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前言 「書信」,是人類藉由文字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數千年來,承載著人際之間思想與智慧的交流,情感與觀念的溝通,不論是兒女情長或是思鄉敘舊,不論是布達命令或是經驗傳承,「書信」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前言 「書信」,是人類藉由文字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數千年來,承載著人際之間思想與智慧的交流,情感與觀念的溝通,不論是兒女情長或是思鄉敘舊,不論是布達命令或是經驗傳承,「書信」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前言 「書信」,是人類藉由文字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數千年來,承載著人際之間思想與智慧的交流,情感與觀念的溝通,不論是兒女情長或是思鄉敘舊,不論是布達命令或是經驗傳承,「書信」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2 書信的名稱 據今人張仁青先生搜集分析,書信因為所承載的材料、書寫的工具、裝藏封套與尊卑稱謂不同,曾經分別以「簡、書疏、尺素、刀筆、玉函、魚雁、嚴諭、來書……」等七十六種名稱出現。今統一以「書信」稱之。

3 書信性質、結構和形式的分類 就書信外部所呈現的性質、結構和形式,可以作以下的分類:
一、依照所要傳達信息的內容而論,可以分為「對人」與「對事」。 二、依照所使用的文體,可以分為「文言」信和「白話」信。

4 書信性質、結構和形式的分類 三、依照傳媒特性,可以分為: 郵遞信、 轉交信(由於不知收信人住址,先郵寄給轉交者,再轉交收信人)、
託帶信(發信人親交託帶人,再由託帶人轉交收信人)、 傳真信、 電子信件,甚至於手機簡訊。

5 書信性質、結構和形式的分類 四、依照結構,可以分為: (一)書寫投遞資料的「信封」 (寫在信封上的文字稱「封文」)
(二)書信所要傳達訊息的「信箋」 (寫在信箋上的文字稱「箋文」或「信文」)。

6 書信性質、結構和形式的分類 五、依照書寫文件來區分,可以分成: (一)由信封信箋合併而成的書信 (二)單張郵簡
(整張紙幅折疊而成,背面書寫箋文,折出正面書寫封文) (三)明信片 (單張卡紙,正面書寫封文,背面書寫箋文)。

7 書信的結構 本節擬從結構來說明書信書寫與應用的格式,以便於充分理解運用。
書信的結構可以分為書寫投遞資料的「封文」和書寫傳達訊息內容的「箋文」(亦稱信文)兩部分來分析。

8 封文的結構 封文:是書信發信者、傳遞者、收信者以及傳遞方式、傳遞位址…等資料的註記。

9 封文的結構 因為信封直式(中式信封)和橫式(西式信封)的不同,應該加以區別。 同時也因為郵寄、轉交和託帶的不同,分別有不同的書寫方式。

10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 (一)中式信封郵遞信 中式信封可以分成: 「框右欄」、「框內欄」、「框左欄」、「天間」和「地間」五大欄位。

11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 信封封套以素白為宜,如果用在表示哀戚,須將紅色框線塗換成黑藍色。

12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 過去書信的封文書寫,為了表示「人間」之事不能高於「天間」和「地間」,天間和地間都不能有文字。

13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 因應現代化的須要,「天間」和「地間」陸續增加「郵票黏貼」、「郵遞區號」(天間右側為收信人、地間左側為寄信人),同時在天間郵票黏貼上方,還可以註記郵件傳遞的其他資訊,例如:限時專送、掛號、印刷品……等。

14

15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右欄 書寫收信人地址。 又可細分為收信人所居住的縣鄉城鎮、街路名稱、里鄰巷弄、門牌號碼和服務機關名稱。

16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右欄 框右欄文字,越接近框內欄,位置要越高,但是框右欄文字的高度,應比框內欄收信人的姓氏略低,而且字體應比框內欄文字略小,以表示尊重。以寫成兩至三行為宜。框右欄例如:

17

18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應書寫收信人的姓、名、稱謂或職位以及啟封詞。
我們應分為「姓、名號、稱謂或職位」加「啟封詞」這兩部分來討論。框內欄先以略大字體書寫收信人的「姓」,其次有如下數種組合:

