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 程红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 程红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 程红兵

2 职业素养的核心是职业理想

3 列夫·托尔斯泰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 没有理想,就是没有坚定的方向; 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4 现实 有一项对300名教师的调查显示: 60%的教师没有职业理想。 原因: 人心浮躁; 不思进取; 任务繁重。

5 真正意义上的事业 “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 “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 ——我们有吗???

6 鲁迅 自由固然不是钱可以买到的,却往往会因为钱而被卖掉。
问题在于,当我们终于可以不需要为谋生而出卖自己的自由的时候,是否还能有理想,还能因为那理想再把自由赎回来。

7 怎样树立职业理想? 成长要有规划 学习要有榜样 行动要有反思

8 到底什么样的职业理想? 成为特级教师, 成为校长, 成为教育家, …… 没有标准答案。 我的想法是—— 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有文化的校长。

9 文化在哪里?

10 哈佛大学教授塔克森·伦迪警告美国教育界:
策略只是文化的早餐(再好的策略都抵不过文化的力量)。 我说:概念(语辞)只是文化的躯壳。没有明确而有力的核心价值,文化便是一堆没有灵魂与精神感染力的“产品”。

11 学校文化在哪里? 学校给人温暖的是什么? 学校让人心寒的是什么? 学校留给学生什么记忆? 学校留给教师什么回想? …………

12 细节 有温度的细节 有品位的细节 有文化的细节 细节由人创造 教师的文化自觉

13 一、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教育的内涵

14 看看我们的课 二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带着尺子去钓鱼》一文。文中说,在丹麦,钓到22厘米以下的鱼必须放生,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教师问学生:“他们会受到怎样严厉的惩罚呢?” 学生大胆想象:“把钓鱼人丢进海里!没收他所有的钱!” “让他坐牢20年。” “判他无期徒刑。” “枪毙!”……

15 看看我们的考试题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给政协委员们出了一道北京市2010年幼升小测试题:
1到9九个数,按照要求给它们分类,比如“1、3、5、7、9”“2、4、6、8”是按照奇数、偶数来分, 那如果是1378、59、246是按照什么将它们分为三类的?

16 一位委员发言说,“这是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嘛。1378是奇偶混搭,59是纯奇数组,而246是纯偶数组。”
他的答案被孙惠玲否定了,其他委员给出的答案也都被否定。

17 答案是: 按照拼音来分的。 1378都是一声, 59都是三声, 246都是四声。

18 2013年1月5日,南京某女士一夜失眠,脑子里全是儿子委屈掉泪的样子,她九岁的儿子在南京一所小学上三年级,学校来领导视察,体育老师嫌他跑得不快,不让他上操场上体育课,语文老师见他单独在教室,又怕影响不好,便让他到办公室站了一节课。 被老师排斥极易导致学生自卑。 教师哪来的权力剥夺孩子上课?

19 看看一条老师发给家长的短信 “尊敬的家长:你好!最近天气比较冷,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很容易传染,希望能注意孩子的营养,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板蓝根作为预防。” 家长看到这里心里暖暖的。 短信的下一页: “不要让孩子在期中考试时因为身体不适而影响成绩。谢谢配合!” 家长的心一下子又凉了

20 学校的励志口号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萧红)
——人民日报 《莫让“高考压倒一切”》

21 学校、家长、学生已经陷入十分典型的“囚徒困境”,
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但没有人愿意第一个住手。 河北教育行政官员说:衡水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加工厂。

22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教师的常用语言 你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 像你这样,我早不活了。 全世界没有比你还蠢的。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笨得像猪。 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不管你了。 你不做(听)就不做(听),关我什么事! 我的话你都不听,今后我不管你了。

23 人生自古谁无错 华罗庚的名言: 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 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 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 出错是学生的权利, 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差错是老师的责任。

24 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为一种教学资源, 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 化腐朽为神奇, 变“事故”为“故事”…… 能够微笑着面对学生的差错,体现了老师的教育情怀; 能把学生的差错变成一种教学资源,表现出老师的教育智慧。

