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學習重點 十字軍東征及其代表的意義。 中古歐洲城市與商業的復興。 中古歐洲城市的自治與聯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學習重點 十字軍東征及其代表的意義。 中古歐洲城市與商業的復興。 中古歐洲城市的自治與聯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學習重點 十字軍東征及其代表的意義。 中古歐洲城市與商業的復興。 中古歐洲城市的自治與聯盟。
第三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學習重點 十字軍東征及其代表的意義。 中古歐洲城市與商業的復興。 中古歐洲城市的自治與聯盟。 中古歐洲行會與大學的興起。 近代初期歐洲中產階級的興起。 近代初期發生於歐洲的黑死病。

2 基督教與伊斯蘭的對抗 (一) 基督教與伊斯蘭的對抗
1.七世紀中:伊斯蘭崛起→開啟與基督教 的長期對抗 A.攻取敘利亞、埃及:威脅拜占庭帝國 B.又占西西里、北非→西班牙:西歐 2.十世紀以後:阿拔斯帝國衰微→西歐開 始復甦

3 3. 十一世紀中:塞爾柱土耳其人興起→ 再度引發與基督教對抗 A. 取代阿拔斯政權 B. 攻占小亞細亞→威脅拜占庭帝國 C

4 (二) 十字軍東征 1.起因:塞爾柱土耳其人的威脅 A.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基督徒 B. 拜占庭帝國的安全
2.動機複雜 A.宗教的虔誠 B.貴族的好戰 C.經濟的貪婪─東方的土地與財富

5 十字軍東征的動機

6 拜占庭帝國與伊斯蘭教徒戰爭 圖中描繪西元 年間,伊斯蘭帝國奧米亞王朝 士兵圍攻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

7 3.兩百多年行動 A.號召者: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 —1096年
B.時間:1096AD—1291AD C.行動(八次) a.只有第一次奪回聖地 -建立耶路撒冷王國 b.第四次-去攻打東羅馬帝國 (a)受到威尼斯商人操控 (b)未去聖地,掠奪君士坦丁堡

8 4.結果:(1)收復聖地的目標曇花一現 (2)企圖與東正教復合的理想幻滅

9 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Ⅱ)的演說 繪於1490年,藏於法國 巴黎國家圖書館

10 羅馬教廷號召十字軍 西元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 II, )在法國的克勒芒(Clermont)宗教大會上發表演說:從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傳來惡劣消息,一個可惡的民族已經嚴重的侵入基督教徒居住的地方,以搶掠燒殺來殺害基督教徒,以酷刑來殘殺基督教徒,以他們汙穢的手來玷汙聖壇,然後來毀滅聖壇。法蘭克民族是上帝挑選出而又是上帝最喜愛的民族,祖先的光榮應鼓勵你們振奮起來,將不潔民族掌握著的聖地奪回來。你們的土地對眾多的人口來說已嫌過於狹小,糧食供應感到短缺。你們應停止相互殘殺的內戰,踏上通往聖地的路途,將聖地從罪惡民族手裡奪回來。耶路撒冷比任何地方都要富饒,也是快樂的天堂! ── 引自:高亞偉,世界通史(上)

11 圖3-3-1 十字軍的頭盔 這支神聖的軍隊以「十」字為標誌旗號,在胸前或肩上並配帶十字徽章,故稱為「十字軍」;十字軍乃是為收復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而戰。

12 十字軍東征的勝利 描繪耶路撒冷城的統治者把城交給十字軍 情景。 此圖繪於19世紀,現存於法國凡爾賽博物館

13 5.影響:促成東西文化交流 A.促東西貿易,商業復甦,城市興起→促成文藝復興的興起 (a)亞洲物質、技術的西傳(絲、棉、蔗糖、香料、紫色顏料的技術、玻璃) (b)提供龐大東征物資及沿途補給,藉機從伊斯蘭教徒學會商業技術 (c)威尼斯、熱那亞成為東方貿易轉運中心 B.促封建制度瓦解→王權伸張→有助於民族國家的形成 (a)許多貴族戰死沙場 (b)為王權伸張排除障礙(教宗聲望受挫、教會亦備受批評) C.拓展歐洲人視野→增加對東方了解→促成歐洲海外探險

14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路線圖

15 (三)基督教歐洲的擴張 1.聖戰精神:打擊異端、驅逐異教
2.成立騎士團 A.從事醫療、慈善工作 B.以「條頓騎士團」為著名→將基督教 文明北傳東北歐、普魯士 3.西班牙趕走伊斯蘭勢力(格蘭納達)→ 西歐重歸基督教一統