19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1)採用一般通用的「先生」、「小姐」、「女士」、「君」……等寫法,例如:

20

21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2)採用收信人姓、名加職稱結合,例如:

22

23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3)對於尊長直呼其名覺得不恭敬,不稱呼名字,又無從投遞,可以將名字以偏一側書寫,此為框內欄「敬抬」的運用,又稱為「抬側」、「側書」,例如 :

24

25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側書」使用於對受信人的尊敬與禮貌,只能使用在收信人的「名」或「字號」,不可用在收信人的稱呼或職位(例如將:先生、教授…等側書,為錯誤用法),也不可以用在啟封詞。

26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而且「側書」只能使用在收信人「姓加職稱加名」結合的形式。
若使用如:「姓加名加職稱」或是使用「先生」、「小姐」、「女士」、「君」等通用稱呼,都不宜使用「側書」。

27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4)啟封詞是收信人開啟信的態度,寫一個「啟」字即可,更進一步可以在「啟」字以前,視寄信人和收信人的關係、輩分另加一字,以表示尊重。

28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例如: 「福啟」是指「有福氣的收信者來開啟」; 「安啟」是指「平安的收信者來開啟」。
常見的「敬啟」、「恭啟」都是要收信人「恭敬地開啟」,所以都是的錯誤啟封詞。以下是常用的啟封詞:

29

30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內欄 名信片並無「啟」的行為,所以只能用「收」字。

31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左欄 書寫寄信人詳細地址,除存證信函或是掛號信,依現行郵政規定須書寫姓、名,否則只要書寫姓加上封緘詞即可。

32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框左欄 對於長輩,封緘詞可用「謹緘」、「敬緘」,其他可用「緘」或「寄」字。
框左欄書寫,可分成一至二行,第一字應低於框右欄文字的高度,第二行再略低於第一行,框左欄例如:

33

34 封文的結構─ 中式信封郵遞信 整體來說,「封文」通常寫作四行或五行,不宜寫作三行。俗云:「三凶四吉五平安」。因為報凶書信,多匆忙揮就,但求快速送達,無心講究行款格式,所以,如果不是報凶書信,應該盡量寫滿,一方面使收信者立即了解來信並非凶訊,另一方面也表達寄信者的誠意。 以下試舉中式信封為例:

35

36 封文的結構─ 橫式(西式)信封 橫式信封原為西方人書信的常用格式,信封上沒有紅色長方型的框內欄,常見的書寫形式如下:

37 封文的結構─ 橫式(西式)信封 1、直式直寫: 把橫式信封豎直,沒有紅色框內欄,其他書寫方式和直式信封一樣。

38 封文的結構─ 橫式(西式)信封 2、橫式直寫:
維持橫式信封的原貌,但是封文書寫比照直式信封直寫,但是此種書寫方法,行段過多,分配不勻稱,應儘量不要使用 。

39

40 封文的結構─ 橫式(西式)信封 3、橫式橫寫: 左上角:書寫發信人郵遞區號、地址、姓氏與緘封詞。
中間部分:先寫收信人郵遞區號、地址,在寫姓名、稱呼與啟封詞。地址的第一行字,不應超過收信人的「姓」。 右上角:黏貼郵票。 左下角:可註記例如:限時專送、掛號、空運、海運等。

41

42

43 封文的結構─ 郵簡與名信片 郵簡與名信片皆分直式與橫式。 封文結構與直式、橫式信封相同。

44 封文的結構─ 郵簡 郵簡: 內面書寫箋文內容,經折疊後, 外面就是封文結構。

45 封文的結構─名信片 名信片:背面就是箋文內容,不加封套,所以名信片封文的框內欄,不使用「啟封詞」,而用「收件詞」。 對長輩用「賜收、鈞收」,
對平、晚、輩用「收、台收」。 框左欄不使用「緘封詞」,而用「寄、謹寄」代替。

