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 University Physics 》 Revised Edi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University Physics 》 Revised Edi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 University Physics 》 Revised Edition
普通物理 (精華版) 《 University Physics 》 Revised Edition 歐亞書局

2 第 25 章 電位 25.1 位勢 25.2 均勻電場中的電位及電位能 25.3 點電荷的電位及電位能 25.4 由電位導出的電場
第 25 章 電位 25.1 位勢 25.2 均勻電場中的電位及電位能 25.3 點電荷的電位及電位能 25.4 由電位導出的電場 25.5 連續型電荷分布 25.6 導體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1

3 25.1 位勢 正電荷 q 在均勻電場中的運動,類似於質量為 m 的粒子,在地表均勻重力場中的運動。見圖 25.1 。
25.1 位勢 正電荷 q 在均勻電場中的運動,類似於質量為 m 的粒子,在地表均勻重力場中的運動。見圖 25.1 。 由於逆著電場方向移動一荷電粒子時,外力必須做功;又若外力與電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時,粒子的動能將不改變。 在此情況下,系統便將外力所做的功以位能的形式儲存起來: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2

4 圖 25.1 質量 m 的質點在重力場中的運動,和電場中電荷 q 的運動相似。如果粒子的速度為常數,則位能變化與外力做功之關係為:WEXT =+ ΔU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2

5 此處 Uf 及 Ui 為最終及起始位能。 靠近地表的重力位能函數為 Ug = mgy 。我們可以進一步定義每單位質量之位能,即重力位(grabitational potential)為:Vg = Ug /m = gy 。Vg 的 SI 制單位為 J/kg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2

6 當一電荷 q 在靜電場中移動時,電位(electric potential)變化量 ΔV 被定義為:每單位電荷靜電位能的改變量: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2

7 電位的 SI 單位是伏特(V),這是為了紀念Alessandro Volta ,伏打電堆(早期的電池)的發明者。注意:
ΔV 值僅與場源電荷源所建立的電場有關,而與測試電荷無關。一旦兩點間的電位已知,等速移動一電荷 q 所需的外力做功可由 25.1 式求得: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3

8 由 25.3 式可以看出,電位的變化量比 Vi 及 Vf 的大小更重要。
做功的正負與 q 的正負及 Vi 、 Vf 之大小有關。如果 WEXT> 0 ,代表外力對系統(電場與電荷)做功。如果 WEXT <0 ,表示系統對外界做功。 由 25.3 式可以看出,電位的變化量比 Vi 及 Vf 的大小更重要。 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點當成電位為零的參考點,例如無窮遠處。 在電子電路中,經常選擇接地處當做電位為零的點。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3

9 如果 Vi = 0 ,則我們可以得到:Vf = WEXT / q。 空間中某一點的電位為:將一單位正電荷由
零電位處以等速移到該點時,外力所做的功。 電位之度量單位為 J/C ,類似於重力位之度量單位 J/kg 。 當質點在重力場中的高度增加時,它的重力位亦增加;同樣地,當一正電荷被移到較高的電位時,其靜電位也會增加。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3

10 正電荷在電位上有「向下」運動的趨勢,就像平常在重力場內的質量一樣。相反地,負電荷在電位上有「向上」運動的趨勢。
而在外加電場中,正電荷和負電荷的運動,皆 有降低系統電位能的趨勢。 雖然外力作功的觀念有助於介紹位能,但是依據系統內部的保守力來定義位能,顯然較為合宜。 由 8.4 式,以保守力做功定義的位能變化量是ΔU =-Wc 。此處的負號表示:保守力做正功時,會使得系統位能減少。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3

11 在靜電場中,測試電荷 q 所受的(保守)力為Fc = qE 。
因此,位能改變量 dU =-dWc 。若使用極小的位移 ds 來表示,可以寫為: 由 25.2 式可知,位能的極小變化量可用位移 ds 表示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3

12 圖 25.2 顯示一非均勻電場內的曲線路徑。由點A 到點 B的電位改變,為這些極小變量的總和:
此積分的正負號取決於下列兩個因素:(1) 電場 E 分量的正負,及 (2) 所取路徑的方向。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3