16 條頓騎士團擁有的城堡遺跡 位於現今德國境內,這座800年歷史的城堡 見證了條頓騎士團在東北歐一帶的勢力

17 商業、城市與社會變動 (一) 商業與城市 1.中古西歐商業蕭條(11thAD以前) A.原因: a.蠻族入侵, 西羅馬帝國滅亡
b.伊斯蘭教徒控制地中海, 東西貿易受阻 c.北蠻入侵(商業雖萎縮,但未完全停頓) B.商業復甦基礎:義北(威尼斯)、法西北(法 蘭德斯)仍有貿易活動

18 2.商業復甦-十一世紀起(十字軍東征後) A.義北(威尼斯) a.與拜占庭、北非一直有商業來往,且有免稅特權 b.十字軍東征後,東西貿易恢復並加速進行 c.12th後成為歐洲最主要的港口(此地商人學會記帳、使用貨幣、銀行制度) B.法國西北(法蘭德斯意為低地、氾地) a.包括今法國北部、比利時、荷蘭南部 b.中古早期是毛紡織中心(因地勢低窪、多沼澤、僅能放牧) c.10世紀以後與英、法、北歐貿易活絡 C.兩大貿易中心連接-12世紀法國東北出現(香檳地區)國際性市集

19 14世紀商業貿易 法蘭德斯位置圖 這幅圖描繪義大利商人 進行交易的繁忙場面

20 城市的興起 原因:商業興起→展示及儲存商品 地點:交通便利及生活安全的地點(軍事據點、領主堡壘、修道院、羅馬舊城)
結果(1)城市不只是交易中心,也變成定居的居所 (2)城市擁擠骯髒,造成傳染病的流行 (3)要求城市自治

21 城市爭取自治 原因:仍須課稅、服役、婚喪喜慶遷徙仍須領主同意 時間:12、13興起城市自治 手段: A.用金錢買自治權-日耳曼地區
(為籌措東征費用) B.用武力奪取自治權-義北 結果:自治城市(自由城市) A.組議會、制法律、自鑄錢幣、自組軍隊 B.選官吏 C.成立行會

22 3.城市發展 A.西歐出現繁榮城市-12世紀以後 B.地點:交通便利,生活安全之處 C.人口增加,築城自衛-
新舊城合一成「城市」 D.脫離領主獨立-「自治特許狀」 城市自治特許狀

23 商業的復甦→城市的發展 伊斯蘭教世界生產、轉運亞洲的商品,地中海貿易線,重要城市如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熱那亞、 那不勒斯、佛羅倫斯。
伊斯蘭教世界生產、轉運亞洲的商品,地中海貿易線,重要城市如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熱那亞、 那不勒斯、佛羅倫斯。 蒙古帝國統治下各地商品西運的路線,經由波羅的海、北海沿線各地,著名城市如漢堡、不來梅。 在法蘭德斯地區,十一世紀後出現定點的「市集」(定期巿集)貿易;加上南北兩條貿易路線的商品,透過萊因河運送至西歐各地銷售,也匯集於法蘭德斯地區。因此,西歐內陸的貿易線上,也陸續興起波昂、科隆、里爾城市。

24 「漢撒聯盟證書」八枚證章為波羅的海諸城巿所有
爭取自由的城市運動,約始於十一世紀末的北義大利與法蘭德斯,而後逐漸擴展到日耳曼、法蘭西和英格蘭等地。至十三世紀,許多城市都獲得部分自由或自治,但之後王權興起,又使它們喪失獨立地位。 1167年,『倫巴聯盟』-米蘭、波隆那、克里蒙納 1241年,歐洲北部各城市在漢堡的提議下,組成了『漢撒聯盟』,這些城市透過聯盟,強化自身的力量,也壟斷了該區域商業貿易的利益。 1291年,『萊茵聯盟』-萊茵河沿岸城市

25 圖3-3-5 「漢撒聯盟證書」八枚證章為波羅的海諸城巿所有
圖3-3-5 「漢撒聯盟證書」八枚證章為波羅的海諸城巿所有

26 圖3-3-4 十五世紀末歐洲城巿商業貿路線圖

27 貨幣兌換圖 圖中銀行家及從業人員正忙於 貨幣兌換,顯示當時商業貿易 的發達。

28 中產階級 4.影響(1)成為國家財稅主要供應者,對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有很大影響
1.來源:城市中的商人、銀行家、工匠,隨著商業的發展,人數越來越,地位也日益重要,於是形成一個新的階級,通稱『市民階級』 2.又稱『中產階級』: 『貴族』『教士』→中產階級→農民 3.特色:居住在城市、財力雄厚 4.影響(1)成為國家財稅主要供應者,對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有很大影響 (2)因財富日增→提升生活品質→好文學藝術→有助於文藝復興展開