46 封文的結構─名信片 名信片既不正式,又不具保密作用,除一般俗成的旅遊風景名信片外,不宜作為與長輩的通信工具。

47 封文的結構─柬帖 多用在婚喪喜慶,常用的形式為: (一)卡紙式加封套 (二)單張折合

48 封文的結構─柬帖 柬帖的封文結構與一般書信相同,但是框內欄的「啟封詞」不用書寫,只寫受帖人的姓名、稱呼即可。
喪家訃聞多採折合式,框內欄記受帖人不用寫啟封詞,框左欄記具帖人只要書寫住址、電話,不用寫緘封詞。

49 箋文 箋文(信文)的結構:箋文是書信內容的主體,不論是抒發情感,批評議論,學術交流或是敘是論理,古今中外,行之久遠。雖然箋文的主要意旨是確實傳遞訊息,長久以來,也因為要力求條理清晰、通情達意、禮儀尊崇、辭藻術語…等種種理由,演進出特定的文書格式。從書信的旨要而言,當然不能因為遷就辭藻格式而以辭害意,但是掌握應用文書,充分了解箋文格式的意義以及運用,也是不能或缺的基本訓練。

50

51 以下試擬書信一封,以利說明:

52

53 箋文─稱謂語 上例「母親大人」。 稱謂語是發信人對受信人的稱呼,要考量雙方的「關係」與「輩分」,一般由「名、字、號」、「公職銜」、「私關係」以及「尊詞」共同組成。

54 箋文─稱謂語 例如:蘇軾號東坡,依上列組合,就可以寫成「坡公校長吾師大人」。
但是並非一定都要四者皆備,例如:「坡公吾師大人」、「坡公吾師」、「坡公校長」都可以。

55 箋文─稱謂語 其中「坡公」是「名、字、號」擇一字用,一般多採用「名、字、號」的上一字,再加上一個「公」、「老」或「翁」字。
但是如果「名、字、號」的上一字是「大、小、老、少、長、子、濟」等字,與「公」、「老」或「翁」字結合不雅,則採「名、字、號」的下一字。

56 箋文─稱謂語 「名、字、號」的選擇,應該先「號」,後「字」,最後才選「名」。
對於晚輩,可直呼其名,或加上「賢」字,例如:「賢姪」、「賢婿」。

57 箋文─稱謂語 在稱謂語中,先提「名、字、號」,再提「公職銜」與「私關係」,如果沒有「私關係」,也可以用「先生、小姐、女士」取代。

58 箋文─稱謂語 對於直系親屬的長輩,不可以直呼其「名、字、號」,只能用「父、母親」、「祖父、母親」、「伯父」、「舅父」……等,再加上「大人」作為「尊詞」,例如本例「母親大人」。

59 箋文─稱謂語 對於關係較遠的親族,可以直呼其名,例如「大明表哥」,「麗秋阿姨」。 如果只有私關係的平輩應加書如「大明吾兄」,
如果兼有公、私誼則應先私後公,例如「大明吾兄校長」。 平輩間如無特殊關係,雖然對方年齡較小,也可以稱對方為「兄」、「姊」。 如果交情深可依長幼稱呼如「弟」、「妹」。

60 箋文─稱謂語 給師長的信,稱謂語只寫老師的姓或名加上「老師」,例如「王老師」或「大明老師」。
給朋友、同學、軍中同袍,可以單寫其名加上「友」、「同學」、「同袍」、「仁兄」、「世兄」……等。

61 箋文─稱謂語 給不熟悉的人寫信,可以寫姓加上「先生、小姐、女士」。
不知對方的姓,可以用職稱代替,例如「編輯先生」、「記者小姐」、「執事先生」或是略而不稱,以「敬啟者」開端。