25 看看班主任的技法 今年发生在北京一重点小学的真事: 班主任要求同学匿名写出对她的感受,并保证不管怎么写她都不会生气。 两位同学写了负面的。
班主任阅后大怒,叫两人投案自首,全班无人吭声。 班主任冷笑着念歌颂她的文章,念完一篇让文主拿走一篇。《风声》般的筛查,最后两负面文的作者暴露,从此噩运开始。 ——北京晚报

26 教师的文化缺失 教师的人文思想、世界观、教师哲学的缺失和贫乏。 教师的个人品格从教学中消失。 教师的课堂没有了自己人格的气息。

27 夏丏尊曾说,“学校教育如果单从外形的制度与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
口号只有化为教育工作者的言行细节才能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才有意义。 只注重于形式的变革,而没有真正在价值思想上发生变革,我们的课改很可能是低效的甚或是无效的。

28 回归原点 一位诗人说过:“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29 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教育的内涵 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与意义,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与枯萎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
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

30 问问我们的课改 为什么而改? 改的意义?改的价值何在? 不改又会怎样? 改了以后怎样?

31 改了以后怎么样? 是否真正让学生学习增值 课堂学习的值: 一是动力值,即学生想学习的愿望; 二是方法值,即学生会学习的方法;
三是数量值,即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四是意义值,即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有意义或受用的。 崔允漷,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上海教育,2011-5A

32 改了以后应该更有文化 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 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

33 有文化的课 目中有人(学生) 心中有数(差异) 手中有法(方法)

34 优秀的课堂有文化的意味 英语课 情人节。学生正热烈谈论当年流行的“蓝色妖姬”。有同学感叹:蓝色真美!出污泥而不染。
老师心生一计,在黑板上写上:Blue. 师:what does “blue” mean? 生:蓝色…… 师:Does it have other meaning? 生:忧郁(少数人回答) 师:Blue在英语中还有一个意思——高贵。欧洲的贵族便往往被称为“blue blood”,所以我们说高贵的人往往是忧郁的,他们总是不开心。要开心,就得做穷人,所以叫“穷开心”。 学生哗然。

35 学生不仅记住了单词的意义,而且引发了文化的思考
师乘胜追击:Blue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淫荡。所以Blue book其实就是黄色书籍。 学生惊异。睁大眼睛。 师:你们说,在中国文化中,高贵是什么颜色?(文化比较) 生:黄色!皇帝的龙袍,宫殿的颜色都是黄色的! 师:很好,中国文化中,什么颜色表淫荡? 生:黄色……啊? 师:哈哈,原来普天之下,高贵的偏偏就是淫荡的! 学生不仅记住了单词的意义,而且引发了文化的思考

36 有文化的教学不会是单一的模式 单一的训练正确吗? 雅斯贝尔斯认为: “训练”既可以针对人,也可以针对动物,但“教育”却是人所独有的。

37 有文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一忌:公式化,德智体美,优点缺点希望; 二忌:脸谱化,千人一面,没有个性; 三忌:公文化,语气冷漠,“该生如何”;
一宜:面对学生,如同促膝谈心; 二宜:针对个性,写入内心; 三宜:语言活泼,激励感染。

38 案例 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   “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39 常州一中殷涛作文评语 这分明是一位思想者智慧的闪光,让我看到了你的激情与睿智,佩服!(思想深刻)
这是献给生命的赞美诗,流淌着柔和而优美的音符。(语言优美) 激情是诗歌起飞的永恒动力,恭喜你已经拥有了它。(感情充沛) 谢谢你,让我免费参观了中华恐龙园。(描写生动)

40 曲径通幽式评语 文笔令人拍案叫绝,如果再能打开思路,在形式上作一番加工,定会锦上添花。(文笔较好,但形式落入窠臼)
修辞将使你的文章在朴实无华之外,再收获“生动优美”的桂冠。(语言是白开水) 一首动听的歌谣让成长的历程充满诗情画意,但不能忽略标点——它们可是成长道路上的脚印啊。(标点不能忽略)

