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現代詩選 蕃薯地圖 周珍儀老師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現代詩選 蕃薯地圖 周珍儀老師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詩選 蕃薯地圖 周珍儀老師製作

2 蕃薯地圖 到 蘭陽平原

3 不在意遠方城市的文明 怎樣嘲笑,母親 在我家這片田地上 用一生的汗水,灌溉她的夢 -- 吳晟.泥土

4 蕃薯地圖 題解 蕃薯地圖選自吳晟《向孩子說》。旨在叮嚀「孩子」,要記取並繼承祖先代代相續的鄉土情感、農民精神,在這一張「蕃薯地圖」上,付出勞力,承擔責任和苦難。臺灣地圖形似蕃薯,故稱「蕃薯地圖」。蕃薯的生命力極為強韌,即便是亢旱天候、瘠土砂礫,都可栽種生長,因此也被視為臺灣移民社會的精神象徵。

5 《向孩子說》 一九七二年,吳晟初為人父,生活重心轉移到家庭與子女身上。多少夜晚,他背著子女拍啊拍、搖啊搖的,終於湧現「向孩子說」組詩。當時,身兼教師與父親的他,對子女的疼愛也反映了一定的普遍性,讓這分平凡父親的情感,得到共鳴。由子女擴及學生,詩中訴說的對象,當然包含了臺灣下一代的子弟。他希望孩子認識歷史、愛戀土地,堅定地活出自己。

6 作者 生平速記 吳晟(ㄕㄥˋ),本名吳勝雄,彰化縣溪州鄉人,民國三十三年生。屏東農專畢業。農專畢業後即返鄉定居,任教於溪州國中,課餘陪母親下田,耕讀鄉間,樂在其中。自返鄉任教後第二年,吳晟開始創作農民文學與鄉土詩。民國六十九年曾應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之邀,前往訪問,為期四個月 。目前已由教職退休。

7 吳晟的文學創作起步甚早,十六歲開始寫詩,從此致力於詩與散文的創作。他的作品以自然和現實社會為文學的依歸,「寫臺灣人、敘臺灣事、繪臺灣景、抒臺灣情」是吳晟的創作主張。其書寫於平淡中蘊藏深情,淺白中寓含批判,筆觸堅實而富於感情,文藝界許為自成風格、理念的名家。曾獲中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現代詩獎、國家文化獎等多種獎項。

8 農民文學與鄉土詩 吳晟曾說:「文學基本上是反映生活,正因為我從小在農村成長,所學也是農業,並實際操作農事,不曾間斷,我的寫作素材,當然以土地和農村人們的生活為主。」自承「農民性格可以說是貫穿我一生的主要基調」,舉凡臺灣農村土地的改變、人民價值觀的改變,他都參與其中。 吳晟的鄉土詩,並非局限於用鄉土語言表現情感,更重要的是他用鄉土情感來描繪鄉民的生態,詩中處處可見源於對鄉土、對生命真摯的熱愛。 論者多稱吳晟為「鄉土詩人」、「農民詩人」或 「田埂上的詩人」。

9 吳晟的詩觀——在縱的方面要向祖先學習,橫的方面 要關注大地上的生活。
圖片來源:三民網路書店、翻拍

10 吳晟詩觀作品舉例 〈一本厚厚的大書〉 〈我不和你談論〉 〈阿爸偶爾寫的詩〉 〈土〉 〈阿媽不是詩人〉

11 〈一本厚厚的大書〉 「母親只能認識幾個數目字,不懂什麼高深的大道 理,沒有什麼非凡的學問和事業,更沒有一些虛 妄的夢想。然而,母親不虛華、不怨嘆、安分守己、刻苦耐勞、充滿愛心的生活,就是一本厚厚 的大書,寫滿讀不完的情思、寫滿解不盡的哲理 。」(《農婦》)

12 我不和你談論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 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 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看看遍處的幼苗 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
 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  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看看遍處的幼苗  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  我不和你談論人生  不和你談論那些深奧玄妙的思潮  去撫觸那清涼的河水  如何沉默地灌溉田地

13 我不和你談論社會 不和你談論那些痛澈心肺的爭奪 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探望一群一群的農人 如何沉默地揮汗耕作 你久居鬧熱滾滾的都城 詩藝啊!人生啊!社會呀 已爭辯了很多

14 這是急於播種的春日 而你難得來鄉間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領略領略春風 如何溫柔地吹拂著大地         (《飄搖裏》)