62 箋文─稱謂語 依照西式習慣,可以視情況在稱謂語之前,加上「親愛的」、「尊敬的」來表達親密或尊重。

63 箋文─稱謂語 同時寫信給兩人,應並列,以右為尊。 同時寫信給三人,應並列,以中為尊,右次之,左更次之。

64 箋文─提稱語 上例「尊前」。 與稱謂語並用,又稱「知照敬詞」, 必須與稱謂語的關係相配合, 是恭請收信人查閱箋文的意思。

65 箋文─啟事敬詞 上例「謹稟者」。 又稱「開首敬詞」,緊接在提稱語之下, 作為陳述事情的發語詞。
選擇「啟事敬詞」,必須考慮發、收信雙方的「輩分」、「關係」與「事由」。

66 箋文─啟事敬詞 有請託之意,可採用「敬懇者」、「茲懇者」、「茲託者」, 對於喪家可用「哀啟者」、「泣啟者」。
唯現代書信已經很少使用「啟事敬詞」。

67 箋文─開頭應酬語 上例「叩別……時切馳依」。 這是述說正文以前的寒喧用語、客套語。 要體查發、收信雙方的關係情境,切合實際。

68 箋文本文 本例「前月二十五日……爭取最好的成績」。 是書信的主旨所在。 須注意要意識通達顯豁,條理層次分明。

69 箋文─結尾應酬語 本例「時序入秋……起居珍攝為禱」。 全文結束以前的應酬用語。 開頭應酬語著重在關懷問候, 結尾應酬語著重在期望企盼。
因為正文的主旨,又可細分為臨書語、請託語、請教語、求恕語、謙遜語、侍愛語、餽贈語、請收語、盼禱語、求允語、感謝語、保重語、干聽語、候覆語……等。

70 箋文─結尾敬辭 本例「肅此馳稟……叩請 金安」。 用來收束上文,可區分為: 「敬語」和「請安問候語」兩部分。

71 箋文─結尾敬辭:敬語 須與啟事敬辭相對應。用在表現發信者感情, 強調收束加強可以用「申悃語」,例如:「肅此馳稟」、「肅此奉陳」。
用在請收信人鑒察,可以用「請鑒語」,例如:「伏祈 垂鑒」。 此處「申悃語」和「請鑒語」也可以同時使用,例如:「耑肅奉陳,伏祈 垂鑒 」。 現行書信敬語部分,多省略成「耑此」、「敬此」、「手此」、「草此」二字。

72 箋文─結尾敬辭:請安問候語 用以祝福,一般多用「請」加「安」字, 例如:「叩請 金安」、「敬請 道安」。
例如:「叩請 金安」、「敬請 道安」。 也可以用「頌」字加上「祺、祉、綏」字,例如:「敬頌 崇祺」、「順頌 台綏」、「即頌 旅祇」。 請安問候語的末兩字須頂格。如本例「金安」二字。

73 箋文─並候語 本例「父親大人前叱名請安」。 請收信人代替發信人向人問候之用語。 有「代為問候」之意。 須另行書寫以示敬意。

74 箋文─自稱、署名、末啟詞 本例「 女 淑英謹稟」。 應用在頂格問候語(本例「金安」)的下一行,書信下三分之一處書寫。

75 箋文─自稱 自稱語須側書,並與書信開始的稱謂語相對應。 例如:「父母親」與「兒、女」; 「老師」與「生」、「受業」、「學生」。

76 箋文─自稱 受信人是長輩,可自稱「晚」、「後學」; 受信人是職業上的長官,可自稱「職」; 受信人是平輩,可自稱「弟」、「妹」;

77 箋文─自稱 受信人是兒、女,只在署名書「父、母」,無須自稱 ;
受信人是其他晚輩,可加上「愚」、「劣」「竊」等自謙稱呼,例如:「愚兄」、「劣叔」、「竊職」。

78 箋文─署名 除了家族與關係親近的人,可以只寫名不寫姓之外,其餘關係應書全部姓名。
字、號是別人對己的尊稱,所以自己只能署姓名,不能署字、號(關係特殊者除外)。

