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琵琶 七音三A 蔡雅涵 陳采婕 楊幸純 張思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琵琶 七音三A 蔡雅涵 陳采婕 楊幸純 張思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琵琶 七音三A 蔡雅涵 陳采婕 楊幸純 張思涵

2 目錄 琵琶種類 歷史來源 構造/材質 發聲原理 定弦調音 彈奏指法 演奏家 名曲 資料來源

3 種類有五弦琵琶、唐琵琶 日本: 樂琵琶、平家琵琶、盲僧琵琶 薩摩琵琶、筑前琵琶

4 歷史演進 琵琶,又被稱為中國魯特琴,是梨形木製結構。 是中國彈撥類樂器,廣泛應用於中國民族樂隊。
琵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東漢時期的典籍《釋名. 釋樂器》。當時稱「批杷」,表示是用手彈撥的意思。魏晉時期,又易為琴字頭,稱「琵琶」,把它歸之於琴、瑟一類的樂器。

5 秦琵琶 秦漢至隋堂時期,琵琶是多種彈弦樂的種稱。 漢至魏晉時期的琵琶,一種直柄圓形共鳴箱(共鳴箱兩面蒙皮)的直項琵琶 ─稱秦琵琶或秦漢子。
另一種是直柄木製圓形共鳴箱, 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的琵琶。 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 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印度通過西域地區 傳入北方。 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 梨形, 橫抱用撥子彈奏。 秦琵琶

6 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爲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雲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唐代是琵琶發展的高峰,在宮廷 中受到青睞,湧出了大量的琵琶 演奏者和樂曲。 它有彎曲的頸項,四弦或五弦和 五品或六品。 橫抱用撥子彈奏。

7 到了唐代後期琵琶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橫抱演奏變為豎抱演奏,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撥子演奏。
宋元時期,因說唱、戲曲的興起,原來四個相位,音域狹窄,不能適應聲樂伴奏及器樂獨奏的要求,經改良後增設品位。 在明代,發展成四相九品。清代為四相十品。 二十世紀初,增加為12品,音域擴大為三個八度,提高了琵琶的表現力。

8 30年代初,上海大同樂會也曾製成了一種琴型呈葫蘆狀的琵琶,它是最早的一張6相18品琵琶。
50年代,鄺宇忠首先試用金屬弦代替絲弦,使琵琶發音能滿足各類樂曲演奏上的需要。 同時,梁世侃首先研製成賽璐璐人工指甲取代演奏者的生理指甲,克服了生理指甲在演奏中帶來的種種局限。 現今琵琶增加為6相25品,具備十二個半音, 可轉十二個調。

9 筑前琵琶、 明治20年代,博多的橘智定所創。源於筑前的盲僧琵琶,並參考了薩摩琵琶與三味線體型比薩摩琵琶小,有四弦和五弦兩種,五柱。 薩摩琵琶 室町時代末期在薩摩地區流行的琵琶。體型較樂琵琶小, 全長約一公尺,四弦四柱,柱高且大;以扇形的撥彈奏之。

10 構造 琵琶由頭部與身部構成, 頭部在琵琶的最上端,包括頭、弦軸、軫子、及山口,為安裝軫子、繫掛琴弦,美化樂器等功用。山口是琴弦有效振動部份的上方起點。 身部則呈梨形,由背板、面板、相、品、複手、音柱等組成。 補充: 山口-上弦枕 覆(複)手-繫弦的木頭

11 琴身上端的狹長部分為琴頸,下面逐漸寬闊形成橢圓體的叫琴腹,琴腹由面板、背板組合而成,琴背凸起形成共鳴箱。琴頸和面板上設有隔音位的”相”和”品”。
面板在琴頸以下,位於琴腹正面的薄木板,是琵琶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與音量大小、音色好壞有直接關係。 ※“品”呈梯形,品的頂也為一條狹長的平面。面板的下部設有縛弦,為一塊長形木雕,現多用竹製,在縛弦的上半部鑽有四個等距穿弦孔,用以拴繫琴弦,縛弦的下半部膠於面板上。琴弦使用絲弦、鋼絲弦和尼龍纏鋼絲弦三種。    

12 發聲原理 琵琶由手指撥弦震動,使音箱產生共鳴發聲。 可以單獨彈出一個音,也可以掃奏和弦,聲音大小是靠撥弦強度控制的。

13 定弦 琵琶定弦在傳統樂曲中變化較多,四條空弦之間的音程關係並不固定,但比較常用的定弦法,是把四條弦由纏弦到子弦固定為” A 、d、 e、 a ”四個音,即為D調。

