ․西元前  自齊返魯 ․西元前  出仕,任中都宰 ․西元前  開始周遊列國 ․西元前  在衛出仕 ․西元前  在陳出仕 ․西元前  復仕於衛 ․西元前  返魯,刪修六經 ․西元前  卒於魯 479 484 488 492 495 497 501 516 517 522 525 532 533 535 549 551 作家年表 作家年表

16 孔子的一生,大略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刻苦求學時期
  孔子的一生,大略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刻苦求學時期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撫養成人。十五歲時發憤向學,由於生活貧窮,常遭別人冷眼。二十歲起,為了維持家計,先後做過管理倉庫和牲畜的小吏,並從中學到了許多生活的技能,雖然環境艱困 ,卻從不中斷學習。 1. 作者補充資料 作家補充

17  開始設教時期   孔子三十歲左右,由於學有所成,便陸續有人前來向他問學,其教學特色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論貴賤、貧富、智愚都熱心教導,並且針對學生的個性、才能,分別採取不同方式指點。思考與學習並重,重視人格的培養。 2.

18  出仕魯國時期   孔子五十一歲出任中都宰︵地方首長︶,政績良好,後又晉升為大司寇︵掌司法行政︶,並代理卿相,輔佐魯君。後因齊人用女樂蠱惑魯君使之荒怠政事,再加上剷除掌權大夫勢力的行動失敗,孔子眼見情勢已難有作為,乃毅然辭官去國。 3. 18

19 孔子周遊列國路線:魯→衛→曹→宋→陳→蔡→陳→衛→魯。 4.
 周遊列國時期   孔子五十五歲開始周遊列國,抱持仁政、德政的主張,拜會了許多國君和大夫,歷盡艱辛,卻從未得到重用。六十八歲時,因魯君很誠懇的派人邀請他,才回到魯國。   孔子周遊列國路線:魯→衛→曹→宋→陳→蔡→陳→衛→魯。 4. 19

20  刪修六經時期   孔子晚年的主要工作在蒐集、修訂各種文獻。他刪︽詩 ︾、︽書︾,訂︽禮︾、︽樂 ︾,贊︽周易︾,作︽春秋︾ 。這段期間裡,他仍然持續著教學的工作。可能由於過度勞累,再加上兒子孔鯉,以及他最喜愛的學生顏回、子路相繼去世,更對他的心靈造成嚴重的打擊,終於一病不起,而在七十三歲時溘ㄎㄜ然長逝。 5. ˋ 20

21 孔子認為:人之稟賦各異 ,所以資質有昏庸聰敏之別、上智與下愚之分,因此教學時必須﹁因材施教﹂,方能達到最佳之學習效果。
6.  因材施教   孔子認為:人之稟賦各異 ,所以資質有昏庸聰敏之別、上智與下愚之分,因此教學時必須﹁因材施教﹂,方能達到最佳之學習效果。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 21

22 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語譯︼子路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就去做嗎? ﹂孔子說:﹁還有父兄在上,怎麼可以聽到了就立即去做呢!﹂冉有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就去做嗎?﹂ 22

23 孔子說:﹁聽到了就去做!﹂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就去做嗎? ﹄您回答說:﹃還有父兄在上 。﹄冉求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就去做嗎?﹄您回答說:﹃聽到了就去做。﹄我感到迷惑,大膽的請問其中的道理何在?﹂孔子說:﹁冉求畏縮不前,所以鼓勵他進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抑制他退讓些。﹂ 23

24 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南轅北轍,這是由於子路個性剛強急躁,故勸其三思而後行;而冉求個性怯弱畏縮,故勸其積極前進。 有教無類
  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南轅北轍,這是由於子路個性剛強急躁,故勸其三思而後行;而冉求個性怯弱畏縮,故勸其積極前進。  有教無類   孔子一生對教育的最大貢獻,在於使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古代,教育原是貴族之專利,一般民眾無緣受教,直至孔子設教不分對象,﹁平民教育﹂於是興起。 7. 24

25 子曰:「自行束脩ㄒㄧㄡ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述而︾)
  子曰:「有教無類。」 (︽論語.衛靈公︾)   子曰:「自行束脩ㄒㄧㄡ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述而︾)   凡是誠心求教者,只要準備微薄之束脩︵乾肉條,以十條為一束,作為拜見老師的禮物︶,不分貴賤貧富、不分智愚賢駑、不分地域國別,孔子一律施教。 25