29 新興城市的中產階級 范艾克的「阿爾諾菲尼和 他的新娘」結婚宣誓的肖 像畫
不同於中古時期於教堂所主持的傳統婚禮,畫家在鏡子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為這場婚禮作見證,在當時只有富有中產階級才會有此場景 繪於1434年

30 大 學 由來: A.主教座堂學校蛻變而來 B.十二世紀學術復興-與伊斯蘭世界接觸(接觸希臘古典文學,興起古典籍研究風氣)
大 學 由來: A.主教座堂學校蛻變而來 B.十二世紀學術復興-與伊斯蘭世界接觸(接觸希臘古典文學,興起古典籍研究風氣) 性質:學人「基爾特」(Guild-同業公會) A.組織目的: a.抵制市民任意調漲房租 b.確保良好教學品質 c.抗拒地方政府或教會的控制 B.擁有學術自由-教廷或政府曾頒 「特許狀」

31 大學的興起 (一)從主教座堂學校到大學 1.中古早期:修道院學校 2.十世紀以後:主教座堂學 3.十二世紀:大學興起
中世紀巴黎聖母院的主教座堂學校

32 (二)波隆那大學與巴黎大學 1.較早成立的大學 A.義大利-波隆那大學 B.法國-巴黎大學

33 波隆那大學 成立時間:十一世紀(1088) 主體:學生 聞名:法學 描繪十二世紀波隆那大學學生聽講的情景

34 巴黎大學 成立時間:十二世紀(1170) 主持:老師 見長:神學 十七世紀的巴黎索邦大學

35 巴黎大學 現在的巴黎索邦大學—巴黎第四大學

36 (三) 士林哲學 1.又稱:「經院哲學」 2.治學:重視邏輯,喜用辯證法
3.著名學者: A.亞培拉(Abelard)-著有《是與非》 B.阿奎那(Aquinas)-著有《神學大全》 4.目標:調和希臘哲學與基督教神學 5.缺點:不重視思想的原創性→常陷入 繁瑣的形式辯證中

37 阿奎那和他的學生 主張: A.信仰與理性並無 衝突,哲學基於 理性,信仰基於 神的啟示 B.天啟與哲學之結 論有差異,為導 因於錯誤的推論

38 以下有兩段資料,內容反映某一時期日耳曼大學學風的變化:
資料一:「幾個世紀來,宣稱有學術優勢的日耳曼大學中,居然沒有人能以文明 和優雅的方式寫信、寫詩、寫歷史,而義大利卻不是如此,那裡大學 不多,卻很有素質。我為日耳曼感到遺憾,因為在那麼多大學中,我 不曾發現有人講述西塞羅(Cicero)。 」 資料二:「一位萊比錫(Leipzig)大學的老師感嘆:他年輕時,大學還像個樣, 眾多學生中沒有一個詩人。學生去廣場時,腋下若不夾本《簡明邏輯 學》,就覺得不光彩。如果偷聽有關味吉爾(Virgil)的演講,就得 受處罰。現在,二十名學生中想得學位的還不到一名,且絕大多數想 學人文學科。老師上課時沒有學生聽課,而詩人的講座卻聽眾滿座。 」 仔細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兩段資料反映的是哪個時期日耳曼大學學風的變化? 2.從資料一到資料二顯示,當時日耳曼大學學風的主要特色有怎樣的轉變? 3.從資料一與資料二中,舉出一項可具體說明此一變化的關鍵詞。 試題來源:96指考