13 圖 25.2 在靜電場中,由點 A 移到點 B 的電位變量為 VB - VA = -∫ E‧ds ,與選取的路徑無關。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3

14 25.2 均勻電場中的電位及電位能 在均勻電場中 E 為常數,因此 25.5 式中積分可以被寫成 ∫E‧ds = E‧∫ ds = E ‧ Δs 。電位的有限變化量 ΔV 與有限位移 Δs 有關,表示如下: 注意: Δs 及 ΔV 僅與起始及終止位置有關,而與選取的路徑無關。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4

15 圖 25.3 所示為一均勻電場 E = Ei。讓我們試著計算由點 A 到點 B 的電位變化量,這兩點均在平行線上,且相隔的距離為 d。
因電場僅有 x 分量, 25.6a 可化簡成 ΔV = - Ex Δx 。如果令 Ex = E 及 Δx =+x ,上式可以寫成: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4

16 圖 25.3 在均勻電場中,由 A 移到 B 的電位變化量為 ΔV = -E‧Δs 。電位沿著場線方向線性地減少。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4

17 電位沿 x 軸線性地減少,如圖 25.3 的圖形所示。讀者必須注意,電場的方向由高電位指向低電位。
倘若圖 25.3 中的真實路徑可由兩個步驟 AC 及CB 來取代,則因 E 垂直於 BC ,這段路徑上測試電荷未受外力做功;而 AC 平行於電場線,外力在此路徑上對電荷做功。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4

18 也就是說,當移動路徑是沿著或逆著電場的分量時,外力才會做功。25.6a 式常可寫成以下形式:
此處 d 為沿著或逆著電場之位移分量大小,而正號適用於位移逆著電場方向之時。此外,由25.6c 式我們得到電場的另一個對等單位為 V / m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4

19 等位面(Equipotentials) 圖 25.3 所示的均勻電場中,每一 x 值均對應一特定的 V 值,因此等位面為平面,在圖 25.3 中是以虛線繪製。 值得注意的是,電力線應垂直於等位面,且其方向由高電位指向低電位。 在 25.4 式中,電位變化量與極小位移 ds 間的關聯為 dV =-E‧ds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4

20 如果沿著等位面移動,則 dV = 0 ,進一步可知 E‧ds = 0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4

21 電荷的運動(Motion of Charges)
電荷在電場中的運動,可以利用能量守恆定律來討論,即 ΔK + ΔU = 0 。 當我們說到「電荷的電位能」時,意味著其他的電荷被固定在個某位置上。 若以電位來表示守恆定律,可以寫成下式: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5

22 ΔK 的正負號與 q 和 ΔV 兩者的正負有關。例如電荷 q >0 ,且電荷由高電位移往低電位(ΔV < 0)時,則它將獲得動能。
我們可以使用電子伏特(electronvolt)(eV)這個非 SI 制的能量單位,來度量基本粒子(例如電子和質子)的能量。 當帶有電荷 e 的粒子通過 1V 的電位差時,其動能改變量為一電子伏特。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5

23 使用這個單位時,化學的鍵結能約在數個電子伏特之間;而陰極射線管中的電子束,則約有104 eV 的量。
由 25.7 式: 所以 使用這個單位時,化學的鍵結能約在數個電子伏特之間;而陰極射線管中的電子束,則約有104 eV 的量。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5

24 例題 25.1 質量為 1.67 × 10-27 kg 的一個質子,進入相距 cm 的兩平行板之間。這個區域內有均勻電場 3 × V/m ,如圖 25.5 所示。如果質子的初速為 5 × 106m/s ,則其末速為何? 由 25.7 式可知動能變化量為: 因為位移是沿著電場線的方向,所以電位變化量為負。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5

25 例題 25.1 (續) 由 25.6c 式: 由(i)我們得到: 所以, υf = 6 × 106 m/s 。 P.335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5

26 例題 25.1 (圖 25.5 ) 圖25.5 當質子沿著電力線移動時,它的位能減少而動能增加。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5