26   孔子﹁有教無類﹂,凡有心向學者,孔子皆來者不拒,故弟子自然又多又雜,根據︽史記︾記載,共有三千人之多。就地域而言,以魯人最多 ,然他國亦不少,如:子貢為衛人,子游為吳人,子張為陳人,公冶長為齊人︵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26

27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ㄌㄜ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篇)
全文朗讀 0’2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ㄌㄜ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篇) 歡喜、愉悅。 課文(形2/提1.2) ◎乎:助詞,用於句末,表示反詰的語氣。 ◎不亦:即﹁不也是﹂,反問語氣。 ˋ ˋ 4 7 1 ︵樂趣︶ 課文‧注釋 排比兼設問 ︵態度︶ 2 1 ︵方法︶ 5 從、由。 卻。 連詞,﹁並且﹂或﹁然後﹂。 提問單 1 8 2 2 6 3 形音義 2 提問單 2

28 子︱對老師的尊稱,這裡指孔子。 時習︱時常溫習。 之︱它,代詞,這裡指已經學到的內容。 說︱通﹁悅﹂,音ㄩㄝ, 喜悅。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子︱對老師的尊稱,這裡指孔子。  時習︱時常溫習。  之︱它,代詞,這裡指已經學到的內容。  說︱通﹁悅﹂,音ㄩㄝ, 喜悅。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慍︱音ㄩㄣ,怨恨、生氣。 2 4 1 ˋ 6 5 3 一【語譯】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溫習,不是讓人很喜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令人很快樂嗎?別人不知道我的才學,卻不怨恨、生氣,不就是君子應有的風範嗎?」 課文‧注釋 ˋ

29 第一段:一個人可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君子︱這裡指道德、學業有成就的人。
 君子︱這裡指道德、學業有成就的人。  學而︱為︽論語︾首篇。篇中主要在論述有關學習的各種道理,是君子修養品德的基本,所以置於第一篇。 8 7 課文‧注釋 29

3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末助詞,無義。 全文朗讀 0’20”  指任何人皆可以為師,意近於﹁聖人無常師﹂、﹁不恥下問﹂,表現了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  意近於﹁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篇) 2 1 (形3/提3) 10 映襯 課文‧注釋 3 代詞,指他人的短處。 代詞,他、他們。 代詞,人或事物的代稱。 3 9 代詞,指他人的長處。 11 形音義 3 提問單 3

31 三人行︱三人同行,也就是三個人相處在一起。 必有我師焉︱一定有我的老師。師,指可以效法或作為警惕的人。焉,句末助詞,無義。
 三人行︱三人同行,也就是三個人相處在一起。  必有我師焉︱一定有我的老師。師,指可以效法或作為警惕的人。焉,句末助詞,無義。  述而︱為︽論語︾的第七篇 。篇中主要在記述孔子的志節、神情與處事態度。 9 10 11 二【語譯】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選擇他人的長處來學習,選擇他人的短處作為自我改正的借鏡。」 課文‧注釋 31

32 第二段:說明任何人皆可以為師。 課文‧注釋 32

33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形4 /提4.5) 全文朗讀 0’18”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衛靈公﹀篇) 助詞,用於句末,表示推測的語氣。 代詞,指﹁一言﹂。 這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視人如己﹂的作法。意近於子貢所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公冶長︾︶ 奉行。 12 課文‧注釋 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 動詞, 期望、希求。 助詞,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 加。 提問單 4 給。 4 16 13 形音義 4 提問單 5 14 5 4 15 33

34 子貢︱姓端木,名賜,春秋 衛國人,孔子弟子。 一言︱一字。 其︱語助詞,表示猜測的語氣,相當於白話的﹁可能﹂、﹁大概﹂。
 子貢︱姓端木,名賜,春秋 衛國人,孔子弟子。  一言︱一字。  其︱語助詞,表示猜測的語氣,相當於白話的﹁可能﹂、﹁大概﹂。  恕︱推己及人,即以同理心對待他人。 12 13 14 15 三【語譯】子貢問:「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不要施加給別人。」 課文‧注釋 34

35 第三段:說明「恕道」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做人準則。
 衛靈公︱為︽論語︾的第十五篇。篇中主要在記述孔子回答弟子之問,以及孔子對弟子的教導、勉勵之言。 16 課文‧注釋 35