41 哲理式评语 与其在黎明前诅咒黑暗,不如在黑暗里迎接黎明。(劝勉学生直面逆境) 过去,只是一枚橄榄,可以回味,却填不饱肚子。(告诫学生向前看)
真心的快乐是需要热情的薪火和真诚的汤料慢慢熬制的。(告诉学生要追求真正的快乐)

42 二、校长的文化自觉成就学校的文化 校长—— 学校的管理者 学校的引路人

43 五年级学生发言稿 各位领导: 我们的学校以德育为灵魂,以教育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改革,培育21世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全力打造**市窗口性、示范性学校……

44 ——简单,朴素, 真诚,有“我”。 一名美国小学生写给奥巴马总统的信:
我想告诉你,你当选.我有多么担心。我爸爸说,奥巴马当总统,我们都得搬到贫民院去。我爸爸说,我们得买鸡.靠卖鸡蛋过日子。如果我投票选举,我一定会投给约翰·麦凯恩。但是,你能与家人住进白宫,我还是为你们感到高兴。 ——简单,朴素, 真诚,有“我”。

45 中国某初中生 ——宣誓体,调子高、气势盛、语言华美 无“我”
“踏过书山漫漫,渡过学海茫茫。我们带着梦想展翅,怀着向往奋飞。今天,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我们不退缩,不彷徨。让我们燃起青春的烈火,迸发年轻的激情,面对老师和全体同学,立下不悔的誓言……” ——宣誓体,调子高、气势盛、语言华美 无“我”

46 原因何在? ——与校长的话语方式有关吗?

47 我们一不小心的常用话语 正确的废话多 漂亮的空话多 严谨的套话多 违心的假话多

48 创新:语辞大联欢——概念游戏 加后缀——校本教材、生本教材、师本教材
加前缀——如“后式”前缀,后××式教学,后××式管理。这种创新源自后现代主义理论。 组词型——围绕某个字进行组词,例如“精”,有精致化管理、精细化操作、精品化课程、精练型组织。来自经济管理学。

49 问题 知识本位过剩, 社会本位不足, 学生本位无几。 没有回归到教育的本源,何能创新?
在基础教育领域,除去创新华丽的外衣和说辞,呈现给人的是: 知识本位过剩, 社会本位不足, 学生本位无几。

50 引路人引什么? 我们以什么为荣? ——以学生发展为荣。 以学生的什么发展为荣? ……

51 一位中学校长在全校晨会上说:“虽然炸油条也算是一种职业,但是我们学校毕竟不是培养炸油条的。”
说话的口气是对这个职业的鄙夷,也是对劳动的极不尊重。

52 以什么为荣? 某师范大学的校长自豪地说: 我们学校毕业生大都不需要当老师, 被分配到省直机关的毕业生位居全省第一。
校长列举的优秀校友全都是行政干部, 多少局级,多少副省级,多少省部级?

53 美国西点军校一位白发教官心目中,谁才是优秀校友?
既不是当过常春藤盟校校长、又当过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 也不是先后担任两届总统的格兰特。 他认为,麦克阿瑟和巴顿才是西点最令人骄傲的校友 因为他们在学校期间出类拔萃的学业成绩和战场上卓越不凡的战功,都不折不扣地诠释了西点精神。 学校值得自豪的,应该是那些事实上与自己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校友。不是官本位。

54 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思想 价值思想是附着于外物、附着于行为、附着于语言的内在的关乎价值、形而上的东西。 价值思想从终极上思考: 你看重什么?
你以什么为荣? 决定你对问题的基本认识。

55 为什么存在?—— 人为何而存?物为何而在? 为谁而做?—— 言为谁而发?行为谁而做? 做什么—— 做谁喜欢、谁认可的事情? 价值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

56 北京市第二中学

57 有文化的校园

58 北京二中教师博物馆

59 教师备课笔记

60 教师博物馆

61 教师博物馆

62 从1980至今每个班的毕业照 记忆是唯一的回归家园之路

63 校长以谁为师?