27 25.3 點電荷的電位及電位能 接下來,我們考慮一點電荷 Q 附近的電位變化。其電場為:
25.3 點電荷的電位及電位能 接下來,我們考慮一點電荷 Q 附近的電位變化。其電場為: 因爲 E 是徑向的向量,如圖 25.6 所示,故僅位移ds 的徑向分量能貢獻 E‧ds ;且 E‧ds = Er dr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6

28 圖 25.6 由點 A 到點 B 電位變量為 VB -VA = -∫B E‧ds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6

29 由 25.5 式可知,由 A 沿著任何路徑移到 B 的電位變化量為:
如果我們令 r = ∞ 處 V = 0 ,則與 Q 相距 r 處之電位為: 此電位函數僅與場源電荷 Q 有關。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6

30 如圖 25.7 所示,因每一 r 值對應唯一的 V 值,所以等位面是以場源電荷為圓心的圓。
在圖 25.7中,等位面被繪成虛線圓圈。靠近電荷處,電位隨距離快速變化,所以等位面擠在一起。 電場線(實線)垂直於等位面且指向較低電位。等位面密集的空間電場較強。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6

31 圖25.7 一點電荷的電位函數 V = kQ/r 。虛線圓圈表示等位面 (以電荷為圓心)。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6

32 多點電荷系統的電位 (Potential of a System of Point Charges)
在 23 章中,我們曾指出電場遵循線性疊加原理。但因電位函數是由電場導出的(如 25.5 式),所以電位函數也遵循這個原理。 當許多場源電荷存在時,在空間中某點上的總電位,可由各電荷在該點造成電位的代數和求得: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6

33 由電位的純量性質可知,上面的總和只需考慮電荷的正負即可。
圖 25.8 所顯示的,是由兩大小相等極性相反之點電荷所造成的總電位。 虛線的部分為個別電位函數,實線部份則為總電位函數;後者即為將另一電荷攜入此區域內時,外力所須對抗之電位。 圖 25.9 為二度空間的等位面圖案,其電場是由兩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電荷所產生的。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6

34 圖25.8 虛線所示,為兩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電荷各別產生的電位。實線為兩者造成的總電位。
圖25.8 虛線所示,為兩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電荷各別產生的電位。實線為兩者造成的總電位。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6

35 圖25.9 在兩個大小相等而極性相反的電荷附近,等位面(虛線)及電力線(實線)之二度空間圖示。
圖25.9 在兩個大小相等而極性相反的電荷附近,等位面(虛線)及電力線(實線)之二度空間圖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7

36 一旦得到等位面,就可以由它們的垂直線繪出電力線。
在圖 25.8 的中點之上, V = 0 但 E ≠ 0 。 在圖 25.10所示的二度空間圖中,顯示兩個相等正點電荷造成的等位面及電力線。 圖 則繪出總電位。在本圖的中點位置, E = 0 而V ≠ 0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7

37 圖 25.10 在兩個相等正電荷附近,等位面(虛線)及電力線(實線)之二度空間圖示。
圖 在兩個相等正電荷附近,等位面(虛線)及電力線(實線)之二度空間圖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7

38 圖 25.11 虛線是由兩個相等正電荷所產生的電位。實線則表示總電位。
圖 虛線是由兩個相等正電荷所產生的電位。實線則表示總電位。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7

39 多點電荷的電位能 (Potential Energy of Point Charges)
在數個電荷建立的電場中,將一個點電荷 q 放置於電位為 V 的位置上。 此系統(q 和場源電荷)內儲存的電位能為: 如果場源電荷為 Q ,則與 Q 相距 r 處之電位為V = kQ /r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7

40 因此,由兩電荷 q 及 Q 相距 r 所儲存的電位能為:
由 25.12a 可看出在 r = ∞ 處 U = 0 。兩電荷系統的電位能可解釋為: 在不改變其動能的狀況下,將兩電荷由相距 無窮遠移到相距r 處,外力所需做功的大小。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7