79 箋文─署名 直系尊長寫信給兒孫,通常不署姓名, 只用「祖父」、「父」、「母」。 居喪者須在姓下再側書一「制」字, 例如:「王制大明」。

80 箋文─末啟詞 本例「謹稟」,又稱署名下敬詞。 用以表示發信人的禮敬或告白。
對於親族長輩,可以「敬、謹、拜、叩、肅」等字,加上「稟、上、叩」等字, 例如:「叩上」、「敬叩」……等。 對於其他尊長,可用「敬、謹、拜、叩、肅」, 加「稟、上」,例如:「敬上」,「謹稟」。

81 箋文─末啟詞 對於平輩,可用「敬、謹、拜」加「啟、上」, 例如:「敬啟」、「拜上」,或用「頓首」、「鞠躬」。
對於晚輩,可用「手」字加「書、示、啟、諭、覆、白、字」, 例如:「手書」、「手字」, 或用「書、示、啟、諭、覆、白、字」,加「諭、示、字」, 例如:「書諭」、「示字」。或只用「諭、示、字」。

82 箋文─時間 本例「九月五日」。 字體應略小,可偏左或偏右。亦可以分兩行書寫。 除了年、月、日之外,也可以書寫節日或節氣,
例如「端午節」、「中秋」……等。 同時也可以添加光景或心情, 例如:「臘月櫻花樹下思鄉」、「溽暑暴風雨後憶人」。

83 箋文─附代候語 本例「大明表兄囑筆候安」。 發信人的親友稱為「附候人」,囑託發信人附筆向收信人請安問候。須書寫於發信人左側,
附候人是發信人的長輩,附代候語的第一個字,應該略高於署名,用語可以用「囑筆」。

84 箋文─附代候語 附候人是發信人的平輩或晚輩,附代候語的第一個字,應該略低於署名, 平輩用語可以用「囑筆」、「附筆」。
晚輩用語可以用「稟筆」、「侍」、「隨」。

85 箋文─附件語 本例「雲林古坑咖啡兩盒,另託快遞」。 寫在並候語左側,略低寫起。 有附件才須書寫。

86 箋文─補述語 本例「再稟者:本學期女 榮膺班代表。又稟」。補述語是不得已添加使用,多與書信本文沒有關係,正式書信不應該使用。
書於信尾另起一行,與正文齊平或低一至二格。

87 箋文─補述語 補述語應簡短以免喧賓奪主。 補述語的開頭可以用「再稟者」、「再稟」、「再啟者」、「再啟」、「陳情者」、「陳請」、「再者」。結尾可以用「又稟」、「又啟」、「又陳」、「又及」。 但不宜使用西式「ps:」(post script)。

88 箋文─其他應注意事項 抬頭(抬寫) 抬頭是用以表現對受信人的尊敬。 抬頭可分為五種:「三抬」、 「雙抬」、 「單抬」、 「平抬」、
「挪抬」。

89 箋文─ 抬頭(抬寫):三抬、雙抬、單抬 三抬為另起一行,比各行高於三字書寫, 雙抬與單抬類推,各高於二字與一字。
書信須使用三抬、雙抬與單抬時,書寫時須於全文空一至三格。此三種形式的「抬頭」皆已不常使用。

90 箋文─ 抬頭(抬寫):平抬 平抬,指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例如:本例中的「叩別(頂格)慈雲」、 「叩請(頂格)金安」。
「叩別(頂格)慈雲」,「慈雲」是母親的指稱 ; 「叩請 金安」,表示「叩請 (您)金安」, 所以都採平抬。

91 箋文─ 抬頭(抬寫):挪抬 挪抬,指在本行空一格書寫(本文以□表示)。 例如:本例中的「□大明表兄」, 「伏望□起居珍攝為禱」。

92 箋文─ 抬頭(抬寫):平抬、挪抬 凡涉及收信人或長輩即可平抬、挪抬交互使用。

93 箋文─ 抬頭(抬寫) 平抬之後,該行會留下空格稱為「吊腳」,箋文繕寫,每頁最少要有一行通行到底, 不宜通篇吊腳,
而且須謹守「一字不成行,一行不成頁」。

94 箋文─ 抬頭(抬寫) 應側書偏寫的字,也不宜置於平抬地位。 如果書寫到行首,恰好遇到須要抬寫的人、事、物,就無法顯現出抬頭的敬意,
此時,應該在前一行文字,加減增刪, 才能彰顯平抬的尊重意義。