64 2012年元旦学校发布2011年马鞍山二中十件大事 1.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2.荣获“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光荣称号。
3.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单位”。 4.办学质量继续提升,高考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全省第一,巫与天同学获得第4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 5.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2012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2012年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推荐资质。

65 谁的视角? 6.获得第2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承办权 7.成功举办全国新学校研究年会、安徽省“六校研究会”年会等大型会议。
8.成立学生事务中心,实现学生事务一站式办理服务;竞选产生马鞍山二中首届学生校长助理两名。 9.建成教师书屋,成立教师奖励基金,首批募集资金134万元,启动“最受学生欢迎十大教师”评选活动。 10.汪正贵校长赴美参加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

66 这是官方的发布, 主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总结去年一年的大事。

67 不久学生会在全校学生中评选“我心目中的2011学校十件大事”,并公开发布
1.每周五成为自由着装日。 2.学校获得第2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承办权。 3.学校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2012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2012年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推荐资质。 4.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推行无人监考。 5. 课程调整,取消早读课,每节课调整为40分钟,每天9节课。

68 6.举办2012年元旦大型文艺汇演。 7.举办校园心理剧创作、表演比赛。 8.举办首届学生校长助理竞选活动并产生两名学生校长助理。 9.开展119消防演习并荣获“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光荣称号。 10.举办2011年秋季运动会。

69 校长应有的视角 视角差异很大,只有30%内容基本吻合。 学生关注——与他们相关度大的事情; 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学生认为的大事,我们也许觉得是小事; 我们认为应该大书特书的事,学生并不在意。 学校能不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视角!

70 招生简章——谁的视角? 河北沧州公办的某县实验小学办学条件是县城最好的。 招生简章规定: 招生对象为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报名时必须出示父母一方的编制证原件及复印件、所在单位有局长核实签字的证明书。不符合条件者一律不予接受。 这则规定透露出我们一些教育者连起码的平等的观念都没有。

71 以橡树为师 1891年,美国南部休斯敦,棉花巨富威廉·马歇尔·莱斯捐资建立了莱斯大学。
建校园时莱斯规定,原址上的橡树一棵不许动。从始建到完工,校园的橡树一棵没少,共689棵。于是,第一年招生就招了689名学生。 人们不理解这种做法,因为按学校规模,至少可招1000名学生,而私立学校是靠学费生存的,少招学生就意味着收入减少。

72 以橡树为师 莱斯却继续要求师生分片培育橡树和栽种新橡树,直到把校园栽到“饱和”为止。
如果橡树妨碍了基建用地,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橡树移栽到校园的另一个地方,并且必须保证它成活。 倘若下一年的招生计划增加了,学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栽够相应数目的橡树。

73 以橡树为师 到1902年,校园里的橡树终于“饱和”了,共4890棵。这时,重病中的莱斯立下一个规定:无论何时,学校里的学生不许超过4890人! 他去世后,人们看到,莱斯大学声名鹊起,成了“美国南部哈佛”。 到2008年,325公顷的校园里,4890棵橡树郁郁葱葱,而全校学生总数为4850人,比橡树的总数略少。而在公立学校,325公顷的校园,至少有9000名学生。

74 以橡树为师 100多年过去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经济如何发展,莱斯大学的学生数量总是少于橡树的数目!对于莱斯先生的规定,已没有人表示疑问或反对了。 大自然有许多不可更改的规律。莱斯大学以橡树为师,遵循的是自然的客观规律,长盛乃是必然。

75 校长的视点 (一)常态的事情 (二)不起眼小事 (三)关注的大事

76 (一)常态的事情

77 校规要有文化 某校校规规定:学生故意损坏公物要罚款。 ——学校不具备罚款资格, 现改为“责令其照价赔偿”。

78 中南某省一所县中发布禁令“严禁男教师奸污女生”
大概会让人作出这样的推测:今天的男教师已成为女学生的潜在威胁。 禁令面世就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某些决策者对教师的整体性歧视(或蔑视) “魔鬼”、“禽兽”教师连巍巍国法也敢置之度外,还在乎学校颁布的一两条禁令?

