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環境永續發展思維 水資源問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環境永續發展思維 水資源問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永續發展思維 水資源問題

2 環境變遷 全球暖化 造成的天災與物種變異 能源問題 水資源問題 廢棄物不當處置

3 水資源節約 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的降雨量有2500公釐左右,為世界平均值的2.6倍,在一般人印象中我們應該是水資源不虞匱乏的國家。
但由於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再加上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因此,台灣地區每人所得的降雨量約為 立方公尺,只及世界平均值的 1/6而已,是名符其實的缺水國家。

4 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管理指的是 如何有效使用環境中可供利用的水,包括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源的開發與使用管理等問題 。
地球上的水總量約為 14 億立方公尺,其中有 97% 為鹹水,並存在於海洋之中,剩餘的 3% 為淡水,但除了其中的 0.014% 易於利用外,其餘則為不易利用的型態或已被污染。地球上可使用的淡水量並不多,而且空間以及時間分布,相當不均勻,所以水成為是珍貴的資源。

5 地球含水量比例 扣除冰層中的含水量,可供 使用的最大淡水量不到總量 的0.8%。整體而言,大氣所 含水量只佔了可用水量的0.35%。

6 水資源的重要性 地球的淡水量並不多,而且空間以及時間分布,相當不均勻 「水的戰爭」一書甚至指出,水可能是未來國際間爭奪的重要資源
水是「未來世界危險的種子」 水的問題在台灣也已成為重要的民生與環保議題。近年來,台灣的降水量經常不是過多(如,1997年夏季),就是太少(如,1993年夏季)。前者釀成水災,後者帶來乾旱。

7 台灣的水資源現況 台灣本島年平均降水量為2510公釐,降水量的時間及空間分布變化相當大。年降水量以東北部山區、中央山脈最多,皆大於2500公釐,向東西沿海地區遞減, 以西部沿海最少,約只有1250公釐

8 平均每人每年獲得年降水量

9 各縣市平均每人每年獲得年降水量

10 地面水資源 河川逕流是台灣重要的水資源之一。以1991年為例,地面水資源(包括了湖泊及水庫)提供了59.4%的總用水量。

11 地下水資源 降水掉落地表,部份滲入土壤,逐漸形成地下水層,地下水佔了陸地上總水量的24%。
以全球平均降水量來計算,必須要69年才能累積到目前的地下水量。實際只有少量的降水進入地下水層。以1983年的台灣為例,滲入地下水層的水量是該年水資源總儲存量( 年降水量減去年蒸發量 )的5.6%。因此,形成地下水層所需的實際時間遠大於69年,甚至數千年。 1991 年,台灣總用水量的40.6%,取自地下水,年抽水量已將近年補注量的二倍

12 海水滲透進地下水層 超抽地下水的另一問題是海水滲透進地下水層。澎湖年降水量遠低於年蒸發量,水資源嚴重缺乏。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政府於民國75年建造了一座地下水庫。亦即,在地層中建造地下截水牆,攔住滲入地層的雨水,增加地下水量,再用抽水井將之抽上來使用。最近發現由於抽取過量的地下水,反而造成海水滲入陸地,使得地下水質鹽化。這些地下水井約只用了10年,目前已經有許多抽水井因地下水含鹽份過高已無法使用。

13 台灣水資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降雨時間及空間極其多變而且不均勻 地形陡峭,降水不易留住 森林濫砍、山坡地濫墾等環境破壞,擾亂水循環過程
毫無規畫地濫用水資源

14 全球性的水資源議題 地面水供應不足 地下水超抽 水污染 飲用水品質 氾濫、沖蝕與沉澱 疏浚與排水 水域環境的惡化 沙漠化產生的缺水壓力問題

15 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增加具永續性的水源供給 提升水資源的使用效率 發展天然的地下水庫 提高地表水引用效率 研究開發更新的永續化水資源供給法
農業用水 工業用水 生活用水

16 天然地下水庫 百里埤塘是過去台灣常見的景觀。因為依據自然之水文循環,在地下水之抽取量未超過其補注量之情形下,地下水為一可再生資源,亦即地下水可永續循環使用而不虞缺乏。 臺灣在長期超抽地下水之情形下 ( 年補注量 40 億噸,年抽水量達 60 億噸 ) ,導致地下水層下降、地下水源逐漸枯竭。

17 如何使地下水再成為可再生資源? 節流 開源 減少抽水量 利用地下水層之涵容能力,發展地下水庫之概念,增加地下水的補注量,以平衡供需。
沖積扇頂以及礫石層大量開挖埤塘 蓄積豐水期之降水做為地下水補注之用 加強水分之蒸發散,加速水文循環 增加地下水之供給量 提高使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度

18 提高地表水引用效率 臺灣的河川短而促,中上游地帶坡降大,降雨集中於豐水期,導致大量的降水無法下滲並儲存於地下,而直接流至海中
應積極提高地表水之儲存效率,以增加水資源之可開發利用量

19 研究開發更新的永續化水資源供給法 以減緩生態衝擊之理念,更積極且多元化的研發水資源開發方案。
許靖華所提出之積體水庫概念,以此取得水源,以減緩對河川之生態環境的直接衝擊。 涵養地下水 人工湖

20 提升水資源的使用效率 農業用水 工業用水 生活用水
改良養殖用水技術,以大量降低養殖用水需求。例如以循環水養殖,可以提升用水效率;或可將魚塭養殖轉為沿海箱網養殖。 工業用水 工業區應設置循環用水系統,將污水處理場所處理過之廢水進行循環使用以減少耗水量。另外亦應檢討工業發展政策,減少高耗水之產業引入台灣。 生活用水 建立目標年之每人耗水量目標。目前經建會所規劃的目標為民國 100 年時平均每人每日的耗水量為 350 公升。可建立新的用水與公共給水之概念,建設上中下水道,加強生活用水循環使用等技術之引進。

21 環境變遷對台灣的水循環與水資源將有何影響?
台灣地區降水量的空間及時間分布極其複雜,無法判斷氣候變遷對台灣水資源的影響。事實上,目前人為的破壞、環境改造對台灣區域水循環及水資源的影響速率及程度,應遠大於溫室氣體增加可能帶來的衝擊。 然而,我們更應該要擔心的是,如果氣候變遷嚴重影響台灣的降水量,區域效應( 人為的破壞 )加上全球效應( 全球暖化 )可能使台灣的水資源問題更加嚴重。如果降水減少,在原本已缺水的台灣,水資源無疑的將更加捉襟見肘。 降水暴增→水災、坍方、土石流災害增加 降水減少→缺水更嚴重

22 永續對策 與世界大部份地區比較,台灣的水循環更加脆弱,水資源更值得珍惜。為有效利用及保護我們的水資源,我們應該整體規畫水資源的儲存( 包括土壤涵養水份的能力、水庫....等 )、輸送( 全國水網路 )及使用,永續經營我們脆弱的水循環系統。

23 水的循環 【hydrologic cycle / water cycle】

24 水循環的重要 水的三相皆可存在地球表面大氣之中,是其他物質所欠缺的特性。
水的三相(固、液、氣)在水循環過程中,透過凝結、蒸發、昇華、凝華、融化等相變化,交替出現,進行能量交換,進一步驅動水循環及大氣環流,使之生生不息,成為可重覆利用的資源。 全球水循環每年大約完成40次,亦即每9天完成一個循環。 水循環過程中產生的能量轉換,是影響大氣環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水循環的改變,造成對氣候變化的正回饋作用,其影響將是無法估計的。

25 全球變遷導論 魏國彥、許晃雄 編著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Download ppt "環境永續發展思維 水資源問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