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 Lecture 1 黃朝熙 2009年3月17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 Lecture 1 黃朝熙 2009年3月17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 Lecture 1 黃朝熙 2009年3月17日

2 總體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的差異 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研究對象是整體的,是以單一國家或經濟體,甚至於全世界的經濟現象作為研究的對象。 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研究對象是個體的,是以參與市場的個人、家庭、廠商的經濟行為,以及這些行為與個別市場間的交互運作的關係,作為研究的對象。

3 總量與平均價格 總體經濟學探討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產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的平均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4 現代總體經濟學的誕生 在經濟大蕭條之前,當時的經濟學家 (古典學派, classical school) 不認為經濟衰退是一個嚴重且能持久的現象。他們繼承了Adam Smith的觀點,認為自由市場的價格機能夠讓經濟很平穩的運作。因此,失業與經濟衰退的現象不可能持續過久。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國富論),1776, by Adam Smith

5 Adam Smith (亞當斯密) Adam Smith ( ) is widely cited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economics.

6 Free Market,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visible H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expounds that the free market, while appearing chaotic and unrestrained, is actually guided to produce the right amount and variety of goods by a so-called "invisible hand".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interest.

7 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時期 1929年8月 年6月 1933年3月大蕭條最嚴重時期 .失業率達到25%。 .實質GDP與1929年大蕭條前相比下降30%。 .許多銀行因為壞帳(逾期放款)問題嚴重, 面臨擠兌與倒閉危機。

8 羅斯福總統新政(New Deal) 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在1933年3月經濟最蕭條的時期接任美國第32任總統,立刻推動新政,以挽救經濟。

9 新政重要措施 .存款保險制度(FDIC) .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 System) .失業救濟與失業保險制度
.公共建設(田納西河水利工程、國家公園) .銀行與證券業的改革與管制 Glass-Steagall Act 新政中許多措施受到凱因斯經濟學的啟發

10 凱因斯的開創角色 凱因斯 (John Maynard Keynes) 在 1936 年發表的《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代表了現代總體經濟學的誕生。 凱因斯的 《一般理論》,解釋了經濟大蕭條時所發生的總體經濟現象,並提出對於解決失業與經濟衰退的政策建議。

11 民間需求不足與政府政策 按照凱因斯的看法,失業或經濟衰退的問題之所以會產生,在於一個國家整體需求不足,而自由市場的價格機能,並無法有效的解決整體需求不足的問題。凱因斯認為,當經濟衰退時,政府應該運用各種總體經濟政策,刺激整體需求,以達到減緩失業與恢復經濟繁榮的目的。

12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 – 1946)

13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 Cambridge University 教授 .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談英國代表團成員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代表英國赴美談判戰 後國際經濟秩序與制度的安排 (Bretton Woods conference,1944)

14 基本總體經濟觀念 產出: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國民生產毛額(Gross National Product) 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 物價: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通貨膨脹(Inflation)、通貨緊縮(Deflation) 失業: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景氣循環 :景氣繁榮(Boom)、景氣衰退(Recession) 總體經濟政策: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

15 國內生產毛額(一)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特定國家境內,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之所有「最終商品與服務」的「名目市場價值」。 特定國家境內:國內生產毛額以地理疆界畫分。 一定期間:國內生產毛額係針對一段固定期間如一年或一季來計算。因此,國內生產毛額是流量變數。

16 國內生產毛額(二) 最終商品與服務:為避免重複計算,國內生產毛額僅包括做為最終用途的商品與服務,生產過程中所使用之「中間財」不列入計算。在國民所得統計中,所謂最終用途包括民間消費、國內投資、政府購買與淨出口等四個主要項目。 名目市場價值:國內生產毛額以市場交易價格做為計算的標準,特別是以當期貨幣價格計算的市場價值。因此未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行為,或衡量不易的生產行為,因缺乏客觀的計價標準,一般均排除在外。

17 國民生產毛額 國民生產毛額(Gross National Product,簡稱GNP)
國民生產毛額採「屬人主義」,只要是本國國民對生產的貢獻,不論其籍設何處,均屬於國民生產毛額的計算範疇。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的差異主要來自於生產要素的跨國所得。本國生產要素在境外的所得減去外國生產要素在本國境內的所得,稱為「國外要素淨所得」。因此, GNP = GDP + 國外要素淨所得

18 平均國內生產毛額 (2008, PPP adjusted U.S Dollars)
Kuwait 60,800 Taiwan 31,900 Norway 57,500 Italy 31,000 Singapore 52,500 New Zealand 28,500 United States 48,000 South Korea 26,000 Hong Kong 45,300 Poland 17,800 Sweden 39,600 Russia 15,800 Australia 39,300 Malaysia 15,700 United Kingdom 37,400 Brazil 10,300 Spain 36,500 Thailand 8,700 Japan 35,300 China 6,100 Germany 34,800 India 2,900 France 32,700 Zimbabwe 200