79 江苏某地一所中学颁布“禁止男教师单独接触女学生”的戒律。
与法律相龃龉,以限制师生的人身自由为代价了。

80 “高邮二中女教师计划生育暂行规定的讨论稿”
 第三项规定:为了保证正常教学,每学期每个学科只能有一名女教师有生育指标,已婚女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做到有计划怀孕,准备怀孕的女教师必须提前一学期向校长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行政会议,校长审批签字方可怀孕。 随后,还列出了不按规定生育者的处罚规定。

81 班规要有文化 某班班规规定:学生上课迟到、不专心听讲、打架骂人要被罚站、罚扫地、罚抄作业。 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
——改为“在班上唱一支歌,为学校做一件好事,向同学真诚地道一声歉。”

82 为防止学生早恋,河南漯河高中出台相关规定
“男女生交往务必在明亮地方、5名以上同学在场” “严禁男女生在操场、走廊、宿舍区、餐厅区、学校商店、书店等任何地方单独或结对交往。” 雷人条款,被称为“史上最严校规”。 校规被网民在网上发布后,引来多数网民“拍砖”,在出台月余后校方宣布废止。

83 (二)不起眼的“小事”

84 关心这些“小事” 三毛《塑料儿童》 她在台湾邀几个孩子去看海,以使他们领略自然之美。 孰料他们一路专注于手中的游戏机,
到了海边仍不为所动,失望地说:“这就是海啊,我们回去吧,六点半动画片要开始了!”

85 关心这些“小事” 农大有个学生把一个鸡蛋的照片放在了网上,因为他发现这个鸡蛋与众不同。不同在哪儿呢?
这个鸡蛋没有我们磕开煮鸡蛋时,前面的那个空腔,正规的叫法是“气室”。 学生为一个正常的鸡蛋惊讶,就是因为他没见过,更没吃过新鲜鸡蛋——没有常识。 鸡蛋前的那个“气室”,是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延长,新鲜度降低而增大的,新鲜的鸡蛋在最初是没有“气室”的…… 学生缺什么?为什么?

86 小事也许带来这些结果 一份来自某省中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
有强迫症、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5项症状的学生人数比例均超过一半,城市重点中学学生压力更大。

87 一项对某大城市6所初高中三年级学生发出的2400份调查问卷显示:
44.08%的初高中学生觉得课业压力大, 23.74%的学生因课业压力沉重而想过自杀。

88 三林北校

89

90

91

92

93

94

95 孩子的欢乐就是学校的欢乐! 孩子的校园记忆就是对教育的评价。

96 校长自己的细节 一所学校校庆,印了纪念影集,发给教职工和来宾,一共有100张照片。
其中以校长活动为主的,或是校长陪衬官员的,竟有82张之多。 ——不能让学校公共活动区成为校长的私人相册。——王栋生

97 有一年校庆,老校友返校,校方请其中的五位著名的专家分别给学生做讲座(其中还有两位院士),5个校友印在一张海报上。
而平时不上课的校长偏在此时安排自己来一个讲座,一个人印了一张海报。 印有校长大幅标准像的海报和那张“五合一”的海报一样大,并排张贴在学校大门口。 有一种临界,我们一旦跨越,便无法恢复。

98 佐滕学: 学习即教养,通过人格发展,不断充实个人,使个人修养提高。 教养来自哪里——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99 吴非说: “在一个远离理想主义的时代,在一个不敬重英雄的时代,如果你还想着让子女的人生有一些意义的话,你就必须慎重地选择。
我们庸俗一分,孩子们就可能完全丧失理想; 我们对自私过于坦然,孩子们就会把利他当作耻辱; 教育者过度宣扬个人主义,在孩子们那儿最终可能无限地膨胀……”

100 “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可以听任污染泛滥,可以生产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产品;
官员为了创造政绩,可以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大搞强制拆迁;法官为了迎合权力或资本的需要,可以违背法律精神,做出枉法裁决; 作家为了得到更多的版税,可以炮制连自己儿子都不敢给看的下三滥作品; 学校为了创收,可以贩卖文凭; 运动员为了金牌,可以服用兴奋剂;裁判为了金钱,可以吹出黑哨”

101 心灵耻感 虽然做出了很可耻的事情,却毫无耻感, 甚至当作一种本领,当作一种“业绩”, 向人们炫耀,记在功劳簿上。

102 南京大学校庆:序长不序爵

103 (三)关注的“大事” 通常说学校两件大事: 教—— 考—— 为谁而教?为什么教? 为什么考?应考什么? 培养什么人?