36 一、本課字詞整理 課文補充資料 之 而 字 代詞 連詞 詞性 指﹁一言﹂ 它,指他人的短處 它,指他人的長處 它,指已經學到的內容 不翻譯
表示時間或動作的承接,在此可譯為﹁然後﹂或﹁就﹂ 卻︵表示轉折關係︶ ﹁並且﹂︵表示遞進關係︶或﹁然後﹂︵表示時間或動作的承接︶ 解  釋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文  句 課文補充 課文補充資料 36

37 表示猜測的語氣,相當於白話的﹁可能﹂、﹁大概﹂ 他、他們。用於第三人稱,在此為他們︵的︶,指﹁三人行﹂中的﹁三人﹂︵的︶
助詞 代詞 詞性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 人或事物的代稱 表示猜測的語氣,相當於白話的﹁可能﹂、﹁大概﹂ 他、他們。用於第三人稱,在此為他們︵的︶,指﹁三人行﹂中的﹁三人﹂︵的︶ 用於句末,表示推測的語氣。相當於﹁吧﹂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嗎﹂、﹁呢﹂ 用於句末,表示反詰的語氣 解  釋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擇其善﹁ 者﹂ 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恕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恕﹁乎﹂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文  句 37

38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子張︾︶ 1. 2.
助詞 介詞 詞性 位於句中, 與﹁ 不﹂ 連用,加強反問語氣 句末助詞,無義 解  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文  句 二、與課文相關的名言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論語.泰伯︾︶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子張︾︶ 1. 2. 38

3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我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美 愛默生︶ 4. 3. 5. 6. 39

40 我從多話的人學到了靜默,從褊ㄅㄧㄢ狹︵度量狹小︶的人學到了寬裕,從殘忍的人學到了仁愛。︵黎巴嫩 紀伯倫︶
 我從多話的人學到了靜默,從褊ㄅㄧㄢ狹︵度量狹小︶的人學到了寬裕,從殘忍的人學到了仁愛。︵黎巴嫩 紀伯倫︶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禮記︾︶ 7. 8. ˇ 40

41 ︻語譯︼孔子說:﹁古代的學者是為充實自己而學習的,現在的學者則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而學習的。﹂ 三、論語篇章精華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 1. 41

42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2. 3.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2. 3. ︻語譯︼孔子說:﹁君子以他的言語超過他的行為為恥。﹂ ︻語譯︼孔子說:﹁對於一種學問,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並陶醉在其中的人。﹂ 42

43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語譯︼孔子說:﹁寒冬來臨,才知道松柏的堅貞,當所有的草木都已枯萎時,只有松柏仍青翠的挺立著,最後才凋零。﹂ 4. 43

44 ︵態度︶—人不知而不慍→︵感想︶—不亦君子乎? ︵樂趣︶—有朋自遠方來→︵感想︶—不亦樂乎? ︵方法︶—學而時習之→︵感想︶—不亦說乎?
結構表 為學 結構表 ︵態度︶—人不知而不慍→︵感想︶—不亦君子乎? ︵樂趣︶—有朋自遠方來→︵感想︶—不亦樂乎? ︵方法︶—學而時習之→︵感想︶—不亦說乎?

45 三人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結論︶ 結構表 ︵理由) 其不善者而改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

46 孔子答—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 之者乎? (簡說) (說明恕的意義) 結構表

47 本文所選的三則文章,是孔子將自己為學、與他人交往及做人所得的深刻體悟傳授給弟子。
  本文所選的三則文章,是孔子將自己為學、與他人交往及做人所得的深刻體悟傳授給弟子。   第一則孔子藉由﹁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三件事,敘說為學的方法、樂趣和態度。強調在學習的過程要時常溫習 ,並與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切磋ㄘㄨㄛ鼓勵,可從中得到喜悅 課文賞析 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 課文賞析 比喻互相研究、討論。

48 與快樂,而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並不在意別人不知道我的才學,可由此展現自己是一個有涵養的君子。
  第二則指出與人交往,看到別人有優點,就要跟從效法 ;看到別人有缺點,就作為反省的借鏡。不管對方是善或不善,都可成為學習或警惕的對象,而我們也就能隨時隨地力求進步了。 沉潛道德。指內心的修練工夫。 借他人言行以作為自己的警戒。 課文賞析