19 國內生產毛額與經濟福祉 (一) 國民生產與經濟福祉並非同義,以其評估一國經濟福祉所產生的問題,至少有以下數端:
忽略所得分配:國內生產毛額衡量的是多寡問題,而非分配問題。 排除非市場交易:非市場交易或資料取得不易的經濟活動均排除在外。一般而言,這些活動我們通稱為「地下經濟」(underground economy) 忽略休閒價值:國民生產毛額並未反映現代人對休閒的主觀評價。

20 國內生產毛額與經濟福祉 (二) 忽略環境品質:國內生產毛額無法反映環境品質惡化或「生產外部性」所衍生的社會成本。
忽略商品及服務的好壞:國內生產毛額刻劃的是數量的多寡,而非商品與服務的良窳(例如:香煙、武器)。 未考慮財富價值:國民生產毛額是流量,財富是存量;前者衡量本期生產價值,後者則是過去生產所累積的資產價值(例如:九二一大地震)。

21 實質與名目國內生產毛額 名目國內生產毛額(nominal GDP)係以當年最終商品與服務的市價計算。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real GDP)係以某基期(base year)最終商品與服務的市價計算。 例如:如果選擇2001年為基期,則2008年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為以2001年的商品與服務的市價乘以2008年的銷售量計算。 在計算經濟成長率時,一般以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為衡量基準。

22 國內生產毛額的支出分類(一) 從最終使用者支出(expenditure)種類來看,國內生產毛額為以下四類支出的加總:
消費(consumption)、投資(Investment)、 政府購買(Government Purchases)以及外國人購買或稱出口(Export)。

23 國內生產毛額的支出分類(二) GDP = CD + ID + GD + X CD :本國對國內生產消費品與消費服務的支出

24 國內生產毛額的支出分類(三) C = CD + CIM I = ID + IIM G = GD + GIM C : 本國的消費支出 CIM: 本國對進口消費品與消費服務的支出 I : 本國的投資支出 IIM: 本國對進口投資財的支出 G : 本國的政府購買 GIM : 本國政府對進口商品與服務的購買

25 國內生產毛額的支出分類(四) GDP = (C - CIM) + (I - IIM) + (G – GIM) + X
= C + I + G + X – (CIM + IIM + GIM) = C + I + G + (X - IM) IM:進口 X – IM :淨出口 GDP = 消費支出 + 投資支出+政府購買 + 淨出口

26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所得 Farmer → Miller → Baker → Consumers Wheat Flour $200,000
Wage Rent Interest Profit $70,000 Farmer → Wheat $40,000 $10,000 $ 5,000 $15,000 $140,000 Miller → Flour $50,000 $200,000 Baker → Bread $30,000 $14,000 $ 6,000 Consumers National Income = $200, GDP = $200,000 Wage Income = $120,000 Rental Income = $ 29,000 Interest Income = $ 21,000 Profit Income = $ 30,000

27 循環流量圖 (Circular Flow Diagram)
Rest of the World Financial System C + I Consumption (C) Investment (I) 2 3 C + I + G Purchases (G) Imports (IM) Saving (S) Exports (X) Investors 4 Government C + I + G + Consumers 1 Government (X – IM) Disposable Firms (produce the domestic product) Transfers Taxes 5 6 Income (DI) Gross National Income (Y)

28 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 CPI) 衡量的範圍,僅包括消費者關心的商品及服務。
生產者物價指數 (producer price index) 或躉售物價指數 (wholesale price index,簡稱 WPI),則是從廠商的角度衡量物價指數。 上述兩種物價指數的基本觀念相同,惟前者衡量零售價格,後者則衡量批發價格。

29 物價膨脹率 左圖繪出台灣從 年間以消費者物價指數所計算的物價膨脹率。在 1974 年以及 年間,台灣的物價膨脹率明顯偏高;而在其他期間,則大多維持在 5% 以下。 在 年間,則幾乎為負值,一般稱為物價緊縮或通貨緊縮。

30 失業的定義 按照我國的規定,全國年滿 15 足歲的人口,去除現役軍人與監管人口後,依其在勞動市場的狀況,可歸屬於「勞動力」或「非勞動力」。
凡年滿 15 足歲,有能力參與工作,目前已有工作,或無工作但正在積極尋找工作者,皆屬於勞動力。而年滿 15 足歲但在勞動力以外的人口,則屬非勞動力。 勞動力則又按照其就業的狀況,可歸納為「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 就業人口係指支領報酬的工作者,或在自己家庭企業每週工作 15 小時以上,但未支領報酬者。而失業人口係指現在並無工作,可以馬上工作,並且正在尋找工作者。

31 失業率、勞動參與率 失業率的定義為失業人口佔勞動力的百分比 勞動參與率的定義為勞動力佔年滿 15 足歲民間人口的百分比:
經濟學 Chapter 16 失業通膨脹與政府收支

32 台灣的失業率

33 失業的種類與自然失業率 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 循環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 其中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為勞動市場運作與經濟發展過程所自然存在且無法避免的,因此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人口佔勞動力的比例稱為自然失業率。而整體經濟的失業率等於自然失業率時,經濟達到所謂的充分就業。


Download ppt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 Lecture 1 黃朝熙 2009年3月17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