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化学必修2(苏教版) 复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化学必修2(苏教版) 复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化学必修2(苏教版) 复习

2 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
专题一之 一、原子结构知识框架 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特 点 原子核 (质子和 中子) 原子的构成 核外 电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素和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3 (一)、原子核 核素 1、原子 A XZ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原子核 核素 质子 Z个 原子核 1、原子 A XZ 中子 (A-Z)个 核外电子 Z个 、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 3、核素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5 相关知识请好好复习必修2教材! ▲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原子结构 原子核 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原子结构 原子核 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 (质子、中子 ) 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相关知识请好好复习必修2教材!

6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相互关系的知识框架
原子最外电子排布变化 周期表的 周期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归纳出 表现为 周期表的 原子半径变化 认识IIA VA过渡元素 元素化合价 变化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7 【概括总结】 族 副族(3、4、5、6、7、11、12列)B族 零族(18列)、 第VIII族(8、9、10列) 元素周期表结构
主族(1、2、13、14、15、16、17列) A族 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 周期 长周期(四、五、六行)(元素有18、18、 32种) 不完全周期(七行) (元素有26种多)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渐弱,金属性渐强。

8 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的关系 原子结构 表中位置 元素性质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周期数=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8 = 负价 (主族)化合价 同位-化学性质相同 表中位置 元素性质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递变性(从上至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同周期 同主族 递变性(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电子层数相同

9 微粒半径比较规律 ⑴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离子(相同电荷)半径从左到右渐小
⑴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离子(相同电荷)半径从左到右渐小 Na >Mg >Al >Si Na+ >Mg2+ >Al3+ ⑵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渐大 Li < Na < K F- < Cl- < Br- ⑶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随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O2 > F- > Na+ > Mg2+ > Al3+ (第二周期阴离子) (第三周期阳离子) ⑷ 同种元素的微粒: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 价态越高,微粒半径越小。 Fe+3 < Fe2+ < Fe H+ < H < H-

10 (三)、分子结构 要求掌握“一力、二键、三晶体” 1、化学键 注意记住概念,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 (1) 记住定义 (2)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之间化合 (3)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与某稀有元素相同的离子半径比较)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半径减小

11 3、共价键 (1)定义 (2)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共价键 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3)共价键的几个参数(键长、键能、键角): 4、电子式 (2)含共价键和含离子键电子式的异同点

12 5、晶体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2)三晶体的比较(成键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理性质) (3)注意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特点 参考发给大家的必修2总复习知识网络的表3微粒间作用力及晶体类型(184页)

13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选修中我们已进一步学习)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s)或mol/(L·min) 数学表达式:v =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4 其他因素的影响 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此规律适用于溶液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压强 其它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温度每升高10度,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2-4倍. 温度 催化剂 适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 其他因素的影响 光; 超声波等。

15 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1)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1)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进行有一定限度. 2.化学平衡状态: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 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的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简称为化学平衡.

16 判断依据: a. V正=V逆 5.关于化学平衡的计算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a.逆:可逆反应 b.等:V正=V逆
c.动: V正=V逆≠0,即是一个动态平衡 d.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 e.变:条件改变,平衡改变,直到建立新的平衡 4. 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和方法 判断依据: a. V正=V逆 b.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关于化学平衡的计算

17 (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包括燃料燃烧、热效应(放热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等。

18

19

20 (三)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等。 (四)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21 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22 3、原电池∶

23

24 4、电解

25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一)、烃类概述
通式 结构特点 苯及其同系物 炔 烃 烯 烃 烷 烃 分 类 物理性质 ①C—C单键 ②链烃 ①含一个 C=C键 ②链烃 ①含一个 C C键 ②链烃 ①含一个苯环 ②侧链为烷烃 CnH2n CnH2n-6 CnH2n-2 CnH2n+2 简单的同系物 常温下为液态 不溶于水,密 度比水小。 一般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 沸点升高,液时密度增大,气态碳 原子数为1~4 。不溶于水,液态 烃密度比水小。

26 化 学 性 质 苯及其同系物 炔 烃 烯 烃 烷 烃 ①与卤素 取代(光 照) ②燃烧 ③裂化反 ①与X2 H2 H2O等发生 加成反应 ②加聚反应 ③氧化反应 燃烧 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 ①取代反应 卤代 硝化 磺化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燃烧 苯的 同系物被酸 性KMnO4 溶液氧化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燃烧 被酸 性 KMnO4 溶液氧化

27 乙 烯 乙 炔 甲 烷 键 长 10-10 m 键 角 空间构型 物 质 1.54 正四面体 109°28′ 1.33 120° 平面型 1.20 直线型 180° 120° 1.40 平面型

28 (二)烃的衍生物知识总结

29 烃的衍生物概述 类别 官能团 通式 代表物 主要化学性质 醇 酚 醛 羧酸 酯 —OH R—OH CnH2n+2O CH3CH2OH
(1)与钠反应 (2)取代反应 (3)消去反应 (4)分子间脱水 (5)氧化反应 (6)酯化反应 Ar—OH CnH2n-6O C6H5—OH (1)有弱酸性 (2)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 (4)缩聚反应 —CHO R—CHO CnH2nO CH3CHO (1)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羧酸 —COOH R—COOH CnH2nO2 CH3COOH (1)具有酸性 (2)酯化反应 —COO— RCOOR` CH3COOC2H5 水解反应

30 (三)各类有机物的衍变关系 烃 R—H 卤代烃 R—X 醇类 R—OH 醛类 R—CHO 羧酸 R—COOH 酯类 RCOOR`
消去 取代 水解 氧化 加氢 酯化 CH3CH3 CH2=CH2 CH=CH CH2=CHCl CH3CH2OH CH2Br CH2OH CHO COOH [ CH2—CH ]n Cl CH3CHO CH3COOH CH3COOC2H5 CH3CH2Br O=C CH2 O

31 (四)有机反应常见基本类型∶ 1、取代反应 5、还原反应(得氢或失氧) 定义:(教材56页) 6、酯化反应(实质为取代)
1、取代反应 、还原反应(得氢或失氧) 定义:(教材56页) 、酯化反应(实质为取代) 类型: (教材68页) 2、加成反应 、水解反应(实质为取代) 定义:(教材60页) (含皂化反应教材71页) 基团:(有不饱和双键) 3、聚合反应(有加聚和缩聚) 定义:(教材79到80页) 基团: 4、氧化反应(得氧或失氢)

32 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一、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二、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理解教材中有关合成氨技术、青霉素发现、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回收、绿色化学等知识内容。

33 复习一必修1、2的基础知识,完成相关练习,特别是和教材课后练习相联系相关的习题。
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Download ppt "化学必修2(苏教版) 复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