104 美国语文教材取材 不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 首先是特别注重社会历史意义
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 作为美洲土著中最初的五个民族之一的昂昂达嘎族的《龟背上的土地》; 作为黑奴被卖到美洲的欧拉乌达·艾库维阿诺讲述的奴隶的“有趣的故事”; 约翰·史密斯的《弗吉尼亚通史》;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自传》; 托马斯·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美国革命时期最有力的演说家帕特里克·亨利的《在弗杰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 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这些都是在美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人物的重要作品,历史意义是第一位的。

105 其次是重视文学代表性 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厄舍府的倒塌》;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自然》;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杰克·伦敦的《生活》; 约翰·斯坦贝克的《龟》;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在另一个国家》; 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詹姆斯·瑟伯的《幽灵进来的那一夜》;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前七年》; 约翰·厄普代克的《棕色的大箱子》等等。

106 美国语文编写体例: 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 将文学学习和历史学习完全融合一起 将学生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从美国的土著开始到1750年是“文明的交会”; 从1750年开始到1800年是“国家的诞生”; 从1800年开始到1870年是“国家的发展”; 从1850年开始到1914年是国家的“分裂、和解与扩展”; 从1914年开始到1946年是人民的“不满、觉醒与反抗”; 从1946年至今是国家的“繁荣与保护”。 将文学学习和历史学习完全融合一起 将学生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一种全人教育思想所主导的编写方式

107 考什么——为什么考? 中国一道历史题: 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是这样的: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108 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个东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晓得这个叫做鼠疫。     

109 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弗罗伦斯的文艺复兴。     

110 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 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美国老师给出:A

111 我们的历史试题: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 签订的叫什么条约? 割让多少土地? 赔偿多少银两?

112 日本的历史题目: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 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
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 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 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 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113 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 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     

114 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就开打!     

115 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人家是在培养思想力,而我们是在培养记忆力 教育的希望在民间。

116 看看人家考什么? 法国统一中学毕业会考2012年试题
法国统一中学毕业会考(BAC)制度,由拿破仑1808年立法确立。 在法国,BAC成绩是申请大学的依据,法国版的“高考”。 与其他国家不同,法国“高考”始终绕不开哲学科目;哲学是法国高中第三年的必修科目。

117 文科试题: 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 2、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么? 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之一

118 3、解释乔治·贝克莱《消极服从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社会经济科试题: 1、是否可能存在天生的欲望? 2、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 3、解释乔治·贝克莱《消极服从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乔治·贝克莱,通称为贝克莱主教。他是爱尔兰哲学家,与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被认为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的三位代表人物。

119 理科试题: 1、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 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3、解释卢梭《爱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

120 每一种试题都与名著有关 考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 考的不是记忆,而是能力 考的不是技巧,而是文化
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

121 萨科奇 新学期开始,法国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收到总统萨科奇一封信,他倡导“重建学校”。
“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

122 刘再复与李泽厚 刘再复:什么都嘲笑,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不相信,真话也是笑话,这种价值迷失,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一下,倒挺有意思,但是,要是作为人生观、哲学观,就成了犬儒主义。 李泽厚:嘲笑意义一旦成为社会风尚,痞子就会成为社会明星,社会就不能成其为社会。 刘再复:人是一种意义的存在。我想,否定意义最后就否定人类自身。

123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种滑稽戏。

124 课改的文化性缺失 导致—— 只停留在技术、方法、方式上的更新 在技术层面上、工具层面上、模式层面上徘徊
只遵循技术的逻辑、工具的逻辑、形式的逻辑 课程改革浅表化、简单化、形式化、口号化 教育的异化、课改的困境 教育改革的障碍、课程发展的瓶颈

125 阿莱克斯·斯坦迪什:是教师,不是教学技师
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还需要教学理论、哲学、文化的支撑。 教学不能被简化为科学。我们选择什么教给学生、以及如何去教,部分地是道德问题。