15 阿爸偶爾寫的詩 和我們生長的鄉村一樣 不喜歡裝腔作勢 沒有英雄式的宣言 也沒有輝煌的歌頌 只是一些些 粗俗而笨重的腳印

16 和我們日日親近的泥土一樣 不喜歡說漂亮話 阿爸偶爾寫的詩 沒有繽紛耀眼的光采 也沒有華麗迷人的詞句 只是一些些 安份而無甜味的汗水

17 孩子啊!阿爸偶爾寫的詩 無意引來任何讚嘆 也不必憑藉任何掌聲 和我們每天在一起勞動的村民一樣 對深奧的大道理,非常陌生
又欠缺曲曲折折的奇思妙想 只是一些些 對生命忍抑不住的感激與掛慮        (《向孩子說》)

18 赤膊,無關乎瀟灑 赤足,無關乎詩意 至於揮汗吟哦自己的吟哦 詠嘆自己的詠嘆 無關乎閒愁逸致,更無關乎 走進不走進歷史

19 一行一行笨拙的足印 沿著寬厚的田畝,也沿著祖先 滴不盡的汗漬 寫上誠誠懇懇的土地 不爭、不吵,沉默的等待

20 如果開一些花、結一些果 那是獻上怎樣的感激 如果冷冷漠漠的病蟲害 或是狂暴的風雨 蝕盡所有辛辛苦苦寫上去的足印 不悲、不怨,繼續走下去

21 不掛刀、不佩劍 也不談經論道說賢話聖 安安分分握鋤荷犁的行程 有一天,被迫停下來 也願躺成一大片 寬厚的土地    (《吾鄉印象 》)

22 阿媽不是詩人 不識字的阿媽 不是詩人 不懂詩詞歌賦風花雪月 辛勤的一生中 只知道默默奉獻堅韌的愛 粗手大腳的阿媽 不懂隱隱藏藏暗喻比興 坦朗的一生中 只知道直著心腸說話

23 忙碌操勞的阿媽 不是詩人 不懂安適飄逸幽雅閒愁 艱苦的一生中 只知道盡心盡力流汗 一滴一滴滋養家鄉的田地

24 孩子呀!而你們要細心閱讀 阿媽寫在泥土上的每一步足跡 ──不是詩人的阿媽 才是真正的詩人     (《向孩子說》)

25 吳晟主要的創作系列 1.吾鄉印象系列 作品以農民與土地為原點。此外,他也擔憂由於都市文明的引進,人與土地之間緊密的關係將逐漸鬆動,這些乃成為吳晟作品裡最核心的終極關懷。作品集結有詩集《泥土》(1979)、《飄搖裡》(1985)和《吾鄉印象》(1985);散文集則有《農婦》(1982)和《店仔頭》(1985)。

26 「自從城市的路,沿著電線杆/ ——城市派出來的刺探/ 一條一條伸進吾鄉/ 漫無顧忌的袒露豪華/ 吾鄉的路,逐漸有光彩/ 自從吾鄉的路,逐漸有了光彩,機器們匆匆的叫囂,逐漸陰黯了吾鄉/ 吾鄉恬淡的月色與星光/ 自從吾鄉恬淡的月色與星光/ 逐漸陰黯/ 吾鄉人們閒散的步子/ 攏總押給小小的電視/而路還是路/ 泥濘與否/ 荒涼與否/ 一步跨出,陷下多少坎坷/ 路還是路,仍然。」(〈路〉)

27 2.向孩子說系列 此期創作的觀察角度,乃是站在「父親」的立場發言,不僅表達了鮮明的人生態度、對孩子濃厚的摯愛,同時也更激烈而積極地批評當時政治、社會的諸多問題。 作品以《向孩子說》(1985)為中心。

28 「在沒有掌聲的環境中/默默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才不會使盡手段搶鏡頭/不習慣遭受冷落/在沒有玩具的環境中/辛勤地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才不會將別人也當做自己的玩具/在沒有粉飾的環境中/野樹般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才懂得尊重/一絲一縷的勞苦/才懂得感恩/當多數人團著奇花異卉/齊聲讚頌/孩子啊!你們要多注視/隨處強韌地生長的小草」(〈成長〉)

29 與《向孩子說》系列相近的,尚有1978-1983所發表的《愚直書簡》以及1981年到美國所寫的《愛荷華家書》。
《愚直書簡》針對:離棄臺灣、回歸臺灣兩種知識分子的對顯,呈現了動蕩時局之下臺灣人具有的心態;而愛荷華家書則是前往異國時思念妻兒所寫的「生活情詩」。 「美麗的蹄聲/一批又一批,達達而來/踏遍小小的美麗島上/每一個角落/並且瀟灑自得地唱著——我不是歸人啊我是過客……」 (《愚直書簡.過客》)

30 3.《無悔》、《不如相忘》系列 1980年9月吳晟應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之邀前往美國訪問,歸國後感時憂國之心愈為急切,改寫以更直接的散文作品《無悔》(1992)與《不如相忘》(1994)。 《無悔》系列延續《農婦》、《店仔頭》的思想特質,批判色彩則更為濃烈;《不如相忘》系列,分為少年餘緒、親近鄉野、濁水溪下游記事、不如相忘四個部分,充滿柔美而深摯的感懷。