49 ◎將心比心:以自己的立場去衡量別人的立場,體會他人的心意,多方為其設想。
  第三則是經由孔子回答學生子貢的提問,說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做人守則。人與人之間常因不能彼此體諒而起紛爭,如果每個人都能將心比心 ,多為對方設想,就一定可以與人和睦相處。 課文賞析

50 三則選文記敘了孔子對弟子的教導,篇幅雖短,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刻,充分展現孔子的智慧,值得我們再三體會,並努力實踐。
  三則選文記敘了孔子對弟子的教導,篇幅雖短,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刻,充分展現孔子的智慧,值得我們再三體會,並努力實踐。 課文賞析 50

51 第一則提到孔子優遊於學問和與好朋友切磋往來的愉悅,並秉持著不因不被人了解、認同而慍怒的君子風範。
一、言論精微,旨意精妙  第一則提到孔子優遊於學問和與好朋友切磋往來的愉悅,並秉持著不因不被人了解、認同而慍怒的君子風範。  第二則說賢者和不賢者都有值得學習借鏡的地方,故人應隨處以他人作為取法的對象或改過的依據。 本文特色 本文特色 51

52 第三則是提醒人凡事要將心比心,多為人著想,如此便能與人和睦相處,贏得別人的敬重。 二、夫子風采,溢於格言
 第三則是提醒人凡事要將心比心,多為人著想,如此便能與人和睦相處,贏得別人的敬重。 二、夫子風采,溢於格言  第一則﹁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這樣的語氣,流露出一種徵求認同的親和力。第三則在簡單的一問一答間,可看出師生之間密切的互動與孔子施教的情境。此外,﹁其恕乎!﹂則是 52

53 猜度ㄉㄨㄛ,不武斷,彷彿預留一些討論的空間,不自以為是。
 ︽論語︾文字淺近,以簡練的語言表達意旨、建立論點,其中有精微的言論、奧妙的道理,這是因為聖人具有卓越的智慧與不凡的胸襟,才能成就這樣的氣象。 ˋ ˋ 53

54 一、為什麼「學而時習之」和「有朋自遠方來」是令人喜悅快樂的事?
答:學習並時時溫習,一方面能將學習融會貫通,加深理解;二方面常常會有新的發現或啟示,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然會令人喜悅。所謂﹁獨 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為什麼「學而時習之」和「有朋自遠方來」是令人喜悅快樂的事? 問題討論 問題討論

55   自遠方而來,與自己互相切磋鼓勵,可以增廣自己的見聞,砥礪自己的品格,又是何等的快樂。總之,﹁學而時習之﹂和﹁有朋自遠方來﹂因為有助於進德修業,可以使自己成長、成熟,所以是件令人喜悅快樂的事。
問題討論 55

56 二、三人同行,為什麼「必有我師焉」?如果是「不善者」也可以為師嗎?請說明理由。
答:三人同行,其中可能有善者,也有不善者,我們可選擇善者的所作所為當作表率,並加以效法。也可選擇不善者的所作所為當作反省的憑藉,以警惕自己。所以不論是善者或不善者都可以成為學習或借 二、三人同行,為什麼「必有我師焉」?如果是「不善者」也可以為師嗎?請說明理由。 問題討論

57   鏡的對象,因此說﹁必有我師焉﹂。不善者的所作所為令人嫌惡,我們看了以後,可以拿來作為自我反省檢討的憑藉,有則改之︵有同樣的不善就要改掉︶、無則加勉︵沒有同樣的不善就要更加勉勵自己,莫染上不善的習氣︶,可以讓我們在涵養上獲得助益,所以也可以為師。 問題討論 57

58 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待人處世應該奉行的準則,請舉生活實例加以說明。
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教室的環境安靜整潔是大家都希望的,可是誰來維護呢?是幹部的責任、值日生的責任,還是大家都有責任呢?家也是,社區也是,乃至於我們所住 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待人處世應該奉行的準則,請舉生活實例加以說明。 問題討論

59   的整個鄉村、城市都是… …。不喜歡吵鬧、髒亂的生活,就不要製造噪音、破壞整潔;覺得清潔工作很辛苦,就不要只想享現成,而不願加入整理環境的行列。︵以上實例僅供參考,請踴躍發言,舉實例說明。︶
問題討論 59