41 當兩電荷具有相同極性時,其電位能為正;因為抗拒其間互斥力而縮短兩者的距離時,外力需做正功。
而當兩電荷具有相反極性時,外力做負功;此時外力必須一直作用在電荷上,並且施力方向與電荷位移相反。 當兩個電荷的電位能為負值時,意味著分離此二電荷需要外力做功。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7

42 計算由數個電荷構成之系統的總電位能時, 利用 25.12a 式,可以寫成下式:
使用這種表示法,我們便不會將各電荷貢獻的位能重複計算。在上式中 U ij = U ji ,並且不包含足碼 i = j 之項。 因為電位遵循線性疊加原理,所以系統的總電位能為所有各別電位能之代數和,而與電荷的組合情形無關。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8

43 例題 25.2 三個點電荷 q1 = 1 μC , q2 =- 2 μC 及 q3 = 3
μC ,被固定於圖 所示的位置上 (a) 在四方 形角落 P 點上的電位為何?(b) 將一點電荷 q4 = 2.5 μC 由無窮遠處移到 P 點位置,需做功若干? (c) q1 、q2 及q3 的總電位能為何? (a) P 點的總電位為純量和: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8

44 同理, V2 = -3.6 × 103 V 及V3 = 9 × 103 V 。合計之位能為VP = 7.65 × 103 V 。
例題 25.2 (續) 代入各已知值: 同理, V2 = -3.6 × 103 V 及V3 = 9 × 103 V 。合計之位能為VP = 7.65 × 103 V 。 (b) 外力作功為 WEXT = q(Vf - Vi)。 在此情況下 Vi = 0 ,所以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8

45 例題 25.2 (續) (c) 三個電荷的總電位能為純量和: 例如計算 q1 和 q2 之間儲存的位能時: P.338 第 25 章 電位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8

46 系統的電位能為負值,意味著分離這些粒子而使彼此相距無窮遠時,需要外力做功。
例題 25.2 (圖 ) 同理,U13 = +5.4 × 10-3 J 及 U23 = -13.5 × 10-3 J 。因此總電位能為 U = -1.41 × 10-2 J 。 系統的電位能為負值,意味著分離這些粒子而使彼此相距無窮遠時,需要外力做功。 圖 三個點電荷構成 的系統,電位能為負值。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8

47 例題 25.3 波爾在 1913 年提出氫原子模型,主體為一電子在 圓形軌道上環繞一靜止的質子。若已知軌道半徑
為 0.53 × 10-10 m ,試求電子的總力學能。 這個問題類似於衛星環繞地球。力學能為動能和位能的總和, 即 E = K +U 。由 25.12a 式,電位能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9

48 為了求得動能,我們必須計算軌道速度 υ ;而質子和電子間的向心力可由庫侖定律求得。由牛頓第二定律 F = ma ,故有
例題 25.3 (續) 為了求得動能,我們必須計算軌道速度 υ ;而質子和電子間的向心力可由庫侖定律求得。由牛頓第二定律 F = ma ,故有 所以,電子的動能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9

49 例題 25.3 (續) 因此,總力學能為: 在 8.9 節中我們曾討論過,當這類系統的總能量為負值時,意味著軌道上的粒子是被束縛住的。至於 13.6eV 這個數值,與原子游離能的實驗值相當吻合-也就是由最低層軌道移走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9

50 25.4 由電位導出的電場 在 8.7 節中,我們曾由電位能的導函數來推導保守力, Fx =- dU / dx 。
25.4 由電位導出的電場 在 8.7 節中,我們曾由電位能的導函數來推導保守力, Fx =- dU / dx 。 同理,一旦(純量)電位函數已知,我們可以由此函數決定(向量)電場。 利用 25.4 式,電位的變化量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9

51 因 Es = E cos θ 為沿著 ds 的 E 分量,故上式可以被寫成 dV =- Es ds 。由此我們推論:
因 ds 的方向為任意選取的,故 式可以被解釋為:利用電位 V 在某個方向上對距離的變化率,可以求得該方向上 E 的分量。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9

