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轴 概述 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计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轴 概述 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计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概述 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计算

2 §15-1 概 述 一、主要功用 1、支承轴上回转零件(如齿轮) 2、传递运动和动力 二、分类 1、按承载分
§15-1 概 述 1、支承轴上回转零件(如齿轮) 一、主要功用 2、传递运动和动力 二、分类 1、按承载分 心轴:只承受弯曲(M),不传递转矩(T=0) 转动心轴:轴转动 固定心轴:轴固定

3 问:火车轮轴属于什么类型? 问:自行车轴属于什么类型?

4 传动轴:只受转矩,不受弯矩M=0,T≠0 如:汽车下的传动轴。 转轴:既传递转矩(T)、又承受弯矩(M) 如:减速器中的轴。

5 问:根据承载情况下列各轴分别为哪种类型?
0 轴: Ⅰ轴: Ⅴ轴: Ⅱ轴: Ⅲ轴: Ⅳ轴: 传动轴 转轴 转动心轴 转轴 转轴 转动心轴 如何判断轴是否传递转矩: 从原动机向工作机画传动路线,若传动路线沿该轴轴线走过一段距离,则该轴传递转矩。 如何判断轴是否承受弯矩: 该轴上除联轴器外是否还有其它传动零件,若有则该轴承受弯矩,否则不承受弯矩。

6 2、按轴线形状分 光轴 直轴 阶梯轴 又可分为实心、空心(加工困难) 曲轴:发动机专用零件

7 钢丝软轴:轴线可任意弯曲,传动灵活。 动力源 被驱动装置 接头 钢丝软轴 钢丝软轴的绕制

8 三、轴的应力 转轴 弯矩:对称循环应力 扭矩:脉动循环应力 () 静应力 o t  () t 脉动循环应力 o t  ()
转轴 弯矩:对称循环应力 扭矩:脉动循环应力

9 四、轴设计的主要内容 1、轴的结构设计 ①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②轴的结构工艺性 ③解决轴上零件的固定和定位等问题 2、轴的工作能力设计
①强度计算(防止疲劳折断) ②刚度计算(防止过渡变形) ③磨损计算(防止过量磨损) ④振动计算(防止共振) 3、轴设计的一般过程 估算轴径 初步结构设计 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 修正结构设计 按疲劳强度精确核算 绘制工作图

10 五、轴的材料 对轴材料的要求: 强度、刚度、耐磨性 1)碳素钢:价格低,对应力集中不敏感,可以通过热处理提高耐磨性
优质中碳钢:35、40、45和50号等,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 普通碳钢:Q215、Q235、Q255和Q275等 2)合金钢:强度高,耐磨性好,可以满足特殊工作要求 20Cr、40Cr、20CrMnTi、35SiMn、38CrMoAlA、40MnB等 。 3)球墨铸铁:价廉、对应力集中敏感性低,适于复杂外形的轴,如凸轮轴、曲轴。

11 §15-2 轴的结构设计 目的:确定轴的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 轴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装在轴上的零件有相对确定的位置;
②轴受力合理,有利于提高强度和刚度; ③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④便于装拆和调整; ⑤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设计方法:“三边”设计方法,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 已知条件:P、n,传动零件的尺寸、参数及传动装置简图。 设计步骤

12 一、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对如图所示的圆锥-圆柱齿轮减 速器的输出轴Ⅲ,可拟定如图 所示方案。

13 二、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及固定 定位目的 定位方法 (a)轴肩-锁紧挡圈(b)轴肩-弹性挡圈(c)双锁紧挡圈(d)轴肩-套筒
(e)轴肩-圆螺母(f)轴肩-轴端挡圈(g)套筒-轴端挡圈(h)圆锥形轴头-轴端挡圈

14 说明 ①轴肩高度的确定:定位轴肩,h=(0.07~0.1)d,非定位轴肩,h=1~2mm,h为与零件相配处的轴的直径; ②为保证轴向固定牢靠,与齿轮、联轴器等零件相配合的轴段落长度应比轮毂长度略短2~3mm。 三、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 目的:为传递运动和转矩,必须限制轴上零件与轴发生相对转动。 方法:键、花键、销、紧定螺钉(用于传力不大之处)以及过盈配合等。

15 四、初步确定各轴段的直径和长度 (1) 初步估算轴径 1、方法 类比法:经验设计方法; 按扭转强度估算: 2、按扭转强度估算 对圆剖面钢轴:
式中 τT扭转剪应力,d估算轴径。 A与轴的材料有关

16 3、说明 ①估算确定的轴径d是阶梯轴承受扭矩作用的轴段的最小直径dmin,通常也把它作为中间轴Ⅱ轴装轴承处的直径。 ②当直径d≤100mm,剖面上开有一键槽时,轴径增大5%~7%,有两个键槽时,增大10%~15%,然后将轴径圆整至标准直径。P371 (2)以dmin为基础画图,初步确定各段轴直径和长度 1、阶梯轴各段直径的确定 根据拟定的装配方案、轴上零件的固定、装拆要求,以dmin为基础,逐次加大各段轴的直径。 d1=dmin d2=d1+2(0.07~0.1)d1 d3=d2+2(1~2),取标准值 d4=d3+2(1~2) d5=d4+2(0.07~0.1)d4 d6=d3+2(0.07~0.1)d3