31 4.《筆記濁水溪》  這部以南投縣駐縣作家名義踏查濁水溪流域後所書寫的地誌,一面陳述著濁水溪各支流的自然與人文風景,一面張揚詩人的環境倫理觀,廣義上可視為自然寫作的一脈。  作者從濁水溪源頭——奇萊山北峰與合歡山東峰間的佐久間鞍部開始,沿著萬大、曲冰、萬豐、武界等部落,親身從事自然與人文的考察,以樸質的文筆,知性與感性交融的行文,展現一貫對鄉土的熱情與用心。

32 課 文 賞 析 第一節 阿爸從阿公粗糙(ㄘㄠ)的手中 就如阿公從阿祖 默默接下堅硬的鋤頭 鋤呀鋤!千鋤萬鋤 鋤上這一張蕃薯地圖 深厚的泥土中

33 第二節 阿爸從阿公石造的肩膀 就如阿公從阿祖 默默接下堅韌的扁擔 挑呀挑!千挑萬挑 挑起這一張蕃薯地圖 所有的悲苦和榮耀 ㄖㄣˋ的同音字:
韌帶,發軔,萬仞,左袵,妊娠,恁地。

34 第三節 阿爸從阿公木訥(ㄋㄜˋ)的口中 就如阿公從阿祖 默默傳下安分的告戒 說呀說!千說萬說 記錄了這一張蕃薯地圖 多難的歷史

35 第四節 雖然,有些人不願提起 甚至急於切斷 和這張地圖的血緣關係 孩子呀!你們莫忘記 阿爸從阿公笨重的腳印 一步一步踏過來的艱苦

36 作法深究 〈蕃薯地圖〉採取民謠體的形式,分為四節,前三節結 構相近,情境則依次加深,
〈蕃薯地圖〉採取民謠體的形式,分為四節,前三節結 構相近,情境則依次加深, 從第一節「鋤上這一張蕃薯地圖/深厚的泥土中」的勞力付出, 到第二節「挑起這一張蕃薯地圖/所有的悲苦和榮耀」的責任承擔, 再到第三節「記錄了這一張蕃薯地圖/多難的歷史」的口述傳承,完成了前三節反覆出現世代相續的使命感。

37 這三節裡,每節都出現一張「蕃薯地圖」的意象,既蘊含農民性格裡的固著性,也標示了充滿強韌生命力的臺灣精神。
第四節則在結構上稍作變化,以反說方式明確標示了「孩子們」和「這張地圖」的血緣關係,殷殷告誡中更可見作者守鄉固土情感之強烈。

38 就寫作手法來看,作者以「手、肩、口、腳、鋤頭、扁擔、腳印」等意象,具體化先輩血淚艱辛的拓荒史,一唱三歎出台灣莊稼人的祖先,在數百年風吹雨打的墾荒生活中,身體力行,含莘茹苦為子孫開拓基業的奮鬥精神,建立了人與土地間無比親厚的關係。 這首質樸厚實的民歌,看似平常、平凡又卑下,其實卻句句動人心魄,有如一首交響史詩。鄉土的聲音,原來來自——靈魂的血脈深處。

39 修辭匯集 類疊:   本詩前三節使用「類疊」修辭,形成歌詠的節奏感,反映出情感的逐漸濃郁。而最後一節句式上的特意變化,正適時避免了類疊手法容易造成的單調感。 譬喻:   以「蕃薯地圖」比喻臺灣。 呼告:   「孩子呀!你們莫忘記 」,表達了真摯強烈的情感。

40 飛白: 阿爸、阿公、阿祖。 省略: 就如阿公從阿祖(粗糙的手中)默默接下堅硬的鋤頭 轉化: 千挑萬挑 挑起這一張蕃薯地圖 映襯: 所有的悲苦和榮耀

41 問題討論 吳晟蕃薯地圖一詩使用現代詩創作上常運用的「類疊」修辭,試說明使用這種修辭的優點及其局限。

42 延伸閱讀——吳晟詩歌節選 延伸閱讀——與臺灣相關的歌曲 〈角度〉 〈過程〉——秧、陽、仰、漾 〈黑色土壤〉 〈母親的名叫臺灣〉
〈嘸通嫌臺灣〉

43 角度  遙遠的星光特別燦爛嗎 如果照不見腳下的土地 那是為誰而炫耀 遨遊的眼界特別開闊嗎 如果無視於身邊的山川 是否隱含倨傲

44 我也常無比傾慕 聆聽世界風潮的滔滔論述 只是有些質疑 沒有立足點 候鳥般飄忽來去的蹤跡 每一處都是異鄉都是邊陲 其實我更常怯怯質疑自己 長年守住村莊的田土 是否如人議論的褊狹