60 一、成語練習:下列成語皆引自︽論語︾,請根據文意 ,選擇適當的成語填入( )中。 巧言令色 怨天尤人 當仁不讓 見賢思齊
應用練習 一、成語練習:下列成語皆引自︽論語︾,請根據文意 ,選擇適當的成語填入( )中。 ◎見賢思齊:看到賢能的人,便想效法他。︵語出︿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巧言令色 怨天尤人 當仁不讓 見賢思齊 道聽塗說 既往不咎ㄐㄧㄡ 應用練習 ˋ

61 為了名利,小王竟然( )的討好長官,這樣不顧廉恥的行徑,令人感嘆! 1. 2.
行善應該(    ),你就別再猶豫了。  為了名利,小王竟然(     )的討好長官,這樣不顧廉恥的行徑,令人感嘆! 1. 2. 巧言 令色 ◎巧言令色: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語出︿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 ◎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語出︿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當仁不讓 應用練習

62 老李做任何事,總是默默耕耘,即使遇到挫折,也從不( ),或半途而廢。 謠言止於智者,對於( )的事情,別再加以散播ㄅㄛ。 3. 4.
道聽 塗說 ◎道聽塗說: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後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語出︿陽貨﹀:﹁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老李做任何事,總是默默耕耘,即使遇到挫折,也從不(    ),或半途而廢。  謠言止於智者,對於(     )的事情,別再加以散播ㄅㄛ。 3. 4. 怨天尤人 ◎怨天尤人:懷恨上天,責怪他人。︵語出︿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ˋ 應用練習 62

63 小新對於所犯的錯,深知悔悟,因此媽媽決定( ),給他一次自新的機會。 5.
 小新對於所犯的錯,深知悔悟,因此媽媽決定(      ),給他一次自新的機會。 5. ◎既往不咎: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後多指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難。︵語出︿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既往不 應用練習 63

64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二、閱讀測驗:讀完下列選文後,請回答問題,並將正確的答案代號填入( )中。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注釋︼①為山:積土成山。②簣:音ㄎㄨㄟ,盛土的竹筐。③覆:傾倒。 ˋ 應用練習

65 ( ) 「譬如平地」的「平」 ,其詞性與含義為何? (A)動詞,剷ㄔㄢ平 (B)動詞,填平 (C)形容詞,平坦的 (D)名詞,平面。
( ) 「譬如平地」的「平」 ,其詞性與含義為何? (A)動詞,剷ㄔㄢ平 (B)動詞,填平     (C)形容詞,平坦的     (D)名詞,平面。  1. ˇ 應用練習 65

66 ( ) 本文主要在告誡我們,為學貴在什麼態度? (A)順其自然 (B)循序漸進 (C)持之以恆 (D)學思並重。
( ) 本文主要在告誡我們,為學貴在什麼態度? (A)順其自然     (B)循序漸進     (C)持之以恆    (D)學思並重。 2. 應用練習 66

67 (C)駑ㄋㄨ馬十駕,功在不舍 (D)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 ) 下列何者的含義與此文最不相近? (A)為山九仞ㄖㄣ,功虧一簣
量詞,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八尺為一仞,一說七尺為一仞。    (C)駑ㄋㄨ馬十駕,功在不舍  (D)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 ) 下列何者的含義與此文最不相近?  (A)為山九仞ㄖㄣ,功虧一簣    (B)鍥ㄑㄧㄝ而不舍ㄕㄜ ,金石可鏤ㄌㄡ ˋ ˇ 3. 應用練習 低劣、不好的。 刻。 放棄、放下,通﹁捨﹂。 ˊ 雕刻。

68 ◎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青色是從蓼藍︵可以提取靛青染料的植物︶裡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還深。後用以比喻弟子勝於老師,或後輩優於前輩。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劣馬拉車十天︵也能走很遠的距離︶,牠的成功在於不懈的努力。比喻才智平庸的人,若能努力不懈,也能趕得上聰明的人。︵用馬拉車,一天叫做一駕,十駕就是積十天的路程︶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不斷刻下去而不停止,連金石這麼堅硬的東西也能雕刻成功。比喻堅持到底,奮勉不懈,終能成功。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堆一座九仞高的土山,因差最後一筐土而不能成功。比喻事情不能堅持到底,只差最後的步驟而功敗垂成。 應用練習 68