14 調音 在定“A d e a”的弦音時,可根據笛、簫、口琴、鋼琴、音叉等的a音音高,先定好空子弦,接著就能找出纏弦的“a”音,子弦與纏弦呈八度。 老弦與中弦的音則用與“a”音的相對音高找出正確的音高。

15 調音常用的校驗方法 1.雙音校驗法 2.泛音校驗法 3.按音與泛音校驗法 4.散音與泛音校驗法
其中,初學者一般用雙音校驗法, 但在學到一定程度時,即掌握泛音演奏時,可用泛音校驗法, 這是一個比較可靠的好方法。即在排品時, 也宜用泛音來校驗,使品位排在準確的位置上。

16 彈奏指法 右手指法的特性: 雙彈與雙挑(食指與大拇指連挑兩弦,可以造成八度、同度等和音)
摭與分(大拇指與食指的同時動作,若反覆進行並由一隻手指擔任旋律聲部,將使節奏感增強,音樂性豐富) 掃與撇(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排列如掃帚,由纏弦至子弦急速掃出,同時發出四個音,戲劇性甚強,有激發、緊張、憤怒等等高漲的情緒)

17 輪與滾(彈撥樂器的缺點在於音之衰減迅速,不易有連續的感覺,再以五個指頭依次在弦上接觸,發出連續的弦音後,使彈撥樂器更具特色,而此種指法不但可再一調弦上演奏,也可在兩條、三條甚至四條弦上作連續不斷的演奏) 拍、提與摘(大拇指勾弦板起即放,使弦擊打到板面上,造成粗暴的音色,例如模仿”拍”來表示放炮聲,”提”多用於文套樂曲,例如右下為模擬雨滴滴在蕉葉上的聲音)

18 左手指法的特性: 泛音的運用(泛音之音高雖為原音的上八度,但其音色卻與高八度因者大不相同,帶有一種超俗、脫世的感覺) 虛按(所按與泛音的差別是所暗的音不是在泛音音位上,其發出的是噪音,再一些鑼鼓曲中可以模仿某些打擊樂器的音響) 吟音(左手按指於品相上,將弦搖動造成的顫動餘音,將令人有飄蕩的感覺)

19 擻音(帶起、擻音等,都是單用左手指來發音的,音量較弱,帶有回應的感覺)
煞弦(左手按弦而推,造成右手彈弦發出的噪音,可以描寫鑼鼓聲的感覺) 絞弦(絞弦也是一種噪音,常用來描繪馬嘯聲等等) 滑音(按弦於品位或相位上,使弦向右、向左、或向裡移動,使弦張緊而音高增高,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滑音感受,上滑與下滑指法近十種)

20 琵琶-作曲家 劉天華 琵琶方面,依十二平均律增加相和品,大幅提升音準,並能演奏半音階。並與樂器製作廠商合作發展,以期達到推廣的效果。
一共創作了3首琵琶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15首琵琶練習曲、以及器樂合奏《變體新水令》等,皆為融合中西之作,這些樂曲對於後來國樂作曲的發展有著引導性的作用。 歌舞引:

21 琵琶-演奏家 劉芳 是一位同時精擅琵琶與古箏的演奏家。 十面埋伏
劉德海 被稱為與西方交響樂團合作的中國民族音樂第一人。 霸王卸甲/潯陽月夜

22 《十面埋伏》琵琶曲最早出現在明代,曲名為《楚漢》,流行於嘉靖、萬曆年間,題材與《霸王卸甲》相同,寫楚項羽與漢劉邦的垓下之戰。 ;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歷史背景 《十面埋伏》琵琶曲最早出現在明代,曲名為《楚漢》,流行於嘉靖、萬曆年間,題材與《霸王卸甲》相同,寫楚項羽與漢劉邦的垓下之戰。 ; 《霸王卸甲》是着名琵琶大套武曲,創作年代不詳。著重表現項羽兵敗、灑淚别姬、自刎烏江等情景,樂曲沉悶而悲壯。《霸王卻甲》目前有傳語並有人能演奏的,已抵剩三個流派:浦東派、平湖派、汪派。 

23 近代名曲 劉德海 –草原小姐妹(琵琶協奏曲) :
琵琶 & 吉他-哈巴涅拉舞曲: 梁山伯與祝英台:

24 資料來源 中國音樂史圖鑑<劉樂升>著 中國琵琶史稿<韓淑德>著 中國樂器學<劉德淵>著


Download ppt "琵琶 七音三A 蔡雅涵 陳采婕 楊幸純 張思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