39 解析: 【標準答案】 (1)十六世紀。 (2)從士林哲學(經院哲學)逐漸轉變成人文主義。 (3)從重視「簡明邏輯學」轉變成「詩人的講座卻聽眾滿座」 的學習風氣。 【試題解析】根據資料一,此一時期的日耳曼大學數百年來,不重視寫信、寫詩等文學創作,更不討論羅馬共和晚期的文學作家西塞羅,但義大利卻非如此,可推知此一時期的日耳曼完全不重視古典文學;根據資料二,這位大學教授年輕時代的學風非常重視邏輯思考,甚至不准學生聽有關羅馬帝國最傑出的詩人味吉爾的演講,但到老年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幾乎完全轉向詩人講座。綜合這兩項資料,可推知此時應為十六世紀。因為中古以來的學者盛行鑽研以強調邏輯為主的士林哲學,又稱經院哲學,但到了十六世紀,已有許多人文學者向邏輯原則挑戰,他們崇尚詩與語言學。因此人文學者與經院派從1500至1520年進行長期激烈的爭辯,期中最著名的一場為發生在日耳曼的科倫論戰。

40 「死的勝利」 一幅十五世紀不知名畫家的畫作, 描述人們飽受黑死病肆虐之苦情形

41 黑死病 1.又稱鼠疫 2.開始:13th末、14th初(蒙古西征後) 3.蔓延:新興城市,人口密集,衛生差
4.影響: (1)歐洲勞動價值提高,加速農奴的解放 (2)使歐洲人喪失了信心

42 黑死病的影響 人口大量的減少:城鄉勞動力急劇匱乏,致使田地荒蕪;領主面臨勞動力缺乏的困境,只得提高工資,作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方法。
心理影響:在短期間內,大批人死亡,每個村落、許多家庭幾乎都無法逃避,即使神職人員也無法得到神的庇佑。有些人認為黑死病源於猶太人,在基督徒社區的水井中下毒所致,為此大量猶太人被屠殺。另外有些人則視為因人類的邪惡而遭天譴所致,於是以鞭打自己作為贖罪的方式。

43 圖3-3-8 十四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蔓延圖

44 圖3-3-8 十四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蔓延圖 黑死病由中亞傳入克里米亞半島,再經船隻帶進義大利的熱那亞,1348年蔓延至英、法兩地,1349年傳至北歐。五年間,奪去了歐洲二千五百萬餘人的生命,約為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十五世紀中期,歐洲人口約只有十三世紀時的一半。

45 圖3-3-9 十五世紀《年代紀》抄本裝飾畫 象徵1348 年黑死病(鼠疫)肆虐歐洲的情形。

46 問題與討論 請試就黑死病在歐洲蔓延的狀況,討論現代是否有類似於黑死病的疾病,對於當下社會及一般人的心理,造成什麼影響。
請問什麼是「中等階級」?是如何產生的?

47 問題與討論1 參考解答 當下類似的傳染疾病,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找過去二~三年間,曾造成社會恐慌的流行疾病,例如狂牛病、禽流感、SARS 等資料來做探討。

48 問題與討論2 參考解答 歐洲商業與城都的復興,使原有的社會組織發生巨大變化。各國國王、諸侯,為了自利,也為了供應社會需求,紛紛鑄造錢幣,以為買賣雙方交易之媒介。後來各自由市也加入鑄幣的行列。使貨幣流通量日益增加。於是莊園領主為求方便允許農民以貨幣代替租稅徭役,甚至允許農奴以一定的現金,贖得自由,以外出就業,逐漸使農奴獲得解放。至於無法以現金贖得自由者,便以逃亡方式取得自由。這是因在西元十二、三世紀,各城都爭取自治期間,逐漸形成一種慣例:

49 問題與討論2 參考解答 任何由莊園裡逃出的農奴,若在城都中居住一年零一天未被領主發現,便可獲得城都當局保護,成為合法的自由人。於是城都乃成為嚮往自由者的燈塔,使歐洲流行這樣一句諺語:「城都的氣氛使人自由」。 由於歐洲城都日益增多,居民人數也直線上升,乃形成一個新階級,稱為「市民階級」,原意是住在城堡中的人。其地位介於上層階級的貴族教士與下層階級的農奴之間,又被稱為「中等階級」,他們財力日益雄厚,知識又日益進步,成為日後主導歐洲歷史潮流的主力。

50 (二)中古社會的變動 1.封建制度漸趨瓦解 A.封建武士以「代金」取代服役 B.封建貴族變為鄉紳地主 2.農奴制度逐漸瓦解 A.十四世紀起 B.農民漸成「自由人」: a.以金錢支付領主,取代封建勞役 b.逃離

51 3.黑死病爆發→加速農奴解放 A.人口大量死亡→勞動價格高漲 B.農民更有能力贖回自由


Download ppt "第三節 歐洲社會的蜕變 學習重點 十字軍東征及其代表的意義。 中古歐洲城市與商業的復興。 中古歐洲城市的自治與聯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