69 ︻語譯︼孔子說:﹁為學就好比堆一座山,只差一籠土未完成就停下來,便前功盡棄,這是我自己停下來的!為學又如同填平窪地,雖然只倒下一籠土,但繼續往下倒,終究可以把它填平,這是我自己努力不懈往下倒的啊!﹂
應用練習

70 本書向孔子老師提出一○一個問題,以簡明幽默的提問方式,藉此打破大家認為孔子、《論語》就是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每一則提問之後,另附
延伸閱讀一 ■ 王鈞林等箸 ■ 如果出版社 ■ 民國九十九年   本書向孔子老師提出一○一個問題,以簡明幽默的提問方式,藉此打破大家認為孔子、《論語》就是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每一則提問之後,另附 最想問孔子老師的 個問題 :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3 延伸閱讀一 101

71 一篇「延伸知識」,讓讀者可以觸類旁通,增加雙倍知識! 最想問孔子老師的 個問題 :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3
最想問孔子老師的 個問題 :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3 延伸閱讀一 101 71

72 本書作者以子貢的角度,記錄孔子和學生們的互動,取材自《論語》,以及《孔子家語》、《史記》等書。以活潑生動的文筆,勾勒出一則則有趣的故事。
■ 吳甘霖著 ■ 漫遊者文化 ■ 民國九十九年   本書作者以子貢的角度,記錄孔子和學生們的互動,取材自《論語》,以及《孔子家語》、《史記》等書。以活潑生動的文筆,勾勒出一則則有趣的故事。 親愛的孔子老師 延伸閱讀一

73 ■ 蔡志忠繪著,陳鼓應、詹 石窗等導讀 ■ 大塊文化 ■ 民國九十九年
■ 蔡志忠繪著,陳鼓應、詹   石窗等導讀 ■ 大塊文化 ■ 民國九十九年   蔡志忠的漫畫膾炙人口,本書精挑十五部作品,包括:《孔子說》、《孟子》、《大學》等,共十五部原典的智慧脈絡加上輕鬆的漫畫解說,產生新的閱讀感受與價值。 中國思想隨身大全 延伸閱讀一 73

74 延伸閱讀二 韋編三絕 延伸閱讀二 74

75 延伸閱讀二 75

76 請查出下列各組字的讀音 ,並根據字義,在︵ ︶中填入正確的字,完成詞語填空。
1-4 1-3 1-2 1-1 字形 字音 ․人或牲畜的急性傳染病  不冷不熱  柔和  複習 ․逐漸形成 ․怨恨、生氣 字 義 二、文字透視   請查出下列各組字的讀音 ,並根據字義,在︵ ︶中填入正確的字,完成詞語填空。  習 作 ㄨㄣ ㄨㄣ ㄩㄣ ˋ ㄩㄣ ˋ 1. 2. 3. 習作

77 1 ①︵ ︶怒 ②︵ ︶疫 ③︵ ︶柔 ④︵ ︶ 釀ㄋㄧㄤ ⑤︵ ︶水 ⑥︵ ︶故知新 ⑦面有︵ ︶色 詞 語 填 空 溫 溫 醞 溫 瘟
①︵ ︶怒 ②︵ ︶疫 ③︵ ︶柔 ④︵ ︶ 釀ㄋㄧㄤ ⑤︵ ︶水 ⑥︵ ︶故知新 ⑦面有︵ ︶色 詞 語 填 空 3. 1. 2. 習 作 ˋ

78 ․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往來官員換馬、暫時休息的地方 ․連續不斷 ․將一種語言文字,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文字,使人易於了解 水流匯聚的地方 恩惠
2-5 2-4 2-3 2-2 2-1 字形 字音 ․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往來官員換馬、暫時休息的地方 ․連續不斷 ․將一種語言文字,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文字,使人易於了解  水流匯聚的地方  恩惠 ․挑選 字 義 習 作 ˋ ˋ ˋ ˊ ㄗㄜ ˊ ㄗㄜ 1. 2.

79 2 ①沼︵ ︶ ②︵ ︶偶 ③︵ ︶站 ④恩︵ ︶ ⑤翻︵ ︶ ⑥絡︵ ︶不絕 ⑦水鄉︵ ︶國 ⑧︵ ︶善固執 詞 語 填 空 擇 驛 擇
①沼︵ ︶ ②︵ ︶偶 ③︵ ︶站 ④恩︵ ︶ ⑤翻︵ ︶ ⑥絡︵ ︶不絕 ⑦水鄉︵ ︶國 ⑧︵ ︶善固執 詞 語 填 空 習 作 2. 1.