95 箋文─ 抬頭(抬寫):前抬後不抬 同一個句子中,遇到兩個以上與受信人相關須要抬頭的事物,則「前抬後不抬」, 例如:「□令尊大人福體增綏」,
不寫作「□令尊大人□福體增綏」。

96 箋文─ 抬頭(抬寫):抬人不抬己 抬頭是對於他人的敬稱,所以有「抬人不抬己」的原則。 例如:「吾□兄」抬「兄」是正確的寫法,
寫成「□吾兄」,抬「吾」字,是錯誤的。

97 箋文─側書 將某些文字偏右縮小書寫,稱為側書。 又可以分為: (1)謙側 (2)敬側

98 箋文─ 側書:謙側 在箋文中,為了表現謙遜,不敢居中,書及發信人自己、發信人的身體或事物,以及發信人的卑親屬,都可使用側書。
例如:「晚」、「弟」、「小姪」、「拙著」、「賤軀」……等。

99 箋文─側書 謙側:前側後不側、生側死不側 如果側書緊接其他名詞,則前者側書,後者不用側書,稱為「前側後不側」,例如:「敝國」、「敝校」。
但是對於已經過世的卑親屬,則無須側書,稱為「生側死不側」,以死者為大。

100 箋文─ 側書:敬側 用在信封框內欄對受信人名字的側書; 以及在箋文中,提到收信人的親友名字,為了表示尊重,也可以側書。
例如:「□令師 大 明 先生」。

101 箋文─稱呼與名字 箋文書寫到任何姓名,皆不可拆分在兩行,應該在本行文字略作增刪。

102 箋文─ 稱呼:自稱 書信中發信人稱呼自己,不寫作「我、吾」, 而用「鄙人」、「不才」、「不佞」、「某」、「愚」、「僕」……等代之,
對於長輩或平輩,上述自稱須側書。

103 箋文─ 稱呼:稱人 書信中發信人稱呼人,避免用「你、汝、爾、您」,
一般公務往來對象,可用「閣下」、「先生」、「台端」,或稱其職銜「校長」、「總經理」。 對直系尊長用「祖父母」、「父、母親」。 或是如稱謂語中所運用加上「翁、老、公」的稱呼用法。

104 箋文─ 稱呼:稱人 稱收信人家庭、服務機關、住處應加上「貴」字,如「貴公司」、「貴校」、「貴國」、「貴府」。稱收信人眷屬與店舖,可以用「寶眷」與「寶號」,也可以連用「貴寶號」。 稱呼第三人,可用「伊」、「渠」等。

105 箋文─信箋摺疊 將箋文朝外,左右對齊,先對折成長條形,再視信封封口寬度折出一小條直摺。 然後視與收信人的關係,由腰部向後反折。

106 箋文─信箋摺疊 當收信人為長輩時,由下方約三分之一處反折(前段高於後段),形狀像發信人以跪姿稟告,稱為「跪疊」。

107 箋文─信箋摺疊 當收信人為平輩或一般晚輩時,由下方約二分之一處反折,形狀像發信人鞠躬行禮。

108 箋文─信箋摺疊 當收信人為直系血親晚輩時,由下方反折約三分之二(後段高於前段),形狀像收信人以跪姿捧讀。

109 箋文─信箋摺疊 不論何種折法,都應將箋文的起首稱謂語朝前,緊貼信封正面處。讓收信人抽出信箋,立即可以看到自己的稱謂。

110 箋文─信箋摺疊 除非凶信、喪事或絕交信,否則箋文內容皆須朝外。 以下概列書信常用語簡表,其他更詳盡資料,請參閱其他應用文專著。

111

112

113

114

115


Download ppt "前言 「書信」,是人類藉由文字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數千年來,承載著人際之間思想與智慧的交流,情感與觀念的溝通,不論是兒女情長或是思鄉敘舊,不論是布達命令或是經驗傳承,「書信」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