17

18 注: ①轴颈、轴头的直径应按规范取标准直径,特别是装滚动轴承、联轴器、密封圈等标准件的轴径必须取相应的标准值及所选配合的公差。 ②为了使齿轮、轴承等有配合要求的零件装拆方便,并减小配合表面的擦伤,在配合轴段前应采用较小的直径。 ③为了使与轴作过盈配合的零件易于装配,相配轴段的压入端应制出锥度,或在同一轴段的两个部位上采用不同的尺寸公差。

19 2、阶梯轴各段长度的确定 根据轴上各零件与轴配合部分的轴向尺寸来确定。 例如:l3=b+s+Δ(b为轴承宽度)
l1=联轴器与轴配合长度-(2~3)mm l2=l+轴承端盖的总宽度; l4=B-(2~4)mm l5:轴环宽度,≥1.4h; l6=Δ+s-l5 其中:l 根据轴承端盖和联轴器的装拆要求定出,l =20~30mm, s滚动轴承内侧与箱体的距离,s=5~10mm, Δ齿轮端面距箱体内壁的距离,Δ=10~20mm,B为齿轮宽度。

20 五、轴的结构工艺性 ①轴的过渡处应有圆角,为便于加工,过渡圆角处半径尽可能一致;
②为便于加工,轴上若有两个以上键槽,应布置在同一母线上,同时键槽的结构尺寸,尽可能一致; ③若轴上有螺纹,应考虑有螺纹推退刀槽;若轴上有磨削,应有砂轮越程槽; ④轴端应有倒角,便于装拆,Cx450; ⑤轴上零件安装时,所经过的轴段直径都应比该零件孔小; ⑥滚动轴承内圈定位的轴肩、套筒的外径应小于内圈的直径。

21 六、提高轴的强度的措施 1、改善轴的受载情况 弹性挡圈

22 2、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减少轴承受的弯矩 图示卷筒的轮毂结构使轴承受的弯矩较大;改进卷筒的轮毂结构后,不仅可以减小轴的弯矩,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而且使轴与轮毂的配合良好。

23 3、改进轴的结构,减少应力集中 1)适当↑过渡圆角r,或用凹切圆角、肩环 2)↓表面打印、紧定螺钉端坑等 ,合理选择键槽(盘铣);

24 3)过盈配合轴 :开减载槽(P137 图8.8); 4、改善表面质量,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a)过盈配合应力集中 b)轮毂上开卸载槽 c)轴上开卸载槽 d)增大轴径 4、改善表面质量,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提高疲劳强度的方法有:减小轴表面的粗糙度值;对轴的表面进行辊压、喷丸等。

25 §15-3 轴的计算 一、轴的强度校核计算 强度计算的目的:检验轴的工作能力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强度计算方法:
传动轴:传递转矩,应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心轴:承受弯矩,应按弯曲强度条件计算; 转轴: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同时还应按疲劳强度条件进行精确校核;对瞬时过载很大或应力循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的轴,还应按峰尖载荷校核静强度,以免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

26 1、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已知条件:作用力大小、位置、轴d、l、支点位置 由dmin(扭转初估)→结构设计→支点、力大小、作用点
→画出M、T合成弯矩图→危险截面→计算。 为简化计算,通常把轴当作铰支梁,不计轴、轴上零件的重量和轴承中的摩擦力矩。 步骤: 1)画出轴的空间受力简图:力分解到水平面、垂直面

27 2)作水平面弯矩Mxy图和垂直面弯矩Mxz图
3)作出合成弯矩 4)绘转矩T图

28 5)校核轴的强度 根据M、T,确定危险截面,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 因为弯曲应力σ为对称循环变应力,而τ常常不是,为了考虑两者循环特性不同的影响,引入折合系数α,则 α的确定: τ为静应力时,取α=0.3; τ为脉动循环变应力时,取α=0.6; τ为对称循环变应力时,取α=1。

29 6)说明 ①若σca≤[σ-1],满足要求;若σca>[σ-1]时,需要修改轴的结构;若σca<<[σ-1]时,从经济角度,应修改,但应综合全面考虑轴承寿命、轴上零件装拆、定位等。 ②α是按扭矩性质确定的。 ③对心轴σca=σ,转动心轴,σ为对称循环变应力,许用应力为[σ-1];固定心轴,σ为脉动循环变应力,许用应力为[σ0],[σ0]=1.7[σ-1];对传动轴,按扭转强度计算。 ④支点位置的确定 对“6”类深沟球轴承,支点在轴承宽度中点; 对向心推力轴承,支点在压力中心; 滑动轴承:当B/d≤1时,e=0.5B;当B/d>1,取e=0.5d,但不小于(0.25~0.35)B。 对于调心轴承,e=0.5B。

30 2、按安全系数进行精确校核计算 (1)目的、实质、方法 目的:判断轴在变应力作用下,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实质:确定在变应力作用下轴的安全程度; 方法:找出一个或几个危险剖面确定安全系数。 (2)计算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考虑成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即 式中 [S]为许用安全系数

31 3、按静强度条件进行校核 二、轴的刚度校核计算(自学) 三、轴的振动及振动稳定性的概念(自学) (1)目的:判断轴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2)方法:利用瞬时或尖峰载荷,校核静强度。 强度条件: 二、轴的刚度校核计算(自学) 三、轴的振动及振动稳定性的概念(自学)


Download ppt "轴 概述 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计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