52 如圖 25.13 所示,最大值出現在等位面最密集之處。
其中會有一個方向的變化率為最大,而 E 的 最大值即可由空間導數的最大值求得: E =-(dV/ds)max 。 如圖 所示,最大值出現在等位面最密集之處。 在直角座標系統中,電場 E = Ex i + Eyj + Ezk ;而極小位移 ds = dxi + dyj + dzk 。故: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9

53 圖 25.13 電場的方向是由高電位指向低電位。沿著位移 ds 方向的電場分量為Es=-dV / ds 。電場本身垂直於等位面。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39

54 在計算導函數時,只針所有變數中的某一個變數,而將其餘的視為常數,此種導函數我們稱之為偏導數,使用符號 ∂ 來代替 d 。
在 x 方向上位移 dy = dz = 0 ,所以 dV = -Ex dx 。因此 在計算導函數時,只針所有變數中的某一個變數,而將其餘的視為常數,此種導函數我們稱之為偏導數,使用符號 ∂ 來代替 d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0

55 25.14 式的右邊被稱為 V 的梯度(gradient)。
因此電場可寫為: 25.14 式的右邊被稱為 V 的梯度(gradient)。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0

56 例題 25.4 點電荷 Q 產生的電位為 V = kQ/r 。求 (a) 電場的徑向分量;(b) 電場的 x 分量。 解
此式與庫侖定律所導出者相同。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0

57 (b) 在直角座標的分量中,徑向距離為 r = (x2 + y2 + z2)1/2 ;因此,電位函數 V = kQ/r 為:
例題 25.4 (續) (b) 在直角座標的分量中,徑向距離為 r = (x2 + y2 + z2)1/2 ;因此,電位函數 V = kQ/r 為: 為了求得電場的 x 分量,我們視 y 及 z 為常數。 故: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0

58 25.5 連續型電荷分布 由分立點電荷系統產生的電位,可利用 25.10 式求得。而計算由連續電荷產生的電位時,則可以使用下述的兩個方法。
25.5 連續型電荷分布 由分立點電荷系統產生的電位,可利用 式求得。而計算由連續電荷產生的電位時,則可以使用下述的兩個方法。 其一為直接計算來自任意電荷元素 dq 的貢獻。如圖 所示,電荷元素 dq 在 P 點貢獻的電位為: 電荷元素 dq 在 P 點貢獻的電位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0

59 圖25.14 計算由有限電荷分佈產生的電位時,可將極小電荷元素 dq 建立的電位積分,所以 V = k∫dq/r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0

60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無窮遠處 V = 0 。25.15 式通常不適用於電荷無限分佈,因在無限遠處,電位的定義並不唯一。
計算電位的第二個方法,是利用 25.2 式: 如果 E 為已知(例如由高斯定律算出 E 值),則上式可以被用來計算 ΔV 。在此種情況下,你可以基於方便而指定某點的電位為零。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1

61 例題 25.5 一半徑為 a 的非導電圓盤,帶有均勻面電荷密度 σ C/m2。在中心軸上,與盤心距離 y 處的電位為 何? 解
由圓盤的對稱性可知,電荷元素最好是選擇厚度為 dx 而半徑為x 的環,如圖 所示。環上各點到達 P 點皆有相等距離 r = (x2 + y2)1/2 。環上的電荷為 dq = σ dA = σ (2πx dx),所以由此環所產生的電位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1

62 因電位為純量,所以不需考慮方向或分量的問題 。上式中只有一個變數 x ,而距離 y 為定值。由整個圓盤所產生的電位,即為上式的積分值:
例題 25.5 (續) 因電位為純量,所以不需考慮方向或分量的問題 。上式中只有一個變數 x ,而距離 y 為定值。由整個圓盤所產生的電位,即為上式的積分值: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1

63 在距離非常大時,亦即當 y >> a 或 a/y << 1 時 ,由上式可以得到一個近似值。
例題 25.5 (續) 在距離非常大時,亦即當 y >> a 或 a/y << 1 時 ,由上式可以得到一個近似值。 我們使用二項式定理〔(當 z 很小時:(1+ z)n ≈ 1 + nz〕來展開第一項: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1