126 教育者三问 一问:事实层面(教什么) 二问:技术层面(如何教) 三问:价值层面(为什么)。

127 文化——价值取向 当然在乎学生是否有高分,更要在乎学生是否有教养; 当然在乎教师是否有高学历,更要在乎教师是否有高学养;
当然在乎学校是否有现代化的设备,更要在乎学校是否有文化。 ……

128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教育须有信仰, 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 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129 教育者的信仰在哪里? 在于教育者的行为之中: 从大处思考 从小事做起 慢慢改变, 慢慢变好。 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

130 三、文化自觉成就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活跃,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混乱;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多元,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分歧;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繁荣,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芜杂。

131 木桶原理——短板理论 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 生活中并没有这样一只怪怪的木桶。 类比于教育风马牛不相及:
一边是一成不变的“物”,一边是活生生的“人”; 一边是机械原理,一边是教育规律。

132 生搬硬套的结果使得基础教育始终致力于“全面”与“均衡”;
否定个性与特长,进而扼杀“偏才”与“怪才”,实质是普遍平庸。

133 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 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 一场龙卷风。
抽象成原理,即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 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纸上谈兵,大自然绝少如此极端的放大效应。 把这个原理用在教育,导致谨小慎微,小题大做。

134 需要思想 保持清醒的头脑, 保持我们的定力, 保持基本判断力。

135 文化自觉成就于漪老师

136 于漪老师的生存方式——思想 上一堂好课不难;难的是不断地上好课。 做一次报告不难;难的是不断给人启迪。 发一篇文章不难,出版一部著作也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学习、都在思考、都在表达,都在产生重大的影响。

137 于漪老师的话语方式——独立思想 冯友兰:哲学史家要照着说,哲学家要接着说。 很多人停留在照着说、接着说。 于漪老师是自己说,说自己的话。 于漪老师的话语风格—— 创新但不偏激,公允但不守旧; 切合教育实际,适度超越现实。

138 于漪老师的思想举例 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育观、学生观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目标 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着眼未来的教育)
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与时俱进) 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文道统一,以道育人) 教学不是一次完成的,连续性、层次性、阶段性、复杂性

139 于漪老师思想作用——重要关头拨正方向 1978年:上教社会议,由否定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否定人的教育。——《既教文又教人》
80年代初:福州会议,“初中三年语文过关”。——高中放弃语文,后患无穷 90年代:语文学科性质各执一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弘扬人文,改革弊端》,直接影响《语文课程标准》 21世纪:树魂立根——民族精神、生命教育

140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141 于漪老师的人格特质——大家风范 开阔的视阈、独立的见识、宽广的胸怀、自由的心态。
人不能识之,我则识之;人不敢言之,我则言之;人不肯为之,我则为之。 这是一种优游的气度,一种自由的情怀,一种人文的理想,一种追梦的执着。

142 为了这一目的,面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总是做有过推断。
第一,为学生的使命 于漪老师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 为了这一目的,面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总是做有过推断。 一辈子学做教师,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课 这就是她的胸怀。

143 第二,为教师的使命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学校就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服务;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学校不可能持续发展。
于漪老师面对青年教师发展总是做有为推断。 不断地帮助,不断地指导,不断地提携。

144 第三,为学校的使命 作为校长于漪老师不但自己有梦,还让师生员工有梦,激发所有教师员工学生一起为着美好的梦想去努力,使学校的老师成为憧憬未来的追梦之人。 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面对学校办学过程中复杂的问题总是做有解推断,而且总是身体力行地参与解决一个一个纷繁复杂的问题。

145 第四,为国家的使命 面对国家关于教育的重大政策、决策,于漪老师总是做有理推断,并努力宣传之、践行之。 体现国家意志,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为己任,站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思考教育。 她充分体现中国教师的风格、中国教师的气派、中国教师的情怀。

146 于漪文化——大家风范 担当起了为了学生发展的使命——有过推断 担当起了为了教师发展的使命——有为推断 担当起了为了学校发展的使命——有解推断
担当起了为了国家发展的使命——有理推断

147 谢谢!


Download ppt "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 程红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