80 請從下列提示中,選擇正確的選項填入空格中。 學無常師 將心比心 以文會友 見賢思齊 見不賢而內自省 溫故知新 不患人之不己知
三、文句配對   請從下列提示中,選擇正確的選項填入空格中。 學無常師 將心比心 以文會友 見賢思齊 見不賢而內自省 溫故知新 不患人之不己知 習 作

8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不善者而改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內容文句 意義相關之語句 習 作 將心比心 見不賢而內自省 見賢思齊 學無常師 不患人之不己知 以文會友 溫故知新

82 習 作 ︻注釋︼ ①學無常師: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須多方請教他人。 ②以文會友:透過詩文來結交朋友。
③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不己知,為﹁不知己﹂的倒裝句。 習 作

83 下列各句皆選自︽論語︾,請自提示中,選出與其文意最相近者,並將答案代號填入︵ ︶中。 甲:安貧樂道 乙:溫故知新 丙:言行一致
四、文意練習   下列各句皆選自︽論語︾,請自提示中,選出與其文意最相近者,並將答案代號填入︵ ︶中。 甲:安貧樂道 乙:溫故知新 丙:言行一致 習 作

84 ( )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 )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
( )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 )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 ( )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子張﹀︶ 1. 3. 2. 習 作

85 習 作 ︻語譯︼ 孔子說:﹁君子認為所說的話如果超過所做的事,是一種恥辱。﹂
 孔子說:﹁君子認為所說的話如果超過所做的事,是一種恥辱。﹂  孔子說:﹁讀書人立志求道,卻對於穿不好和吃不好而感到羞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論道理了!﹂  每天求取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每月溫習一下我所學會的,不把它忘掉,能這樣就可稱得上是好學了。 1. 2. 3. ︻注釋︼ ①恥惡衣惡食:以惡衣惡食為恥。惡,音ㄜ,不好的。 ②未足與議:不值得和他談論道理。未足,不值得。 ③亡:音ㄨ,通﹁無﹂,沒有。 ④無忘:不要忘記。無,通﹁毋﹂,不要。 ˋ ˊ 習 作

86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ㄧㄤ。至於犬馬,皆能有養ㄧㄤ。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ㄧㄤ。至於犬馬,皆能有養ㄧㄤ。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為政︾︶ ˋ ˇ 五、閱讀測驗   閱讀下文後,請將最適當的答案填入︵ ︶中。 習 作

87 ( ) 本章主要在說明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盡孝? (A)提供父母良好的物質享受 (B)妥善照顧父母的犬馬 (C)對父母發自內心的敬愛 (D)受人敬仰,讓父母引以為傲。 
1. 習 作

88 ( ) 下列對於﹁養﹂字的音義說明,何者正確? (A)是謂能﹁養﹂:音ㄧㄤ,奉養父母 (B)是謂能﹁養﹂:音ㄧㄤ ,養育子女 (C)皆能有﹁養﹂:音ㄧㄤ,飼養犬馬 (D)皆能有﹁養﹂:音ㄧㄤ,奉養父母。  2. ˇ ˋ ︵奉養父母︶ ︵飼養犬馬︶ ︵ㄧㄤ︶ ˇ 習 作

89 ( ) 下列﹁ ﹂中字詞的解釋,何者錯誤? (A)﹁今﹂之孝者:現在 (B)今之孝﹁者﹂:的馬 (C)﹁是﹂謂能養:只 (D)﹁何以﹂別乎:有什麼。
3. (B)﹁者﹂有兩解:  代詞,人或事物的代稱,這裡指﹁的人﹂,﹁孝者﹂指﹁孝順的人﹂。  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孝者﹂指﹁孝順﹂。 1. 2. 習 作

90 ︻語譯︼   子游請問孝道。孔子說:﹁現在一般所謂的孝順,只是在飲食方面能供養父母。至於狗和馬,也都能得到飼養和照顧。如果奉養父母時,缺乏恭敬之心,那跟飼養狗和馬又有什麼分別呢?﹂ ︻注釋︼ ①子游:姓言,名偃ㄧㄢ,字子游,春秋 吳國人。孔子的學生。 ②是:﹁只﹂的意思。 ③是謂能﹁養﹂:奉養,晚輩供養長輩。 ④皆能有﹁養﹂:飼養、照顧。 ˇ 習 作