64 此處 Q = σ π a2 為圓盤之總電荷。在遠距離處 ,圓盤產生的電位與一點電荷 Q 相同。
例題 25.5 (續) 代入 V 的表示式裡,我們得到: 此處 Q = σ π a2 為圓盤之總電荷。在遠距離處 ,圓盤產生的電位與一點電荷 Q 相同。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1

65 例題 25.5 (圖 25.15 ) 圖25.15 在計算圓盤軸 上某點的電位時,選擇 一圓環為電荷元素。 P.341 第 25 章 電位
圖 在計算圓盤軸 上某點的電位時,選擇 一圓環為電荷元素。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1

66 例題 25.6 一半徑為 R 的球殼,有電荷 Q 均勻分布於其表面 。求距其中心 r > R 處的電位。 解
本題的計算類似於例題 13.4 的重力位能。此處先直接應用高斯定律求出電場。在均勻球面分布的外部,空間中各點之電場為: 在 r > R 處,電位的大小可由 25.5 式求得。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1

67 因 E 為徑向,故 E‧ds = Er dr 。又因 V( ∞ ) = 0 ,故我們得到:
例題 25.6 (續) 因 E 為徑向,故 E‧ds = Er dr 。又因 V( ∞ ) = 0 ,故我們得到: 由本題的討論可以看出,均勻荷電球殼所產生的電位,與位於球心之點電荷 Q 產生的電位相同。 同時,這個結論對於任何球形對稱的電荷分佈皆為有效,因為球體可以被視為一組串聯的同心球殼。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2

68 25.17 式亦可用於描述導體球,因為電荷只會留在導體的表面(見 24.3 節)。
例題 25.6 (續) 25.17 式亦可用於描述導體球,因為電荷只會留在導體的表面(見 24.3 節)。 圖 顯示一半徑為 R 的導體球,有電荷 Q 均勻分佈於其表面。在靜態狀況下,導體內部各點均有 E = 0 。由 式我們可推論 VB = VA ,也就是說,導體中任意兩點的電位必須相同。說得更詳細一點,導體球內部所有點的電位均為定值,並且和表面電位 V = kQ/R 相等。電場及電位隨r 變化的情形顯示於圖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2

69 例題 25.6(圖 ) 圖 球形荷電導體之 電場及電位的變化。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2

70 例題 25.7 半徑為 R 的金屬球,帶有電荷 Q 。求其電位能。 解
計算系統的電位能,相當於計算建立此種電荷分佈時,外力做功的大小。假設在某一時刻,球面上的電荷量為 q ,由 式可知,此時球面電位為 V = kq/R 。由無窮遠處移動一極小電荷 dq 到 此球表面,外力需做功 dW = V dq = (kq/R)dq 。因此將電荷 Q 完全移到球面上,總共需要做功: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2

71 這就是導體球所儲存的電位能,它具有 U = -QV 的形式,此處 V = kQ/R ,是整個球的電位。
例題 25.7 (續) 這就是導體球所儲存的電位能,它具有 U = -QV 的形式,此處 V = kQ/R ,是整個球的電位。 將此式與 式 U =QV 比較時,可發現兩值相差了 1/2 ,這是由於兩個電位能意義不同的緣故。U= QV 表示的電位能為:在別的電荷產生的電位V 處,放置一獨立的電荷 Q ,系統所獲得的電位能。 1 2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2

72 例題 25.7(續) 它相當於由無窮遠處搬一電荷 Q 到電位為V 之處,外力所做的功。 U =-QV 則是表示:整個電荷系統所獲得的電位能。它是將電荷系統由分離而聚集到一起時,外力所做的功。 1 2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2