45 在反覆對照思量中 或許不妨這樣說 每片田園四時變換的風姿 每株作物開展出去的角度 也可以詮釋豐富的國際意涵 如果我有什麼褊狹
反而是對於立足的土地 愛得還不夠深沉 這是詩人對自己的抉擇所做的深刻思考與反省,在最後一節,他以對土地的愛作結,明確表明生命情調的抉擇。

46 組詩 〈過程〉——秧 頻頻喘著粗氣的耕牛和鐵牛 一心一意犁呀犁 翻掘每一塊泥土 三三五五分散開來的秧苗 插呀!插呀!插呀 和著大粒汗小粒汗
插上吾鄉坦蕩蕩的田地 吾鄉的人們,透早到透暝 無閒理會滿身的污泥

47 組詩〈過程〉——陽 以那樣虔誠的跪姿 溫柔地抹去雜草 再彎下那樣虔誠的腰 和著日夜不眠不休的田水 灑呀!灑呀!灑呀 和著陽光的撫慰和熬煉 一桶一桶的肥料 灑下去!灑下去! 一畚箕一畚箕的堆肥 整整齊齊排列的秧苗 也不喧呶!也不爭吵 堅忍的仰起來!仰起來!

48 組詩〈過程〉——仰 硬硬朗朗仰起來的稻禾 和著吾鄉人們全心的呵護 望呀!望呀!望呀 在驕灼的盼望中 終於伸長了身軀,伸長了脖子 伸長了一隻一隻祈禱的手臂 仰向不可測的天空求告 颱風阿!豪雨阿!蟲害阿 我們所求不多 請不要來凌虐我們

49 組詩〈過程〉——漾 一束一束金黃的稻穗 和著安分守己由天安排的一生 晃呀!晃呀!晃呀 晃著吾鄉的人們 豐收的夢 ------年年季季相同的夢 在吾鄉每一個曬穀場上 木訥地泛開來,泛開來 泛開吾鄉人們 壞收成望下季的期待    (《吾鄉印象》)

50 黑色土壤 從幼童跟隨母親去農田 拾稻穗、拾蕃薯、採野菜 從年少跟隨母親去農田 割田草、挑秧苗、巡田水 從成年跟隨母親去農田 駛犁、插秧、施肥
在濁水溪畔廣大溪埔地 每一步踩踏田土的足跡 每一個貼近田土的身影 每一滴滴落田土的汗水 紛紛萌生根鬚、茂盛枝葉 凝結信靠大地的愛戀

51 那是什麼花、什麼作物 又是如何日日夜夜緩慢成長 速食文化衝擊下 土生土長的家鄉子弟 還有誰記取 從牛犁牛耙到耕耘機 從秧盆秧桿到插秧機 從鐮刀打穀箱到割稻機 步步艱辛的稻作演變 將無地可跟耕而棄置 一季一季平靜耕作 濁水溪畔每一寸黑色土壤 由芽而苗而綠意盎然 陪伴母親一生的寄託 豐富了我的年少和壯年

52 而我的足跡、我的身影和汗水 牢牢連結廣大溪埔地 無論擴張又擴張的經濟風潮 如何刺痛我信靠大地的愛戀 我仍願緊密守護每一寸黑色土壤

53 聽聽這二首歌!!(咱甘會嫌台灣?) 「母親的名叫台灣」 作詞/王文德 原唱/蔡振南
「母親的名叫台灣」   作詞/王文德 原唱/蔡振南   「母親是山,母親是海,母親是河,母親的名叫台灣,母親是良知,母親是正義,母親是你咱的春天。二千萬粒的蕃薯子,不敢叫出母親的名,台灣甘是彼難聽,想到心寒起畏寒。二千萬粒的蕃薯子,不敢叫出母親的名, 就像啞巴壓死子,讓人心凝捶心肝。二千萬粒的蕃薯子,不倘靜驚不出聲,勇敢叫出母親的名,台灣啊!台灣啊!你是母親的名。」

54 「嘸通嫌台灣」    作詞/林央敏 作曲/蕭泰然 「咱若疼祖先,請你嘸通嫌台灣,土地雖然有卡隘,阿爸的汗,阿母的血,沃落鄉土滿四界。咱若疼子孫,請你嘸通嫌台灣,也有田園也有山,果籽的甜,五穀的香,給咱後代吃不空。咱若疼台灣,請你嘸通嫌台灣,雖然討賺無輕鬆,認真打拼,前途有望,咱的幸福不輸人。」


Download ppt "現代詩選 蕃薯地圖 周珍儀老師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