91 1.第一則提到的是為學的方法、樂趣和態度,請分類。
提問單1 1.第一則提到的是為學的方法、樂趣和態度,請分類。 (統整與解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為學的方法 為學的樂趣 為學的態度

92 2. 根據上題,你認為哪一項最重要?請說明你的理由。
提問單2 2. 根據上題,你認為哪一項最重要?請說明你的理由。 (省思與評鑑) 我覺得為學的態度最重要 我覺得為學的方法最重要 因為學習的態度會影響一個人學習的成果 因為學習的方法不對,就會事倍功半 看 法 理 由

93 3. 想一想,進入國中將近四個月,班上同學有哪些好習慣值得你看齊,有哪些壞習慣值得你警惕?
提問單3 3. 想一想,進入國中將近四個月,班上同學有哪些好習慣值得你看齊,有哪些壞習慣值得你警惕? (省思與評鑑) 利用下課時間完成作業 下課時減少玩樂,把握零碎時間 上課時不舉手就發言 影響上課秩序及大家的學習 同學的 好習慣 如何向 他看齊 壞習慣 給你的 警惕

94 4.請舉例說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 (省思與評鑑)
提問單4 4.請舉例說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 (省思與評鑑) 我不喜歡班上同學上課一直講話 我自己先專心上課,不講話 我不喜歡的行為 我的作法

95 5.請利用圖像組織表達《論語》這三則的內容。
提問單5 5.請利用圖像組織表達《論語》這三則的內容。 (統整與解釋)

96 論 音ㄌㄨㄣ :限︽論語︾一詞。 :⑴分析、研議。 高談闊﹁論﹂。 ⑵依據、按照。 ﹁論﹂功行賞。 :主張、學說。 ︿進化﹁論﹂﹀。 1.
形音義1 音ㄌㄨㄣ  :限︽論語︾一詞。  :⑴分析、研議。    高談闊﹁論﹂。   ⑵依據、按照。    ﹁論﹂功行賞。  :主張、學說。 ︿進化﹁論﹂﹀。 1. 2. 1 ˊ ˋ

97 慍、醞、溫、瘟 慍|音ㄩㄣ 醞|音ㄩㄣ 溫|音ㄨㄣ 瘟|音ㄨㄣ 1. 2. ˋ 動 4. 形 名 3. :怨恨、生氣。﹁慍﹂怒。
形音義2 慍、醞、溫、瘟 慍|音ㄩㄣ  :怨恨、生氣。﹁慍﹂怒。 醞|音ㄩㄣ  :逐漸形成。﹁醞﹂釀。 溫|音ㄨㄣ  :⑴不冷不熱。﹁溫﹂水。   ⑵柔和。﹁溫﹂柔。  :複習。﹁溫﹂故知新。 瘟|音ㄨㄣ  :人或牲畜的急性傳染病。﹁瘟﹂疫。 1. 2. 2 ˋ 4. 3.

98 ︰將一種語言文字,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文字,使人易於了解。翻﹁譯﹂。 繹|音一 ︰連續不斷。絡﹁繹﹂不絕。 驛|音一
擇、澤、譯、繹、驛 擇|音ㄗㄜ  :挑選。﹁擇﹂善固執。   澤|音ㄗㄜ  ︰⑴水流匯聚的地方。沼﹁澤﹂。   ⑵恩惠。恩﹁澤﹂。 譯|音一  ︰將一種語言文字,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文字,使人易於了解。翻﹁譯﹂。 繹|音一  ︰連續不斷。絡﹁繹﹂不絕。 驛|音一  ︰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往來官員換馬、暫時休息的地方。﹁驛﹂站。 1. 3. 2. 5. 3 ˋ ˊ 4. 形音義3

99 言 :⑴字。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⑵話語、所說的話。忠﹁言﹂逆耳。 ⑶一句話。﹁一言﹂九鼎。 ︰說、講。苦不堪﹁言﹂。 名 動 4
形音義4 :⑴字。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⑵話語、所說的話。忠﹁言﹂逆耳。  ⑶一句話。﹁一言﹂九鼎。     ︰說、講。苦不堪﹁言﹂。 4


Download ppt "(形1) 第 七 課 論ㄌㄨㄣ語選 1 ˊ 文體:論說文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形音義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