73 25.6 導體 圖 25.17 所示為一處於靜電平衡狀態的導體,導體內部有一空腔。它可能帶電,也可能是被放置在外電場中。
25.6 導體 圖 所示為一處於靜電平衡狀態的導體,導體內部有一空腔。它可能帶電,也可能是被放置在外電場中。 由於導電物質內部 E = 0 ,故在此導體內部兩點間之電位變化量 VB - VA =-∫B E‧ds 也為零(包含表面)。 既然對任何路徑的積分值均為零(包含穿越空腔的路徑),可知在空腔中 E 必須為零。 A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74 圖 導體內部空腔中之電場為零。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75 圖 25.18 顯示在均勻電場中的電中性導體。遠離球面時,我們預期電場圖案不會發生變化,電力線為均勻的且等位面呈平面排列。
通常: 在靜電平衡狀態下,導體表面及內部的所有 點皆有相同電位。 對於沿著導體表面的位移 ds 而言,我們得到 dV =E‧ds = 0 ,這表示 E 垂直於 ds 。正如同我們在 23.3 節所說的,電力線垂直於導體表面。 圖 顯示在均勻電場中的電中性導體。遠離球面時,我們預期電場圖案不會發生變化,電力線為均勻的且等位面呈平面排列。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76 圖 導體殼內的各點均與外界電場隔離。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77 靠近球面的等位面必須變為圓形,且電力線呈輻射狀(徑向)。球面電荷必須改變自己的分佈狀況,以確保吻合這些要求。
至於空腔內部的電場為零,這是因為受到導體屏蔽而與外部電場隔離的緣故。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要將一項設備或訊號與外界隔離時,上述這項性質是很有用的。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78 考慮半徑各為 R1 及 R2 的兩個荷電金屬球,由一極長金屬線連接,如圖 25.19 所示。
電荷將由一球流向另一球,直到兩球電位相等為止,即 V1 = V2 。 因為兩球相距很遠,故球上電荷將呈均勻分佈,且各球電位皆為 V = kQ/R 。 電位相等的意義為: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79 圖 25.19 當兩個荷電導體球由一金屬線連接時,它們處於相同電位。
圖 當兩個荷電導體球由一金屬線連接時,它們處於相同電位。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80 若球上均勻面電荷密度為 σ C/m2 , 則總電荷Q = 4πr 2σ ,故上式變為:
這項關係的成立,至少能幫助我們對不規則形狀的電荷分佈做定量的說明。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81 例如圖 25.20 中的電荷分布,面電荷密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在曲率半徑最小的區域 。
在 24.3 節中已證明了:靠近導體表面的電場強度為 E = σ/ε0 。 而由 式,我們推知導體表面尖銳之處會有較大的電場強度。 如果電場強度足夠大(在乾燥的空氣裡約 3 × 106 V/m)時,它會形成在空氣中放電的現象。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82 圖 25.20 一任意帶電導體的表面,在曲率半徑較小的地方具有較大的面電荷密度。
圖 一任意帶電導體的表面,在曲率半徑較小的地方具有較大的面電荷密度。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3

83 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及土壤中之天然輻射,通常會使空氣中部份分子離子化(即電子已經被分開)。
在電場的作用下,電子加速撞擊其他分子而產生更多的離子,於是空氣失去其絕緣特性而變成導體。 結果造成「電暈放電」並伴隨著刺眼的亮光。為了預防電暈放電,一般高壓設備都具有平緩的表面(盡可能令曲率半徑為最大值)。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4

84 在某些情況下,物體表面必須具備尖銳的部份。避雷針的設計,就是用來產生連續的放電,因而中和上空雲層的電荷;飛機機翼上拖曳的金屬短線也具有相同目的。
一荷電球體表面的電位為 V = kQ / R ,而其電場強度則為 E = kQ/R2 。合併兩式可得 V = ER 。所以對於一已知崩潰電場強度而言 V ∝ R 。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4

85 在加拿大及美國,這種電子放電的結果已造成許多嚴重的塵爆(dust explosion)。
對於半徑為 10 cm 的球體來說,可能在表面電位升到 3 × 105 V 時即發生崩潰;而半徑 0.05-mm 之灰塵粒子在 150 V 時即能放電-穀倉或水泥製造廠中的灰塵,便能透過摩擦而輕易到達這個電位。 在加拿大及美國,這種電子放電的結果已造成許多嚴重的塵爆(dust explosion)。 歐亞書局 第 25 章 電位 P.344


Download ppt "《 University Physics 》 Revised Edi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